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認知圖片簡單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認知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 2023-05-22 14:09:55

A. 最基本的認知:佛教萬字元號圖片大全

對佛教文化熟悉的朋友,應該對佛教萬字元並不陌生。

這個符號出現在佛教當中,歷史悠久,且寓意深刻。

在此我為你整理了佛教萬字元號圖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佛教萬字元,卐字來源於古印度梵文,在梵文中讀作Srivatsalaksana(音譯:室利靺蹉洛剎那),意為「胸部的吉祥標志」。古時傳入中國後,先人將之譯為「吉祥海雲相」。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祖在出生時獨具三十二種吉相,而吉祥海雲相即為其中之一,意思就是指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它出現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據稱「其光晃昱,有千百色」。這就是卐字的本來面目。

公元前約500年(生卒年代尚無定論),釋迦牟尼有感於人生生老病死的各友乎種苦惱,因對婆羅門教階級壓迫的不滿,苦行不成,進而在菩提伽耶的婆羅樹下靜坐覺悟,成為佛教創始人。由於當時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是在古印度婆羅門教的宗教環境下,所以他的悟道也在古印度被稱作為大覺者的智慧,於是婆羅門教中的卐被繼承下來,既用作比喻佛祖出生時獨具三十二種吉相之一的標識,又作為佛祖身上的一種標志,表示大覺者的智慧。

後來佛教傳入華夏大地,卐也便傳到了中國。鳩摩羅什、玄奘將其譯為「德」字,北魏的菩提流支則在《十地經論》中將其譯為「萬」字,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一則認為應譯為「德」字。至武則天統治時期,武周長壽二年(公元693年,巧合的是與今年同是癸巳年),武則天正式好謹悉制定此字讀為「萬」,意為「吉祥萬德之所集」,從此卐被佛教界廣泛使用。卐又稱「吉祥海雲相」,漢傳大乘佛教認為卐是釋迦牟尼佛胸部所現之瑞相,而小乘佛教則認為此相不僅限於胸部,也可出現在腳底等其他部位。

此後在中國的佛經中,卐字有時亦傳寫作卍字,其實這個卐和卍是同一個字,而且是對稱的,作為佛祖胸前的標識,卐是右旋,代表佛祖胸前的十字向自己右手邊旋轉;卍為左旋,代表佛祖胸前的十字向自己左手邊旋轉。

在此需要強調的是佛教萬字元與納粹萬字元的區別。二十世紀初,德國納粹選用了同源於古亞利安文化的卐字作為黨旗標識,此卐字來源於魯尼文,在古亞利安表示無上的力量。但德國納粹所用的卐均是黑色的,且呈斜45度擺放。納粹的符號,與佛教中的萬字元並非同一個,切要細加甄別。

結束語:佛教晌唯是忍愛的教義,佛祖更是普度眾生,與人為善,決不犯殺戒。由於德國納粹的標志卐實在太過於殘酷與血腥,與死亡、暴力與強權相聯系,與佛祖教誨相去甚遠,為區別於納粹標記,防止出現誤會,佛教徒們在二戰以後往往採用卍作為「吉祥海雲相」。但其實,佛教中的卐與卍均是「吉祥海雲相」,其中卐是正體,卍為變體,它們是正方形擺放的,一般採用金黃色或者紅色,絕不使用黑色。

B. 2~3歲寶寶對圖形很感興趣,有什麼游戲能教寶寶認識圖形呢

一年級會涉及基本圖形的特徵認知,從立體圖形開始,因為是生活中最熟悉的。通過觸碰,觀察,才能逐步建立起空間意識。除了圖形,方位也是可以增加空間感!比如玩尋寶圖游戲,把房間布置情況畫在紙上,這一個過程只是在表達我們的很多事情,很多前提實際上源於我們的動手認知,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課本上或者放在一種腦海中學習的話,我們的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

拼圖,初期可以選擇那種比較簡單的拼圖,然後慢慢增加難度。拼圖可以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鍛煉寶寶的記憶力及專注力,也是一個益智的好游戲!拼圖,初期可以選擇那種比較簡單的拼圖,然後慢慢增加難度。拼圖可以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鍛煉寶寶的記憶力及專注力,也是一個益智的好游戲。事先為小兒准備一些扮演成人進行活動能用得著的東西及玩具,以便小兒進行模仿游戲。

C. 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模戚稿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立體圖形的名稱和形狀。

2、鍛煉觀察力。

活動准備: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角主體和球體的積木。

2、有兒自備食物。

3、圖畫制、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角柱體和球體的積木,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形狀,知道它們的名稱,並說說有哪些食物象這些形狀。

2、幼兒輪仔燃流抽一塊積木,帶一種與積木形狀相同的食物包裝盒到幼兒園。

3、大家展示帶回來的食物包裝盒,並簡單介紹。

4、請幼兒把食物包裝和每一面的形狀印畫在圖畫紙上,然後剪下來。

5、請幼兒說出這些平面圖形的形狀,並嘗試拼合成立體圖型。

6、可利用平面圖形和各類形狀的食物包裝盒玩游戲,老師出示一種食物形狀的包裝盒,請幼兒找到相配的平面圖形。

總結分享:請幼兒說說每種立體圖形有多少個面。

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的操作實踐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准備:

1.各種形狀的物體。

2.圖形卡片。

3.課件

教學過程:

(上課前,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4名學生組成。教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上各種形狀的物品。這些物品分別是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魔方以及各種形狀的包裝盒等。各個小組物品相同。)

1.創設情景

師:今天,小兔子想跟來考考大家,他說把你認為形狀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嗎?比一比,哪個小組分得最快,四人小組合作得最好!現在請四人小組一起來試試看!

