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胎盤膜是什麼樣的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胎盤膜是什麼樣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4-16 08:42:24

① 胎盤是什麼

胎盤是後獸類和真獸類哺乳動物妊娠期間由胚胎的胚膜和母體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母子間交換物質的過渡性器官。胎兒在子宮中發育,依靠胎盤從母體取得營養,而雙方保持相當的獨立性。胎盤還產生多種維持妊娠的激素,是一個重要的內分泌器官。 有些爬行類和魚類也以胎生方式繁殖後代,胚胎生長出一些輔助結構如卵黃囊、鰓絲等與母體組織緊密結合,以達到母子間物質的交換,這樣的結構稱假胎盤。

② 想知道胎盤長什麼樣的

呈圓盤狀,嵌在子宮壁中,分娩時由於子宮肌層收縮使胎盤剝離而擠出子宮.胎盤中央厚而邊緣薄.向著羊膜腔的一面光滑,稱為子面;臍帶位於其中央.臍帶中有血管,由其分支連接各絨毛子葉.另一面粗糙,稱為母面,也就是剝離的蛻膜組織撕裂斷

③ 人體胚胎的胚胎結構

胎膜和胎盤是對胚胎起保護、營養、呼吸和排泄等作用的附屬結構,有的還有一定的內分泌功能。胎兒娩出後,胎膜、胎盤與子宮蛻膜一並排出,總稱衣胞。
(一)胎膜
胎膜(fetal membrane)包括絨毛膜、羊膜、卵黃囊、原囊和臍帶。
1.絨毛膜絨毛膜(chorion)由滋養層和襯於其內面的胚外中胚層組成。植入完成後,滋養層已分化為合體滋養層和細胞滋養層兩層,繼之細胞滋養層的細胞局部增殖,形成許多伸入合體滋養層內的隆起,這時,表面有許多突起的滋養層和內面的胚型吵磨外中胚層合稱為絨毛膜。絨毛膜包在胚胎及其它附屬結構的最外面,直接與子宮培膜接觸,膜的外表有大量絨毛(villi)。絨毛的發育使絨毛膜與子宮蛻膜接觸面增大,利於胚胎與母體間的物質交換。第2周末的絨毛僅由外表的合體滋養層和內部的細胞滋養層構成,稱初級絨毛干。第3周時,胚外中胚層逐漸伸入絨毛干內,改稱次級絨毛干。此後,絨毛干內的間充質分化為結締組織和血管,形成三級絨毛干。絨毛干進而發出分支,形成許多細小的絨毛。同時,絨毛干末端的細胞滋養層細胞增殖,穿出合體滋養層。伸抵蛻膜組織,將絨毛干固著於蛻膜上。這些穿出的細胞滋養層細胞還沿蛻膜擴展,彼此連接,形成一層細胞滋養層殼,使絨毛膜與子宮蛻膜牢固連接。絨毛干之間的間隙,稱絨毛間隙(intervillous space)。絨毛間隙內充以從子宮螺旋動脈來的母體血。胚胎藉絨毛汲取母血中的營養物質並排出代謝產物。
胚胎早期,整個絨毛膜表面的絨毛均勻分布。之後,由於包蛻膜側的血供匱乏,絨毛逐漸退化、消失,形成表面無絨毛的平滑絨毛膜(smooth chorion)。基蛻膜側卜斗血供充足,該處絨毛反復分支,生長茂密,稱叢密絨毛膜(villous chorion),它與基蛻膜組成胎盤。叢密絨毛膜內的血管通過臍帶與胚體內的血管連通。此後,隨著 胎的發育增長及羊膜腔的不斷擴大,羊膜、平滑絨毛膜和包蛻膜進上步凸向子宮腔,最終與壁蛻膜癒合,子宮腔逐漸消失。
