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路裡面邊溝,排水溝,截水溝有什麼區別
公路裡面邊溝,排水溝,截水溝位置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1、為匯集和排除路面、路肩頌激及邊坡的流水,在路基兩側設置的縱向水溝稱為邊溝。邊溝設於路基挖方地段和高度小於邊溝深度的填方地段。
拓展資料:
邊溝設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側或低路堤的坡腳外側,多與路中線平行,用以匯集和排除路基范圍內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其形式可分為L形邊溝、梯形、碟形、三角形、矩形或U形邊溝.又分為明溝和加設蓋板的暗溝等多種形式,多為石塊砌成,邊溝可與路緣石結合為一整體。
截水溝又稱天溝,一般設置在指答挖方路基邊坡坡頂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適當地點,用以攔截並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徑流,減輕邊溝的流水負擔,保證挖方邊坡和填方坡腳不受流水沖刷。
截水溝設置時主要考慮位置。在無棄土堆的情況下,截水溝的邊緣離開挖方路基坡頂的距離視土質而定,以不影響邊坡穩定為原則。
路基上方有棄土堆時,截水溝應離開棄土堆1~5m,棄土堆坡腳離開路基挖方坡頂不應小於10m,棄土堆頂部應設2%傾向截水溝的橫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溝離開路堤坡腳至少2m,並用挖截水溝的土填在路堤與截水溝之間,修築向溝傾斜坡度為2%的護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內側地面水流入截水溝排出。
排水溝的主要用途在於引水,將路基范圍內各種水源(如邊溝、截水溝、取土坑、邊坡和路基附近積水),引至橋涵或路基范圍以外的指定地點。
排水溝分為露出地面的排水溝即陽溝又稱明溝;地下的排水溝即暗溝又稱為盲溝。
㈡ 邊溝 排水溝 邊溝急流槽有什麼不同,是結構 還是排水方式 不都是挖條溝下去,水從高處往低處流嗎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作用不同、設置位置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邊溝
是指設置在挖方路基路肩外側及低填方路基地腳外側的縱向人工溝渠。
二、作用不同
1、邊溝
邊溝是為匯鎮粗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邊坡的降水,在道路兩側設置的縱向水溝,是道路路界地表排水設施的組成部分,是坡面排水的設施之一,是道路排水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邊溝是連接路基邊坡與路外側部分的樞紐,充當溝通的「橋梁」,在多方面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差旅行邊溝排出了來自路面、坡面虛嘩的降水,起到了維持路基穩定性的作用,這是至關重要的。其次,邊溝的存在使路基、路側的銜接更加完善,而且美觀的邊溝還能大大增加道路的景觀效果,起著豐富地形的作用。
2、排水溝
作用是排水。
3、急流槽
急流槽通常接道路路面的邊溝或直接作為路面匯水的排出口,也可快速導出路塹邊坡上的殘留積水,可預防因積水浸泡邊坡導致的邊坡垮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病害。
三、設置位置不同
1、邊溝
挖方路基路肩外側等。用以收集路面的地面水,排除路基攔截道路上方邊坡的坡面水。
2、排水溝
排水溝一般布設在坡面截水溝的兩端或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溝不能容納的地表徑流。
3、急流槽
急流槽一般設置在邊坡坡面,主要是為了及時排除邊坡坡面、平台的地表匯水,並通過平台排水溝和坡面設置的急流槽引排至路基邊溝。
