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如何協同圖片變亮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如何協同圖片變亮

發布時間: 2023-05-18 01:11:50

① 華為手機怎樣多屏協同操作呢

可以使用多屏協同,使用方法為:

1、首先需要打開手機點擊設置選項,如下圖所示。

② 諸葛亮介紹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
建安十二年,劉備在屢遭挫折之後,被迫率軍屯駐新野。這時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改塌他。徐庶便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劉備答道:「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老殲世(《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於是劉備遂親自到諸葛亮的家中,前後三次,才見到諸葛亮。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侍肢顧茅廬」的故事。這時諸葛亮只有二十七歲。
劉備命隨從人員退出去,就對諸葛亮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諸葛亮回答說:「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見劉備虛懷若谷,抱負宏大,當下就痛快地答應了劉備的請求。不久,劉備以隆重的禮節把諸葛亮接到了自己的駐地。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了解,劉備對諸葛亮更加佩服,他們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
關羽、張飛二人見諸葛亮寸功未立,就受到劉備如此的青睞和倚重,心中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關、張二人見劉備對諸葛亮如此敬重,就停止了對他不滿的言論。
劉表長子劉琦也很器重諸葛亮,劉表聽信後妻的話,喜歡幼子劉琮,不喜歡劉琦。劉琦常想讓諸葛亮為自己出一個自保的方法,但諸葛亮每次都推辭。一次,劉琦帶著諸葛亮游覽後園,一同登上高樓,在喝酒時,劉琦叫人搬走樓梯,對諸葛亮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未?」諸葛亮回答說:「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劉琦感悟。時黃祖死,劉琦獲得外出的機會,就出任江夏郡太守。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荊州牧劉表病逝,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是年,曹操趁機親率大軍進攻荊襄,劉琮遣使獻城投降。 劉備到夏口後,諸葛亮對他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時孫權擁軍駐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觀望曹劉決戰的成敗。劉備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諸葛亮勸說孫權說:「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孫權聞後,勃然臉色,說:「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諸葛亮回答說:「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孫權聽罷,大悅。便派周瑜、程普、魯肅率領水軍三萬人,隨諸葛亮趕到劉備那裡,協同作戰,抵抗曹操。曹操終於在赤壁被打敗(參見赤壁之戰),率領殘部撤回北方。劉備乘勝奪取江南各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並派他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的駐軍,同時征調三郡的賦稅,來補充軍需物資。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向劉備借兵,抵抗漢中張魯。劉備乘機留諸葛亮與關羽等留守荊州。與龐統率兵數萬向益州進發。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從葭萌折回返攻劉璋(參見益州之戰)。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劉備圍攻雒城一年未克,付軍師龐統被流矢射死。
