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正方形景泰藍掐絲畫圖片簡單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正方形景泰藍掐絲畫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 2023-05-10 12:31:39

㈠ 香港回歸20周年 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掐絲琺琅畫 《鶴祥昌瑞●築夢中國》收藏價多少錢

  1. 藏品名稱:《鶴祥昌瑞築夢中國》景泰藍掐絲琺琅畫

  2. 藏品材質:宮廷琺琅彩

  3. 發行價格:59800元

  4. 藏品類型:景泰藍掐絲琺琅畫

  5. 創作作者:米振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中國工美行業藝緩扮術大師)

  6. 原創作者:王天勝

  7. 藏品規格:畫心:64cm×110cm、帶框:73cm×119cm

  8. 出品單位:北京工美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9. 監制單位:現代工筆畫院

  10. 藏品題材:隆重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收藏品

收藏價值

價值一:國家重大題材,香港回歸20周年!國之大事,必以重器記之!從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那一刻起,香港的命運就更加緊密地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偉大祖國作堅強後盾,依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共擾腔灶同團結奮斗,心手相連共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特圓舉別製作「鶴祥昌瑞」景泰藍掐絲琺琅畫,同心慶祝香港回歸的喜悅,祝願香港市民生活必定會更加幸福,祖國的東方之珠更加璀璨!

價值二:北京工美權威出品,自北京工美集團成立以來,就成為歷代中央領導選擇工藝美術禮品的單位。值香港回歸20周年,國禮專業戶特別出品「鶴祥昌瑞」景泰藍掐絲琺琅畫,獻禮祖國,獻禮人民!最權威的地位、最高標準的規格成就必將最高價值的藏品!

價值三:「鶴祥昌瑞」原畫掛於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是人民大會堂傳世國畫藏品,國之珍寶!其藝術價值、文化價值非常之高!現首次製作成景泰藍琺琅彩之藝術形式,由最高殿堂走向人民大眾!

價值四:中國的景泰藍是皇家貢品,只有在宮廷中才能使用。19世紀其技藝流入民間,成為「燕京八絕」之一,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鶴祥昌瑞」首次以景泰藍非遺之工藝進行中國畫和景泰藍相結合藝術的再創造,歷史獨創,價值非凡!

價值五:三大年逾古稀的國家級大師首次聯合,原畫作者王天勝院長是中國工筆畫大家,現為現代工筆畫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享受副軍職待遇的專家)。景泰藍工藝製作者為國家級景泰藍大師米振雄大師和劉永森大師,三位大師可謂中國的國寶,歷史首次祝賀香港回歸20周年,以藝術的形式為祖國獻禮!

㈡ 景泰藍畫的製作過程

1、景絲與釉的接合才有中國景泰藍,才有景泰藍工藝畫,掐絲是重點;

液告敗2、絲掐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畫的整體效果;

3、泰藍工藝畫在製作方面分為選圖、描圖、掐絲、點藍、壓模等幾個步驟;

4、其中選圖、描圖是前提,掐絲、點藍是重點,壓模是關鍵;

5、粘絲一般過程:選好需要粘絲的線條,用膠水塗上,粘絲首先要縷絲,用剪刀即可鬧顫友嫌,檢查絲的埠是否整齊,左手用鑷子鑷住絲埠正面的3/2放在線塗好膠線條的埠上,右手拿信絲的另一端彎出線條圖形,掐好絲以後,把彩沙一點點的填進去,保持畫面的平整。

