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扣眼怎麼開
扣眼的開法如下:
先准備一把鋒利的剪刀,把牛仔褲的扣眼對折。然後用剪刀開始剪,注意先不要把扣眼剪大了,再用剪刀慢慢修改扣眼的大小。扣眼剪好了,用紐扣扣起來,看看合不合適。
資料擴展:
扣眼,拼音kòu yǎn,是漢語詞彙,意指紐扣的眼孔。紐扣,在古羅馬,最初的紐扣是用來做裝飾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飾針。
在我國服飾發展史上,紐扣的出現很早。唐代時紐襻扣就廣泛使用,一般都使用三對,是後來衣服使用排扣之濫觴。唐代之後,紐扣的形制更多,明代女性主要使用金屬紐扣,清代以後紐扣成為衣服上最主要的系結物。
紐扣就是衣服上用於兩邊衣襟相連態御的系結物。最初的作用是用來連接衣帆褲岩服的門襟的,現已逐漸發展為除保持其原有功能以外更具有藝術性及裝飾性,也就是個性化。
㈡ 紐扣設計的特點是什麼
隨著時代的發展,紐扣從材質到形狀以及製作工藝都越來越豐富多彩、美不勝收。
清代衣服上的紐扣,多為銅制的小圓扣,大的有如榛子,小的有如豆粒,民間多用素麵,即表面光滑無紋,宮廷中或貴族則多用大顆銅扣或銅鎏金扣、金扣、銀扣。紐扣上常常是鐫刻或鏤雕各種紋飾,如盤龍紋、飛鳳紋以及一般花旅喚紋。紐扣的釘法也不一樣,有單排、雙排或三排紐。
乾隆以後,紐扣的製作工藝日趨精巧,衣用紐扣也愈加講究,以各種材質製作的各式紐扣紛紛應市,光怪陸離,斗勝爭奇,應有盡有。
比如有鍍金扣、鍍銀扣、螺紋扣、燒藍扣、料扣等等。另外貴重的還有白玉佛手扣、包金珍珠扣、三鑲翡翠扣、嵌金櫻鎮空瑪瑙扣以及珊瑚扣、蜜蠟扣、琥珀扣等等甚至還有鑽石紐扣。紐扣的紋飾也豐富多樣,諸如折枝花卉、飛禽走獸、福祿壽禧,甚至十二生肖等等,可以說無所不有、五花八門。
功能
紐扣不僅能把衣服連接起來,使其嚴密保溫,還可使人儀表整齊。別脊瞎致的紐扣,還會對衣服起點綴作用。因此,它是服裝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除了實用功能以外,還對服裝的造型設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紐扣材料大致分為塑膠類(樹脂,塑料),金屬紐扣類(銅,鐵,合金),天然類(貝殼,木頭,椰殼,竹子。各種材料要做成紐扣,工藝都是不一樣的。有些紐扣外觀看起來一樣,連行業人用眼睛看也不一定能夠分得清楚,所以破壞,刮開外衣才能分得清。
㈢ 扣子結的打法
1、將繩端與繩子相交,穿過繩環;打成一個結;拉緊,完成。
2、雙重單結。說雙重單結是為了做成一個圓圈的結,但不如說它是為悄老了避免使用繩子損壞部的重要法寶。它的結法很簡單,只要將繩子對折後打一個單結即啟基升可。這個時候如果繩環部分就是繩子的損壞部分的話,由於其無法鋒毀產生施力作用,所以仍可安心使用繩子。
㈣ 服裝上的紐扣如何搭配,能為你添風采
衣服上的紐扣被稱為「衣服上的珍珠」和「衣服上的眼睛」。任何優秀的設計師都不會放棄對按鈕的精心選擇和設計。一件帶有相應紐扣的合身服裝比畫龍點睛更能美化和修飾人。有時一個或幾個小紐扣可以使一件不引人注目的衣服吸引注意。
㈤ 四顆紐扣的能穿嗎
4顆紐扣的衣服能穿。
一般情況下4粒扣的衣服是可以穿的,我中棚山們以前的時候穿的衣服都是4粒扣的衣服,所以沒有任何一個規定說4粒扣的衣服不可以穿。
1、四顆紐扣的衣服沒有什麼不可以穿的,事實上有好多衣服是四顆紐扣。人們之所以說不可以穿是覺得四和死是諧音,感覺不吉利,有一些迷信色彩,沒有科學道理的。所以這個說法是不對的。衣服扣子的多少,是根據衣服的款式和長短需求來定的,好看方便就沒問題。
2、冷色+冷色,暖和早色+暖色等; 主色佔全身60%以上,輔色佔40%以下,點綴色佔5-15%。全身顏色不要超過3種,全身亮點不要超過2個 。
3、上淺下深,賣中上深下淺,突出上衣時,下身顏色要稍深;突出下身衣服時,上衣顏色要稍深。內外兩件套裝時,色彩最好是同色系或反差大的,搭配起來更有味道。
㈥ 請問服裝鈕扣的大小有:12L,14L,15L,16L,18L,20L,22L,化為MM對應的是多少啊
中國以紐扣的外徑來表示;國際上通常以萊尼(ligne)作為紐扣姿此大小的計量單位。1萊尼等於0.635mm,換算並冊薯關系是:1L=0.625MM、1MM=1/25英寸(INCH)。
相關號數對應表:
12L=7.5 MM =5/16"
14L=9.0 MM =11/32"
16L=10.0 MM =13/32"
18L=11.5 MM =15/32"
20L=12.5 MM =1/2"
22L=14.0 MM =9/16"
紐扣還可以按大小分(即直徑大小),即我們常說的14#、16#、18#、20#、60#等等!它的換標公式為:直徑=型號*0.635(毫米)。如果我們手裡有一粒紐扣,但不知它的型號大小,我們就可以用卡尺量出它的直徑(毫米)再除以0.635即可。
(6)兒童衣服紐扣大全圖片擴展閱讀:
紐扣是誰發明的?