絨毛膜為早期胚胎發育提供和氧氣,從密絨毛膜參與組成胎盤。在絨毛膜發育過程中,若血管未通連,胚胎可因缺乏營養而發育遲緩或死亡。若絨毛膜發生病變,如滋養層細胞過度增生、絨毛內結締組織變性水腫(水泡狀胎塊)、滋養層細胞癌變(絨毛膜上皮癌)等,不僅嚴重影響胚胎的發育,還危及母體健康。
2.羊膜羊膜(amnion)為半透明薄膜,羊膜腔內充滿羊水(amniotic fluid),胚胎在羊水中生長發育。羊膜最初附著於胚盤的邊緣,隨著胚體形成、羊膜腔擴大和胚體凸入羊膜腔內,羊膜遂在胚胎的腹側包裹在體蒂表面,形成原始臍帶。羊膜腔的擴大逐漸使羊膜與絨毛膜相貼,胚外體腔消失。羊水呈弱鹼性,含有脫落的上皮細胞和一碰絕些胎兒的代謝產物。羊水主要由羊膜不斷分泌產生,又不斷地被羊膜吸收和被胎兒吞飲,故羊水是不斷更新的。羊膜和羊水在胚胎發育中起重要的保護作用,如胚胎在羊水中可較自由的活動,有利於骨骼肌的正常發育,並防止胚胎局部粘連或受外力的壓迫與震盪。臨產時,羊水還具擴張宮頸沖洗產道的作用。隨著胚胎的長大,羊水也相應增多,分娩時約有1000~15000ml。羊水過少(500ml以下),易發生羊膜與胎兒粘連。影響正常發育,羊水過多(2000ml以上),也可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羊水含量不正常,還與某些先天性畸形有關,如胎兒無腎或尿道閉鎖可致羊水過少,胎兒消化道閉鎖或神經管封閉不全可致羊水過多,穿刺抽取羊水,進行細胞染色體檢查或測定羊水中某些物質的含量,可以早期診斷某些先天性異常。
3.卵黃囊卵黃囊(yolk sac)位於原始消化管腹側。鳥類胚胎的卵黃很發達,囊內貯有大量卵黃,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人胚胎的卵黃囊內沒有卵黃,卵黃囊不發達,它的出現也是種系發生和進化的反映。人胚胎卵黃囊被包入臍帶後,與原始消化管相連的卵黃蒂於第6周閉鎖,卵黃囊也逐漸退化,但人類的造血幹細胞和原始生殖細胞卻分別來自卵黃囊的胚外中胚層和內胚層。
4.尿囊 尿囊(allantois)是從卵黃囊尾側向體蒂內伸出的一個盲管,隨著胚體的形成而開口於原始消化管尾段的腹側,即與後來的膀胱通連。尿囊閉鎖後形成膀胱至臍的臍正中韌帶。鳥類胚胎的尿囊發達,具氣體交換和儲存代謝廢物的功能。人胚胎的氣體交換和廢物排泄由胎盤完成,尿囊僅為遺跡性器官,但其壁的胚外中胚層形成臍血管。
5.臍帶臍帶(umbilical cord)是連於胚胎臍部與胎盤間的索狀結構。臍帶外被羊膜,內含體蒂分化的粘液性結締組織。結締組織內除有閉鎖的卵黃蒂和尿囊外,還有臍動脈和臍靜脈。臍血管的一端與胚胎血管相連。另一端與胎盤絨毛血管續連。臍動脈有兩條,將胚胎血液運送至胎盤絨毛內,在此,絨毛毛細血管內的胚胎血與絨毛間隙內的母血進行物質交換。臍靜脈僅有一條,將胎盤絨毛匯集的血液送回胚胎。胎兒出生時,臍帶長40~60cm ,粗1.5~2cm,透過臍帶表面的羊膜,可見內部盤曲纏繞的臍血管。臍帶過短,胎兒娩出時易引起胎盤過早剝離,造成出血過多;臍帶過長,易纏繞胎兒肢體或頸部,可致局部發育不良,甚致胎兒窒息死亡。