㈢ 常州有哪些傳統的工藝品


常州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歷史文化名人薈萃,就是這些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常州有著非常多的傳統工藝品,常州有哪些傳統工藝品呢?趕緊來看看吧!
常州特產一:景枯豎泰藍掐絲工藝畫
景泰藍掐絲工藝畫是將常州的傳統工藝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元朝,盛行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有六百年歷史。景泰藍工藝畫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點藍著色,最後將畫面做拋光處理,使成品畫面呈現水晶般透明、亮麗質感;也可以處理出磨砂、亞光、沙粒感、立體等多層次畫面效果;還可以用無絲的沙畫形式製作各種風景、山水等畫面,是皇宮中盛行的高雅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收藏價值和裝飾效果。
常州特產二:亂針綉
亂針綉是江蘇常州的傳統手工藝品,創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是一種適宜綉制欣賞品的中國刺綉工藝。亂針綉主要採用長短交叉線條,分層加色仔運手法來表現畫面。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風格獨特。擅長綉制油畫、攝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因其綉法自沒戚大成一格,被詡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綉。
常州特產三: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是江蘇常州的傳統雕刻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層青皮雕刻圖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層薄薄的竹青為雕刻圖案對象,鏟去圖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讓整個雕刻圖形產生圖底變化的竹刻藝術。留青雕刻的筆筒、臂擱、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澤瑩潤,可以經常撫玩摩挲。年代越是久遠,竹肌顏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溫潤如玉,色澤近似琥珀,同時圖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
常州特產四:梳篦
梳篦是江蘇常州的工藝品,也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古時人手必備之物,尤其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梳篦製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從開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經過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則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極為講究的雕、描、燙、刻、磨等工序需經傳統工藝製作方法方能完成。


㈣ 戴嘉林大師作品《祖國萬歲》掐絲琺琅畫賞析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專屬國禮《祖國萬歲》掐絲琺琅畫全國發售,首次以景泰藍掐絲琺琅工藝精美再現千萬級愛國名畫。

發行背景重大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高橘升國成立70周年,為隆重紀念祖國70華誕,祝福祖國永遠昌盛,榮寶齋·榮寶燕泰與北京將軍書畫院聯合出品發行了《祖國萬歲》(掐絲琺琅畫),重大的發行背景奠定了其未來價值地位。

創作題材特殊

《祖國萬歲》(掐絲琺琅畫) 是以 1955年國慶時,年過九十的齊白石老人以真摯的感情的《祖國萬歲》為創作題材和製作藍本。畫面以一棵果實累累的萬年青作為象徵物,加上『祖國萬歲』四個篆書大字強烈地表達了老人的愛國之心。這幅作品   是齊白石91歲經典傳世臻品,也是其「慶國慶·頌祖國」紅色巨作,以此畫紀念祖國70華誕再合適不過。

雙國大師聯合背書

齊白石一代畫壇巨匠,作品是最貴的中國藝術品,被譽為「東方畢加索」,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戴嘉林 是景泰藍界泰斗人物,其作品或作為國禮或戚老珍藏於國家級博物館,公認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祖國萬歲》由兩位藝術大師跨界跨時空首次合作,將國畫與掐絲琺琅完美結合,其收藏價值、藝術價值、投資價值令伍清人期待。

寓意吉祥美好

萬年青,四季常青,果實鮮紅,歷代常作為富有、吉祥、太平、長壽的象徵。畫面上的萬年青果實緊密相連,鮮艷欲滴,寓意繁榮昌盛鴻運天成。下方幾片碩大深綠色的葉子象徵生命旺盛、基業雄厚、萬古長青。《祖國萬歲》(掐絲琺琅畫)寓意吉祥美好,不僅是紀念祖國華誕最好禮物,個人珍藏、饋贈親友也是最美好的祝願。

配套超值贈品

《祖國萬歲》(掐絲琺琅畫)除了一幅珍貴精美的掐絲琺琅畫藝術品,還特別配贈3件超值贈品,由榮寶齋·榮寶燕泰以DGA真跡復原工藝製作的《祖國萬歲》復刻畫一幅;由中國著名紅色書法家,劉戰老師親筆題寫的4平尺書法2幅(價值6000元),僅贈品就價值不菲,藏到就是賺到。

㈤ 掐絲琺琅畫製作教程

掐絲琺琅的製作大致可以分為7個步驟: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

掐絲,即將壓扁的銅(銀)絲依設計飾紋粘牢於胎體。

今天我要介紹的掐絲琺琅畫,是將琺琅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藝術形式,其主要材質為仿金絲和琺琅釉料,不僅突破了景泰藍只能附著於銅胎的限制,而且將琺琅技藝拓展於平面載體並使其產生立體效果,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價值。

