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大全
中國人物畫是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珍寶。在中國這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國中,中國畫獨特的藝術風格、書畫韻律、筆情墨趣、表現形式等都帶給我們具有民族色彩的視覺沖擊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者型脊,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
【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1】
【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2】
【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3】
【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4】
【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5】
看完了以上的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人物畫的知識吧!
人物畫的基本技法
人物畫基本技法:無論中外,在早期繪畫的發展史上,都以人物畫為主,而 且都為宗教或政治服務。從續發掘的古代帛畫或壁畫中,可以見到古代的帝王、功臣、聖賢或文人們的面貌,有濃 厚的政教功能,也有古人信奉的佛、菩薩、羅漢等釋道人物, 甚至更早的神話傳說,充滿的神秘的宗教色彩,尚可見到描寫 現實生活百態的風俗畫、表現宮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畫及戲曲中 的人物故事畫等,各種不同形式與題材的人物畫首滲,都有細致租念的感情描寫,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畫,給觀賞者帶來深刻的美感。
1.古代人物畫高清圖片
2.水墨古代人物畫圖片大全
3.古代人物畫圖片
4.歷代人物畫高清圖
5.工筆畫人物高清圖片大全
❷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超好看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男性掌握了話語權。他們按照自己的審美標准和尺度來判斷古代的美女。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展示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1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2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3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4
中國漢代以前,人們對女性只注重面部形象,到了魏晉,才開始著重於裝飾。魏文帝喜歡打扮華麗並將頭發挽成蟬翼形的妃子。唐朝是開放社會,容許袒胸露臂,崇尚的女性體態美是額寬、臉圓、體胖。
唐朝以後沒有定論。宋朝以後,大致是以觀音菩薩的本貌作為女性美的高標准,各個時代所雕塑繪畫的觀音菩薩,就是當時審美標準的具體說明。
時代對美的詮釋更是大相徑庭。唐代世人又以體態豐腴、豐胸肥臀的楊玉環為美;但是到了宋代人們以“身輕如燕,身姿窈窕的趙飛燕(漢代)為最美。”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 故事 組成的歷史 典故 。
娥眉青黛: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眉毛化妝,早在西周時已十分流行,在《詩經》和《楚辭》中,便已出現這個形容詞.。細腰雪膚:雖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是身材豐滿的美女,但國人還是偏好纖瘦型美女,細腰便是腰肢幼細;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相傳趙飛燕便是細腰雪膚的表表者。
蓮步小襪:蓮步是指美女的腳步,更指纏過的小腳。小襪則指纏足女性所穿的襪子;小腳步伐如蓮,再穿上小襪,便成為美女的一種美態。
中國各朝代的審美標准都不同,而當時女性地位低,往往要為了迎合男性的眼光去塑造體態,做出損害身體健康的事。例如春秋戰國時楚國某國君喜歡腰細的女子,不少宮嬪因為節食減腰而餓死,故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說法。
漢代時趙飛燕以身材輕巧見稱。而唐朝時則崇尚豐滿,認為豐滿的人生育能力強,武則天與楊貴妃都是身材豐滿的女人,“燕瘦環肥”就是指趙飛燕和楊玉環。
中國古代有不少男性戀足,纏足的習俗相傳起源於五代十國南唐宮中。明清時認為有“三寸金蓮”的女性才是美女,所以不少女性被迫纏足至弓型,嚴重損害健康。
中國傳統上病態美的女性亦受到喜愛,給人一種柔弱、楚楚可憐的感覺,激起男性的保護欲,例如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相傳她心痛時捧心皺眉的樣子很迷人。著名小說《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也是病態美的代表人物。
古代中國美女的三圍標准:當今社會,女人的身材標准已經漸漸模糊,有的豐滿成熟,有的纖瘦清純,各有各的追求者。17世紀,佛蘭德畫家魯本斯所畫的婦女,在當今是不會被當作“美”的典型的,她們蒼白的臉上略帶粉紅色,顯得光彩奪目。
胸圍:古代中國人對女性的胸圍要求不高,對擁有一雙豐滿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頗不以為然。其實,古代男子欣賞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
