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野人參的圖片是什麼樣子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野人參的圖片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3-05-10 09:22:09

㈠ 野生人參長啥樣

野生人參高達60厘米;根莖短戚者野,高喊主根紡錘形;掌狀復葉3-6輪生莖頂,葉柄長3-8厘米,無毛;小葉3-5,膜質,中央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12厘米,側生小嫌汪葉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具細密鋸齒,齒具刺尖,上面疏被刺毛,下面無毛。

㈡ 怎樣辨別人參,人工種植的和野生的

(1) 主根短粗,下部多有兩個主要支根,呈人字形狀的圓柱形,長2-10厘米直徑1-2厘米, (2) 根莖部分較細而長,略呈圓柱形,俗稱"雁脖節"。根莖上有較密集的碗狀疤痕,俗稱"蘆碗"。也有的生出紡錘形的不定根,形似棗核,俗稱"棗核芋"。 (3) 頂端寬而豐滿,俗稱"寬肩膀"。 (4) 有深而細的橫向環紋,連結成螺旋狀,俗稱"鐵線紋",表面為灰黃色斷面為黃色。 (5) 參的段根細而長,約為參體的2-3倍。上邊常有許多突起的小疣狀物,俗稱"珍珠點"。有人把人參的特徵概括為:雁脖蘆,棗核芋,寬肩膀,鐵線紋,色灰黃,珍珠尾,有濃厚的香氣,味甜而微苦。園參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為紅參、糖參、生曬參等品種,與野山參的性狀相似,但二者市場價格差距很大。區別圓參與野山參的方法如下: (1) 園參的蘆頭短粗,多不彎曲,一面或兩面有莖痕,下部無圓蘆;野山參的蘆頭細長,多有彎曲,上端四周密生有莖痕,下部有圓蘆。 (2) 園參的主根常為圓柱形,質地較疏鬆;野山參的主根則多呈圓柱狀人字形,質地堅實。 (3) 園參的主根表皮上橫紋粗而淺,呈白色;野山參的主根表皮上有細密的螺旋紋,橫紋細而深,呈黃褐色。 (4) 園參的側很多,較短,分枝角度小;野山參的陪攔側根少而細長,分枝角度大。 (5) 園參的須根較多而短,呈掃帚狀,上邊珍珠疙瘩不明顯,質地較脆軟;野山參的根須則少而長,有韌性,不易折斷,根上有明顯的珍珠疙瘩。 常見人參偽品的性狀特徵: (1) 野紅豆根:氣微臭,味淡,有豆腥味,表面為黃棕色。蒸後變為紅棕色略透明。外形近似人參,但根莖頂部則是草質莖的平直斷痕,沒有真人參的深陷環狀橫紋。有似皺紋和橫向皮孔樣的疤痕,以及極細微的纖維伸出,似棉花狀質地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為角質性,有含澱粉樣的筋脈點。 (2) 商陸根:無臭氣,味淡,略有麻舌感。形似人參,主根呈圓錐形,下部分枝多,頂端有地上莖的殘基。斷面呈數層同心性木化環紋,角質性,半透明狀質地堅實,不易折斷。 (3) 華山參:氣微臭,味甘而微苦。主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頭部粗,有橫向細密環紋,下漸細,有分枝,頂端有短的根莖。表面為棕褐色,有橫向皮孔狀的疤痕,隱約可見內部縱向的纖維菅束。斷面角質性,半透明,質地堅實。 (4) 山萵苣根:氣微臭,味微甜而後苦。根呈圓錐形,多自頂端分枝,頂端有圓盤狀的芽或芽痕。表面為灰黃色或灰褐色,有細縱皺紋和橫向點狀須根痕。加工蒸煮後的黃棕色,半透明狀。質地堅實,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略顯出不規則的環狀形成層,有的有放射狀裂隙。 (5) 櫨蘭根:無臭氣,味淡,略有粘滑感。表皮為灰黑色或灰黃色,有縱皺紋和點狀突起的須根痕。隱約略顯出內部縱向的纖維管束。主根為圓錐形或長紡錘形,有的分枝,有的不分枝。頂端有殘留的木質莖基。