建安十九年(214年),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軍溯江入蜀,增援劉備。克巴東(今四川奉節東)至江州(今重慶),俘巴郡太守嚴顏。爾後兵分兩路:趙雲在左,連下江陽(今四川瀘州)、犍為(今四川彭山東);張飛在右,攻佔巴西(今四川閬中)、德陽(今四川遂寧東南)。此時,劉備已攻克雒城,諸葛亮、張飛、趙雲等與劉備軍會合,包圍成都(益州治所,今四川成都)。劉備派督郵李恢招降張魯部將馬超,令引西涼精兵進抵成都北郊,城中吏民皆震恐。劉備又派從事郎中簡雍勸劉璋投降。當時,成都城內有精兵3萬,糧秣可維持一年。劉璋不欲久戰傷民,率部出降。
劉備佔領成都後,自領益州牧,大宴士卒,三國鼎立的局面至此完全形成。劉備升諸葛亮為軍師將軍,並代理左將軍府的各項事務。
此後,劉備東下荊州,北上奪漢中(參見漢中之戰)。諸葛亮都是坐鎮成都,處理事務,糧食、軍備的供應始終得到充分的保證。
是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蜀前將軍關羽,抓住戰機,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參見樊城之戰)。十一月,關羽因大意而失荊州(參見江陵之戰),十二月,關羽率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被吳軍擒獲,斬首。荊州的失守和關羽的被殺,對劉備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也從根本上破壞了諸葛亮兩路北伐的戰略企圖。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死,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群臣勸劉備稱帝,繼承漢統,劉備不同意。這時諸葛亮規勸他說:「昔吳漢、耿弇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劉備於是在這年四月改元稱帝,國號漢,也叫蜀或蜀漢,定年號為「章武」。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策書上說:「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敢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兼管尚書諸政務,假節。
章武元年(221)七月,劉備決定進攻孫權。趙雲和其他一些文武大臣諫阻說,蜀國的當務之急是早圖關中,控制黃河、渭水上游,討伐曹魏,而不是討伐孫權。吳蜀一旦交戰,禍福難料。但劉備拒絕接受這些意見,下決心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臨出發前,張飛被部將刺殺。諸葛亮又接任了司隸校尉。
由於劉備指揮失當,於章武二年(222年)在夷陵之戰中為吳將陸遜所敗。蜀軍損失慘重,丟掉了四萬多人,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也損失殆盡。劉備道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
夷陵慘敗,使劉備愧恨交加,加上軍旅勞頓,積勞成疾,劉備一病不起,留在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年)春,劉備在永安宮病危。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託付後事,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流淚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又寫下詔書告誡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君臣相待如此,無人可比矣!
不久,劉備在永安宮病逝,終年63歲。五月,劉備的梓宮運回成都,葬在惠陵,謚號昭烈皇帝。
劉備死後,太子劉禪即皇帝位,史稱後主,改元建興。後主封諸葛亮為武鄉候。成立丞相府辦事。不久,又兼任益州牧,政事事無巨細,都由他決定。
諸葛亮輔政後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復和孫吳的聯盟。劉備東征孫權失敗,不但使蜀漢軍事力量大為削弱,而且導致了內部政局的不穩。為了穩定政局,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全力對付曹魏。諸葛亮於223年派鄧芝出使孫吳。雙方經過談判,孫權斷絕同曹魏的關系,重新和蜀漢結成聯盟。此後,吳蜀雙方使臣往來不斷,蜀漢減輕了東顧之憂。外交上的成功,為諸葛亮集中精力整頓內政、平定南中叛亂,提供了有利條件。
建興三年(225年)春,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參見南中之戰)。蜀漢的南部地區,包括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通稱南中地區。當時這里居住著一些稱之為「西南夷」的少數民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設想「南撫夷越」,把這里建成劉備集團的統治後方。劉備佔領益州後,諸葛亮選派善於處理民族關系的安遠將軍鄧芝治理南中地區,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吳蜀聯盟的恢復,內部政局的穩定,使平息叛亂的時機成熟起來。諸葛亮進軍南中,兵分三路。諸葛亮率主力西路攻打越巂的高定;門下督馬忠率東路軍攻打牂牁的朱褒;庲降督李恢率中路軍直指益州的雍闓。臨行,參軍馬謖相送數十里。諸葛亮問:「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資治通鑒•卷第七十》)。謖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資治通鑒•卷第七十》)。諸葛亮納其計。