腰圍:公元前6世紀的楚靈王偏愛細腰女子;與楚襄王同時的楚人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賦》中,對那位漂亮的“東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寫有所偏愛。不過,纖細腰身,荊楚一帶的風尚。而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只要腰身和整個身材配合得宜,寬與窄都無所謂,美其名曰“小蠻腰”;細腰美其曰“楊柳腰”。具有“曲線玲瓏”之美。
臀圍:它的豐滿與否,成為古代中國美女的重要件之一。其原因,中國人認為臀部渾圓的女人會多生孩子。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代農業社會里,肥臀自有其重要性。
描寫古代美女的 句子她秀雅絕俗,自有一股輕靈之氣,肌膚嬌嫩、神態悠閑、美目流盼、桃腮帶笑、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說不盡的溫柔可人。
雙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頰邊微現梨渦,直是秀美無倫。冰雪上反射過來的強光照在她的臉上,更顯得她膚色晶瑩,柔美如玉,但見她膚色奇白,鼻子較常女為高,眼睛中卻隱隱有海水之藍意。
一身藍色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淡藍色的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倭墮髻斜插一根鏤空金簪,綴著點點紫玉,流蘇灑在青絲上。香嬌玉嫩秀靨艷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顰一笑動人心魂。
她肌膚勝雪,雙目猶似一泓清水,顧盼之際,自有一番清雅高華的氣質,讓人為之所攝、自慚形穢、不敢褻瀆。但那冷傲靈動中頗有勾魂攝魄之態,又讓人不能不魂牽蒙繞。
雙眸似水,卻帶著談談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纖纖,膚如凝脂,雪白中透著粉紅,似乎能擰出水來,一雙朱唇,語笑若嫣然,一舉一動都似在舞蹈,長發直垂腳踝,解下頭發,青絲隨風舞動,發出清香,腰肢纖細,四肢纖長,有仙子般脫俗氣質。
她獨倚長椅,火光映照之下,容色晶瑩如玉,如新月生暈,如花樹堆雪,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嬌柔婉轉之際,美艷不可方物。
曲子響起,櫻粉色的衣裙微微擺動,轉身,舉手,頭足只見,無不體現輕盈之美。她撫了撫頭上青絲,抬頭,又見她那明亮的眸。只見她婀娜的身子隨著舞曲擺動,胸前那桃紅的絲帶也舞動飛揚。
❸ 哪個網站上可以看到關於古代人物畫
東 巴 文 化
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算不上是一個大民族,但是它的東巴文化卻名揚中外,引起世人的興趣和關注,已成為當今前往麗江旅遊探秘的熱點之一。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樣,東巴文化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東巴教是納西族的一種原始多神教,信仰萬物有靈。它是在納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與後來傳入麗江的藏族「苯」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意譯為智者,這些「智者」知識淵博,能畫、能歌、能舞,具備天文、地理、農牧、醫葯、禮儀等知識。他們書寫經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種「專象形,人則圖人,物則圖物,以為書契」的古老文字,稱「東巴文」。他鬧納空們是東巴文化的主要的繼承者和傳播人。換言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舞蹈等。其中東巴象形文字是被譽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作為一種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注與重視。一個世紀以來,先後有法國、英國、美國、俄國、德國、挪威、義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蘭等國家的學者,前來收集、調查、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最早把納西族東巴文化公諸於世的是法國人太倫.拉科佩倫,他把一本東巴象形文經書抄本收入所編的《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一書,於1894年在倫敦出版。1913年,法國學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納西族東巴文及調查見聞編寫成《LESMSOS》一書出版。在眾多的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學者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的學者李霖燦和美國的學者洛克。原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原來是從事繪畫藝術的。當他來到納西族居住的麗江玉龍大雪山,接觸了納西東巴文化後,便毅然放下畫筆,學習和研究起東巴文化,寫下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標音文字字典》、《么些研究論文集》等重要著作。