質堅硬,斷面較平坦,角質性,半透明狀,中心常有空腔。 (6) 紫茉莉根:味淡,有刺喉感。主根呈圓柱形,分枝少,頂端有殘留的莖痕,表面為黃白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筆須根痕,斷面角質狀,並散在有細小的白色晶點。質地堅實。 (7 )莨菪根:氣微臭,味淡而微苦。表面為灰黃色或淡黃色,有明顯的橫向突起皮孔狀疤痕。根為圓柱形,頂端有殘留的芽痕。質地堅實,易折斷,斷面呈淡黃色,不平坦。 (8) 桔梗根: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頂端有根莖,皺縮扭曲。上部有橫紋,通體有明顯的縱溝,並有類白色或淡棕色皮孔樣根痕。質堅而脆,易折斷,斷面為黃白色或紫棕色,有明顯的形成層環,氣微臭,味微苦而後甜。 (9) 金錢豹根:氣微臭,味淡而微甜,表皮為灰黃色,質堅而脆,易折斷蘆告胡,斷面為黃色,木化性較強。根略似四方柱形,多不分枝,扭曲不直。頂部有密集的點狀莖痕,四棱上多有明顯的突起點,全體有縱皺紋。 怎樣識別真假西洋參? 西洋參,性寒,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咳喘痰血、口乾舌燥、腸熱便血等症。又名花旗參、洋參。西洋參原產於北美洲,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乾燥根。有野生和栽培兩種,野生者稱"野參友圓",栽培者稱"種參"。野生者為上品,價格昂貴。 西洋參的性狀特徵: (1) 主根呈圓錐形、紡錘形或圓柱形,長約3-12厘米,直徑0.5-1.5厘米。 (2) 蘆頭除去或殘留,外表呈淺黃褐色或黃白色,豐滿者有細密的淺縱皺紋稍瘦癟者縱皺紋較深,可見橫向環紋及線狀疤痕。 (3) 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數條側根,呈叉狀分枝,若折斷,斷面較平坦,略呈角質狀,呈粉白色或淺黃棕色,散生有紅棕色樹脂管斑點,有暗棕色環紋。 (4) 氣微香,味苦中帶甜。 "野參"與"種參"的差別: (1) "野參"體形較小,主根呈短圓柱狀或短圓錐狀,環紋較密而清晰,側根數條,質地堅硬。 "種參"主根呈長圓錐狀,環紋少而稀疏,小疣狀須根痕較多,側根少,質地疏鬆。 (2) "野參"地下莖近根部分很細,有時看不到莖痕(蘆碗),上部莖痕明顯。"種參"根莖粗短,莖痕幾乎看不到,但頂端芽較大。 常見的西洋參偽品有: (1) 用類似西洋參外形的某種植物的根,冒充西洋參,其性狀也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約3-5厘米,直徑1厘米左右。有橫向隆起的皮孔和側根。斷面為類白色顆粒狀。無香氣,味淡而微苦。 (2) 有用朝鮮人參的分枝加工成西洋參狀。但其顏色常為灰黃色,有縱槽紋無細密的橫向環紋。質地堅硬,味酸而澀。 怎樣識別真假高麗參? 產於朝鮮的人參稱高麗參、原植物與國產人參相同,僅因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而有所區別。分紅高麗參和白高麗參兩種,以紅高麗參著名,其功效基本與人參相同。 紅高麗參的性狀特徵: (1) 為帶莖根人參蒸煮後的乾燥品。表面棕褐色或紅棕色,不透明。 (2) 參體較飽滿,長約6-10厘米,直徑1-2厘米,頂端平寬,有的是連著兩個叉狀的雙馬蹄蘆,有的單蘆頭,稱"獨碗蘆"。蘆頭粗大,每一蘆碗中間都呈凹陷狀,邊緣整齊。參體因包裝加工壓成方形,與蘆頭連接處不凹陷,下端呈扁圓形。 (3) 質堅,體重,斷面角質光亮,有菊花紋。氣濃香,味甘微苦。白高麗參的特徵:表面呈黃白色,蘆頭與國產園參蘆頭相似,但質地較紅高麗參松泡,斷面有圓心,稍有香氣,味甘微酸。 人參、高麗參與偽品的鑒別方法. (1) 斷面呈角質狀而菊花紋者為高麗參;斷面呈角質狀而中心部分色較深者為紅參;斷面白有放射狀裂隙者為生曬參。真品的斷面無同心環。 (2) 真品氣濃香,味甘微苦;而偽品則味淡而有麻舌感,苦甜不一。

