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製作雕塑
雕塑製作的主要材料
編輯本段
石雕
石雕就是採用各種不同石料 雕成的作品,它在歷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論中國或外國很早就發展了石雕藝術。
石雕一般採用大理石、花岡石、惠安 石、青田石、壽山石、貴翠石等作材料。花岡石、大理石適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壽山石的顏色豐富,更適宜於小型石雕。石雕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根據石料性質和雕刻者的習慣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二種:一是傳統的方法,構思、構圖、 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個人獨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畫好水平線和垂直線,打格子取料,用簡易測量定位的方法進行雕刻。二是採用新的工藝,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後將石膏像(模特兒)作為依據,依靠點形儀,再刻成石雕像。
玉雕
玉雕總稱 玉器 ,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在新石器時期已有玉佩出現,商朝的琢玉技藝就比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 、碧玉、青玉、 墨玉 、翡翠、 水晶 、瑪瑙、 黃玉 、獨玉、 岫玉 等幾十種。因為玉本身性質細致、堅硬而溫潤,或白如凝脂,或碧綠蒼翠,色澤光潔而可愛,適合製作名貴的裝飾品。
至於 玉石的製作,一般人以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實不然。玉石的質地很堅硬,雕刀刻不進去,而是採取琢磨的方法,即在製作時,用各種形狀的鑽頭、金鋼砂和水,根據作品形狀把多餘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長的時間。
木雕
我國木雕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殷、周就已流行。到了戰國時代,木雕的製作頗為盛行。由於木質材料易於腐朽和焚燒,所以木雕傳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黃楊木、 紅木 、金木、白果木、龍眼木、樟木 等等。
我國傳統的木雕製作方法:(一)因材料進行設計,充分發揮木頭的 自然形態和特點。(二)一般先要畫出構圖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經驗的 藝人 也要細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個成熟的腹稿。(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動態、比例、形體以及空間體積等,把基本形態刻畫出來。(四)利用各種不同形狀的鑿子,用由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由簡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態生動、性格鮮明的形象。還有大型木雕,現在採用新的工藝: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再以石膏像( 模特兒)作依據,採用「點形儀」工具,在木材的前後上下四周找出點子(形體的部位)。用這樣的方法雕刻出來的作品,形象正確不走樣,效果很好。
泥塑
泥塑的製作方法大致分二種:一種是近代從西歐傳入的雕塑的製作方法;另一種採用我國傳統泥塑製作方法。
從西歐傳入雕塑的製作方法是:先要有一個雕塑鐵架子,架子根據塑像的姿態、形體的比例大小,而決定內部骨架的形狀;在骨架四周紮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將泥巴相聯成為一個整體,不至於塌落,便於塑造。架子做好後,根據預先做好的泥巴構圖進行放大塑造。圓雕是立體的,要有一個整體觀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簡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個角度的整體效果。第二步要分析 形體結構 是否准確,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是否統一和諧。第三步著重形象的細致刻畫,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氣候影響易裂變形,難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後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為一件作品。現在我們接觸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噴上各種顏色,使它產生青銅、木材、 石頭 等等的質感。關於翻石膏,有一套復雜的技術,這里就不介紹了。
我國傳統的泥塑製作方法則不同。在我國的寺廟里,許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輝煌,如果打碎一看,原來是一堆木材、泥團、棉花、斷麻、沙子、稻草、麥秸、葦秸、谷糠、元釘等等東西。它的製作程序大體是這樣的:第一步,根據神佛的題材、大小、動態、先搭好木製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麥秸以增大體積,再用谷殼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壓緊、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樣子再加細泥(細泥用 粘土 、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態充分刻畫出來;第三步,等泥塑全乾透後產生大小許多裂縫,再加以修補;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後,把表面打磨光潔,然後用膠水裱上一層棉紙,並加以壓磨,使表面一層更平正、細致、堅固,再塗上一層白粉(白粉加膠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體上,根據人物的需要上各種顏色,待全部顏色上好後,再塗上一層油,以保護彩色的鮮艷,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大理石