紐扣是人類常相伴守的生活服裝用品。對它的使用,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四千年前,伊朗的祖先波斯人,就已經用石塊做成紐扣使用。
我國周代已開始採用上衣下裳制,不論男女都穿著上衣下裳的兩截衣服。朝內有專管製作禮服的官員,文武百官做大典時,必須穿著禮服。當時對服裝的使用比較規范,服裝制度也相當完備。周朝反映周王朝禮儀的《周禮》、《禮記》等書中出現了「紐」字,「紐」是相互交結的紐結,也就是扣結。
根據我國考古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絕者就有對紐扣的使用。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戰國文物中,就已用蘭、蘋果綠、淺灰色的綠松石做成的圓、橢圓、動物頭狀和不規范形狀的紐扣。每顆都有一、二個小孔。有的鐫刻花紋,造型別致,艷麗多彩,具有妙美的蠟光光澤。
我們華夏民族在周朝、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有人使用紐扣。 十六世紀,中國人把紐扣傳到了歐洲,當時只有男人使用,女性使用者較少,多數人只是用做服飾。
一些達官貴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用珍貴的金銀、珍珠、寶石、鑽石、犀角、羚羊角、象牙的貴重的材料,精做成紐扣使用。法國有國王路易十四,用1.3萬枚珍貴紐扣鑲做一件王袍的記載。
㈦ 紙衣服上的扣子怎麼剪
方法:首先准備好折紙材料,一張正方形的紙,一把剪刀,一支筆,把正方形的紙對邊折,畫上上衣的紋樣。剪去上衣輪廓以外的部分,最後剪去左邊三個小半圓,也就是衣服的扣子。
先將衣服的紐扣洞用剪刀裁剪好。從扣眼的反面下針。圍繞著扣眼開始縫制一圈,作為鎖扣眼的打底。針從扣眼下方穿過,越過打底邊。用線繞一下後抽出針,按照這個方法圍繞扣眼縫制一圈。最後在衣服背面進行固定即可。
剪紙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剪紙不僅易學,而且趣味性強,通過學剪紙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促進孩子手部肌肉的協調性,靈敏性,使孩子變得心靈手巧。
學剪紙要從最基礎的折剪方法開始,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學習,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對稱紋樣上衣的折剪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學吧。
㈧ 衣服扣子的正確扣法有哪些
衣服扣子數量有講究巧差,按照民間傳統的說法,上衣的扣子一般都應該為單數,而不能是雙數。
按照《易經》中的通用解釋,「一陰一陽之為道」,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這個是相對的。所以單數即為陽數,也就是奇數。而相對的偶數就是雙數,代表陰數。
所以,自古以來,以上衣為例,上衣的扣子都為單數,即為陽數,代表大仿寬蠢吉大利的意思。相對的陰,是死人穿的衣服,才會被做成雙數的扣子。象徵要去陰間,這個就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信仰是密不可分的。
衣服扣子的扣法:
1、留上方兩個紐扣,將衣服右側從上到下第四個眼扣在第三顆紐扣上,其餘的依次往下扣;
2、先按正常扣子備陪的順序扣,扣到第四顆紐扣後,空掉兩個眼,然後將第七個眼扣在第二顆紐扣上;
3、衣服領口下的一個紐扣空著,從第二顆開始,每扣一顆之後再將下面的眼扣到上面的紐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