(二)胎盤
1.胎盤的結構 胎盤(placenta)是由胎兒的叢密絨毛膜與母體的基蛻膜共同組成的圓盤形結構。足月胎兒的胎盤重約500g,直徑15~20cm,中央厚,周邊薄,平均厚約2.5cm。胎盤的胎兒面光滑,表面覆有羊膜,臍帶附於中央或稍偏,透過羊膜可見呈放射狀走行的臍血管分支。胎盤的母體面粗糙,為剝離後的基蛻膜,可見15~30個由淺溝分隔的胎盤小葉(cytoledon)。
在胎盤垂直切面上,可見羊膜下方為絨毛膜的結締組織,臍血管的分支行於其中。絨毛膜發出約40~60根絨毛干。絨毛干又發出許多細小絨毛,乾的末端以細胞滋養層殼固著於基蛻膜上。臍血管的分支沿絨毛干進入絨毛內,形成毛細血管。絨毛干之間為絨毛間隙,由基蛻膜構成的短隔伸入間隙內,稱胎盤隔(placental septum)。胎盤隔將絨毛干分隔到胎盤小葉內,每個小葉含1~4根絨毛干。子宮螺旋動脈與子宮靜脈開口於絨毛間隙,故絨毛間隙內充以母體血液,絨毛浸在母血中。
2、胎盤的血液循環和胎盤膜胎盤內有母體和胎兒兩套血液循環,兩者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閉管道內循環,互不相混,但可進行物質交換。母體動脈血從子宮螺旋動脈流入絨毛間隙,在此與絨毛內毛細血管的胎兒血進行物質交換後,由子宮靜脈迴流入母體。胎兒的靜脈血經臍動脈及其分支流入絨毛毛細血管,與絨毛間隙內的母體血進行物質交換後,成為動脈血,又經臍靜脈迴流到胎兒。
胎兒血與母體血在胎盤內進行物質交換所通過的結構,稱胎盤膜(placental membrane)或胎盤屏障(placental barrier)。早期胎盤膜由合體滋養層、細胞滋養層和基膜、薄層絨毛結締組織及毛細血管內皮和基膜組成。發育後期,由於細胞滋養層在許多部位消失以及合體滋養層在一些部位僅為一薄層胞質,故胎盤膜變薄,胎血與母血間僅隔以絨毛毛細血管內皮和薄層合體滋養層及兩者的基膜,更有利於胎血與母血間的物質交換。
3.胎盤的功能
(1)物質交換:進行物質交換是胎盤的主要功能,胎兒通過胎盤從母血中獲得營養和O2,排出代謝產物和CO2。因此胎盤具有相當於出生後小腸、肺和腎的功能。由於某些葯物、病毒和激素可以透過胎盤膜影響胎兒,故孕婦用葯需慎重。
(2)內分泌功能:胎盤的合體滋養層能分泌數種激素,對維持妊娠起重要作用。主要為: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其作用與黃體生成素類似,能促進母體黃體的生長發育,以維持妊娠,HCG在妊娠第2周開始分泌,第8周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②絨毛膜促乳腺生長激素(human 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HCS),能促使母體乳腺生長發育,HCS於妊娠第2月開始分泌,第8月達高峰,直到分娩;③孕激素和雌激素,於妊娠第4月開始分泌,以後逐漸增多。母體的黃體退化後,胎盤的這兩種激素起著繼續維持妊娠的作用。

