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如何教育聽話的孩子文字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如何教育聽話的孩子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12 04:59:24

㈠ 怎樣培養聽話的孩子

對於很多的家長來說,其實都是很希望培養出聽話的孩子的,因為這樣不僅可以給家長減少很多的麻煩,而且還有利於自己的孩子更早的懂事,所以培養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以上這幾點,都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你們大家有所幫助。同時,我也希望大家在平時的時候,陪友最好是還應該列一個家規,讓孩子意識到這些都是不能夠去觸碰的,從而也可州兄以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聽話許多,這樣也有利於孩子的社交,希望大家都能夠引起重視,並且採納這樣的一種觀念,然後再去具體的實施下去,來看一看效果到底是怎麼樣的,然後再去做相應的調整。

㈡ 不聽話的孩子怎樣教

(一)向孩子解釋行為規范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不和成人配合,是因為他不了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則,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讓孩子體會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時.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堅定、溫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記得嗎?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要小聲點,才不會妨礙別人,」「記得我們今天上街是要給奶奶買禮物.其它東西一律不買!」

成人在向孩子解釋規則時.應該避免預先就認定孩子不聽話,例如:「你要我說幾百次,才會聽話!」這會讓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執。

(二)以周圍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規則,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因此,在讓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還要指點他怎麼做,例如,書如何擺、玩具怎麼收、坐要怎麼坐、話要怎麼說等等。

除了語言,成人可以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理解具體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來糾正他或引導他,或者可以建議孩子:「你看!可以照那個叔叔那樣做」「你要像那個小孩一樣安靜」,將具體的目標告訴孩子,引導他代替原來不好的行為。

(三)獎勵和贊許良好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時,常常是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聽話)或其它不聽話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滿足他的願望。父母對孩子這種不良行為,首先態度要沉著冷靜、不慌張,最好的方法是暫時讓孩子單獨一個人,直到這樣胡鬧的行為停止或是態度好轉才去處理。

這是弱化不良行為的方法,利用不響應壞行為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態度。但成人要積極做的是,稱贊、獎勵好的行為,讓孩子區別好與壞、容許與禁止。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用贊許的話來轉移他的行為:「我記得你是一個熱心的小孩,記得嗎,上次你幫我做了......」在獎勵和贊許孩子時,最好讓孩子能具體了解自己的行為,不要只一味敗辯配的稱贊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選用一些具有美灶歲德的語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禮貌」「很熱心」……,使孩子的行為更具體性。

(四)對不好的行為進行嚴肅談話

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因素(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理產生恐懼,意志遭到壓制,因此很難接受成人長篇大論的說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更難說要糾正他的行為。

此時利用「嚴肅的談話」,會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先暫時停止他的工作,請他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談,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更能啟發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當行為。

曾經有一位中班的察指小男孩告訴我,他前一個晚上和爸爸到書店喝茶,做「Man』stalk」,我問他談了什麼,他斷斷續續的告訴我「爸爸和他談他和姐姐經常打架、吵架的事」,爸爸跟他說:「姐姐很愛你,經常照顧你、送你東西,但姐姐也有很多的苦惱,像一年級的功課很多,有很多的美勞要做,如果姐姐在做功課時,去煩她、動她的東西,姐姐也許會因此沒完成功課而被老師責罵,你希望這樣嗎?」他還說爸爸給他很多的建議,例如,「姐姐寫功課的時候,你可以打計算機,也可以陪小狗玩,向姐姐借東西時要有禮貌,並且用完要趕快還,不要霸佔。」

很有意思的一個man』stalk,爸爸利用一個不錯的場所,嚴肅的指出孩子不好的行為,並提供他可以做以及如何做的建議,以糾正孩子的行為。

(五)細心和耐性的糾正與教育

我們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大多是由於成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一些不同類型的錯誤,長期下來,造成孩子不良的行為。例如,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小,任性、胡鬧、不聽從吩咐是一種自然現象,長大就會變好或變聽話,而沒有細心糾正他。事實上,孩子的行為是累積的,長期下來就更加的不聽話,甚至出現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為是累積而來的,好的行為累積就變成好的習慣、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為的養成和教育都是長期性的.所以不聽話的行為也需要長時間的糾正與教育。孩子對人不禮貌或有其它不聽話的行為,父母不能「充耳不聞」,要隨時負起糾正的責任,如果我們缺乏這個耐心,實際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禮貌、更不聽話。

(六)家園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和榮譽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觀感,尤其是團體生活中,幼兒園幼生及小學生都很在乎學校老師對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來糾正他不好的行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時上床,並且都要胡鬧一番,有時透過老師的指導與要求,利用說話課,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並且稱贊准時上床的孩子,這樣比父母千叮萬囑還有效果。

在幼兒園里,小朋友有好的行為或已糾正過的行為,老師不妨把贊美的話寫在聯絡手冊上,回家後讓父母再一次稱贊他、肯定他。對於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積極的運用這種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請園方老師留意這件事,並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裡也要實行相同的規則,雙方貫徹執行,一直到他習慣糾正為止。當然家、園雙方要事先溝通好,規則也要相同。

(七)針對不同年齡和個性使用不同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還有屬於孩子自己本身的氣質,例如:對於動作遲緩的孩子,要利用機會給他容易達到的成就,對於年齡小的孩子需要示範引導,年齡大一點的則需要激勵。

引導不聽話的孩子聽話,並不是把一個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需求,在他們的身上找到力量,從而創造孩子能夠自覺聽話的先決條件

㈢ 孩子總是不聽話,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倔強、固執、偏激、孤僻,這些都是孩子的個性特點。對於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父母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理智細心的規范他們,並尊重和滿足他們的需求。選擇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的方式來教育和糾正他們的意外行為。切記不能按照父母的主觀意識,做任何強制改變孩子的性格的事情。否則會適得其反,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惡感,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為父母親生的。

教育孩子其實是一門學科,也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當孩子不聽你話,做迅仔洞出讓你反感的行為後,如果你立刻火冒三丈,迫使孩子就範。表面上孩子聽話了順從了,但其實是受到壓抑的情緒,日後會以更糟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要婉轉地對其勸導,而不是採用強硬的語氣發布命令,最好能給予孩子適當的提醒或是建議,使孩子自覺做出戚鬧處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教育,也是孩子一生的教育,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先要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和家長自身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