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朗誦詩的站姿是什麼樣子(圖)急
站姿:標準的站姿,從正面觀看,全身筆直,精神飽滿,兩眼正視,兩肩平齊,兩臂自然下垂,兩腳跟並攏,兩腳尖張開60°,身體重心落於兩腿正中;從側面看,兩眼平視,下頜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手中指貼褲縫,整個身體莊重挺拔。
(1)朗讀時如何拿講義夾圖片擴展閱讀:
如果是男生背手上台鞠躬,女生雙手交搭身前鞠躬,站於講台中央,朗誦開始首句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動作,左手原處不動,右手慢慢伸展緩緩揚起,這時首句結束,朗誦稍頓,第二句時男生可以直接收回右手撫胸感慨狀,女生交替換手,轉向另一側目視前方,左手伸展,右手拂胸。
朗誦時選擇的文字作品都是規范的,其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大都經過作者的精心思考,另一方面,要求朗誦詩歌要使用普通話。到目前為止,大家所聽到的詩朗誦絕大多數都是使用普通話的,其標準的語音、規范的詞彙、語法為大多數聽眾所熟悉,能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
⑵ 朗誦時文件夾怎麼拿
左手微張,捧住文件夾的中軸,右手拿話筒
⑶ 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誦指導
朗讀,是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的過程。語文教學的一個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朗讀是其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一直在尋找指導朗讀的方法。走出了機械的模仿,走出了技巧堆砌的訓練,學生的朗讀開始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真情。現就如何有效指導朗讀和評價說說我的看法。
一、朗讀方法
1.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是感情朗讀的前提,理解感受越深刻,越能讀出感情來
教學設計以及課堂引導應該考慮到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充分的理解感知。一般來說,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或者藉助圖片、音樂等多媒體輔助手段,讀寫結合訓練等都是促進課文內容理解感受的好方法森州腔。
2.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尋找一個恰當的切入點進行朗讀指導
比如執教《去年的樹》時,在讀鳥兒和樹根的對話時,一個女學生深情並茂地朗讀,語氣那樣的著急,那樣的迫切。當時馬上反問學生:「你為什麼讀得這么急,這么快?」或者「你為什麼要這樣讀?」學生回答:「因為大樹和鳥兒是一對好朋友,大樹不見了,小鳥很著急,而且小鳥還答應過大樹給它唱歌呢!」這樣,朗讀指導就得到了很好的歸位。而後面的兩處鳥兒焦急的問話,可以全部一起展示,把鳥兒一次比一次著急的內心世界釋放在學生面前。同時,老師可以用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把它們串連在一起,這樣可以更直接,更快地讓學生走進文本。
3.要重視朗讀的形式多樣化
通過齊讀、個別讀、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表演讀、配樂讀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尤其應該注意加強個別朗讀指導。齊讀、分角色讀只能夠起到營造氣氛、促進課文理解的作用,因為有部分學生在齊讀中是濫竽充數的。在個別朗讀中,容易發現問題,才會使朗讀水平有所提高。
4.重視朗讀的層次性
每次朗讀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這就要求教學設計和老師的引導應該有層次,做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情感上有一個升華,如聽一位名師執教的《伯牙絕弦》一課,導入之後,讓學生大聲此衫讀三遍課文,前兩遍把字音讀准,第三遍對照注釋讀,然後多媒體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文,學生再讀。在學生理解文意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讀,每次的要求都不一樣,這樣學生的朗讀會一次比一次好,一天比一天強,一年比一年棒。
以上談了朗讀方法的指導,而朗讀評價則更應該受到重視。
二、評價方法
評價包括老師、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評價。老師的評價語必須做到有效,充分發揮激勵、引導、點撥、組織管理等作用,能夠針對學生朗讀的實際情況給予及時的示範,這樣評價才能落到實處。所以,教師要豐富對學生朗讀指導方面的評價語,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那麼怎樣評價才有效?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翻閱《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你會發現,在九年一貫的課程目標中,沒有哪一個目標能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那樣被反復強調。讀正確就應該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重復、不顛倒字詞,還要做到跡攜「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流利是在正確讀的基礎上才能達到的,流利地讀主要是不斷讀,不讀破句。讀正確、流利,要做到嚴字當頭,就連標點符號也不要放過,逗號和句號要讀出區別來,嘆號和問號要讀出不同來;而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那就並非易事。所謂有感情地讀,是指在朗讀中要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簡言之,讀出自己的感受就是有感情的朗讀!
那麼老師在評價學生朗讀時就要針對這三方面,做到有針對性。如,「你今天讀的真好,沒加字,也沒漏字。」又如在講授《驚弓之鳥》一課時,有個老師這樣評價學生:「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一個自信的更羸」,等等。總而言之,教師要根據這三方面的要求來評價,時間長了,生生評價自然就能落到實處。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抓好朗讀訓練,用智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堅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探索和思考,語文教學一定會變得更加生氣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