諸葛亮和馬忠率領的東西兩翼很快打敗叛軍,先後收復越瘡、牂牁。然後諸葛亮指揮三路大軍會合,集中圍攻叛亂中心益州。此時,叛軍內部發生分裂,由益州來援高定的雍閩,為高定部屬殺死,孟獲代其為王。諸葛亮乘其內部矛盾,一舉攻下越儁,殺高定,孟獲南逃。馬忠擊滅朱褒後,與諸葛亮軍會合。五月間,諸葛亮渡過瀘水(今川滇交界處雅礱江口以下金沙江),跟蹤追擊。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後來廣為流傳,諸葛亮班師後,並沒留駐大批軍隊,而是繼續採取拉攏安撫的政策。為了改變南中地區的落後面貌,諸葛亮派人在這里推廣漢族地區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提倡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後來南中發展成為蜀漢政權比較穩定的後方和財政收入來源地。那裡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及其他物資,被大量地運送出來,補充了蜀漢政權的財政和軍事之需。並並征調善弩勇士為軍。諸葛亮在世時,南中地區一直比較安定,這與諸葛亮善於調整民族關系是分不開的。
諸葛亮平定叛亂後。整頓軍備,練兵習武,等待機會大舉北伐。
北伐曹魏,統一中國,是諸葛亮《隆中對》中的既定目標。荊州喪失後,兩路出兵北伐的條件已不具備,但諸葛亮並沒放棄北伐的計劃。這時北伐,雖然不可能統一曹魏,卻能夠起到以攻為守的作用。
建興四年(226),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叡即位。消息傳來,諸葛亮認為這是進攻曹魏的一個好時機。於是建興五年(227年)春,領兵二十萬進駐漢中,准備攻魏(參見諸葛亮攻魏之戰)。隨行的有老將趙雲、魏延、吳懿等,還有年輕的參軍馬謖。
臨行前,諸葛亮雖然對政府人員作了細致的調整安排,但他對成都的政治還是不放心,尤其是對庸碌無能的後主劉禪不放心,因此給劉禪上了一個奏章,這就流傳千古的名篇——《出師表》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參見諸葛亮攻魏之戰)。派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占據箕谷(今陝西寶雞南),佯從斜穀道(今陝西眉縣西南)攻郿(今陝西眉縣北),以牽制魏軍主力。魏明帝曹叡派曹真率關右諸軍,在郿重兵設防。而諸葛亮親自率領諸軍攻打祁山(今甘肅東南部山地)。蜀軍隊伍整齊,賞罰嚴格,號令分明。南安(今甘肅隴西)、天水(今甘肅甘谷)、安宕(今甘肅鎮原)三郡相繼降蜀,天水將領姜維也向諸葛亮投降。諸葛亮的進攻,使魏國朝野震恐。
於是魏明帝曹叡集步騎5萬,親自坐鎮長安督師,並派左將軍張郃領兵迎戰蜀軍。諸葛亮聞張郃率大軍西來,即派馬謖為先鋒,扼守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肅庄浪東南隴城鎮,一說今天水東南)。馬謖自幼熟讀兵法,才器過人,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國志•蜀書•馬謖傳》)?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
馬謖到街亭後,自恃兵法稔熟,既不遵守諸葛亮對整個戰役的作戰部署,又不聽裨將軍王平的勸阻,擅自放棄街亭,依山立寨,以為據高臨下擊魏軍勢如破竹。張郃乘機猛攻蜀寨,斷絕其水源。蜀軍因為缺水,軍心離散,被魏軍殺得大敗。馬稷喪失街亭,使諸葛亮的主力側翼受威脅,整個作戰計劃遭到破壞。蜀軍自街亭潰敗,唯王平約束部眾相互掩護撤退,使魏軍不敢追擊。與此同時,趙雲、鄧芝也出師不利。諸葛亮見整個戰略部署被打亂,不宜再戰,只好放棄到手的隴西三郡,強行遷徙西縣一千餘家,撤軍回到漢中。
諸葛亮回到漢中,揮淚斬馬謖,殺將軍李勝,罷免將軍黃襲,提升王平為討寇將軍,封亭侯。諸葛亮認為自己錯用馬謖也有責任,於是給後主上書說:「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於是後主把諸葛亮貶為右將軍、仍行丞相職權,原來的所有兼職一律不變。諸葛亮並不甘心這次北伐的失敗,而是抓緊勵兵講武,准備新的北伐。
