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京劇戲曲衣服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京劇戲曲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04 16:18:10

1. 京劇頭飾

京劇中的頭飾:包括人物的發型和戴在頭上的各種飾物,它即作為演員表演、舞蹈的手段,也是表現人物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頭飾種類繁多,不同角色有不同的頭飾。在戲劇中不同角色在劇中的地位和劇情演變而更換不同的頭飾,因此頭飾在戲劇中對於表現人物是很重要的一筆。

戲曲旦角所用的各種頭飾統稱為頭面,戲曲舞台上的頭面,主要有三種,均為旦角用。

1、銀泡頭面:

銅制鍍銀,為半圓形球狀體,一般在劇中貧寒、寡居的婦女用。

2、水鑽頭面:

頭面中最為華麗的,是用高級玻璃仿製的鑽石鑲嵌在金屬底牌上製成的,在劇中為年輕美麗、性格活潑的婦女插戴。

3、點翠頭面:

以翠鳥羽毛剪貼於金屬底板上製成,翠羽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富於變化,多是劇中性格嫻靜、端重的貴族婦女用。

(1)京劇戲曲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京劇的舞台道具

砌末是大小道具與一些簡單裝置的統稱,是戲曲解決表演與實物矛盾的特殊產物。砌末一詞在金、元時期已有。

傳統戲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燭台、燈籠、扇子、手絹、文房四寶、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轎子、車旗、船槳、馬鞭等)。武器又稱刀槍把子(如各種刀、槍、劍、斧、錘、鞭、棍、棒等)。

以及表現環境、點染氣氛的種種物件(如布城、大帳、小帳、門旗、纛旗、水旗,風旗、火旗、蠻儀器仗、桌圍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據演出需要臨時添置。

傳統的砌末,是有意識地區別於生活的自然形態之物。它們不是實物的仿製品,而是實物在戲曲中的一種藝術表現。這也是砌末能夠與動作、形象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原因。

2. 戲曲衣服的種類有哪些

戲曲衣服的種類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學士官衣、判官衣、開氅、鶴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宮裝、古裝、裙、褲、襖以及其它服飾配件。

1、改良蟒

改良蟒是更進一步改革的產物,它不僅吸收了中國古代草龍紋樣以取代繁瑣的清式龍紋,而且又刪去了下身的龍 紋,連蟒水上端的江牙、日、山等紋樣也簡化掉了,使服裝更顯得簡潔明快。

2、旗蟒

滿族人因隸旗籍,所以稱為旗人。旗蟒原是指清朝滿族皇後所用的吉服——朝袍。這是保留在京劇傳統服裝中為數不多的清代服飾原型之一,當然,它也是經過了一定藝術加工的。

3、官衣

官衣是文官的官服。用於中級文官(個別情況如新科狀元、婚典新郎等也用之)。源於明代官服—盤領窄袖大袍。其形制,基本與蟒相同,唯不綉紋樣,用素色緞料製成。胸前與後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上面綉飛禽及旭日海水。

明、清兩代,以「補子」紋樣區分官階、身份,文綉飛禽,武綉走獸,所綉紋樣皆有嚴格規定。但京劇眼裝官衣上的「補子」,僅起到藝術符號的作用。官衣以眼色區別大致的官級:紫色最高、紅色較高、藍色次之、黑色最低。凡穿官衣均佩戴玉帶。

4、開氅

戲曲服飾,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屬便裝。主要是武將穿,一些寨主、俠客、武士們也穿。

這也是戲曲舞台上扮演文官武將和中軍的服裝。宰相之類大臣告老還鄉時,也穿開氅。一般不綉花卉圖案,常綉獅子、虎、豹、麒麟、草龍、寶相花、八寶(輪、羅、傘、蓋、花、罐、魚、長)及文物博古等圖案。

5、僧衣

僧人穿的衣服,又名袈裟。

師傅穿的僧衣種類很多,分春、冬季平時所穿的長衫、短衫、伽藍卦、披風(秋冬季所用)。在各種法會時主要以海青主外加批衣。搭衣分為三衣、五衣、七衣、九衣、祖衣、千佛衣、千花衣、千壽衣。

依各種不同場合與受戒情況而定。各搭衣顏色各有不同也特定在某些場合所穿。僧服穿法與在家人穿法沒有不通只有搭衣和海青的顏色以及搭衣戒條上有區別。

3. 京劇服裝里,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動物是什麼樣的

京劇服裝中男蟒袍上的動物是四爪龍。蟒蛇圖案是漢族的傳統含義,看起來像龍的圖案。所謂無爪龍和四爪龍就是蟒蛇,是皇帝和下屬的區別。在典型的京劇服裝中,男性角色袍子上的動物是龍。京劇是中國戲曲的一種類型,也被稱為平劇或京劇。