掐絲琺琅起源啟源於波斯,成熟於五、六世紀。以後由波斯傳到阿拉伯、東羅馬帝國等地。至少在遼代已傳入中國,中國首例發現掐絲工藝的是在巴林左旗契丹博物館藏的一對掐絲花冠金簪,便是掐絲工藝所制告斗。

圖案繪制:先繪制好自己想要掐絲的圖案形狀,也可以選擇直接列印,再用復寫紙和壓痕筆將圖案描繪出來即可。

准備金絲:提前將金絲剪成適當長度的小段。
在使用前,還需要用夾絲板將絲捋直。

    掐絲將粘絲膠少量的塗在線條上,大約20秒之後再開始粘絲,這樣膠的粘性會更好。

    完成一段圖案之後將多餘的金絲剪去,之後按照同樣的方法,將圖案全部掐絲完成即可。

    調制彩砂:按照顏色比例,和繪制需要,用調砂膠將各色彩砂准備好。

    上色:襪旁磨藉助畫鏟將彩砂填入相應的區域,彩砂的位置在金絲的一半最為合適。
    可以按個人喜好選擇不做背景色,但是要注意圖案部分金絲會溢膠,影響美觀。

    封層:為了使成品更加穩定、堅固,建議在完全晾乾後的成品上,再塗抹一層固沙膠。
    待固沙膠乾燥後,掐絲琺琅畫也就大功告成啦!

㈥ 景泰藍的製作

1.文章怎樣自始至終扣住景泰藍製作過程中手工操作這一特點的。

2.在詳寫掐絲和點藍兩道工序時,又怎樣扣住突出其中的重點。

1.答:文章自始至終扣住景泰藍製作過程中手工操作這一特點,不論是在說明每道工序時,還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都不忘突出這一製作特點。制胎是「打」,掐絲是「粘」,點藍是「填」,燒藍是「燒」,打磨是「磨」,鍍金是「鍍」。開頭點明景泰藍是「手工藝品」,結尾一再強調「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贊揚了手工藝工人的聰明才智,辛勤勞動和他們的特殊貢獻。

2.答:景泰藍的工藝程序是,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文章嚴格按照景泰藍的六大生產工序依次逐項介紹。所以這篇文章的說明順序完全是說明對象——「景泰藍的製作過程」的客觀反映。就每個工序來說,也是按製作程序來說明的。例如說明「掐絲」這一工序時,依次寫「粘銅絲→燒焊→硫酸煮→清水洗」;說明源粗寬「點藍」這一工序時,依次寫「研磨色料→篩選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燒」。在六大工序中,詳寫掐絲和點藍,因為這兩道工序是決定景泰的獨特風格和質量的關鍵工序。在詳寫這兩道關鍵工序時,又能突出其中的重點。例如,寫「掐絲」時,突出了「粘銅絲」(怎樣粘銅絲,為什麼粘銅絲時要用繁筆,粘銅絲是如何艱難);寫「點藍」時,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傢伙,色料填在什麼地方,每個小格填多少,什麼時候拿去燒,如何燒,燒了以後又如何填,一共填幾回,燒幾回)。

1.在說明掐絲這道關鍵工序時,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綜合運用了下定義、舉例、比喻、比較說明法。第一句說明什麼叫掐絲,是下定義。以粘一棵柳樹為例,說明如何掐絲,用的是舉例。「每片葉子兩筆,像一個左括弧和一雹亮個大右括弧」,是比喻。最後把掐絲與刺綉比較,說明掐絲的對象和材料,則是比較。由於多種說明方法互相補充和配合,使「掐絲」這道關鍵工序的說明比較完整、具體。

2.第6段中說線條畫一般是繁筆的三條科學道理是什麼?

線條畫一般是繁筆的科學道理有:①「景泰藍要塗上色料,銅絲粘在上面,塗色料就有了界限。」②「景泰藍內里是銅胎,表面是塗上的色料,銅胎和色料,膨脹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積佔得寬,燒過以後冷卻的時候就會裂」。③「還有,一種器物的表面要經過幾道打磨的手續,打磨的時候著力重,容易使色料剝落」。

「現在在表面粘上繁筆的銅絲圖畫,實際上把表面分成無數小塊,小塊面積小,無論熱脹冷縮都比較細微,又比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於破裂、剝落。」

三條道理列述之後,作者以文藝常識「內容決定形式」作比較,指出「是製作方法和物理決定了景泰凳鉛藍掐絲的形式」。

3.介紹六大工序時,使用了哪些起過渡作用的詞句?