同年十二月,諸葛亮乘吳、魏在石亭交戰,魏軍主力東進,關中兵力薄弱之機,第二次出兵北伐,出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圍陳倉(今陝西寶雞東)。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魏守將郝昭也已有準備,蜀軍攻城不克,諸葛亮遣郝昭同鄉蘄祥勸降,遭拒絕。諸葛亮以蜀軍數萬而陳倉守軍僅1000餘人,且判斷東線魏軍來援需時,遂實施強攻,以雲梯、沖車攻城。魏軍用火箭射雲梯,用繩連石磨砸擊沖車,梯、車俱被焚毀擊壞。蜀軍又構百尺高的井欄(木樓)向城中射箭,掩護士兵以土填壕,准備直接攀城,魏軍於城內再築重牆。蜀軍又挖地道攻城,魏軍以地道反地道,在城內橫挖地道,實施堵擊。雙方晝夜攻守相拒20餘日。魏大將軍曹真遣部將費耀救援陳倉。魏明帝也遣左將軍張郃前往阻擊蜀軍。張郃日夜兼程,未到陳倉時,諸葛亮已因糧盡撤退。魏將王雙率騎兵追擊,諸葛亮回軍與之交戰,大敗魏軍,斬王雙。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為鞏固漢中,開拓疆域,充實軍資來源,遣陳式進攻祁山以南前已歸蜀、街亭戰後又被魏軍收復的武都(今甘肅成縣西)、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兵救援,諸葛亮自率主力至建威(今甘肅成縣西)阻擊,郭淮被迫退走。蜀軍攻佔武都、陰平二郡。諸葛亮留兵據守,自己返回漢中。
後主於是給諸葛亮下詔書:「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勛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建興八年(230年),魏明帝見武都、陰平二郡為蜀軍所佔,決定興師伐蜀。八月,命大司馬曹真率主力由長安入子午谷,左將軍張郃出斜谷,大將軍司馬懿自荊州溯漢水出西城(今陝西安康西北),將兵分三路會攻漢中。諸葛亮率軍至城固(今陝西城固)赤坂(今陝西洋縣東),令驃騎將軍李嚴率軍2萬增援漢中,鎮北將軍魏延及關中都督吳懿率輕騎兵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山地),西入羌中(今甘肅臨夏及青海循化、貴德一帶),連結諸戎,擾魏後方,牽制魏軍。蜀軍在陽溪(今甘肅渭源東北)擊敗魏後將軍費曜及雍州刺史郭淮部。魏軍進軍途中,天降大雨,持續30多天,各處山洪暴發,道路阻絕,兵士死亡甚重,軍資大量損失,諸軍前進受阻。謀臣華歆、楊阜、王肅向魏明帝上書,建議知難而退,以圖再舉。九月,下詔令諸軍還師,伐蜀之役遂告中止。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經過兩年准備,第四次北伐,包圍了祁山。諸葛亮為解決糧食運輸問題,用木牛作為運輸軍事物資的工具,准備與魏軍進行長期作戰。魏明帝命大將軍司馬懿進駐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督左將軍張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禦蜀軍。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上邽(今甘肅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諸葛亮亦分兵一部繼攻祁山,自率主力迎擊司馬懿。郭淮及費曜等部襲擊蜀軍,被諸葛亮擊破,蜀軍乘勢搶先收割熟麥,獲得軍糧。司馬懿依險防守,蜀軍欲尋決戰不成而後撤。司馬懿率軍尾隨至鹵城(今甘肅天水南),又登山築營,與蜀軍相持。五月,魏軍諸將請求出戰,司馬懿乃命張郃包圍祁山之蜀軍何平部,攻而不克;自率軍攻諸葛亮,諸葛亮遣魏延、高翔、吳班等將迎擊,大破魏軍,獲甲首3000級、玄鎧5000領,角弩3000張,司馬懿退保營壘。六月,連天陰雨,軍糧運輸困難,蜀都護李嚴為推脫責任,假傳詔令,諸葛亮撤軍。司馬懿遣張郃追擊,進至木門(今甘肅天水西南),蜀軍於高處設下埋伏,弓弩齊發,射殺張郃,諸葛亮回師漢中。
諸葛亮第四次攻魏因軍糧不繼撤軍後,在斜谷口設置糧站,積極進行戰備,經三年整訓。於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率軍10萬出斜谷,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同時遣使約吳協同攻魏。並以流馬裝運軍事物資。四月,諸葛亮至郿,進駐渭水之南。魏大將軍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諸葛亮轉進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司馬懿遣雍州刺史郭淮搶佔北原,蜀軍攻而不克,兩軍遂相對峙。諸葛亮經常擔心軍糧供應不上,使自己統一中國的理想得不到實現。為解決此問題,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長久屯駐之准備。
五月,吳軍10萬三路攻魏,以配合蜀軍作戰。魏明帝派秦郎率2萬人援司馬懿,自率主力反攻吳軍。七月,吳軍撤走。八月,司馬懿遵照魏明帝「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其間,諸葛亮數番挑戰,司馬懿堅壁不出,欲待蜀軍糧盡,相機反攻。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婦人之飾」(《晉書•宣帝紀》)羞辱之,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故意上表請戰,魏明帝派衛尉辛毗為軍師制止之。以後,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辛毗一到,姜維就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諸葛亮說:「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晉書•宣帝紀》)!