美國的學者洛克,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來到中國研究植物,他在納西族地區居住了二十多年,收集了大量的東巴文化資料, 寫出了許多研究東巴文化的著作,其中《納西語、英語網路詞典》(上、下冊)已成為研究東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被稱為西方研究東巴文化的鼻祖。八十年代以來,更是涌現出一大批青年學者,出現了研究納西東巴文化的熱潮,研究成果逐年遞增,一個國際性的納西東巴文化學正在形成。東巴經書是東巴文化的核心和內涵。國內外學者在研究東巴文化的過程中,也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東巴經書,作為研究的資料。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約三萬冊東巴經書。其中一萬冊左右收藏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有兩萬冊收藏在台灣、南京、北京、昆明、麗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國以外,國際上收藏東巴經書最多的是美國。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冊。
由於東巴經是用原始圖畫象形文字書寫的,一般人不易釋讀,所以,東巴經一直被視之為「天書」。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從八十年代初,就開始了翻譯東巴經典的這項工程。在東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的翻譯工程,譯稿已陸續由雲南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它的出版,將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這神秘的東巴文化,也將對納西東巴文化學的形成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納西族的《東巴經》五百多卷,七百多萬宇,[1]全用象形文字寫成。這種象形文字,納西語叫「森究魯究」,意為「木石之痕跡」,或譯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字。這種文字起源於圖畫,始終保持著圖畫的特徵,但又約定俗成,成為一種文字元號,在麗江、中甸、維西等縣納西族地區,沿用達十多個世紀,國內外有不少研究納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東巴經》比較完整地記載著反映納西族遠古時期生活的神話,其數量質量都很驚人。他不僅對後來納西族文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大大豐富了祖國各民族的神話寶庫。許多神話的篇幅液瞎都比較大,如已整理發表的《創世紀》、《黑白之戰》等[2],都長達二千多行。 從這些神話里,我們看到了古代納西族獨特的各種各樣的神,如天神、地神、太陽神、月亮神、星宿神、善茄並神、惡神、男神、女神、雷神、風神、雲神、山神、水神、土神、石神、 鐵神、智慧神、靈巧神、善良神、豐盛神、測量神、度數神、勝利神、五穀神、畜牧神等等。當然,也還有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在這個神的世界裡,不僅各種神的形象迥然不同,就是神的行事也具有不同的風趣,說明神話的絢麗多采。
東巴文化簡介:東巴畫
古老的東巴畫是最具特色的納西族美術遺產。納西族東在做儀式時,要繪畫各種各樣的佛神、人物、動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並對他們進膜拜與祭祀,這種服務於宗教活動的各種繪畫,統稱為東巴畫。東巴繪畫藝術具有象形文字經典所具有的五個藝術品特性,即貝葉經的形式、優美的線條、美麗的色彩、動態的表現和特徵的攝取。東巴畫是東巴文化重要內容之一,有木牌畫、紙牌畫、布卷畫和經文畫幾類。東巴畫的內容主要表現古代納西族信仰的神靈鬼怪和各種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納西族社會的各種世俗生活。 東巴畫中,以布卷畫《神路圖》最為有名。《神路圖》一般長達十四米多,寬二十六厘米左右。分為地獄、人類世界、自然天國、天國四個部分,畫面色彩鮮明、艷麗,人物造形生動、個鮮明,既受藏傳繪畫藝術影響,又具有納西族傳統風格和特色,是東巴繪畫藝術中的珍品。 《神路圖》主要用於喪葬時超度死者亡靈儀式中,描述了死者亡靈要經過的地獄、人間、自然界、天堂等各階段的具體場面,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研究價值。
東巴文化簡介:東巴舞蹈
東巴舞蹈是指東巴教的進行宗教儀式過程中,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按照道場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舞蹈。 東巴舞來源於古代納西言辭的社會生活,不少動作都是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來進行的,形象十分生動。 東巴舞蹈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巴教經典中有專門記述東巴舞蹈的舞譜《舞蹈教材》和《舞蹈來歷》,這兩部教程稱為「蹉姆」,意為舞蹈的規范或舞蹈的調式。詳細記錄了60多人舞蹈的跳法。《東巴舞蹈》具體記述了舞蹈的起源、種類、步伐、手勢、動作和功能等等,是世界上唯一的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古代舞譜。《東巴舞蹈》是研究人類原始舞蹈的起源和早期舞譜形成的極難得的經典。 在東巴教八大類的神壇祭祀道場中,除了「祭天類」的祭祀道場外,其它的七大類神壇祭祀道場里,皆要跳東巴舞蹈。 