介紹六大工序時,很注意各道工序的銜接,注意使用起過渡作用的詞句。在第1段末總提「現在把它的製作過程說一說」後,第2段由「拿紅銅作胎」開始介紹制胎,並在第3段開頭點出「制胎」這一術語。第4段開頭「第二步工作叫掐絲」,交代出工序名稱,4至9段詳細介紹之後,第10段開頭用「於是輪到塗色料的工作了,他們管這個工作叫點藍」,承上啟下,轉入第三道工序。第14段開頭「現在該說燒的工作了」標志著第四道工序的開始。第15段「塗了三回燒了三回以後,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還沒完,還得鍍金」等句都起過渡的作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結束了整個製作過程的介紹,條理性十分明顯。

1.歸結中心意思

文章詳細地說明了景泰藍的製作過程和方法,介紹了景泰藍製作中手工操作特點,贊揚了手工藝工人的精湛技藝、勞動和智慧,從而贊頌了我們民族的偉大創造才能。

2.歸結本文寫作分析要點:

體裁為說明文。以景泰藍製作的過程為說明順序,詳寫掐絲和點藍兩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說明中,始終抓住景泰藍製作中手工操作這一特點。綜合運用了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做比較、列數字多種說明方法。語言准確、簡明,文風通俗平實。

㈦ 景泰藍畫的製作過程

景絲與釉的接合才會有圓猛中國景泰藍,才會有困腔檔景泰藍工藝畫,所以掐絲是重點.絲掐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畫的整體效果.泰藍工藝畫在製作方面分為選圖、描圖、掐絲、點藍、汪亂壓模等幾個步驟。其中選圖、描圖是前提,掐絲、點藍是重點,壓模是關鍵。
絲與釉的接合才會有中國景泰藍,才會有景泰藍工藝畫,所以掐絲是重點.絲掐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畫的整體效果.粘絲一般過程
1.選好需要粘絲的線條,用膠水塗上
2.粘絲首先要縷絲,用剪刀和鑷子都可以
3.檢查絲的埠是否整齊
4.左手用鑷子鑷住絲埠正面的3/2放在線塗好膠線條的埠上
5.右手拿信絲的另一端彎出線條圖形
6 掐好絲以後,把彩沙一點點的填進去,盡量保持畫面的平整

㈧ 原創:怎樣自己製作景泰藍畫畫稿

)初學景泰藍畫的人,大多是沒有美術基礎的,讓他們自己創作出一幅畫稿來作畫,顯然是不適合的。而圖紙又是制扮埋作景泰藍畫的基礎,沒有畫稿就無法按圖掐絲,那麼,初學者怎樣才能自製出一份景泰藍畫稿呢?方法一、到網上找一些清楚點的圖片,到復印店或工程圖店列印放大,然後手工描寫到畫板上。
(劉鳳偉提供的小提示1:描圖的方法是畫板上放好復寫紙,復寫紙不夠大的話重疊著鋪開擺放,然後把列印出來的圖紙放上,用筆按照圖紙上的線條描一遍就復印到畫板上了)方法二、到書店買美術參考書,挑選合適的圖案後,去復印店或工程圖店,讓他們掃描後,列印出來,還按上面的小提示中的方法復寫到畫板上。(劉鳳偉提供的小提示2:在很多大中城市,都有「施樂文件處理」的店面,專門處理一些文印、圖紙縮放等服務。一些巨型畫稿,比如幾十米長的畫稿都可復印出來。本文出自劉鳳偉的博客還有一些工程曬圖的、做廣告的寫真噴繪等地方,也能處理大尺寸的畫稿復印服務)方法三、對於像一些油畫類的不是工筆畫的畫稿,沒有邊線,一下子復寫下去,肯定有不準確的地方,那最好事先用一種拷貝紙(文具辦公店有冊缺悔售,很薄,透明的紙,劉鳳偉原創文章方便描州正圖使用)放到畫稿上,用筆一點點勾勒出來線條(可配合塗改液修改,但盡量少修改),等全部制好圖後再描寫到畫板上。方法四、近期我們將推出購買原材料免費贈送電子高清畫稿的服務,彩圖和黑白線條稿對應提供,通過網路傳給你後,你用優盤存下來,拿到復印店就可放大列印,放大後的圖紙可以直接進行描寫了!