④ 生孩子後的胎盤,到底有沒有葯用價值

每一天都有無數的和賀孩子在醫院當中降生,孩子出生之後胎盤竟然還有很大的作用,大家可能不知道吧。

在中醫的醫葯當中,胎盤是一種常見的中葯,被叫做紫河車,這種中葯必須用健康產婦的乾燥胎盤才能夠支撐,再從母體當中分娩出來的時候胎盤是紅色的,放置久了之後就會變成紫色,所以會被叫做紫河車。

雖然胎盤具有很多的營養價值,但是大家也不要以為胎盤就一定是可以有大補的功效的,這是因為胎盤很有可能會有大量的致病因子,在上面對於人體是不利的,而胎盤中確實富含蛋白質,鈣糖等營養元素,這也不意味著吃了之後就一定會被人體吸收。

⑤ 胎盤是孕育寶寶的重要部件之一,胎盤的作用和功能究竟有哪些

胎盤是什麼?

1、從結構上講,胎盤是胚胎和母體組織的結合體。它由羊膜、葉絨毛膜和蛻膜組成。羊膜: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是胎盤的最內層。它的厚度只有0.02 ~ 0.5毫米,由五層越來越薄的膜組成:上皮細胞層、緻密層、基底膜消冊、成纖維細胞和海綿層。葉絨毛膜: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是胎盤的主要部分。胎盤的主要結構是絨毛。它經歷三個發育階段,即第一級絨毛、第二級絨毛和第三級絨毛。受精後3周左右,絨毛內血管形成,胎兒的胎盤循環系統建立。正是通過胎盤的血液循環,胎兒從流經胎盤的母體血液中獲得生長所需的營養。

2、氣體交換,母體血氧分壓高於臍帶血,可通過絨毛擴散進入胎兒血液循環。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胎膜中,容易交換,沒有明顯的氣體分壓差異。排泄,胎兒代謝廢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拿搏宏通過胎盤送入母體銀襲血液,排出體外。

3、免疫功能,胎盤的結構使得母子血無法通過,首先消除了第一次排斥的必要條件。妊娠末期,胎盤與母體之間有一層纖維蛋白沉積,滋養層細胞周圍有一層由透明質酸和唾液酸組成的纖維蛋白,可能形成屏障阻斷細胞抗原。此外,胎盤產生的類固醇激素和蛋白質激素也可能起到一定的免疫抑製作用。

4、防禦功能,一般細菌和較大的病原體不能通過胎盤,但病毒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一些病原體,如結核桿菌、瘧原蟲、梅毒螺旋體等。可先在胎盤形成病變,破壞絨毛再進入胎血感染胎兒。母體血液中的抗體也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使胎兒獲得被動免疫。但母體抗A、抗B、抗Rh等血型抗體也會進入胎兒血液,引起胎兒溶血和死產

⑥ 什麼是胎盤絨毛膜

胎膜包括絨毛膜、羊膜、卵黃囊、尿囊和臍帶。 絨毛膜:由滋養層和胚外中胚層的壁層構成。胚泡植入子宮內膜後,在胚泡表面形成許多絨毛樣的突起,以細胞滋養層為中軸,外裹合體滋養層,稱初級干絨毛。胚外中胚層長入初級干絨毛的中軸,使初級干絨毛變成了次級干絨毛。當絨毛膜的胚外中胚層內形成血管網和結締組織,並與胚體...內的血管相通時,次級干絨毛改稱三級干絨毛。三級干絨毛末端的細胞滋養層細胞形成細胞滋養層殼。隨著胚胎發育,叢密絨毛膜與基蛻膜共同構成了胎盤,而平滑絨毛膜則和包蛻膜一起逐漸與壁蛻膜融合。

⑦ 胎衣是什麼

胎衣,即人胞衣、紫河車,為健康產婦娩出之胎盤。

《本草綱目》釋其名謂:「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始,胚胎將兆,九九數足,胎兒則乘而載之,遨遊於西天佛國,南海仙山,飄盪於蓬萊仙境,萬里天河,故稱之為河車」。母體娩出時為紅色,稍放置即轉紫色,故稱紫河車。

名詞解釋: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兒孕胎中,臍系於沒乎耐母,胎系母脊,受母之蔭,父精母血,相合而成。雖後天之形,實得先頃嫌天之氣,顯然非他金石草木之類所比。其滋補之功極重,久服耳聰目明,須發烏黑,延年枯春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