遠古納西先民祭祀時,東巴祭司為病者招魂,模擬一些馴服的動物的動作,背著彩羽、白灰籃子,在祈求的神像面前狂舞,跳得彩羽、白灰滿天飛揚。在那時先民的觀念里,通過這些舞蹈奉承和獻媚於術神,認為術神也會像人一樣能夠被舞蹈激發得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取悅於神,使神感激人的祭祀,達到佑人的目的。東巴舞蹈,除了向術神祈求的舞蹈以外,還有驅斥術神的舞蹈。東巴祭司在神壇對術神跳鎮懾驅斥的舞蹈時,頭戴「老鷹毛帽」,插著鷹翎,模擬老鷹的動作舞蹈。在納西族《鵬術之爭》的故事裡,老鷹是能夠制伏術神的精靈,它搭救人類出困境,是納西先民的守護神,是先民崇拜的真象。東巴舞蹈在表現悅神和斥神的舞蹈時,也承傳了民間傳統的以歌唱伴舞蹈的表現形式。多數東巴舞剛健柔婉、明快舒放、變化靈活,保持著淳厚而典雅有致的特色。東巴舞濃郁的原始氣息和嚴格的動作規范構成的風格特色,在麗江地區的舞蹈中獨樹一幟,在省內外少數民族舞蹈文化中也是十分特殊的。東巴舞蹈是納西族傳統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內容及形式上可分為五種類型。一是神舞;二是鳥獸蟲舞;三是器物舞;四是戰爭舞;五是踢腳舞。東巴舞反映的是納西族歷史上隨畜遷徙,以鳥獸為鄰的原始生活,是納西族精神文化的一種反映。納西族的東巴舞蹈,有老鷹舞、大鵬舞、孔雀舞、白鷳舞、大象舞、青龍舞、白馬舞、氂牛舞、白額黑犏牛舞、大腳赤虎舞、飛龍舞、馬鹿舞、豪豬舞、刺蝟舞、山羊舞、金色巨蛙舞、等多種模擬動物的舞蹈,還有鷹翅舞、鷹爪舞、降魔舞、燈舞、荷花枝舞、火把舞等法器舞蹈。
東巴文化簡介:東巴藝術品
東巴藝術品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儀式中製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種竹木編扎品,造型獨特,生動逼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東巴雕塑藝術集中反映在木偶、面偶、泥偶和木雕的製作上。用樹木雕刻成的木偶,是東巴在宗教儀式中製作所用神鬼泥面偶時參考的模型,已收集到三十多件。東巴們都有一雙具有藝 術靈性的巧手,個個能雕會塑,所雕出的各種神木偶,有的似凝神沉思,有的像舉手遠眺,有的張口欲鳴,形貌古怪。東巴木偶則頭戴法帽、胸掛神珠,端坐自如,輪廓粗獷,線條剛勁。在東巴教的三十多種儀式中,都要使用神、鬼及動物的面偶, 它用青稞面或大麥面捏,總計約有兩百個之多。
面偶一般須在舉行宗教儀式的頭天晚上捏制完成,一個東巴一夜能捏出上百個。每個面偶都有固定形象,神態各異。在儀式活動中,神面偶置於上方神壇上,鬼面偶放於下方鬼寨中。同一類型的鬼面偶,其形狀也互有差異,如生有蛇頭、雞頭、牛頭、馬頭、羊頭等等。此外還有用泥捏塑的泥偶。這些泥面偶都是東巴信手捏制,一氣呵成的,有單純明快的審美特點。東巴面偶、泥偶和木偶作品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作者並不注重去刻畫形象外部的逼真酷似,而是用整體寫意的手法,如眼睛就似隨意凹陷的兩個洞,嘴巴的輪廓也只似微張的一條縫,從局部看顯得十分簡單,但從整體看,整個造型給人 一種活靈活 現的神態,從並不維妙維肖的外形中透出一種內在的生命精神。 這些神靈偶像的造型自然渾朴,神態天真憨稚、普通平和,使人到親切,全無神靈那種道貌岸然、威嚴神聖、高高在上的敬畏感,有的還顯現出一種滑稽的意味,其人情味、世俗生活氣息十 分濃郁,造型也完全是山民村夫那種純朴的氣質格調。在東巴文化藝苑中,還出現了東巴文字和神靈鬼怪形象的木刻雕板。東巴製作木刻雕板的目的主要是想用來拓印,這為廣泛傳播東巴文化藝術作品創造了一個條件。
納西族是中國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個支系,主要生活於雲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處(雲南麗江地區為主),為母系社會。按最近統計人口為約30.8萬人(2000年)。納西族這個名字是一個比較新的名字,但納西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是中國古代羌的一支,在漢朝時也被稱為氂牛夷或摩沙夷。語言文字納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納西族的語言是納西語,它有兩種文字:東巴文和哥巴文,其中東巴文創造於一千多年前,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仍被使用的一種象形文字。宗教納西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東巴教,這是一種多神的宗教,主要的經典是《東巴經》。也有部分信仰藏傳佛教。姓氏納西族以前沒有姓氏,後貴族賜姓木,平民多姓和。現在納西族約有90多個姓氏。特色飲食吹肝、粑粑、米灌腸服飾納西族婦女一般穿著寬大布衣、戴圓帽(現在很多婦女直接戴藍色的圓形紅軍帽)、披羊皮披肩,羊皮批上有兩根白色背帶在胸前交叉,一般有7個白色圓形裝飾,俗稱「披星戴月」。納西族 東巴文化的神奇異彩(圖)
刻有象形文的石牆 納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這個被世人稱之為「象形文古國」的納西人生活區域內,納西人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的象形文字不但創造了一種輝煌的古文明,豐富了納西族乃至中國的古文化。7月28日,生活報踏訪56個民族的記者在對納西族進行采訪時深深感到,納西人始終在為擁有這一獨特的文字而驕傲。有資料顯示,納西族是現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象形文的民族。
80%的居民使用納西語納西族有著自己的語言,在納西人當中,約有80%的居民使用納西語,納西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先民,生活在漢、白、藏、彝等民族之間,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滲透,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字。