㈢ 排水溝蓋板施工方法是什麼
1、溝槽開挖
排水溝分段施工,分段放樣,每25米一段放出水溝敏液邊樁及中樁昌畝,中樁樁頂標記開挖深度,現場灑白灰線控制溝槽開挖寬度與順直度,利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自卸汽車運輸,開挖至距設計尺寸10~375px時,改以人工挖掘。人工修整至設計尺寸,不能擾動溝底及坡面原土層,不允許超挖。
2、清底報驗
基槽開挖完畢後,首先進行自檢,互檢,合格後,由項目部報請監理工程師進行檢驗,在全部檢驗合格後,方可進行下步工序。
3、混凝土澆築
溝槽檢驗合格後,先用木樁每10米一處釘好模板位置,掛好橫斷面線及縱斷面線,即可按線立模,澆築混凝土工藝要嚴格執行技術及文件的施工技術要求。
澆築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並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有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初凝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小時應按施工縫處理。
4、沉降縫的設置
根據施工段長度以20m-50m分段澆築並以10m設置沉降縫,沉降縫寬度為75px,使用瀝青木板,內側填塞M7.5水泥砂漿,深度為250px。
5、養護
每澆築好一段,待混凝土初凝後,用濕草簾覆蓋定時灑水養護,覆蓋養戶7~14d。養橋迅物護期間避免外力碰撞、振動或承重。
6、質量檢驗標准
施工中所用水泥、砂、水的質量和規格必須符合規范要求。構件外形輪廓清晰,線條直順,混凝土表面平整,蜂窩麻面不大於1%,深度大於25px時應進行處理。實測項目。
㈣ 隧道洞口段工程施工工序流程
隧道洞口段工程施工指則伏工序流程如下:
一、截水溝施工
洞口邊仰坡邊緣線5米以外設臵洞頂截水溝。洞頂截水溝位臵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布設,採用人工開挖和人工砌築,自低處向高處分段開挖和砌築,並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臵沉降縫,沉降縫設臵距離為15m~20m。並必須在邊、仰坡施工前完成,確保坡面穩定。
a、基坑開挖
開挖時嚴格按照圖紙尺寸開挖,先用機械簡單在截水溝測定中線開槽,再用人工整平基坑並夯實,基槽底面應夯實到圖紙規定的壓實度,對於基槽底面土質不符要求的,應及時開挖換填土,進行加固,溝底與溝壁堅實平順,不欠挖。
b、漿砌施工
進行鋪砌時,截水溝漿砌片石工程咬扣應緊密,嵌縫飽滿、密實,勾縫平順無脫落,縫寬大體一致。當截水溝的位臵、斷面盯凳、尺寸、坡度、標高均符合圖紙要求。為防止水流下滲和沖刷,截水溝應進行嚴密的防滲和加固處理。地質不良地段和土質松軟、透水性較大或裂隙較多的岩石路段,對溝底縱坡較大的土質截水溝及截水溝的出水口,均應採取措施防止滲漏和沖刷溝底及溝壁。
二、邊仰坡開挖
洞口土方採用挖掘機分層開挖,自卸汽車運至棄碴場;石方採用淺孔控制弱爆破,挖掘機或裝載機裝碴,自卸汽車運至棄碴場。
1)隧道明洞、洞門開挖前,首先施工洞口邊仰坡外的截、排水溝,以避免對邊坡沖刷,導致邊坡落石、失穩坍塌。明洞及洞門段開挖採用人工配合挖掘機由上而下進行。遇個別較大孤石或少量硬質岩,風鑽鑽孔、微葯量解體,風鎬修鑿輪廓或非電控制光面爆破,不得擾動邊坡,影響邊坡穩定。裝載機或挖掘機裝碴,自卸汽車直接運輸到規定地點卸碴。邊坡開挖坡度按設計圖放坡,當開挖到暗洞超前支護相應標高時,立即進行超前支護施工。結合邊坡地形穩定程度,坡面用錨桿、鋼筋網、噴混凝土作為臨時防護,以確保施工安全。
2)邊仰坡刷坡自上而下分層進行,每層高度2~3m,隨開網噴支護。做好坡面噴混凝土防護層與原坡面銜接,防止坡面風化,引起水土流失、導致邊仰坡防護受到損壞。隧道明洞、洞門開挖,避免在雨天進行。
三、邊仰坡防護
(1)砂漿錨桿施工
a、機械鑽孔
潛孔鑽安裝完成後,根據測量放樣孔位,用地質羅盤控制鑽孔方向,嚴格認真進行孔位調整,確保鑽機安放支架牢固穩定,在造孔過程中不允許出現晃動。
b、錨孔清孔