大理石屬於石灰岩,是在長期的地質變化中形成的。大理石是由於產於雲南省大理而得名。它包括大理岩、白雲質大理岩、蛇紋石大理岩、結晶灰岩及白雲等。大理石的質感柔和美觀莊重,格調高雅,是裝飾豪華建築的理想材料,也是藝術雕刻的傳統材料。但由於大理石瑕疵太多,因此適合作為小面 積的雕塑裝飾。大理石沒有花崗岩那麼堅硬,因此容易摩擦損壞,不太適合在室外展放。
砂岩
砂岩由碎屑和填隙物組成,碎屑成分以石英為主,其次是長石、岩屑、白雲母、綠泥石、重礦物等。砂岩作為雕塑材質必須有化學物質為媒介,因此,其結實程度沒有花崗岩和大理石好,且顏色均勻程度也較前兩者差些。
鍛銅
鍛銅浮雕藝術是一門傳統藝術,早在中國古代和中世紀的古羅馬帝國,鍛銅工術便已十分盛行。21世紀的到來,新技術、新工藝的更新發展,為現代鍛銅藝術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台和發展空間。在現代設計潮流的影響下,鍛銅藝術具有了現代視覺藝術的形式特點。由於銅容易被氧化,因此,室內展放要多於室外 。鍛銅由於比較輕盈,適合作為浮雕的原材料。
鑄銅
鑄銅的歷史非常悠久,且技術成熟。鑄銅的工藝要比鍛銅復雜,藝術創作的復原性好,因此適合成為精細作品的材料,很受藝術家的喜愛,尤其人物雕塑最為常見。但其容易氧化,所以要多注意保養。
麵塑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淵源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就捏制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致、優美、精巧。麵塑藝術的特點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泥塑的步驟),還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麵塑實際上是饃,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後,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主要出現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於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等方面。農家把已蒸好的各種麵塑花擺在諸神前,其中豬頭形麵塑俗稱"大供",另外還有花模、花果模、禮模、饃玩具等。制面饃的工具十分簡單: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紅棗、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發面技術,按照式樣進行捏制,那麼一個鮮活的面模形象就會脫穎而出。"
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據文獻資科,漢代早已有麵塑的記載,宋代《夢粱錄》中曾記載著把麵塑用在春節、中秋、端午以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在陝西、河北也有把麵塑稱作"面花"和"年模"的,並將這古老習俗一宜貫穿於節慶日子的始終。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鄉村中到處可見互送禮饃的歡快場面。在陝西關中東部婦女幾乎人人都是製作禮模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長的婦女技藝更是高超。
城市雕塑設計的意義
編輯本段
由於近幾年來城市景觀雕塑設計[1]越做越多,越做越大,好多城市雕塑設計形式雷同,沒有了鮮明的文化特色,成為了內容空洞,形式簡單,缺乏靈魂的城市垃圾。城市雕塑設計認為城市景觀雕塑是藝術表現,更是精神訴求。好的城市雕塑設計是城市文化的標記,並影響著城市的外觀,在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中,絕不要把城市雕塑設計僅僅當作城市的附屬品,雕塑設計藝術家們在設計城市雕塑時,應認真地了解、分析研究該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地理環境、經濟基礎、風土人情,以及發展趨勢等諸多因素,努力使城市雕塑設計與城市建築,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自然結合,渾然一體,使人們有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啟迪。
城市雕塑設計 專家認為應該把城市雕塑設計作為城市的靈魂加以重視,但是需要一個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因此,將建議市政府成立由政府職能部門及業界專家組成的景觀雕塑設計建設指導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有具體的編制和工作職責,授予行政審批許可,有專項資金保障,行使城市雕塑設計方案的徵集、審定、管理等職責,把城市的雕塑設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雕塑製作的形式
編輯本段
圓雕
所謂圓雕就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手法與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寫實性的與裝飾性的,也有具體的與抽象的,戶內與戶外的,架上的與大型城 雕,著色的與非著色[2]的等;雕塑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甚至於靜物;材質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質、木質、金屬、泥塑、紡織物、紙張、植物、橡膠等等。
