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下顎神經在什麼地方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下顎神經在什麼地方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24 05:15:07

㈠ 人的下顎在哪個位置

在頭部附近,它們與耳囊連接,並且它們在下頜骨聯合的下端處相遇,這是兩個骨之間的融合點,由中胚層組織。

它們在髁突下方向前行進,然後向下彎曲,位於骨下緣附近的凹槽中;在犬齒前面,它們向上傾斜至恥骨聯合。從每個軟骨的近端開始產生錘骨和砧骨,中耳的兩個骨頭;就舌狀突起而言,下一個後續部分被纖維組織取代,纖維組織持續形成纖維組織蝶頜韌帶。

(1)下顎神經在什麼地方圖片擴展閱讀

下顎形成下頜並將下牙固定到位

下牙槽神經、血管從下頜孔進入下頜管向前走行,在頦孔處分出頦神經及血管。 正常的下頜角的角度是120° ,外觀看起來應沒有稜角,而下頜角肥大者,包括兩方面的情況:

一是下頜角的角度過小,呈現「國」字臉,這在女性就顯得不溫柔。

二是下頜骨外翻增厚,使得臉型呈梯形,也不符合美學的標准,這種情況多伴有咬肌肥厚,病人面形較寬大多呈梯形面形,側面看呈男性的下頜角,缺乏柔和、流暢的輪廓。

頦部由雙側下頜骨水平支的連接部組成,位於面部中線下方。頦部下緣與頸部上份形成的頦頸角是面部與頸部的分界線。頦部與兩側的顴骨和下頜角區構成面部的基本輪廓,並與面中分鼻唇等組織器官構成面部形態的基本特點。

頦部的形態、大小及位置對面部容貌的影響極大。頦骨的發育不良可以導致「尖嘴」、「尖臉」或「鳥形臉」。頦骨發育過度可以引起「長臉」或「馬臉」。頦部的偏斜可造成整個顏面的不對稱。