㈢ 人參的苗長什麼樣

人參復葉掌狀,小葉3-5片,中間3片近等大,有小葉柄;小葉片橢圓形或微呈倒卵形,長4-15厘米,寬2-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脈上散生少數剛毛,下面無毛,最下1對小葉甚小,無小葉柄。

1、六年生人參原植物(人參葉片為5片小葉組成一片掌狀復葉,圖片為「五匹葉」)

人參按年份後面依次,五年生為「四匹葉」,六年生為「五匹葉」(園參不超六年)。人參在六匹葉的株型上可能連續幾年,甚至幾十年,只長根莖,株苗不分叉不變型,依然會開花。

與園參不一樣,野山參在每一種株型上分別停留幾年到十幾年,七匹葉以及以上的人參非常罕見,出現的話幾乎都是百年老參。只有野山參才會出現輪回現象,即又從「三花」開始,依次輪回變化,非常神奇。

(3)野人參的圖片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建議八類人最好別吃人參

1、動脈硬化者。因為人參中的蛋白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從而會加重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積,故血管硬化、冠心病、脈管炎等病人要忌服。另,高血壓患者多因肝陽上亢,服用人參很易加重「肝陽肝火」的症狀,使肝陽愈亢,肝火愈旺。

2、血黏度增高者。其病情相當於中醫的「瘀血」症,因為人參有促進紅血球生長的作用,而紅血球增多後,會使血黏度更高,有礙病情好轉。

3、胃病患者。據研究表明,不少的胃病是由於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而人參中的某種有效成分對這種病菌能起保護作用,影響治胃葯物的殺滅效果。

4、肝膽炎病人。中醫認為,急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患者均為濕熱旺盛,服食人參會助濕熱,使病情加重。

5、浮腫病人。人參中有種成分有抗利尿作用,因而浮腫病人在治療期間不要隨意服用人參,以免延誤治病。

6、肺結核病患者。中醫認為,肺結核病人肺陰虛損,虛火旺盛,如再服食偏熱的人參,則肺陰更虛、虛火更旺,從而會常常引起吐血,導致病情加重。

7、婦女懷孕者。婦女懷孕期間宜進食性味溫涼等食物,如服食性偏熱的人參,其成分可通過血液被胎兒部分吸收,易增加胎兒火氣(胎火),對胎兒生長發育不利,甚至導致難產。

8、小孩及嬰幼兒。兒童為純陽之體,本身就偏熱,再服食人參大補,會對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而且人參含有類激素,可引起性早熟,尤其十四歲以下小孩應忌用,以避免性早熟;新生兒、嬰幼兒更要禁用。

㈣ 野人參葉子圖片是什麼樣子的

野山參的生態環境,使其形成了明顯區別於栽培人參的植物外觀特徵。生態環境包括森林小氣候,土壤特性,坡向和坡度,森林郁閉度和伴生植物,以及毫不移動的原地性。在這種生態環境中生存年限越長,野山參的野性越足,外觀特徵越是鮮明可辨。

野山參長在大自然中,沒有人工控制干擾,長得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它的形狀特徵,有些是廣泛的個體差異無從把握,有些差異卻很有規律。野山參非常罕見了,但是山參的鑒別方法大多適用於山參及趴貨。在鑒別時都有借鑒意義。

