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什麼草葯劇毒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什麼草葯劇毒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12 04:31:37

① 這是什麼植物是葯材嗎據說有毒是真的么

你好!

這是半夏。

這種葯材,是有劇毒的,請勿食用。

吃一點(約半克左右),會使舌頭木,咽喉疼痛,胃腸疼痛。

稍微多一點(五克左右),會導致終身失語,無法治療。

再吃多一點(十克左右),會導致死亡。

我種著一片半夏,也嘗過。但是沒敢多吃,只是吃了兩克左右,舌頭就不會動了,咽喉、嗓子、胃、腸、極痛。喝了好多的水,折騰了一宿,第二天才好。想想真是後怕。可是,誰讓咱是醫學愛好者呢,只能是親自嘗試,才知道各種葯材的功效與副作用。呵呵!好多人說我是神農。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半夏。半夏主產於湖北、四川、安徽、江蘇等地。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採挖半夏,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為生跡梁輪半夏;一般用薑汁、明礬制過入葯。

【半夏的葯性】

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半夏的功效】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半夏外用可消腫止痛。

【半夏的臨床應用】

1.半夏治療嘔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為止嘔要葯。各種原因的嘔吐,皆可隨證配伍用之,對痰飲或胃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尤宜,半夏常配生薑同用,如小半夏湯(《金匱要略》);半夏配黃連,則治胃熱嘔吐;半夏配石斛、麥冬,則治胃陰虛嘔吐;半夏配人參、白蜜,則治胃氣虛嘔吐,如大半夏湯(《金匱要略》)。近渣談代以半夏製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種嘔吐。

2.半夏治療癭瘤,痰核,癰疽腫毒及毒蛇咬傷。半夏內服能消痰散結,外用能消腫止痛。半夏治癭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貝母等;半夏治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起或毒蛇咬傷,可生品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3.半夏治療濕痰,寒痰證。半夏味辛性溫而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葯。尤善治臟腑之濕痰。半夏治痰濕壅滯之咳嗽聲重,痰白質稀者,常配陳皮、茯苓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濕痰上犯清陽之頭痛、眩暈,甚則嘔吐痰涎者,則配天麻、白術以化痰息風,如半夏白術天麻湯(《古今醫鑒》)。痰飲內盛,胃氣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4.半夏治療心下痞,結胸,梅核氣。半夏辛開散結,化痰消痞。半夏治痰熱阻滯致心下痞滿者,常配乾薑、黃連、黃芩以苦辛通降,開痞散結,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半夏若配瓜蔞、黃連,可治痰熱結胸,如小陷胸湯(《傷寒論》);半夏治梅核氣,氣郁痰凝者,配紫蘇、厚朴、茯苓等,以行氣解郁,化痰散結,如半夏厚朴湯(《金匱要略》)。

【半夏的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過用。炮製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長於降逆止嘔,法半夏長於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曲則有化痰消食之功,竹瀝半夏,能清化熱痰,主治熱痰、風痰之證。外用適量。

【半夏的應用禁忌】

半夏不宜於烏頭類葯材同用。半夏性溫燥,陰虛燥咳,血證,熱痰,燥痰應慎用。

【半夏現代研究】

1.半夏葯理作用:半夏可抑制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製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組分、生物鹼具有較廣泛的抗腫瘤作用。水浸劑對實驗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半夏有顯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對多原因所致的胃潰瘍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此外,煎劑可降低兔眼內壓,半夏蛋白有明顯的抗早孕活性。

2.半夏的化學成分:塊莖含揮發油,內含主成分為3-乙醯氨基-5-甲基異惡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腦、苯甲醛、欖香烯等,還含谷甾醇、左旋麻黃鹼、膽鹼等及葡萄糖苷,多種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鏈澱粉等。

3.半夏的不良反應:生半夏對口腔、喉頭、和消化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導致失音、嘔吐、水瀉等副反應,嚴重的喉頭水腫可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但這種刺激作姿信用可能通過煎煮而除去。實驗證明,半夏對動物遺傳物質具有損害作用,故用於妊娠嘔吐應持慎重態度。久用半夏制劑口服或肌注,少數病例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和血尿。

