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內部到底是什麼樣子
地球內部樣子如下圖:
地球內部包含:
1、地殼
地殼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體外殼,地殼的厚度是不均勻的,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高山、平原地區(如青藏高原)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米;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約6千米。
2、地幔
地幔是介於地表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厚度將近2900千米。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它的物質組成具有過渡性。靠近地殼部分,主要是硅酸鹽類的物質;靠近地核部分,則同地核的組成物質比較接近,主要是鐵、鎳金屬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
3、地核
地核又稱鐵鎳核心,其物質組成以鐵、鎳為主,又分為內核和外核。內核的頂界面距地表約5100公里,約佔地核直徑的1/3,可能是固態的,其密度為10.5—15.5克/立方厘米。外核的頂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態的,其密度為9—11克/立方厘米。
(1)播放地球是什麼樣子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地球的誕生與演化
1、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岩漿組成的熾熱的球,後來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浮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
2、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地球自向外釋放能量,由高溫岩漿不斷噴發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氣層---原始大氣。隨著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再匯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形成了原始海洋。
3、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這一時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質演化十分迅速,地質作用豐富多彩。
❷ 地球是什麼樣子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橢圓球體。
地球並不是一個規則球體,而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規則橢圓球體,誇張地說,有點像"梨子",稱之為"梨形體"。地球的赤道半徑約長6378.137Km,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則球體。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製作一個半徑為1米的地球儀,那麼赤道半徑僅僅比極半徑長了大約3毫米,憑著人的肉眼是難以察覺出來的,因此在製作地球儀時總是將它做成規則球體。
地球概述:
地球總面積約為5.10072億平方千米,其中約29.2%(1.4894億平方千米)是陸地,其餘70.8%(3.61132億平方千米)是水。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有五個大陸:歐亞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大陸,另個還有很多島嶼。大洋則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五個大洋及其附屬海域。海岸線共35.6萬千米。
地球的自轉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人們最早利用地球自轉作為計量時間的基準。自20世紀以來由於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地球自轉是不均的。1967年國際上開始建立比地球自轉更為精確和穩定的原子時。由於原子時的建立和採用,地球自轉中的各種變化相繼被發現。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地球自轉速度存在長期減慢、不規則變化和周期性變化。
地球自轉的周期性變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變化,月周期、半月周期變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變化。周年周期變化,也稱為季節性變化,是20世紀30年代發現的,它表現為春天地球自轉變慢,秋天地球自轉加快,其中還帶有半年周期的變化。周年變化的振幅為20~25毫秒,主要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半年變化的振幅為8~9毫秒,主要由太陽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變化的振幅約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轉具有周日和半周日變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發現並得到證實的,振幅只有約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地球公轉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❸ 地球長什麼樣子呢
地球大致呈橢球形。
地球自轉的效應使得沿貫穿兩極的地軸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從地心出發,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高了43千米(27英里)。因此,地球表面離地球質心最遠之處並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而是位於赤道上的厄瓜多欽博拉索山的山峰。
地球的參考橢球體平均直徑約為12,742千米(7,918英里),約等於(40,000km)/π,這個整數並非巧合,而是因為長度單位米的最初定義是經過法國巴黎的經線上赤道與北極點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
由於局部地勢有所起伏,地球與理想橢球體略有偏離,不過從行星尺度看,這些起伏和地球半徑相比很小,最大偏離也只有0.17%,位於海平面以下10,911米(35,797英尺)的馬里亞納海溝與海拔8,844米(29,016英尺)的珠穆朗瑪峰只產生0.14%的偏離。
若把地球縮到檯球大小,地球上像大型山脈和海溝那樣的地方摸上去就像微小瑕疵一樣,而其他大部分地區,包括北美大平原和深海平原摸上去則更加光滑。
內部構造
地球內部如同其他類地行星一樣,可根據化學性質或物理(流變學)性質分為若干層。然而,地球的內、外核具有明顯的區別,這是其他類地行星所沒有的特徵。地球外層是由硅酸鹽礦物組成的地殼,下面又有一層黏稠固體組成的地幔。
地幔和地殼之間的分界是莫氏不連續面。地殼的厚度隨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從海底的6千米到陸地的30至50千米不等。地殼以及地幔較冷、較堅硬的上層合稱為岩石圈,板塊也是在這個區域形成的。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較低的軟流圈,岩石圈就在軟流圈上方滑動。