㈨ 景泰藍的製作

一天下午,我們去參觀北京市手工業公司實驗工廠。粗略地看了景泰藍的製作過程。景泰藍是多數人喜愛的手工藝品,現在把它的製作過程說一下。
景泰藍拿紅銅做胎,為的紅銅富於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預先設計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個圓盤子是一張紅銅片打成的,把紅銅片放在鐵砧上盡打盡打,盤底就窪了下去。一個比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幾截,大概瓶口,瓶頸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來都是一張紅銅片。把紅銅片圈起來,兩邊重疊,用鐵椎盡打,兩邊就接合起來了。要圓筒的哪一部分擴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設計的意圖為止。於是讓三截接合起來,成為整個的花瓶。瓶底可以焊上去,也可以把瓶腹以下的一截打成盤子的形狀,那就有了底,不用另外焊了。瓶底下面的座子,瓶口上的寬邊,全是焊上去的。至於方形或是長方形的東西,像果盒、煙卷盒之類,盒身和蓋子都用一張紅銅片折成,只要把該接合的轉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細說了。
制胎的工作其實就是銅器作的工作,各處城市大都有這種銅器作,重慶還有一條街叫打銅街。不過銅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藍的作場里,這只是個開頭,還有好多繁復的工作在後頭呢。
第二步工作叫掐絲,就是拿扁銅絲(橫斷面是長方形的)粘在銅胎表面上。這是一種非常精細的工作。掐絲工人心裡有譜,不用在銅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圖畫。譬如粘一棵柳樹吧,乾和枝的每條線條該多長,該怎麼彎曲,他們能把銅絲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後用鉗子夾著,在極稠的白芨漿里蘸,粘到銅胎上去。柳樹的每個枝子上長著好些葉子,每片葉子兩筆,像一個左括弧和一個右括弧,那太細小了,可是他們也要細磨細琢地粘上去。他們簡直是在刺綉,不過是綉在銅胎上而不是綉在緞子上,用的是銅絲而不是絲線、絨線。 他們能自由地在銅胎上粘成山水、花鳥、人物種種圖畫,當然也能按照美術家的設計圖樣工作。反正他們對於銅絲好像畫家對於筆下的線條,可以隨意驅遣,到處合適。美術家和掐絲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藍器物推陳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愛好。
粘在銅胎上的圖畫全是線條畫,而且一般是繁筆,沒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數幾筆的。這里頭有道理可說。景泰藍要塗上色料,銅絲粘在上面,塗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條上的每片葉子由兩條銅絲構成,綠色料就可以填在兩條銅絲中間,不至於溢出來。其次,景泰藍內里是銅胎,表面是塗上的色料,銅胎和色料,膨脹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積佔得寬,燒過以後冷卻的時候就會裂。還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經過幾道打磨的手續,打磨的時候著力重,容易使色料剝落。現在在表面粘上繁筆的銅絲圖畫,實際上就是把表面分成無數小塊小塊面積小,無論熱脹冷縮都比較細微,又比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於破裂、剝落。通常談文藝有一句話,叫內容決定形式。咱們在這兒套用一下,是製作方法和物理決定了景泰藍掐絲的形式。咱們看見有些景泰藍上面的圖案畫,在圖案畫以外,或是紅地,或是藍地,只要佔的面積相當寬,那裡就嵌幾條曲成圖案形的銅絲。為什麼一色中間還要嵌銅絲呢?無非使較寬的表面分成小塊罷了。