4.半夏的臨床研究:半夏現代臨床還用單用或配伍他葯治諸多疾病:
制半夏先煎,加醋及雞子清,攪勻,徐徐含咽,1日1劑。治療痰火互結,咽部充血水腫之實證失音患者33例,服葯2~3天痊癒(中國中葯雜志,1992,3:142);
制半夏加食醋浸泡,苯甲醇過濾,口服,治療慢性咽炎564例,治癒342例,好轉170例,無效52例(現代應用葯學,1993,2:25);
生半夏,加陳醋、溫開水調勻,敷患處,治療頸部淋巴結炎30例,效果滿意(時珍國葯研究,1991,1:36);
半夏配生薑、茯苓煎服,治療病毒性心肌炎11例,結果臨床症狀均消失,10例心電圖恢復正常(上海中醫葯雜志,1983,9:26);
另生半夏研末溶於米酒或50%乙醇中,取上清液滴耳,對急性中耳炎有較好的療效(黑龍江中醫葯,1990,4:39)。
另有報道以生半夏配生薑煎液口服,預防腦CT增強掃描副作用800例,結果副作用明顯減少,且止吐效果達98.7%(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5:299)
誤服生半夏中毒時,可給服薑汁、稀醋、濃茶或蛋白等。必要時給氧或作氣管切開。以生薑30g,防風60g,甘草15g,煎湯,先含漱一半,再內服一半,或以醋30~60ml加薑汁少許,漱口或內服。臨床用生半夏時必須煎熟,以避免中毒。

5.附葯:水半夏

水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頭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L.的塊莖。水半夏主產於廣東、廣西、雲南。深秋採收,用石灰水浸泡1天,攪拌去皮後曬干或烘乾。味辛,性溫,有毒。水半夏功效與半夏類似,但無降逆止嘔作用,兼有止血之功。水半夏臨床多用於咳嗽痰多,癰瘡癤腫,蛇蟲咬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同半夏。

【半夏古籍摘要】

1.《本經逢原》:「半夏同甘蒼術、茯苓治濕痰;半夏同瓜蔞、黃芩治熱痰;半夏同南星、前胡治風痰;半夏同芥子、薑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蔞、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2.《名醫別錄》:「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

3.《醫學啟源》:「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治太陰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雲: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② 哪些中葯材有劇毒

有很多中葯都含有毒性,但毒性比較小,這類中葯可以用來治病,而且不會對患者產生任何毒性反應。例如川穹嗪、烏頭鹼、生草、半夏等等,如果過量的服用烏頭鹼會增加心率從而導致心力衰竭。而半夏的毒性很大,如果直接吃就會中毒,嚴重的時候還會危及生命。

③ 食用臘豬腳 ,雲南9人中毒1人死亡,哪些草葯是不可食用的

關於雲南9人中毒一人死亡的事件大家都知道吧,都是因為食用臘豬腳,然後導致9人中毒一人死亡的事件。大家一定要記住,切勿將中草葯當食品或補品食用,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就醫。中草葯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勿將中草葯當食品或補品食用。可以生吃,做湯,還可焯水後涼拌。還有一種常見的板藍根,板藍根屬寒涼葯性的蔬菜,可清熱解毒,適用於上呼吸道有炎症的人。這些提到的都可以食用,但有些中草葯不能和其他食物混著吃,在吃的時候一定要去查閱一下衡慎搜相關資料。

④ 有什麼類似斷腸草這樣容易被誤認的毒葯

斷腸草這樣的毒葯,就是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卻含有劇版毒的植物。就像斷權腸草和金銀花類似,但是誤食斷腸草可能就中毒身亡了。

類似的有:附子花(附子草),這種植物看起來就是普通的花朵,但是全株都有劇毒,古代人民把它的汁液塗在劍上當作毒箭。千萬不要因它的花朵好看,就隨意採摘,汁液與皮膚接觸,那麼重則就死亡了。

最有名的就是胡回蔓藤,我們正常搜答索的斷腸草開黃色小花的那個就是了。

除此之外還有,雷公藤,是白色的小花,和蒲公英、滿天星有些相似。

還有一種叫烏頭,屬於中草葯,但是有明顯的毒性,如果沒有科學的製作埋鏈直接服用的話,會威脅生命。中液渣

⑤ 什麼中葯有劇毒

國家葯典收載的毒性中葯 1.大毒類,多指毒性大、使用較小劑量,即可迅速發生嚴重中毒症狀,可造成主要臟器嚴重損害甚至死亡的葯物。如生川烏、生草烏、馬錢子、巴豆、紅粉(HgO)等。 2.有毒類,多指毒性較大、使用較大劑量後,較慢的發生中毒症狀的葯物。如使用不當,或用量過大,亦可造成重要臟器損害,甚至死亡。如白附子、附子、生天南星、生半夏、蟾酥、洋金花、輕粉、甘遂、芫花、常山、雄黃、木鱉子、水蛭、仙茅、白果、大戟、商陸、牽牛子、蓖麻子、蜈蚣、白花蛇、硃砂、蒼耳子、全蠍、苦楝皮、硫黃、山豆根(廣豆根)等。 3.小毒類,多指一些毒性較小,但使用不慎或用量較大,或久用蓄積亦可使機體出現毒副作用的葯物。一般不損害重要組織器官,症狀較輕,不易造成死亡。如細辛、紅大戟、苦杏仁、鴉膽子、急性子、蛇床子、川楝子、南鶴虱、密陀僧、重樓、豬牙皂、刺蒺藜、土鱉蟲、艾葉、吳茱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