地幔晶體結構的重大變化出現在地表以下410至660千米之間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過渡區。
❹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地球笑哪盯形狀像一個梨,赤道部分鼓起,是地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梨蒂」;南極有點凹進碰和去,像「梨臍」,因此,地球被叫「梨形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地球對人類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地球的圖片是經過了修理的,但其實地球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了。因為人類的肆意破壞,地球早已傷痕累累。43年前緩升的地球還有70%的海洋,也有大部分的森林,呈現出給我們一片美麗的景色。
現在由於科技的發展,人們的各方面發展也加速了環境的破壞,地球上的綠色植被遭受到了不少的破壞,藍色的海洋不再那麼澄澈了。
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場所,也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假如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那麼離滅絕也就不遠了。現在各國也都在積極的保護環境,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生態的發展,讓地球始終保持青春。
❺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
地球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表面面積約5.1億平方公里,枯山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在地球表面,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可以說地球表面是一個極不規則的曲面,但相對於整個地球而言,這些高低起伏變化是微小的。地球面積為5.1億km ,海洋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的70.8%,約為3.61億km 而陸地僅佔29.2%,約為1.49億km 。沒拍中地表地貌的最大起伏為19.9km,陸地平均高程840m,其中多數占總面積75%在1000m以下。
世界大洋決定了地球外貌的主要特徵,因為地球外殼賀冊的3/4被厚約4000m的水層包圍。世界大洋洋底的地球地貌以海盆、中脊山系、斷裂和深水槽為特徵。另外,地球在外形方面是與赤道不對稱的,比如地球陸地2/3在北半球,只有1/3在南半球,大部分島嶼、洋脊和深海溝等都在北半球。地球的南極地區有最高的大陸——南極洲,而在地球的北極地區有北冰洋,並且南極洲的面積基本上等於北冰洋的面積。
❻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地球形狀像一個梨,赤道部分鼓起,是地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梨臍」,因此,地球被叫孝姿做「梨形地球」。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相當漫長的過程。
地球形狀像一個梨,赤道部分鼓巧漏絕起,是地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搜雹尖,像「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梨臍,因此,地球被叫做「梨形地球。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相當漫長的過程。
❼ 地球長什麼樣子呢
地球樣子如下:
藍白相間的美麗星球。我們都知道地球由71%的海洋面積和29%的陸地面積組成,所以地球才會那麼水靈。地球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而是一個扁球體,它的真實形狀更接近於橢圓形。
它在赤道上略微凸起,在極地處略微下壓。當我們從太空中看地球的圖像時,這種極小的變形並不明顯。地球表面地勢和地球幾何中心的距離。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的隆起清晰可見。
地球的形成
簡單來說,地球的形成是從太陽星雲收縮開始的,那些原本就存在於星雲氣體中的星際塵埃物質,以冰質和岩質為主的,直徑在0.1毫米左右,充當了凝結核的角色,它會慢慢吸收周圍零散存在的粒子。
隨著時間推移,質量逐步增加,此時將其稱為星子,之後吸積過程更為劇烈,星子間會碰撞融合,最後形成原行星,之後再進一步演變為行星,不斷的吸積,不斷的碰撞融合,地球就是這樣形成的。
❽ 地球是什麼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但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了相當漫長的過程。
地球之所以長備廳成這樣,是由於它不僅要繞著太陽公轉,同時還要自轉,而地球的表面既有陸地又有水,為了保持內部的引力平衡,在各方「爭斗」下,就長成了這個怪模樣。
(8)播放地球是什麼樣子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地球蘊仿森隱藏著各種自然資源供人類開采利用。其中很多是如化石燃料一類的不可再生能源,這些資源的再生速度非常緩慢。
化石燃春卜料大多從從地殼中獲得,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氣。人類主要用這些化石燃料來獲得能源和化工生產的原料。
地球生物圈可產生許多對人類有益的生物製品,包括食物、木材、葯品等,並可使眾多有機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陸上生態系統依靠表土和淡水維持,而海洋生態系統則依靠陸地沖刷而來的溶解養料維持。
❾ 地球是什麼樣
地球的樣子如下: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陪首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局襲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氣候
因為地球氣候從亘古到現在都有發生巨大變化並且這種變化將繼續演進,很難把地球氣候概括。地球上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自然災害包括龍卷風、台風、洪水、乾旱等。
兩極地氣候被兩個溫度相差並非很大的區域分隔開來:赤道附近寬廣的熱帶氣候和稍高緯度上的亞熱帶氣候,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區也差異巨大,降水量從一年幾米到一年少於一蘆臘數毫米的地區都有。
❿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地球是橢圓形的球體。地球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正圓球體,地球的赤道磨侍纖半徑比極半徑長,南北瞎仿半球也不對稱。北極略為凸出,南極則略為凹進。另外,地球以及地內物質始終處於運動中,地球的形狀也一直在變化。
地球表面的大約29.2%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陸地。剩餘的70.8%被水覆蓋,大部分被海洋、海灣和其他鹹水體覆蓋,也被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覆蓋,它們共同構成了水圈。
地談者球的內部構造。
地球內部如同其他類地行星一樣,可根據化學性質或物理性質分為若干層。然而,地球的內核、外核具有明顯的區別,這是其他類地行星所沒有的特徵。地球外層是由硅酸鹽礦物組成的地殼,下面又有一層黏稠固體組成的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