2.教學互動活動設計

活動一

師: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我們把這些物品分成四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師:跟他一樣分的同學舉手。

師:那麼摸摸看它的表面,你發現了什麼呢?

師:你最喜歡哪一種圖形呢?

生:乒乓球。

師:我們把像乒乓球這樣形狀的物品叫做球。大家把球拿出旦孝來,摸摸看球的形狀是怎麼樣的?

生:球的形狀是圓圓的。

師:放在桌面上輕輕推一推,它能滾動嗎?

生:能。

師:球畫在紙上是怎麼樣的呢?大家看一看。把球放回盒子里。

師:現在把球放回盒子里。除了球你還喜歡哪一種圖形呢?

生:長方形。

師:這個圖形是立體的,所以這個叫長方體。請大家從盒子里拿出長方體。摸摸看長方體的形狀是怎麼樣的?

生1:長長方方的。

生2:這里又是尖尖的。

師:大家摸摸看,它的表面是怎麼樣的?

生:平平的。

師: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是長長的,方方的,這里尖尖的,表面平平的。長方體畫在紙上是怎麼樣的呢?大家看一看。

師: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輕輕一推能不能滾動呢?自己試試看。

生:不能。

師:現在請大家把長方體放回盒子里。這個是什麼圖形呢?

生:長方體。

師:你還喜歡哪些圖形呢?

生:圓柱。

師:大家把圓柱拿出來,摸摸看,它的形狀又是怎樣的呢?

生1:圓柱直直的。

生2:圓柱上下一樣粗。

生3:兩頭圓圓的,平平的。

師:圓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的,平平的。圓柱畫在紙上是怎樣的,同學們來看看。

師:圓柱放在桌面上輕輕一推能不能滾動呢?

生:如果圓柱躺在桌面上就能滾動,立在桌面上就不能了。

師:同學們真會開動腦筋!請大家把圓柱放回盒子里。

(拿出兩個粗細不同的圓柱)

師:這兩個是不是都是圓柱?大家看看它符不符合圓柱的條件?

(各生回答不一)

師:像這樣的物體不管是粗還是細,都是圓柱。

師:你還喜歡哪一個圖形呢?

生:正方體。

師:請同學們把盒子里的正方體拿出來,摸摸看它的形狀又是怎樣的?

生1: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

生2:表面都是正方形。

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空間關系。

教具准 :投影8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組圖片(各種積木搭成的建築物),你看它漂亮嗎?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們來做回小小建築師,造你一做你喜歡的房子。

2、將盒子里的積木搭成城堡、樓房或者其它的東西,注意要擺放的穩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並說說怎樣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穩固啊

(多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要豎著放、不要用球等。學生可能說不出名稱,只要那出積木就行。)

它們為什麼能放的平穩呢?(因為它們都有平平的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說的對級了。它們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並相應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一邊摸一邊說長方體有6個平面,正方體也有6個平面,圓柱有兩個平面,球沒有平面。

(2)匯報交流

大家都數出來了嗎?你是怎樣數的?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數)

三、聯系實際

小朋友們,除了這些積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東西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呀?比比誰說得好!

學生聯系生活回答。

看來,積木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周圍的好多物體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會能更多的發現。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滾,然後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2.游戲"看誰摸得准"。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准。(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知道它們的名稱。

2.能在很多的圖形中辨認這幾個立體圖形。

活動准備:

課件,不同形狀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發現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用到了哪些圖形?

2.結合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說的平面圖形與搭建作品中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發現它們的不同。

二.簡單認識立體圖形

1.認識圓柱體。

(1)教師出示圓柱體的積木,請幼兒找一找和圖片中的哪個圖形是一樣的?它叫什麼?在桌上順著一個方向滾動,對幼兒進行提問,發現了什麼?

(2)教師小結圓柱體的特徵: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2.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分別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請幼兒找出和圖片上的哪個圖形是一樣的?它們叫什麼?找一找它們都有幾個面?(6個平平的面)

(2)請幼兒找出它們的不同點。(長方體:長長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體: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樣)

三.幫助幼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分別出示不同的立體和平面圖形幼兒說說名字。

2.教師描述一種圖形的特徵,幼兒猜出相應圖形的名字。

四.幼兒操作

1.分發幼兒操作用書,請幼兒翻到第14-15頁。

2.請幼兒看看14頁畫面上的積木有哪幾種,並進行點數,將玩具卡上的數字取下,貼到方框里。

3.再請幼兒看第15頁的畫面,引導幼兒從數量和積木種類上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積木造型。

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 篇5

教學內容

認識立體圖形

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能夠辨認和區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教學難點