相傳,古時有一天,突然發大水,只有一個叫崇忍利恩的人劫後餘生,與天神知勞阿普的女兒襯紅裹白一見鍾情。襯紅裹白帶領崇忍利恩上了天堂,但知勞阿普堅決反對這門婚事,想出了殺害崇忍利恩的主意。知勞阿普讓崇忍利恩赤腳過刀梯,讓他在一晝夜砍伐完99片森林,一晝夜燒光所砍伐的樹木,一晝夜在被砍伐的99片森林的地上撒下種子,一晝夜把撒下的種子再如數收回等。但知勞阿普沒有想到崇忍利恩是9位開天男神、7位闢地女神的族系,他是連翻99座山不知道疲倦、連涉77條深谷不需要歇息的族系後代,任何人打不死也不會被征服。當知勞阿普所有的伎倆都用完後,只好將女兒嫁給崇忍利恩。,崇忍利恩夫妻二人來到地上過著耕牧的生活。不久,他們就有了恩恆三兄弟。這三兄弟長大後,卻不會說話。後來,經過祭拜天父天母後,三兄弟才會說話,但他們的話語卻各不相同,大哥說的是藏語,後來發展成如今的藏族;老二說的是納西語,並逐漸發展成納西族;而老三則講白語,而後發展成為白族。傳說雖然過於浪漫,但說明納西語與白、藏等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圖畫象形文字有了語言才會形成文字,納西族特有的文字叫人稱奇。當走進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時,眼前琳琅滿目的工藝品會讓您目不暇接。在欣賞之餘,記者發現,許多工藝品上面都刻畫著類似於甲骨文的圖案,小到風鈴、首飾,大到運動鞋、T恤衫上面都能找到這種圖案,甚至在麗江古城的城牆上同樣能夠看到類似的圖案。這些圖案有的像漫畫中的人物,有的像古樸的房屋,有的像耕牛,有的像刀具。納西人告訴記者,這就是納西族的文字——象形文,也有人將其稱為東巴文或東巴象形文。東巴象形文字究竟源於何時,目前還沒有定論。納西族的傳統宗教是東巴教,東巴教信徒的名字叫東巴。在東巴教的發展過程中,東巴先後刻制了象形文字和音節文字,並用這些字書寫了東巴教的經書。因此這些文字被稱之為東巴文,這些經書被稱之為東巴經。在古老的納西人心目中,東巴能知曉天地,能測禍福,能降鬼驅邪,能求吉祥祛除災難。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傳教士走進了納西族生活的區域時,發現了這個古老的民族竟然在使用象形文字,將納西族的生活區域稱為「象形文古國」。當這個發現被傳出後,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納西語中,他們將這種象形文稱之為「森究魯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跡」或「木與石的記錄」。木與石是納西東巴教中寓有深奧宗教含義的兩種神秘的象徵物,木是女性創世創物的神——沈的象徵,而石則是男性創世創物的神——董的象徵。古老的納西人認為,世界上的一切規矩和知識都是由這兩個神創造出來的,並將他們認定是智慧和世界本原的開啟者。所以,直到現在,這種東巴文字仍在木製品或石製品上最為常見。
❹ 請問教科書上面的古人畫像是哪裡找到的古人真的像畫像上長得那樣嗎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故宮的南薰殿儲存著五百八十多幀古代名人的畫像。一般來說,宋以前的帝王像是宋人摹繪唐人的,宋、元、明三代帝王帝後圖像大體和各朝相近,應是當時宮廷畫像高手昭命而繪。因為南薰殿圖像設色精良,作者又去古未遠,所以往往成了課本和博物館插圖的首選。《三才圖會》,全書十四門一百零八卷,內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無所不包,所以取名「三才」。當年王圻王思義父子為了《三才圖會》可是耗了十多年,但凡歷史上稍微有點名氣的人,父子倆都給他們做了畫像。不過因為工作量確實太大,所以畫工次了一點,畫出來的人基本沒啥差別……所以呢,我們的課本編者發現這個人物在南薰殿圖像里沒有,往往就會轉而求向《三才圖會》。其實《三才圖會》的史料價值還是非常大的,許多漢服愛好者復原衣冠形制等都要參考這套書。如果你想很輕松地了解晚明生活圖景的話,那《三才圖會》絕對是不二首選。
那麼,經歷了南薰殿和《三才圖會》的洗禮,還有沒有古人沒畫過的名人呢?答案是:有!1952年,莫斯科大學致函周總理,稱准備在大禮堂做一批世界各國科學家的拼貼像,希望中方能提供相關素材。這個政治任務交給了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沬若,郭沫若立馬報上了李時珍和祖沖之兩人的名字。但問題來了:這倆人在古代都不怎麼「入流」,哪兒來的畫像呢?周總理大筆一揮:「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蔣兆和(1904-1986),祖籍四川,師從徐悲鴻,堪稱20世紀中國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蔣兆和在1943年完成的《棚談盯流民圖》長約26米,囊括了一百多個無家可歸的人民形象,顯示了畫家高超的構圖能力和宏大悲壯的時代精神。道侍鋒理都懂,可是李時珍到底長什麼樣?郭沫若提供給蔣兆和的除了王世貞「晬然貌也,癯然身也」八個字和明代的衣物資料,再也沒有其他了。上面催得急,蔣兆和只好用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蕭龍友作模特,然後,就有了這幅廣為流傳的李時珍像,鏈和
那祖沖之的模特又是誰呢?竺可楨……蔣兆和的人物塑造能力還是非常厲害的,他又接下了一系列畫古代科學家的活兒。包括但不限於:劉徽、張衡、張仲景、僧一行、孫思邈、郭守敬等。以及最最出名的《杜甫像》,據說是以自己為模特畫的,
《杜甫像》右款為:「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千載豈知逢新世,萬民歡唱大同時。我與少陵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一九五九年兆和。」