㈡ 三叉神經具體在什麼部位

三叉虛基數神經系第五隊腦鋒雹神經,是顱內一對最粗大的腦神經,為混合神經。

三叉神經的中樞在腦干及上頸髓內,從腦橋發出後分運動根和感覺根。

三叉神經節由單極感覺神經元的胞體組成,其中樞支構成感覺根。周圍支於三叉神經節的前緣合成三大分支:第一支為眼神經;第二支為上頜神經;差首第三支為下頜神經。

㈢ 大腦功能分布圖

十二對腦神經
1、嗅神經,轉導嗅覺沖動,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內嗅細胞的中樞突聚集成15~20條嗅絲,穿過篩板入顱前窩,連於大腦腹側的嗅球。
2、視神經,傳導視覺沖動,起於眼球視網膜,由眶內經視神經管入顱中窩,續於視交叉。
3、動眼神經,為運動神經,自中腦腹側離腦,穿硬腦膜入海綿竇外側壁繼續前行,經眶上裂入眶動眼神經含一般體軀和一般內臟運動纖維。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後者即動眼神經的副交感節前纖維,至眶內睫狀神經節,節細胞發起之節後纖維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
4、滑車神經為軀體運動神經於中腦背側前髓帆處出腦,繞大腦腳向前穿入海綿竇外側壁,在動眼神經下方繼續前行,經動眼神經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車神經和動眼神經亦含本體感覺纖維。
5、三叉神經 ,為腦神經之最大者,是頭面部主要的感覺神經,也是咀嚼肌的運動神經。軀體感覺纖維大部分起源於三叉神經節。三叉神經節位於顳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經壓跡處,由節的前外緣分出3大支:(1)眼神經:是感覺神經,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綿竇外側壁,居滑車神經下方,繼經眶上裂入眶。(2)上頜神經:較大,亦為感覺神經,向前穿入海綿竇外側壁下部,繼水平向前,經圓孔出顱腔進入翼齶窩,再由眶下裂入眶,續為眶下神經。(3)下頜神經:最大,為混合神經,經卵圓孔至顳下窩。
6、展神經是軀體運動神經,於腦橋延髓之間正中線兩旁離腦,在鞍背外側方穿硬腦膜進入海綿竇內,在頸內動脈外側行向前出海綿竇,繼而經眶上裂內端入眶,至外直肌。
7、面神經 ,是混合神經,於延髓腦橋溝的外側部附於腦,經內耳門入內耳道,穿過顳骨岩部骨質內彎曲的面神經管,最後出莖乳孔離顱。面神經含:(1)特殊內臟傳出纖維主要支配表情肌;(2)一般內臟傳出纖維;(3)特殊內臟傳入纖維;(4)一般內臟傳入纖維;(5)一般軀體感覺纖維。
8、位聽神經由傳導位置平衡感覺沖動的前庭神經和傳導聽覺沖動的蝸神經組成。前庭神經節位於內耳道底。蝸神經節位於內耳蝸軸螺旋管內。兩神經從內耳道底起始,經延髓腦橋外側端,面神經的外側入腦。
9、舌咽神經是混合神經,由連於延髓外側面的許多根絲集合成神經,經頸靜脈孔出顱腔。神經含:(1)特殊內臟傳出纖維支配咽肌和喉肌;(2)一般內臟傳出纖維分布於腮腺;(3)特殊內臟傳入纖維(味覺);(4)一般內臟傳入纖維;(5)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膚。
10、迷走神經是混合神經,在舌咽神經的下方由許多附於延髓的根絲集合成干。經頸靜脈孔顱腔。神經含:(1)特殊內臟傳出纖維支配咽縮肌和頸突咽肌;(2)一般內臟傳出纖維分布於腮腺;(3)特殊內臟傳入纖維(味覺);(4)一般內臟傳入纖維;(5)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膚。
11、副神經是特殊內臟運動神經,由延髓根和脊髓根構成。
12、舌下神經是軀體運動神經,由延髓外側溝離腦,經舌下神經管出顱腔。舌下神經支配舌肌。

㈣ 三叉神經的具體位置在哪

三叉神經主要有三大分支:

1、第一支的位置分布在眼角以上的額頭眉眼的區域。

2、第二支的位置分布在眼角和嘴角之間的區域。

3、第三支分布的區域位於嘴角以下,主要支配的是嘴角以下的運動和感覺。

頭痛病因繁多,神經痛、顱內感染、顱內佔位病變、腦血管疾病、顱外頭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導致頭痛。

三叉神經損傷: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上損傷時:可出現患側頭面部皮膚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覺喪失;角膜反射消失;患側咀嚼肌癱瘓,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下受損時:可出現各單支損傷表現,眼神經受損時,出現患側瞼裂以上皮膚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

上頜神經損傷時可至患側下瞼及上唇皮膚、上頜牙齒、牙齦及硬齶粘膜的感覺障礙;下頜神經受損時可致患側下頜牙齒、牙齦及舌前2/3和下頜皮膚的一般感覺障礙,並有患側咀嚼肌的運動障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叉神經

㈤ 三叉神經疼痛部位主要在哪呢

三叉神經痛的疼痛部位,可以說是分支,不同的疼痛部位對應著不同的分支,你可以仔細看下面的,判斷自己是哪一隻

第一支:眼支介紹

眼神經在三叉神經分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眼神經向前進入海綿竇外側壁,經眶上裂入眶,分布於額頂部、上瞼和鼻背皮膚,以及眼球、淚腺、結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淚腺神經:細小,沿眶外側壁、外直肌上緣陵銀握前行至淚腺分布於淚腺和上瞼的皮膚。

(2)額神經:較粗大,位於上瞼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經較大,經眶上切跡,分支分布於額頂部皮膚。

(3)鼻睫神經:在上直肌的深面,越過視神經上方達眶內側壁。此神經分出許多分支,分別分布於眼球、蝶竇、篩竇、下瞼、淚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膚。