粘滿了銅絲的銅胎是一件值得驚奇的東西。且不說自在畫怎麼生動美妙,圖案畫怎麼工整細致,單想想那麼多密密麻麻的銅絲沒有一條不是專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還得費盡心思把它曲成最適當的筆畫,那是多麼大的工夫!一個二尺半高的花瓶,掐絲就要花四五十個工。咱們的手工藝品往往費大工夫,刺綉,刻絲,象牙雕刻,全都在細密上顯能耐。掐絲跟這些工作比起來,可以說不相上下,半斤八兩。
剛才說銅絲是蘸了白芨漿粘在銅胎上的,白芨漿雖然稠,卻經不住燒,用火一燒就成了灰,銅絲就全都落下來了,所以還得焊。現在沾滿了銅絲的銅胎上噴水,然後拿銀粉、銅粉、硼砂三種東西拌和,均勻地篩在上邊,放到火里一燒,白芨成了灰,銅絲就牢牢地焊在銅胎上了。
隨後就是放到稀硫酸里煮一下,再用清水洗。洗過以後,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臟東西得去掉了,塗上的色料才可以緊貼著紅銅,製成品才可以結實。
於是輪到塗色料的工作了,他們管這個工作叫點藍。圖上的色料有好些種,不只是一種藍色料,為什麼單叫做點藍呢?原來這種製作方法開頭的時候多用藍色料,當時叫點藍,就此叫開了(我們蘇州管銀器上塗色料叫發藍,大概是同樣的理由)。這種製品從明朝景泰年間十五世紀中葉開始流行,因而總名叫景泰藍。
用的色料就是制顏色玻璃的原料,跟塗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類。我們在作場里看見的是一塊塊不整齊的硬片,從山東博山運來的。這里頭基本質料是硼砂、硝石和鹼,因所含的金屬礦質不同,顏色也就各異,大概含鐵的作褐色,含鈾的作黃色,含鉻的作綠色,含鋅的作白色,含銅的作藍色,含金含硒的作紅色……
他們把那些硬片放在鐵臼里搗碎研細,篩成細末應用。細末里頭不免攙和著鐵臼上磨下來的鐵屑,他們利用吸鐵石除掉它。要是吸得不幹凈,就會影響製成品的光彩。看來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講求改良。
各種色料的細末都盛在碟子里,和著水,像畫家的畫桌上一樣,五顏六色的碟子一大堆。點藍工人用挖耳似的傢伙舀著色料,填到銅絲界成的各種形式的小格子里。大概是熟極了的緣故,不用看什麼圖樣,自然知道哪個格子里該填哪種色料。濕的色料填在格子里,比銅絲高一些。整個表面填滿了,等它乾燥以後,就拿去燒。一燒就低了下去,於是再填,原來紅色的地方還是填紅色料,原來綠色的地方還是填綠色料。要填到第三回,燒過以後,色料才跟銅絲差不多高低。
現在該說燒的工作了。塗色料的工作既然叫點藍,不用說,燒的工作當然叫燒藍。一個燒得挺旺的爐子,燃料用煤,爐膛比較深,周圍不至於碰著等著燒的銅胎。燒藍工人把塗好色料的銅胎放在鐵架子上,拿著鐵架子的彎柄,小心地把它送到爐膛里去。只要幾分鍾工夫,提起鐵架子來,就看見銅胎全體通紅,紅得發亮,像燒得正旺的煤。可是不大工夫紅亮就退了,塗上的色料漸漸顯出它的本色,紅是紅綠是綠的。
塗了三回燒了三回以後,就是打磨的工作了。先用金剛砂石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所謂平整,一是銅絲跟塗上的色料一樣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許有一點兒高高窪窪。磨過以後又燒一回,再用磨刀石水磨。最後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潤。椴木木質勻凈,用它的炭來水磨,成品的表面不起絲毫紋路,越磨越顯得鮮明光滑。旁的木炭都不成。
椴木炭磨過,看來晶瑩燦爛,沒有一點兒缺憾,成一件精製品了,可是全部工作還沒完,還得鍍金。金鍍在全部銅絲上,方法用電鍍。鍍了金,銅絲就不會生銹了。
全部工作是手工,只有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轉輪上,轉輪由馬達帶隊的皮帶轉動,算是借一點兒機械力。可是拿著蘸水的木炭、磨刀石挨著轉動的成品,跟它摩擦,還得靠打磨工人的兩只手。起瓜楞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轉輪上打磨,因為表面有高有低,窪下去的地方磨不著。那非純用手工打磨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