這批畫雖然有些小細節還值得推敲,但蔣先生以深厚的藝術素養這批畫出來後幾乎都成了「標准像」。自蔣先生以後,所有李時珍的都戴著四方巾,所有祖沖之都露著大腦門,所有一行都仰望天空……
滿意請採納
❺ 求大量古風背景素材以及免摳人物素材,ps用,求大神幫忙傳
可以去各種網站找找看,就是那種圖片的網站,比如說昵圖網,我圖網,素材之家,ps素材庫。裡面有很多格式的。
http://www.itang.com/album/1549426/
❻ 古代美女人物唯美圖片用作頭像
古代的美女圖片往往很唯美,其中有很多的古代美女人物圖經常被人們引用為自己的頭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古代美女人物圖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美女人物圖片展示古代美女人物圖片1
古代美女人物圖片2
古代美女人物圖片3
古代美女人物圖片4
古代美女人物圖片5 古代美女名字 (精選篇)
夢琪、憶柳、之桃、慕青、問蘭、爾嵐、元香、初夏、
沛菡、傲珊、曼文、樂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
新柔、語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藍、春兒、
語琴、從彤、傲晴、語蘭、又菱、碧彤、元霜、憐夢、
紫寒、妙彤、曼易、南蓮、紫翠、雨寒、易煙、如萱、
若南、尋真、曉亦、向珊、慕靈、以蕊、尋雁、映易、
雪柳、孤嵐、笑霜、海雲、凝天、沛珊、寒雲、冰旋、
宛兒、綠真、盼兒、曉霜、碧凡、夏菡、曼香、若煙、
半夢、雅綠、冰藍、靈槐、平安、書翠、翠風、香巧、
代雲、夢曼、幼翠、友巧、聽寒、夢柏、醉易、訪旋、
亦玉、凌萱、訪卉、懷亦、笑藍、春翠、靖柏、夜蕾、
冰夏、夢松、書雪、樂楓、念薇、靖雁、尋春、恨山、
從寒、憶香、覓波、靜曼、凡旋、以亦、念露、芷蕾、
千蘭、新波、代真、新蕾、雁玉、冷卉、紫山、千琴、
恨天、傲芙、盼山、懷蝶、冰蘭、山柏、翠萱、恨松、
問旋、從南、白易、問筠、如霜、半芹、丹珍、冰彤、
亦寒、寒雁、憐雲、尋文、樂丹、翠柔、谷山、之瑤、
冰露、爾珍、谷雪、樂萱、涵菡、海蓮、傲蕾、青槐、
冬兒、易夢、惜雪、宛海、之柔、夏青、亦瑤、妙菡、
春竹、痴夢、紫藍、曉巧、幻柏、元風、冰楓、訪蕊、
南春、芷蕊、凡蕾、凡柔、安蕾、天荷、含玉、書蘭、
雅琴、書瑤、春雁、從安、夏槐、念芹、懷萍、代曼、
幻珊、谷絲、秋翠、白晴、海露、代荷、含玉、書蕾、
聽白、訪琴、靈雁、秋春、雪青、樂瑤、含煙、涵雙、
平蝶、雅蕊、傲之、靈薇、綠春、含蕾、從夢、從蓉、
初丹。聽蘭、聽蓉、語芙、夏彤、凌瑤、憶翠、幻靈、
憐菡、紫南、依珊、妙竹、訪煙、憐蕾、映寒、友綠、
冰萍、惜霜、凌香、芷蕾、雁卉、迎夢、元柏、代萱、
紫真、千青、凌寒、紫安、寒安、懷蕊、秋荷、涵雁、
古代美女名字 (熱門篇)冰煙、雅陽、友綠、南松、詩雲、飛風、寄靈、書芹、
幼蓉、以藍、笑寒、憶寒、秋煙、芷巧、水香、映之、
醉波、幻蓮、夜山、芷卉、向彤、小玉、幼南、凡夢、
爾曼、念波、迎松、青寒、笑天、涵蕾、碧菡、映秋、
盼煙、憶山、以寒、寒香、小凡、代亦、夢露、映波、
友蕊、寄凡、憐蕾、雁楓、水綠、曼荷、笑珊、寒珊、
谷南、慕兒、夏嵐、友兒、小萱、紫青、妙菱、冬寒、
曼柔、語蝶、青筠、夜安、覓海、問安、曉槐、雅山、
訪雲、翠容、寒凡、曉綠、以菱、冬雲、含玉、訪楓、
含卉、夜白、冷安、靈竹、醉薇、元珊、幻波、盼夏、
元瑤、迎曼、水雲、訪琴、谷波、樂之、笑白、之山、
妙海、紫霜、平夏、凌旋、孤絲、憐寒、向萍、凡松、
青絲、翠安、如天、凌雪、綺菱、代雲、南蓮、尋南、
春文、香薇、冬靈、凌珍、采綠、天春、沛文、紫槐、
幻柏、采文、春梅、雪旋、盼海、映夢、安雁、映容、
凝陽、訪風、天亦、平綠、盼香、覓風、小霜、雪萍、
半雪、山柳、谷雪、靖易、白薇、夢菡、飛綠、如波、
又晴、友易、香菱、冬亦、問雁、妙春、海冬、半安、
平春、幼柏、秋靈、凝芙、念煙、白山、從靈、爾芙、
迎蓉、念寒、翠綠、翠芙、靖兒、妙柏、千凝、小珍、
天巧、妙旋、雪楓、夏菡、元綠、痴靈、綺琴、雨雙、
聽楓、覓荷、凡之、曉凡、雅彤、香薇、孤風、從安、
綺彤、之玉、雨珍、幻絲、代梅、香波、青亦、元菱、
海瑤、飛槐、聽露、夢嵐、幻竹、新冬、盼翠、谷雲、
憶霜、水瑤、慕晴、秋雙、雨真、覓珍、丹雪、從陽、
元楓、痴香、思天、如松、妙晴、谷秋、妙松、曉夏、
香柏、巧綠、宛筠、碧琴、盼蘭、小夏、安容、青曼、
千兒、香春、尋雙、涵瑤、冷梅、秋柔、思菱、醉波、
醉柳、以寒、迎夏、向雪、香蓮、以丹、依凝、如柏、
雁菱、凝竹、宛白、初柔、南蕾、書萱、夢槐、香芹、
南琴、綠海、沛兒、曉瑤、聽春、凝蝶、紫雪、念雙、
念真、曼寒、凡霜、飛雪、雪蘭、雅霜、從蓉、冷雪、
靖巧、翠絲、覓翠、凡白、樂蓉、迎波、丹煙、夢旋、
書雙、念桃、夜天、海桃、青香、恨風、安筠、覓柔、
初南、秋蝶、千易、安露、詩蕊、山雁、友菱、香露、
曉蘭、白卉、語山、冷珍、秋翠、夏柳、如之、憶南、
看了“古代美女人物圖片”的人還看:
1. 古代女生人物漫畫圖片大全
2. 古代美女圖片人物
3. 古代美女人物畫圖片
4. 古代人物漫畫女生圖片大全
5. 古代美女中國畫圖片大全
❼ 古畫(國畫名畫)素材到哪裡找有比較好的圖
古代國畫名畫素材
這個國畫名畫素材合集包括各朝代名家古畫名著約6.8T大小,大概兩萬多張,單張名畫最高可達6G每張,而且是超高清掃描TIF格式,主要是復制藏品居世界各大博物館之冠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世所罕見的大幀唐宋元書畫,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浩瀚如海的歷史文物及當代畫家傑出的藝術作品,這都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財富。字畫在我們這個國家,代表著一種崇高的民族文化,有著極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這個6.8T的國畫名畫合集如果你想獲得,注意圖中這幅名畫的邊角有個印章、、、、、然後我不說你應該知道怎麼辦了吧
古代名畫國畫素材合集目錄:
(玄)五代 周文矩 重屏會棋圖卷絹本40.3x70.5.tif
│ (玄)元 任仁發 出圉圖絹本34.2x201.9.tif