不久,諸葛亮遣使求戰,司馬懿不談軍事,問使者:「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使者說:「三四升。」然後對問政事,使者說:「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經過一番不經意的詢問,司馬懿對人說:「諸葛孔明其能久乎」(《晉書•宣帝紀》)!
當月,諸葛亮諸葛亮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後主劉禪派尚書僕射李福省探望病情,並詢問了許多軍國大事。幾天後,李福去而又返,諸葛亮病情已經惡化。諸葛亮對李福說:「孤知君還意,近日言語雖彌日,有所不盡,更來亦決耳。公所問者,公琰(蔣琬)其宜也。」李福又問:「前實失不咨請,如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故輒還耳。乞復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諸葛亮說:「文偉(費禕)可以繼之」(《資治通鑒•卷第七十二》)。李福再問後面的接替者,諸葛亮不再回答。李福走後幾天,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軍中,終年54歲。歷時七年的諸葛亮攻魏之戰至此結束。
待到蜀軍退走,司馬懿察看蜀軍營地的各項工事,嘆道:「天下奇才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諸葛亮死後,軍中大將姜維和楊儀依諸葛亮生前部署,秘不發喪,整軍從容撤退。司馬懿聞迅來追,姜維令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為中計,急忙收軍退回,不敢逼近。於是蜀軍安全而撤,百姓作諺語道:「死諸葛走生仲達」(《晉書•宣帝傳》)。蜀軍從容進入斜谷後,才下令發喪。
諸葛亮逝世的消息傳到成都,官民哀慟,奔走哭泣。蜀漢北伐大軍回到成都後,後主劉禪後主下詔祭奠他說:「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軍事上的成就
1.諸葛亮勤於思考,注重革新軍械、裝具。研製了一發十矢連弩和適應山區運輸的木牛流馬等作戰工具。並改進鋼刀,增強了蜀軍戰鬥力。好兵法,推演陣法作「八陣圖」,為後世傳揚。
2.在治軍方面,諸葛亮重視部隊的節制和訓練,主張以法治軍,講究為將之道。
3.作戰時,諸葛亮用兵力主審時度勢,謹慎從事;每戰力求速決;重視後勤,常年派官兵千餘整修都江堰,確保軍糧生產;每次退卻時都十分慎重,採取在山地設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動,保證安全。
4.戰略上,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對》對當時形式的分析可謂高瞻遠矚;而且善觀大勢,始終堅持聯吳抗曹,致蜀漢得與魏、吳鼎立。
不足之處
1.用人上的失誤。首先是讓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設想變空,並使蜀國在今後的戰爭中始終處於背動地位。其次是用馬謖守街亭,馬謖自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喪失街亭,使諸葛亮的主力側翼受威脅,整個作戰計劃遭到破壞,被迫撤軍。
2.對於人才的限制。諸葛亮輔政後,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經如任免一個縣官的小事,諸葛亮也要親自處理;軍中「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結果諸葛亮死後,蜀國人才青黃不接,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誤。「諸葛一生唯謹慎」,用兵謹慎,這是諸葛亮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用兵應以慎為主,以奇為輔。奇正並用,並能建大功。時魏延曾提出自率萬人,偷襲潼關,諸葛亮認為此舉草率,未同意。後鄧艾滅蜀,正是用偷襲之策。司馬懿在給其弟司馬孚來的信中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此話雖有誇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實。
後人特別推崇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將其視為智慧化身。小說《三國演義》更是將其神化,其情節更是廣布人口。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其評價如下: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③ 華為多屏協同怎麼同時亮屏

