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傳統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一、來歷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特色
中國傳統服飾設計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民族服裝形象的設計提煉應該更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思維模式應為浪漫性能動的構思方式,具有敏銳的形象感知能力。
民族服裝的審美特徵較其他戲劇形式對更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與誇張是其最鮮明的特徵。
民族服裝的造型較其他戲劇形式對適應演員動作的要求更嚴格,對演員在大幅度動態的要求更高,表現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間。
(1)過節挑件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傳統服裝漢服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
上衣下裳制,相傳起於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易·系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一傳說可以在甘肅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繪中,得到印證。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下裳的服制,據《釋名·釋衣服》載:「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狀多為交領右衽,下裳類似圍裙的形狀,腰系帶,下系芾。這種服制對後世影響很大。
衣裳連屬制,古稱深衣,始創於周代。《禮記·深衣》注稱:「名曰深衣者,謂連衣裳而純之以采也。」深衣同當代的連衣裙結構類似,上衣下裳在腰處縫合為一體,領、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綉緣邊。
深衣這一形制,影響於後世服飾,漢代命婦以它為禮服,古代的袍衫也都採用這種衣裳連屬的形式。
② 端午節為什麼要穿新衣服
很多人不知道端午節要不要穿新衣服,其實在端午節按照傳統是要給小孩穿新衣的,不知道由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為什麼要穿新衣服
端午節,每個孩子都要穿新衣,不知道由來?在古時候,人們過端午可不僅是紀念屈原,也是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給小寶寶穿上「五毒衣」,可以辟邪去穢,讓孩子平安健康長大。
③ 天氣漸涼,過季的衣服如何收納才最省空間
俗話說春捂秋凍。在春天剛剛來的時候呢,不要特別著急的把所有的衣服都收起來。但是呢如果有些衣服確實不需要了,要等到第二個冬天才會使用的話,那麼這時候就可以把衣服進行適當的清洗然後收藏。
我們收藏的時候,第一件事是要清洗干凈。然後呢,進行分類。
特別厚的厚重的衣服可以用真空袋把它保存起來。這樣呢比較省地方。
然後再於比較輕薄的衣服,要疊好,然後用整理箱保存。至於有些西服之類的,或者是有些需要比較整潔的衣服可以疊下來,然後輕輕地放在一些盒子裡面保存。
還有那些鞋子和靴子需要清洗干凈然後呢烘乾用鞋盒保存起來。
真絲的衣服和純毛的衣服需要放一些防蟲劑避免被蟲咬,同時防止長霉。
總體來說不同的衣服要用不同的方式來保存。這樣呢第二年拿出來以後進行適當的晾曬和整理就可以繼續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