│ (玄)元 張果 見明皇圖卷 絹本41.5x210.7.tif
│ (玄)元 趙孟頫 幽篂戴勝圖(全卷)紙本174x36.2.tif
│ (玄)唐 張萱 搗練 絹本 37X145.3.tif
│ (玄)唐 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絹51.8x148.tif
│ (玄)唐 鄭虔 峻嶺溪橋圖絹本24.8x26.3x2.tif
│ (玄)宋蛛網攫猿圖頁絹本.tif
│ (玄)宋 何荃 草堂客話圖.tif
│ (玄)宋 佚名 白頭叢竹圖頁.tif
│ (玄)宋 李唐 牧牛圖頁.tif
│ (玄)宋 李嵩 明皇斗雞圖.tif
│ (玄)宋 李嵩 花籃圖故宮博物院.tif
│ (玄)宋 李嵩 骷髏幻戲圖.tif
│ (玄)宋 林椿 枇杷山鳥圖.tif
│ (玄)宋 林椿 葡萄草蟲圖頁.tif
│ (玄)宋 陳居中 四羊圖.tif
│ (玄)宋 陳居中 柳塘牧馬圖.tif
│ (玄)宋 陳清波 湖山春曉圖.tif
│ (玄)宋 高宗題 秋江瞑泊圖頁.tif
(玄)明 唐寅 草蒲團屋圖紙本83.2x55.5.tif
(玄)余稚花鳥.tif
(玄)北宋李公麟 臨韋偃牧放圖絹本46.2x429.8.tif
(玄)北宋 燕肅 關山積雪圖絹本30x40.tif
(玄)南宋 夏圭 雪堂客話圖絹本57x60.tif
(玄)南宋 張訓禮 春山漁艇圖絹本29x29.8.tif
(玄)呂紀 桂菊山禽圖絹本 55.7X100.tif
(玄)宋趙士雷 湘鄉小景圖 絹本43.2x233.5.tif
(玄)宋 佚名 春遊晚歸圖 絹本53X102.tif
(玄)宋 佚名 枯樹鸚鵡圖絹本25x26.5.tif
(玄)宋 佚名 赤壁圖絹本24x23.2.tif
(玄)宋 佚名 青山白雲圖絹本22.9x23.9二玄社.tif
(玄)宋 佚名(傳毛益) 榴枝黃鳥圖 絹本24.6x25.4.tif
(玄)宋 李嵩 月夜看潮圖絹本22.3 x 22台北.tif
(玄)宋 李嵩 水殿招涼圖絹本24.5 x 25.4.tif
(玄)宋 李嵩 花籃圖故宮絹本26.1 x 26.3.tif
(玄)宋 梁楷 柳溪卧笛圖絹本45x45二玄社.tif
(玄)宋 錢選 招涼仕女圖絹本22.4 x 21.7.tif
(玄)宋 雪峰遠眺圖.絹本37x44.tif
(玄)宋 馬世榮 碧桃倚石圖50x92.tif
(玄)宋 馬遠白薔薇絹26.2x25二玄社.tif
(玄)宋 馬麟 秉燭夜遊圖 絹本24.8 x 25.2國立故宮.tif
(玄)宋人 松陰庭院圖絹本24×25.7.tif
(玄)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絹本124.7x63.6.tif
(玄)明 朱瞻基 蓮浦松蔭圖紙本31X130.tif
(玄)明 沈周 田椿萱圖軸絹本93.6x171.4.tif
(玄)明 王寵 石湖八絕詩卷紙本30X307.tif
(玄)明 藍瑛 江皋飛雪圖絹本148x46.7.tif
(玄)明 藍瑛 白雲紅樹圖絹本189.4x48.tif
(玄)明 郭詡 琵琶行圖軸紙本154x46.6 故宮.tif
(玄)桃潭浴鴨.tif
(玄)清冷枚 梧桐雙兔圖絹本176.2x95.tif
(玄)清 袁江 阿房宮圖軸二玄社絹本194.x60.5.tif
(玄)湘鄉小景圖.tif
(玄)王翚 夏五吟梅紙本.tif
(玄)程璋 雙貓窺魚紙本66.33X120.tif
(玄)范寬 溪山行旅圖絹本206.3X103.3.tif
(玄)雍正行樂圖 絹本188.2x102.2.tif
(玄)雍正行樂圖絹本(二版)188.2x102.2.tif
(玄)馬遠 踏歌圖.絹本191.8x111.tif
(玄-遼博)臨唐太宗帖
(玄-遼博)任伯年人物圖
(玄-遼博)元 趙孟頫 歸去來並序
(玄-遼博)南宋 陸游 行書自作詩卷
(玄-遼博)曹娥辭
(玄-遼博)梅花仕女圖
(玄-遼博)楷書東坡記游
(玄-遼博)楷書勤政勵學箋
(玄-遼博)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玄-遼博)泥金書四得緒論
(玄-遼博)清 黃慎 柳塘雙鷺圖
(玄-遼博)清 龔賢 漁歌子詞卷
(玄-遼博)祝允明行書七律詩
(玄-遼博)竹菊圖
(玄-遼博)節書遠景樓記
(玄-遼博)草書千字文
(玄-遼博)草書洛神賦
(玄-遼博)草書論書帖
(玄-遼博)董其昌行書七律詩
(玄-遼博)行書仲尼夢奠帖
(玄-遼博)行書吳門避暑詩
(玄-遼博)行書歸去來辭
(玄-遼博)行書歐陽修秋聲賦
(玄-遼博)行書蔡行敕
(玄-遼博)趙之謙牡丹
(玄-遼博)鄭板橋五言詩
(玄-遼博)鄭板橋行書
(玄) 冷枚 梧桐雙兔圖
(玄) 清 惲壽平 晴川攬勝圖
(玄)五代 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玄)元趙孟頫 鵲華秋色
(玄)元 佚名 草蟲圖
(玄)元 倪瓚 枯木幽篁圖軸
(玄)元 張渥 竹西草堂圖
(玄)元 方從義 溪橋幽興圖
(玄)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
(玄)元 趙孟頫 老子道德經
(玄)元 趙雍 先賢圖卷
(玄)元 鮮於樞 行草書王安石雜詩卷
(玄)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完美合璧卷
(玄)劉松年 羅漢圖
(玄)北宋 宋徽宗趙佶 竹禽圖
(玄)北宋 李公麟 維摩演教圖
(玄)北宋 李成 小寒林圖卷
(玄)北宋 李成 茂林遠岫圖
(玄)北宋 蘇軾 新歲展慶人來得貼
(玄)北宋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合卷)
(玄)北宋 趙令穰 陶潛賞菊圖
(玄)北宋 趙佶 祥龍石圖卷
(玄)南宋 陳容 九龍圖卷
(玄)吳宏 燕子磯莫愁湖
(玄)唐馮承素 摹蘭亭序
(玄)唐 佚名 摹小楷黃庭經
(玄)唐 懷素 自敘帖
(玄)唐 歐陽詢 撲商帖
(玄)唐 韓滉 五牛圖
(玄)唐 顏真卿 爭座位帖
(玄)宋 佚名 十八學士圖
(玄)宋 佚名 花石草蟲圖
(玄)宋 孔子弟子像卷
(玄)宋 李公麟西嶽降靈圖
(玄)宋 米芾 研山銘
(玄)宋 米芾尺牘全冊合卷
(玄)宋 趙光輔 番王禮佛圖
(玄)宋 趙構 行書白居易自詠詩
