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種是什麼草啊 外面有白色的絲 可以做粑吃
你好
這個圖片是茼蒿萊, 別名蓬蒿菜,屬菊科植物。
具有清血養心滾圓、潤肺消痰的作用。
「每年九月份下種,冬季及下一年春季採食莖葉返備滾肥嫩,微有蒿氣,故名茼蒿。漏余花深黃色,狀如小菊花。
如圖:
㈡ 茼蒿是什麼菜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L.)又稱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桿、蒿子、蓬花菜、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鵝菜、義菜),為桔梗目、菊科、茼蒿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長形羽狀分裂,花黃色或白色,與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莖葉嫩時可食,亦可入葯。
(2)如何識別茼蒿圖片擴展閱讀
茼蒿屬於菊科植物,其嫩莖葉均可食用。無論炒食或涼拌,味道都很好。其實茼蒿並非是我國固有物種,而是1000多年前從地中海地區引進的一種「洋植物」。
據專家考證,茼蒿原產地中海沿岸國家,大約在唐代中晚期被國外商旅從海外引進至我國中原並移栽成功。有趣的是,茼蒿剛進入中原時,人們並不將其作為蔬菜食用,而是當作一味葯材。
㈢ 有一種菜籽寫的是茼蒿,但長出來是這個樣子的,哪位大神給指導一下這是什麼菜能不能吃
這應該是新品種大葉茼蒿。
①大葉茼蒿又稱板葉茼蒿或圓葉茼蒿。葉面寬大,邊緣缺刻少而淺,葉肉厚;嫩枝短而粗,纖維少,品質好,產量高;但生長較慢,成熟稍遲,不耐寒,栽培比較普遍。如杭州木耳茼蒿、上海圓葉茼蒿等。
②小葉茼蒿又稱花葉茼蒿、細葉茼蒿或雞爪茼蒿。葉狹小,邊緣缺刻多而深,葉肉薄,但香味濃;嫩枝細,生長快,品質較差,產量低;較耐寒,成熟較早,栽培較少。此種類型,在北京已培育成嫩莖用品種——蒿子稈。如上海雞腳茼蒿、北京蒿子桿等。
③菊秀大葉茼蒿是從泰國引進的品種,抗熱又耐寒,適應性廣,播種期可早可遲,彈性大,生長速度快,自播種至採收30~40天。葉片肥厚,葉色淡綠,清香可口,品質好,產量高,畝產量2500千克左右。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推廣的品種。
㈣ 茼蒿和皇帝菜的區別
茼蒿和皇帝菜沒有區別,只是叫法上的不同。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L.)又稱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桿、蒿子、蓬花菜、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鵝菜、義菜),為桔梗目、菊科、茼蒿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長形羽狀分裂,花黃色或白色,與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莖葉嫩時可食,亦可入葯。
在中國古代,茼蒿為宮廷佳餚,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據中國古葯書載:茼蒿性味甘、辛、平,無毒,有「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之功效。中國各地花園觀賞栽培。河北、山東、河北石家莊等地有野生。
(4)如何識別茼蒿圖片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茼蒿屬於半耐寒性蔬菜,對光照要求不嚴,一般以較弱光照為好。其屬短日照蔬菜,在冷涼溫和,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0%一80%的環境下,有利於其生長。在長日照條件下,營養生長不能充分發展,很快進入生殖生長而開花結籽。
地理分布:
原產地中海,在中國已有900餘年的栽培歷史,且分布廣泛,但南北各地栽培面積很小。分布在安徽、福建、廣東、廣西、廣州、海南、河北石家莊、湖北、湖南、吉林、山東、江蘇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