鑽進達到設計深度後,不能立即停鑽,要求穩鑽1~2分鍾,防止孔尖達不到設計孔徑。鑽孔孔壁不唯攜得有沉碴及水體粘滯,必須清理干凈,在鑽孔完成後,使用高壓空氣(風壓0.2~0.4MPa)將孔內岩粉及水體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漿與孔壁岩土體的粘結強度,清孔完成後,應將孔口暫時封堵,避免碎屑雜物進入孔內。
c、安裝錨桿
錨孔成孔結束後,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安裝前,要確保每根鋼筋順直,除銹、除油污,安裝錨桿體前再次認真核對錨孔編號,人工緩緩將錨桿體放入孔內,用鋼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鋼桿長度,計算孔內錨桿長度(誤差控制在±50mm范圍內),確保錨固長度。
㈤ 邊溝,截水溝,及排水溝的主什麼是要區別
答:排水溝一般設在填方路基下,用來排路面水。截水溝,一般設置在挖方段路基邊坡上,用來攔截地表水侵蝕路基。邊溝是設在基邊緣的排水溝。
㈥ 05j927-1圖集第23頁排水溝做法
05j927-1圖集第23頁排水溝做法如下:
由於現場場地大,應在現場設置二個主要排水出入口,分別與市政排水管道連接。
3號樓在人工挖孔樁施工階段,在現場開挖一條寬400mm磚砌臨時排水溝,最低處溝槽開挖300mm深,開挖時按2‰放坡,用於人工挖孔樁施工階段的排水溝,開挖溝槽時應避開樁,後期排水等基礎完後再另行考慮。
2號樓、1號樓和中心商業區外圍設置一條寬400mm永久磚砌排水溝,最淺處溝槽開挖300mm深,開挖時按2‰放坡,後期經過修改作為工程竣工後的雨水排水溝。
人工挖孔樁施工階段,2號樓、1號樓和中心商業區開挖地溝進行排水,因考慮後期施工中心商業區可能提前使用,在1號樓車道下面中心商業區商業島44軸至47軸之間埋φ300的混凝土管,中心商業區外部的排水溝砌好後用木板封蓋後回填。
後期的車庫頂綠化區前期已有水泥沙漿臨時排水溝,現再在其外圍修建一條寬400mm的臨時磚砌排水溝,並與3號樓的排水溝相接,必要時可考慮用水泵排水。目前中心商業區有一臨時集水坑,在必要時直接用水泵進行排水。
沿排水溝方向每隔60m修一集水井,流量大時用水泵進行排水。排水溝接入市政管網,在接入市政管網處設置沉沙井和篦子。
(6)挖機挖排水溝怎麼挖圖片擴展閱讀:
排水溝通常多設置分段檢查口(能開啟)且距離小於10米,檢查井口設計稍微深一些,以便備堵塞時分段查找堵塞段維修、清污。
排水溝一般布設在坡面截水溝的兩端或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溝不能容納的地表徑流。排水溝的終端連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
隱蔽式排水溝在設計時,在保證排水標高的前提下,一般截面面積設計的都較保守,若維修也只能分段進行清理。
排水溝如果是盲溝一般都有分層濾水措施,而且現在基本上不用鐵件(為了防止鐵件被盜而引發安全隱患),一般只設置分段檢查口(能開啟)以備堵塞時分段查找堵塞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排水溝
㈦ 基坑四周排水溝及集水井應設置在什麼位置
集水井一般設置在基礎邊線以外,集水井設置多與少是沒有明確要求和規定的,需要根據基礎地下水流量、基坑面積以及基礎土質好壞等情況綜合合理考慮。
宜旦頃在挖到咐納坑底後再設置排水溝,設計計算中應涉及溝底深度。無需在開挖過程反復設溝。 但如果基坑底下是透水層且有井點降水時,坑內水已通過滲透和井點得到抽排,宜取消坑內加深的排水溝。
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做主體結構的一部分,開挖深度大於10米,與臨近建築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基坑范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秀建築、重要管線等需要嚴加保護的基坑。
(7)挖機挖排水溝怎麼挖圖片擴展閱讀:
根據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H和施工條件,初步確定排水農溝的深度,再確定相應的排水溝間距。由於排水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需要通過試驗資料和相近地區的成功經驗分析選定。 排水溝設計流量設計流量分排澇流量和排演流量兩種。