(玄)宋 陸游 懷成都十韻詩卷
(玄)宋 馬麟 橘綠圖
(玄)宋 馬麟 荷香清夏圖
(玄)宋 黃庭堅 寒山子龐居士詩
(玄)宋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列傳
(玄)宋四家墨跡
(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全卷原圖)
(玄)居廉 富貴白頭圖
(玄)張舜咨 雪界翁柏鷹圖
(玄)文徵明 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
(玄)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
(玄)明 仇英(傳)桃花源圖卷
(玄)明 呂紀 秋鷺芙蓉圖
(玄)明 唐寅 山路松聲圖
(玄)明 唐寅 松林揚鞭圖
(玄)明 唐寅 行書 落花詩冊
(玄)明 唐寅 詩意圖
(玄)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
(玄)明 商喜 過海圖
(玄)明 夏昶 淇水清風圖
(玄)明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合卷)
(玄)明 孫克弘 玉堂芝蘭圖
(玄)明 尤求 墨筆山水人物
(玄)明 文俶 秋花蛺蝶圖
(玄)明 文徵明 蘭亭修禊圖
(玄)明 文徵明 手卷
(玄)明 文徵明 攜琴訪友圖
(玄)明 文徵明 桃源問津圖
(玄)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圖
(玄)明 文徵明 白玉蘭圖
(玄)明 文徵明 行書千字文
(玄)明 文徵明 行書悟陽子詩敘
(玄)明 汪肇 柳禽白鷳
(玄)明 沈周 春雲疊嶂
(玄)明 沈周 瓶荷圖
(玄)明 沈周 盆菊圖
(玄)明 沈周 青山紅樹圖
(玄)明 王守謙 千雁圖
(玄)明 王時敏 叢林曲調圖
(玄)明 王時敏 山樓客話圖
(玄)明 王時敏 山水冊 紙本
(玄)明 王時敏 淺絳溪山圖
(玄)明 王鑒 富春山居圖
(玄)明 祁豸佳 仿董源筆意圖
(玄)明 祝允明 蘭亭序
(玄)明 祝允明 楷書東坡游記
(玄)明 祝允明 草書杜浦秋興八首
(玄)明 繆輔 魚藻圖
(玄)明 董其昌 瀟湘白雲卷
(玄)明 董其昌 瀟湘白雲圖
(玄)明 董其昌 行書七律詩
(玄)明 藍瑛 雲壑高逸圖
(玄)明 邊景昭 三友百禽圖
(玄)明 陸治 紅杏野鳧圖
(玄)明 陸治 雪後訪梅圖軸
(玄)明 陳洪綬 人物圖
(玄)明 陳洪綬 戲嬰圖
(玄)明 陳老蓮 老遲像
(玄)晉 王珣 伯遠帖
(玄)最新版圖集19張
(玄)李嵩 貨郎圖
(玄)汪肇 柳禽白鷳
(玄)沈銓 蜂猴圖
(玄)清 傅山 草書臨閣帖
(玄)清 關槐 上塞錦林圖
(玄)清 冷枚 百子圖
(玄)清 弘一法師 金剛經
(玄)清 李士倬 皋塗精舍圖
(玄)清 沈銓 松梅雙鶴圖
(玄)清 王士禎 放鳥圖卷
(玄)清 袁江 梁園飛雪
(玄)清 袁江 阿房宮
(玄)清 袁耀 山雨欲來圖
(玄)清 郎世寧 八駿圖
(玄)清 郎世寧 弘歷觀畫圖
(玄)清 郎世寧 瑞谷圖
(玄)清 高鳳翰 西亭春艷圖
(玄)清 黃慎 捧梅圖
(玄)清 龔賢 高崗茅屋圖
(玄)秋山紅樹圖
(玄)董其昌仿古山水
(玄)藍瑛 白雲紅樹圖
(玄)袁耀 山雨欲來圖
(玄)遼博)楷書自誥身
(玄)陳錄 煙籠玉樹圖
(玄)隋 展子虔 游春圖卷
(玄)韓滉 五牛圖
│(玄)明 唐寅 草蒲團屋圖紙本83.2x55.5.tif
│(玄)余稚花鳥.tif
│(玄)北宋李公麟 臨韋偃牧放圖絹本46.2x429.8.tif
│(玄)北宋 燕肅 關山積雪圖絹本30x40.tif
│(玄)南宋 夏圭 雪堂客話圖絹本57x60.tif
│(玄)南宋 張訓禮 春山漁艇圖絹本29x29.8.tif
│(玄)呂紀 桂菊山禽圖絹本 55.7X100.tif
│(玄)宋趙士雷 湘鄉小景圖 絹本43.2x233.5.tif
│(玄)宋 佚名 春遊晚歸圖 絹本53X102.tif
│(玄)宋 佚名 枯樹鸚鵡圖絹本25x26.5.tif
│(玄)宋 佚名 赤壁圖絹本24x23.2.tif
│(玄)宋 佚名 青山白雲圖絹本22.9x23.9二玄社.tif
│(玄)宋 佚名(傳毛益) 榴枝黃鳥圖 絹本24.6x25.4.tif
│(玄)宋 李嵩 月夜看潮圖絹本22.3 x 22台北.tif
│(玄)宋 李嵩 水殿招涼圖絹本24.5 x 25.4.tif
│(玄)宋 李嵩 花籃圖故宮絹本26.1 x 26.3.tif
│(玄)宋 梁楷 柳溪卧笛圖絹本45x45二玄社.tif
│(玄)宋 錢選 招涼仕女圖絹本22.4 x 21.7.tif
│(玄)宋 雪峰遠眺圖.絹本37x44.tif
│(玄)宋 馬世榮 碧桃倚石圖50x92.tif
│(玄)宋 馬遠白薔薇絹26.2x25二玄社.tif
│(玄)宋 馬麟 秉燭夜遊圖 絹本24.8 x 25.2國立故宮.tif
│(玄)宋人 松陰庭院圖絹本24×25.7.tif
│(玄)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絹本124.7x63.6.tif
│(玄)明 朱瞻基 蓮浦松蔭圖紙本31X130.tif
│(玄)明 沈周 田椿萱圖軸絹本93.6x171.4.tif
│(玄)明 王寵 石湖八絕詩卷紙本30X307.tif
│(玄)明 藍瑛 江皋飛雪圖絹本148x46.7.tif
│(玄)明 藍瑛 白雲紅樹圖絹本189.4x48.tif
│(玄)明 郭詡 琵琶行圖軸紙本154x46.6 故宮.tif
│(玄)桃潭浴鴨.tif
│(玄)清冷枚 梧桐雙兔圖絹本176.2x95.tif
│(玄)清 袁江 阿房宮圖軸二玄社絹本194.x60.5.tif
│(玄)湘鄉小景圖.tif
│(玄)王翚 夏五吟梅紙本.tif
│(玄)程璋 雙貓窺魚紙本66.33X120.tif
│(玄)范寬 溪山行旅圖絹本206.3X103.3.tif
│(玄)雍正行樂圖 絹本188.2x102.2.tif
│(玄)雍正行樂圖絹本(二版)188.2x102.2.tif
│(玄)馬遠 踏歌圖.絹本191.8x111.tif
❽ 急求一張古代唯美的人物頭像圖片(男)
黑色禁葯畫的插畫人物都很漂亮唯美你不妨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