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於孝道的手抄報。有圖片最好
孝道思想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准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進入現代社會,我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長治久安,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並順從。
與孝文化有關的傳說
董永的故事
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❷ 孝敬長輩的手抄報圖畫
資料:
我們要給父母"八心"
第一,經常問候,給父母舒心;
第二,少說多做,給父母省心;
第三,誠實守信,給父母放心;
第四,勤奮上進,給父母開心;
第五,虛心好學,給父母稱心;
第六,寬容豁達,給父母順心;
第七,誠實坦盪,給父母真心;
第八,持之以恆,給父母安心.
《母別子》
【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烏鴉反哺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小烏鴉愛媽媽
路邊開滿野菊花啊,飛來一隻小烏鴉啊。不吵鬧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趕回家 她的媽媽年紀大啊,躺在屋裡飛不動, 小烏鴉呀叼來蟲子, 一口一口喂媽媽
多懂事的小烏鴉啊,多可愛的小烏鴉啊,飛來飛去不忘記呀,媽媽把她養育大。媽媽把她養育大。
羊羔跪乳
很久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羊羔跪乳」。
經典例子
❸ 關於孝的手抄報內容,要快啊!!!!
題目:
難報三春暉
第一框:愛灑心間: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父母為家庭做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不肖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第二框: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上揚輔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便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第三框:古代孝子:(這個可以上網搜)
第四框:關於孝敬的名言:(這個可以上網搜)
圖畫可以花一些給父母洗腳之類的畫
❹ 怎樣做孝的手抄報
從電腦上查資料,在畫畫就OK了
❺ 關於孝的手抄報
孝敬父母的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❻ 簡單的孝順手抄報
孝的故事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孝的格言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這些夠么、?
❼ 今年春節我最孝的手抄報
徵文: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類一切之愛的源泉,是一切優秀品德形成的基礎,是做一個充滿孝心的人在這個社會上立身的根本。
寒假期間,學校開展了「今年春節誰最孝」的活動。我的孝心計劃是幫助奶奶做年夜飯,我去到時奶奶已經開始做飯了,我先幫奶奶洗菜,洗干凈了就上砧板、刀切菜。按照奶奶給我規定的方法切菜好後,由於奶奶怕炒菜傷著我的手就不給我炒。一道菜做完後又開始醞釀下一道菜了;煲上一碗開心湯,使全家人開開心心地喝一碗湯;飯後,拼上一盤水果拼盤。有番茄,葡萄,菠蘿片,黃瓜條等。還沒開吃,我已經開始流口水了。水果拼盤我做的不賴,很有藝術感。爸爸媽媽說我做得已經不錯了,畢竟我不是經常做這些事。
經過這次孝心活動,我有很多話要說。別看爸爸媽媽每天(大多數是媽媽)做飯挺輕松的,其實那是很累的。就拿我來說吧,雖然做的菜不是多,做完後還是比較累的。這不光是做飯本身就累人,更是我沒有經常做這些事的原因。
現在的我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平日里沒做過太多的家務事,也沒怎麼對爸爸媽媽盡到孝心,孝心活動正讓我們為父母孝順了一回。也許就是這一回,讓我們覺得父母平時真的很不容易。為我們操心,為生活操心,為工作操心,為任何的事情操心,卻沒有一句抱怨。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從小到大,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我想,只有孝才是我們對父母,對長輩養育之恩的最好回報,而且,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更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孝並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孝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細節,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為父母洗一次腳是孝,為父母梳一次頭是孝,每天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是孝,嚴格要求自己,用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也是孝。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父母,對長輩的愛的回報。今年春節誰最孝?只要我們認真做了,誰都是最孝的。
孝順:
孝順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晉代袁宏《後漢紀·安帝紀上》:「觀人之道,幼則觀其孝順而好學,長則觀其慈愛而能教。」中國是禮儀之邦,從古至今孝順的名言、格言和孝順的故事數不勝數。
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圖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2713655282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D%F1%C4%EA%B4%BA%BD%DA%CE%D2%D7%EE%D0%A2%CA%D6%B3%AD%B1%A8&s=0
❽ 完成以孝為主題手抄報
以孝為主題手抄報內容:
題目:
難報三春暉
第一框:愛灑心間: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父母為家庭做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不肖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第二框: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上揚輔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便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第三框:古代孝子
1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2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第四框:關於孝敬的名言:(這個可以上網搜)
圖畫可以花一些給父母洗腳之類的畫。
❾ 高中生作的關於善孝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善孝的手抄報圖片
❿ 關於孝手抄報內容
第一框:愛灑心間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父母為家庭做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不肖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第二框: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上揚輔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便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第三框:古代孝子:(這個可以上網搜)
第四框:關於孝敬的名言:(這個可以上網搜)
圖畫可以花一些給父母洗腳之類的畫或者關於中傳統文化的孝的故事
嘿嘿嘿~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