圓雕作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應用范圍極廣,也是老百姓最常見的一種雕塑形式。
浮雕
所謂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 三維空間 ,並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其壓縮的特性,所佔空間較小,所以適用於多種環境的裝飾。近年來,它在城市美化環境中佔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龕式、高浮雕 、淺浮雕、線刻、鏤空式等幾種形式。
我國古代的石窟雕塑可歸結為神龕雕塑,根據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寫實性、裝飾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壓縮小,起伏大,接近圓雕,甚至半圓雕的一種形式,這種浮雕明暗對比強烈,視覺效果突出
淺浮雕壓縮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種建築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體量感和起伏感
線刻是繪畫與雕塑的結合,它靠光影產生,以光代筆,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
透雕
去掉底板的浮雕則稱透雕(鏤空雕)。把所謂的浮雕的底板去掉,從而產生一種變化多端的負空間,並使負空間與正空間的輪廓線有一種相互轉換的節奏。這種手法過去常用於門窗欄桿傢具上,有的可供兩面觀賞。
雕塑按其功能,大致還可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陳列性雕塑五種。
雕塑製作的工具
編輯本段
雕塑刀
為泥塑工具,用於刮、削、貼、挑、壓、抹泥塑和造型 。又分為3種 :第一種為金屬工具,由鋼( 發藍防銹 )、不銹鋼 、 黃銅等製成,刀頭分斜三角形、柳葉形、卯葉形和 箭鏃 形,有的邊緣為鋸齒狀。第二種為非金屬工具,由竹、木 、骨 、象牙 、牛角、塑料等材料製成。大型的刀具形狀有鞋底形、墨魚骨形、拇指形 、斜三角形等 ;小型刀具形狀有菱角形 、小腳形、球形、條形等。第三種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紋,有各種圓弧形和方形雙面刮刀等。
石雕鑿
為鋼質桿形石雕工具,下端為楔形或錐形,端末有刃口,用錘敲擊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狀分尖鑿、平鑿、半圓鑿和齒鑿,是石雕基本工具。
石雕錘
為敲擊工具,用以敲擊石雕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號。花錘亦是石雕錘,直接以錘面敲擊石塊,造成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剁斧用於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細線,能加強雕塑體面的方向感、韻律感。
木雕刀
一般由刀頭、刀把和鐵箍構成,依刃口形狀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圓口刀 4 種,按頸狀分有曲頸 、直頸兩種 ,每一類又各有大、中 、小 3 號。
弓把
為塑用卡鉗 。可測量距離 ,有兩個可開合的象牙形卡腳,也可隨時改變卡腳的彎度。
比例弓把
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點型儀
為三坐標定位儀,用於復制石雕與木雕。在石膏像上找出 3 個基準點,用點型儀上的定位鋼針對准並固定,利用點型儀上可滑動的部件和萬向關節及指針,可對准雕像上任何一個空間位置,把可移動的部件鎖定 。把點型儀 挪到石塊或木料上 ,鋼針對准 相應的基準點,指針能把石膏像上的點標於石頭或木塊上,就能准確地復製成石雕和木雕。
參考參考吧!望採納!
『貳』 小學生紙雕塑的製作步驟小學
小學生紙雕塑的製作步驟小學
一些液體石蠟要粘稠度高一些的(其他的也可以原理就是讓紙和摸板分離開就行) 在你做好的模板上塗勻然後把紙(要軟一些的紙如:報紙、宣紙)澆上水然後稍微晾一晾。
1/3
首先用竹竿製作雕塑的骨架,接著就用略粗的鐵絲細細纏繞出雕塑的大形。
2/3
然後用膠帶把鐵絲纏繞一遍,再一層一層糊上紙漿。糊紙漿這道工序是最需要耐心的,紙漿要一層一層地定型、加厚,等幹了以後再糊上一層綿紙,梳平後用白乳膏或者滑石粉修繕,剩下的工序,就是根據自己的想法精細地塗上顏料。如果想弄成白的,在最後用白顏料塗上就行了。
3/3
把廢報紙在水裡泡一夜,第二天把濕報紙撕成小塊,放進豆漿機或其它可以攪拌的機器里(加適量的水,要不攪不開的)攪碎成糊狀即成紙漿。用廢報紙做出的紙漿顏色較深,不過不礙事兒,雕塑作品最終的顏色是最後上的色。
注意事項
1.在貼紙的時候不能貼的太薄容易變形太厚了一些細節的機理又出不來這要自己斟酌。
『叄』 手工紙雕塑製作教程簡單過程
手工紙雕塑製作教程:
1、先將准備好的卡紙對折。在卡紙上沿著對折線用鉛筆畫出蝴蝶花樣。
紙雕塑是一襪稿門新興的藝術,它的特點是塑告塵孝造立體空間形態,舒展於表層,只要我們掌握了其中的切割、圈曲、扭轉、折疊及撕貼等多種技巧,孩兄態子們都能創造出自己的新作。紙雕塑造型選擇的材料一般是韌性較大的紙張,基本方法有切折、捲曲、粘貼等。
『肆』 求簡單容易的水果雕刻圖片和方法
一、蕃茄花
資料拓展:
1、水果雕刻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北宋時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汴京人將瓜雕成各種花樣,叫花瓜。南宋宮廷還製作各式雕刻果品以供御用。
2、現在的水果雕刻技藝是在傳統果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雕刻早已走入民間。水果拼盤利用水果本身的色彩和品質特點,通過構思和合理搭配將各種時令水果拼擺出不同的藝術造型,眼福和口福一起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