使學生從動手操作中,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准備

PPT課件、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教師拿出准備好的物品,讓學生認一認。

2、教師拿出正方體模型,讓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物品,找出和正方體形狀一樣的物品,引出本節要學習的內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組之間合作,通過分一分,擺一擺,了解各立體圖形的特點。

(1)教師拿出正方體模型,同學之間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自己從家裡帶來的物品,先找一找與正方體形狀一樣的物品,擺放在一起。說一說正方體的特點。

(2)教師拿出長方體模型,先說一說長方體的特點,有6個平平的面,這些面有大有小,再讓學生動手找一找長方體。

(3)教師分別拿出圓柱和球,讓學生找一找,並說一說它們之間的區別。

2、教師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讓學生們再找一找分別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進一步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師生一起總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

3、鞏固應用,提升能力。

1、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7頁第1題。

2、回家找一找家裡的物品分別是什麼形狀的。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

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 篇6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 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學具准備:各種形狀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1、說學具:

1)師: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2)生:對!機器人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麼禮物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麼,就給組里的小朋友說什麼,每個人都說說。(學生以組為單位說出禮物名稱)

3)匯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說說你們的禮物?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有不同的嗎?(組內小朋友輪流說學具)

2、提要求:這么多學具中,你們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嗎?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動: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匯報: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3)揭示概念師:每種物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教師根據學生所說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4)活動教師板書:

球 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長方體不放回籃中)

B:摸―――感知長方體

a:感知長方體

(1)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里的小朋友說一說。

(2)匯報: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到的?(學生口答)

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說說心中的感受。

②匯報:學生仿照長方體的匯報,依次說:

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棱,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 :光光的,能滾動

學生每匯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徵,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c:比較

①電腦出示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圖

師:看了叮當帶來的這幅圖: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大家嗎?(學生討論)

②電腦出示圓和球的滾動圖

師:圓柱和球能滾動,但它們滾動的一樣嗎?

d:形成表象

師:去掉長方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它嗎?(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依次分四種圖形)一樣嗎?

e: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f:聯系實際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三、活動

1、數一數(電腦出示)

數一數剛才的機器人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地數,也可以自由組合)

2、搭學具

(1)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說說准備搭個什麼?然後再分工,由誰來搭,誰來傳遞,誰來講解。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各小組匯報: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幼兒園教案認識立體圖形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立方體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了解正方體的特徵。

2.能開動腦筋設計製作教具。

3.初步學慣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准備:

1.正方體積木若干、同樣大小的白色及彩色的正方形紙若干。

2.製作禮盒的平面圖形若干、正方體的插片若干。

3.膠水及彩色水筆。

活動過程:

1.分組操作,感知正方體的特徵第一組:做禮品盒。用畫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的圖形紙,動手動腦做成禮品盒。

第二組:做數學角教具。"數一數,這塊積木有幾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的面,就拿這樣的正方形的紙,在每張正方形的紙上寫1個數字或符號(+、一、×),寫好貼在積木的每一個面上,供數學教學游戲用"。

第三組:讓積木變漂亮。"這些積木舊了,你們數一數它們有幾個什麼形狀、大小是怎樣的面?""請你選用大小、形狀一樣的彩色紙,把積木貼起來。"第四組:插積木。用插片插出一個正方體。

2.教師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小製作(1)"禮品盒是什麼形狀的?數數看,它有幾個面,大小是怎麼樣的?是什麼形狀的面?"

(2)"你們給數學角做的教具是什麼形狀的?它有幾個什麼形狀的、大小是怎樣的面?每個面有幾個數字?""用你們做的玩具,合在一起給小朋友出一道算術題好嗎?"

(3)"這些五顏六色的積木真漂亮!數數看,一塊積木用了幾張什麼形狀的、大小是怎樣的紙貼好的?你們把積木摞在一起吧。"(4)"插了這么多積木,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插好一塊積木需要用幾塊插片?插片的大小一樣嗎?一共有多少塊積木?能用這些積木搭成一個大正方體嗎?試試看。"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D. 大腦如何決定你的認知從一張鴨兔圖開始說起

E. 怎麼教孩子認識平面和立體

教孩子正確認識平面和立體,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先燃賀跡讓認識簡單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 知道它們的名稱,這樣能在很多的圖形中辨認這幾個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通拍察過讓孩子觀察圖形,發現這兩種圖形的不同,出示孩子搭好的作品,鼓勵他說一說:用到了哪些圖形?結合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形,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說的平面圖形與搭建作品中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發現它們的不同,這樣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平面圖形。

平面和立體的區別如下:平面:就是日常生活中平整的桌面、地面、手機顯示屏、電視機屏、平整的路面、平的窗戶玻璃、黑板面等等都是平面。立體:就是類似手機、電視、房子、汽車、電腦、桌子、椅子、凳子、鍋、碗、瓢、盆等等都是立體的。

平面指的僅僅是物體的一個平面,立體指的是實實在在物體。從空間的角度:平面是二維的,立體是三維的;從坐標的角度:平面上的一個點可以用兩個坐標表示,而空之間的一個實心點需要三個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