計算設計流量時,首先確定這兩種情況的設計排水模數(見排澇模數和排演流t),然後分別乘以與排水溝斷面相應的匯流面積,即為排澇設計流量和排漬設計流量。 排水溝的水位和斷面排水溝應具有足夠的輸水能力和適當的設計水位。
㈧ 截水溝和排水溝的區別是什麼
排水溝一般設在填方路基下彎睜,用來排路面水。截水溝,一般設置在挖方段路基邊坡上,用來攔截地表水侵蝕路基。截水溝是屬於排水溝,是用於控制和引導水流的方向。
建造方法
挖方路基的塹頂截水溝應設置在坡口5m以外,並宜結合地形進行布設,填方路基上側的路堤截水溝距填方坡腳的距離不應小於2m。在多雨地區,視實際情況可設一旁祥道或多道截水溝,其作用是攔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水,保護挖方邊坡和填方坡腳不受水流沖刷。
雨期土質路塹開挖前,在路塹邊坡坡頂2m以外開挖運鬧搏截水溝並接通出水口。
㈨ 邊溝與排水溝的區別 詳細點
1、邊溝、排水溝均為道路排水設施。
2、排水系統按形式分為排地表水及排地下水。排地表水:邊溝、排水溝、截水溝;排地下水:盲溝。
3、按與公路平面位置分為:邊溝在路側;排水溝可以在路側也可在中央帶。
4、按與公路的走向分為:邊溝順路方向;排水溝可順路方向也可橫路方向。
5、按排水功能及斷面尺寸分為:排水溝斷面最大;邊溝最小。
6、按施工材料分為:邊溝可以為漿砌、干砌、夯拍等;排水溝為漿砌或干砌;
7、按路基土方類型分為:填方、低填淺挖段有排水溝、邊溝;挖方、半填半挖段有邊溝、排水溝。
拓展資料:
排水溝【drainage ditch】指的是將邊溝、截水溝和路基附近、莊稼地里、住宅附近低窪處匯集的水引向路基、莊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溝。排水溝設計(design of drainage ditch)按照排水系統工程布局和工程標准,確定田間排水溝深度和間距,並分析計算各級排水溝道和建築物的流量、水位、斷面尺寸和工程量。
1 排水溝一般布設在坡面截水溝的兩端或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溝不能容納的地表徑流。排水溝的終端連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
2 排水溝在坡面上的比降,根據其排水去處(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的位置而定,當排水出口的位置在坡腳時,排水溝大致與坡面等高線正交布設;當排水去處的位置在坡面時,排水溝可基本沿等高線或與等高線斜交布設。各種布設都必須 作好防沖措施(鋪草皮或石方襯砌)。
3梯田區兩端的排水溝,一般與坡面等高線正交布設,大致與梯田兩端的道路同向。一般土質排水溝應分段設置跌水。排水溝縱斷面可採取與梯田區大斷面一致,以每台田面寬為一水平段,以每台田坎高為一跌水,在跌水處做好防沖措施(鋪草皮或石方襯砌)。
邊溝是指設置在挖方路基路肩外側及低填方路基地腳畢雀外側的縱向人工拿滲溝渠,用以收集公路路面的地面水,排除路基攔截道路上方邊坡的坡面水,迅速匯集並把它們引入順暢的排水通道中,通過橋涵等將其泄放到道路的下方。
邊溝是為匯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邊坡的降水,在公路兩側設置的縱向水溝,是公路路界地表排水設施的組成部分,是坡面排水的設施之一,是公路排水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邊溝是連接路基邊坡與路外側部分的樞紐,充當溝通的「橋梁」,在多方面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邊溝排出了來自路面、坡面的降水,起到了維持路基穩定性的作用,這是至關重要的。其次,邊溝的存在使路基、路側的銜接更加完善,而且美觀的邊溝還能大大增加公路的景手敏早觀效果,起著豐富地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