手機開啟多屏協同後自動開啟「拿起手機亮屏」,即可讓所有參與設備同時亮屏。鴻蒙系統侍判的多仿慎屏協同功能可以讓用戶們在電腦、平板等終端窗老大改口實現手機操作,這項功能對於辦公的用戶們來說可以說是很有幫助了。

④ 華為手機和平板多屏協同怎麼用

將手機和平板建立連接,在平板上鏡像顯示手機窗口,使用手機應用、拖拽互傳、編輯手機文件更高效。

一、連接手機和平板

通過以下任一方式連接手機和平板,開啟多屏協同:

1.藍鉛則伍牙連接:

(1)從平板狀態欄下滑出通知面板,點擊多屏協同。

(2)從手機屏幕頂部狀態欄下滑出通知面板,點亮藍牙圖標。

(3)將手機靠近平板,根據手機和平板屏幕彈框提示完成連接。

2.掃碼連接:

(1)在平板上打開多屏協同,在多屏協同界面點擊掃碼連接。

(2)手機在聯網狀態下,根據屏幕提示完成連接。

3.鍵盤碰一碰連接:

通過平板配套鍵盤的 NFC 功能,與手機一碰連接。

(1)確保平板與配套的外接鍵盤已配對成功。

(2)從手機狀態欄向下滑出通知面板(可繼續下滑),點亮NFC圖標。

(3)用手機背部 NFC 區域(背部攝像頭附近)觸碰鍵盤 NFC 區域,並保持至提示音響起或振動後拿起手機。

(4)在手機和平板根據彈框提示完成連接。

二、在平板上操作手機應用和文件

平板與手機連接後,您可以在平板上操作手機應用和文件,查看手機部分通知消息(如微信、簡訊),並可以在平板接打手機電話。

當手機屏幕處於解鎖狀態時,您可以在平板上的手機協同窗口:

  • 打開電話,通過手機號碼撥打電話。

  • 打開信息,查看和回復手機簡訊。

  • 打開微信,查看和處理手機微信信息。

  • 打開圖庫或文件管理,查看和操作手機上的圖片、視頻盯豎或文件,播放視頻或音頻。

  • 從手機、平板狀態欄向下滑出通知面板,點擊音視頻切換到手機/音視頻切換到平板切換播放設備。

  • 如果平板外接了鍵盤或配對了手寫筆,也可以使用外接鍵盤或手寫筆輸入文字,快速處理手機上的信息。

三、手機和平板拖拽互傳文件

1.打開圖庫或文件管理,長按圖片、視頻或者其他文件,進入多選界面。

2.選擇一個或多個文件,再次長按處於選中狀態的文件,待出現拖拽圖標後,進行拖拽。

例如您可以:

  • 從平板/手機圖庫、文件管理拖拽圖片視頻至手機/平板圖庫、文件管理。

  • 從平板/手機文件管理拖拽其他文件至手機/平板文件管理。

  • 從手機拖拽圖片、文本或文件至平板上正在編輯的文檔中(Office文檔、備忘錄或者郵件等)。

四、斷開手機和平板的連接

完成多屏協同後,通過以下方式槐或斷開連接:

  • 在平板上的手機協同窗口,點擊X,斷開連接。

  • 從手機、平板屏幕頂部狀態欄下滑出通知面板,點擊斷開。

⑤ 華為手機和平板多屏協同怎麼用-華為手機和平板如何互傳文件

一、連接手機和平板
註:僅部分平板支持此功能,請以實際情況為准。
選擇以下方式連接手機和平板(取決於您的機型),開啟多屏協同:
1.藍牙連接:
(1)從平板頂部右側下滑出控制中心,點擊小橫條展開快捷開關欄,點亮多屏協同。
(2)從手機頂部右側下滑出控制中心,點亮藍牙。
(3)將設備互相靠近,根據手機和平板屏幕彈框提示完成連接。
2.掃碼連接:
(1)在平板上打開多屏協同,在多屏協同界面點擊掃碼連接。
(2)手機在聯網狀態下,根據屏幕提示完成連接。
3.鍵盤碰一碰連接:
通過平板配套鍵盤的 NFC 功能,與手機一碰連接。
(1)確保平板與配套的外接鍵盤已配對成功。
(2)從手機頂部右側下滑出控制中心,點擊小橫條展開快答灶信捷開關欄,點亮 NFC。
(3)用手機背部 NFC 區域(背部攝像頭附近)觸碰鍵盤 NFC 區域,並保持至提示音響起或振動後拿起手機。
(4)在手機和平板根據彈框提示完成連接。
4.超級終端連接:
(1)手機開啟藍牙、WLAN ,並登錄華為帳號。
(2)從平板頂部右側下滑出控制中心,點亮 WLAN 和藍牙。
註:若平板未登錄華為帳號或不是同一華為帳號,進入 設置 > 超級終端 > 本機 > 允許被發現,請確認選擇附近設備。
(3)從手機頂部右側下滑出控制中心,在超級終端中點擊放大鏡圖標搜索附近設備或點擊超級終端圖標 > 綁定新設備。
(4)點擊平板名稱或拖拽平板至本機,根據界面提示完成協清輪同連接。
二、在平板上操作手機應用和文件
平板與手機連接後,您可以在平板上操作手機應用和文件,查看手機部分通知消息(如微信、簡訊),並可以在平板接打手機電話。
當手機屏幕處於解鎖狀態時,您可以在平板上的手機協同窗口:
1.打開電話,通過手機號碼撥打電話。
2.打開信息,查看和回復手機簡訊。
3.打開微信,查看和處理手機微信信息。
4.打開圖庫或文件管理,查看和操作手機上的圖片、視頻或文件,播放視頻或音頻。
5.從手機、平板頂部左側下滑出通知中心或者點擊投屏膠囊,切換音視頻播放設備。
6.如果平板外接了鍵盤或配對了手寫筆,也可以使用外接鍵盤或手寫筆輸入文字,快速處理手機上的信息。
三、手機和平板拖拽互傳文件
1.打開圖庫或文件管理,長按圖片、視頻或者其他文件,進入多選界面。
2.選擇一個或多個文件,再次長按處於選中狀態的文件,待出現拖拽圖標後,進行拖拽。
例如您可以:
1>從平板/手機圖庫、文件管理拖拽圖片視頻至手機/平板圖庫、文件管理。
2>從平板/手機文件管理拖拽其他文件辯核至手機/平板文件管理。
3>從手機拖拽圖片、文本或文件至平板上正在編輯的文檔中(Office 文檔、備忘錄或者郵件等)。
四、斷開手機和平板的連接
完成多屏協同後,通過以下方式斷開連接:
1.在平板上的多屏協同窗口,點擊關閉按鈕。
2.點擊投屏膠囊,點擊斷開連接。
3.從手機頂部左側下滑出通知中心,點擊斷開連接。
4.從手機頂部右側下滑出控制中心,在超級終端中點擊平板名稱。

⑥ 多屏協同怎麼讓手機一直亮

摘要 親,很高興為您解答:多屏協同怎麼不讓手機黑屏
答:多屏協同連接後手機會自動熄屏的,你要點一中稿下電源鍵才能顯示
手機在多屏協同場景下,為了降低功耗和提升手機的續航能力,手機屏幕會自動變暗,待10秒左賣毀孝右會自余拍動熄屏,此時手機並未鎖屏,您可以雙擊喚醒屏幕或者直接按壓電源鍵,即可喚醒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