第二支:上頜神經

上頜神經也是一般軀體感覺神經,自三叉神經節發出後,立即進入海綿竇外側壁,之後經圓孔出顱,進入翼齶窩,再經眶下裂入眶,續為眶下神經。上頜神經分支分布於上頜各牙、牙齦、上頜竇、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瞼裂間的面部皮膚。

(1)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終支,通過眶下溝、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為數支分布於下瞼、鼻翼和上唇的皮膚。

(2)顴神經:在翼齶窩內發出,經眶下裂入眶,穿眶外側壁至面部,分支分布於顴、顳部皮膚。顴神經在行程中發出由搏頃副交感節後神經纖維組成的小支與淚腺神經吻合,此支進入淚腺,控制淚腺分泌。

第三支:下頜神經

下頜神經為混合神經,是三條三叉神經分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經節發出後,經卵圓孔尺慶出顱腔達顳下窩,立即分為許多支。其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支配咀嚼肌。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下頜各牙、牙齦、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顳區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膚。

㈥ 面部的淋巴神經

血管分布於面部淺層的主要動脈為面動脈,有同名靜脈伴行。
(1)面動脈:於頸動脈三角內起自頸外動脈,穿經下頜下三角,在咬肌止點前緣處,出現於面耐或部。面動脈行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經口角和鼻翼外側至內眥,改稱內眥動脈。面動脈的搏動在下頜骨下緣與咬肌前緣相交處可以觸及。面動脈供血區出血時,壓迫此點可大早有一定的止血作用。面動脈的後方有同名靜脈伴行,淺面有部分面肌覆蓋,並有面神經的下頜緣支和頸支越過。面動脈的分支有下唇動脈、上唇動脈和鼻外側動脈。
(2)面靜脈:起自內眥靜脈,伴行於面動脈的後方,位置較淺,迂曲亦不太明顯,至下頜角下方,與下頜後靜脈的前交匯合滾畝雀,穿深筋膜,注入頸內靜脈。面靜脈經眼靜脈與海綿竇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靜脈通常無瓣膜,面肌的收縮可促使血液逆流。因此,在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區內,若發生化膿性感染時,易循上述途徑逆行至海綿竇,導致顱內感染,故此區有面部「危險三角」之稱。 神經面部的感覺神經來自三叉神經,支配面肌活動的是面神經的分支。
(1)三叉神經:為混合神經,發出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三大分支,其感覺支除分布於面深部外,終末支穿面顱各孔,分布於相應區域的皮膚。以下只敘述三個較大的分支。
1)眶上神經:為眼神經的分支,與同名血管伴行。由眶上切跡或孔穿出至次下,分布於額部皮膚。
2)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分支,與同名血管伴行,穿出眶下孔,在提上唇肌的深面下行,分為數支,分布於下瞼、鼻背外側及上唇的皮膚。
3)頦神經:為下頜神經的分支,與同名血管伴行,出頦孔,在降四角肌深面分為數支,分布於下唇及頦區的皮膚。
(2)面神經:由莖乳孔出顱,向前穿入腮腺,先分為上、下兩干,再各分為數支並相互交織成叢,最後呈扇形分為五組分支,支配面肌。
1)顳支:離腮腺上緣,斜越顴弓,支配額肌和眼輪匝肌上部。
2)顴支:由腮腺前端穿出,支配眼輪匝肌下部及上唇諸肌。
3)頰支:出腮腺前緣,支配頰肌和口裂周圍諸肌。
4)下頜緣支:從腮腺下端穿出後,行於頸闊肌深面,越過 面動、靜脈的淺面,沿下頜骨下緣前行,支配下唇諸肌及頦肌。
5)頸支:由腮腺下端穿出,在下頜角附近至頸部,行於頸闊肌深面,並 支配該肌。

㈦ 人體解剖中顱骨底面上的圓孔,卵圓孔,破裂孔,頸靜脈孔有什麼血管或神經通過

圓孔鉛者:上頜神經(三叉神族激禪經第二支)

卵圓孔:下頜神經(三叉神經第三支)

破裂孔:頸內動脈、破裂孔導血管

頸靜脈孔: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兆塵頸內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