(4)野人參的圖片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野山參 的生長對環境要求十分嚴格,自然條件、植被條件、林象條件、林地條件以及空氣、土壤、溫度、光照、水分等等都必須具備其生長要求,否則,野山參很難存活。野山參生長的自然條件生長范圍:東經117°~134°,北緯40°~48°海拔高度:

300米以上高山年降水量:500~1000mm生長期平均濕度:70%左右氣候條件:生長期林下透光率10~15%,分布地區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不少於90天年有效氣溫≥10℃,積溫2000~3300℃。

㈤ 野人參長什麼樣圖片

野山參野山參傳統鑒別中非常注重「看五形(蘆、艼、紋、體、須)」、「識六體(靈、笨、老、嫩、橫、順)」。在長白山放山人中世代流傳的歌訣中,有對野山參特徵相當精確的總結:

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膀圓蘆棗核艼,

緊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清,

珍珠點點綴須上,具此特徵野山參。

上圖左邊是山參,右邊是家參。這些我也是在中華人參網上學到的,更多人參方面的知識你可以去上面看看。

㈥ 野生人參和人工養殖人參的區別不同在哪裡

一、野生人參與養殖人參外形上怎麼區分

1.一般來說,野生的人參也就是山參,一般主根和根莖是一樣長短的,通常這樣的人參長度在三厘米到十厘米左右,形狀上比較像一個人字,呈現出圓柱形或者是菱形。

2.這樣的人參表面的顏色是呈灰黃色,並且還長有縱紋,在人參的上端可以看見分布著緊密而又深陷的環狀橫紋,須根非常的細長,清晰而不雜亂,下面的枝根大部分都是兩條,並且在枝根上還可以看見非常明顯的疣狀突起,又細又長的根莖上有著密集的莖痕,這樣的人參是比較粗大的,形狀上比較像棗核。

3.人工養殖人參形狀上一般是呈現出圓柱形或者是紡錘形,直徑一般在一到兩厘米左右,長度一般是三到十五厘米左右。這些人工種植的人參和山參不一樣的是山參的表面是黃色,在山參的頂端可以看見明顯的縱皺和疏淺斷續的粗橫紋,下面一般有兩到三條支根,在這些植根上生長著許多又細又長的須根。

4.在這些須根上長著一些不明顯的細小疣狀凸起,這樣的人工種植的人參的蘆頭一般直徑在零點三到一點五厘米左右,長度一般在一到四厘米左右,形狀上一般是呈現出多拘攣而呈彎曲狀,並且有不定根和凹窩狀的稀疏莖痕。



二、野生人參與養殖人參的功效對比

野山參就是在自然狀態下野生的人參,生長年限較長,由幾十年到上百年不等,現在的產量已經非常少,是人參中的珍品。

人工養殖的人參是在暖棚中長大,土裡養分有限,批量生長,內在質量層次不齊,由種到收需要五、六年以上時間,產量較大。所以正常來說養殖人參的功效是不如野生人參的。這里的功效價值指的是葯用價值。

㈦ 野生人參的枝桿和葉子花果的形狀

人參莖直立,圓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莖頂只有一葉,葉具三小葉,俗名「三花」;二年生莖仍只一葉,但具5小葉,叫「巴掌」;

人參復葉掌狀,小葉3-5片,中間3片近等大,有小葉柄;小葉片橢圓形或微呈倒卵形,長4-15厘米,寬2-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脈上散生少數剛毛,下面無毛,最下1對小葉甚小,無小葉柄。

人參夏季開花,傘形花序單一頂生葉叢中,總花梗長達30厘米,每花序有4-40餘花,小花梗長約0.5厘米。苞片小,條狀披針形;萼鍾形,與子房癒合,裂片5,綠色;人參漿果扁圓形,成熟時鮮紅色,內有兩粒半圓形種子。

(7)野人參的圖片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人參多生長在具有1月平均溫度-23-5℃,7月平均溫度20-26℃的氣候條件下,耐寒性強,可耐-40℃低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

生長在氣候條件為年積溫2000-3000℃,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參喜冷涼濕潤氣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強光和高溫。

土壤要求為排水良好、疏鬆、肥沃、腐殖質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