京劇服裝中的男蟒蛇身上的動物也有很大不同。根據戲曲演員所扮演角色的身份,通常在官服上綉有動物。例如,皇帝穿的袍子上綉的是龍,代表皇帝是真龍天子。文官和武官也根據自己的職位綉上不同的動物。文官綉的是鳥,如仙鶴。武官綉的是野獸,如麒麟。如老虎。京劇服裝中男性角色蟒蛇的袍子上的動物是五爪龍或團龍,這被稱為皇帝的龍袍。四爪龍叫蟒袍,皇帝以下的王、公、大臣(高級官員)可用。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4. 京劇裡面的服飾有什麼種類,都包含了什麼講究呢

京劇服飾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為大衣、二衣、三衣和雲肩。

大衣

大衣屬於京劇服飾內部分工的服飾之一,根據其用途的不同,可以細分為很多種,如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學士官衣、判官衣、開氅、鶴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宮裝、古裝、裙、褲、襖等。

二衣

二衣的種類也很多,主要包括靠、改良靠、箭衣、馬褂、抱衣、誇衣、卒坎、龍套、大鎧、青袍、茶衣、大袖等及其他配件和裝飾物,如僧背心、道背心、鏢囊、彈囊、絛子、大帶等,對於比較有特色的人物,還需要專門為他們製作專用服。

三衣

三衣又被稱為“靴箱”,主要包括人物的靴鞋和內衣裝飾,具體又細分為軟片類和硬類兩大類,軟片類指的是水衣子、胖襖、彩褲、護領、大襪等,水衣子是一種工作服,主要是為了保護大衣、二衣在表演時不受到損傷;硬類主要指的是厚底、朝方、福字履、登雲履、皂鞋、薄底、彩薄底等,厚底是男性人物經常穿著的高腰厚底靴,鞋底的厚度通常根據演員的高矮或者表演水平而有所不同。

雲肩

雲肩也被稱為“披肩”,是漢民族對外來服飾文化的融會貫通,是一種獨特的京劇服飾款式,常以彩錦綉制而成,用四方四合雲紋進行裝飾。

5. 京劇服飾的種類知識

京劇服飾:京劇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具有極高的地位,其影響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京劇表演中通過服飾,可以充分地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由於京劇具有200多年的歷史,所以流傳下來許多服飾,當前已經成為一種程式了。在京劇表演中,一般都是根據衣服來分辨人物的。具體有這樣四個方面:首先,衣服上帶蟒的。如果人物是穿黃蟒的,是皇帝的裝扮,穿紅色和紫色蟒服的,是大臣的裝扮。其次,穿著官衣的,是地方官員的裝扮。而穿衣裙的,一般都是夫人和小姐的裝扮。再次,對於衣服上帶褶子的人物。在衣服褶子上綉著飛禽的,都是武生的裝扮,綉花卉的是小生的裝扮,褶子上補著雜色綢子的是窮困書生的裝扮。最後,對於頭上纏著帶子或者身上系著裙子的,一般是病人的裝扮。所以在京劇表演中,看見人物出場所穿的服飾,就能對這個人物的年齡和地位,以及生活狀況等方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京劇服飾的種類有很多,根據戲服的材料、顏色、種類、色彩,通過紋樣和質量進行不同的搭配,使戲服在顏色和搭配上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具有表現力。在進行戲服分類時,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根據穿戴進行分類。有長袍、短衣、鎧甲、盔帽和相關飾品的分類。第二,以戲服方面進行分類。有蟒袍和官衣、箭衣和靠、披和褶子等多種分類。第三,依照色彩方面進行分類。有上五色和下五色。第四,以質地進行分類。有緞、綢、布等。第五,根據紋飾進行分類。有龍和鳳、花和鳥、蟲和魚、水和雲等。所以在京劇服飾上,分類的方式有許多種,觀眾可以根據人物的服飾對人物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京劇是文化和藝術的傳承,也是民族的印記,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京劇表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在京劇表演中,不僅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要有良好的唱功等其他因素的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形象。而京劇服飾就是這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6. 京劇青衣和花旦的區別(性質,頭飾,服飾)

區別

1、性質不同

青衣是中國戲曲中旦行的一種,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

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和老旦。

2、服飾不同

著長衫(戲里稱褶子、帔),多是著短衣,或裙子、襖,或褲子、襖。著褲子、襖時,配以坎肩、「飯單」(即圍裙)、「四喜帶」(即自腰前方,下垂於兩腿中間的飾物)。

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3、

花旦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盪,常常帶點喜劇色彩。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是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

頭飾未有記載。

(6)京劇戲曲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

1927年6月20日,聽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魔力對決」,劉喜奎奪魁,鮮靈芝次之;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順天時報》還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又捧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四位傑出的旦角表演藝術家。

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起在京劇舞台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明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劇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創造了京劇舞台爭奇斗艷、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

7. 京劇服飾的分類有哪些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其傳統服飾也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京劇服飾也被稱為「行頭」,給人以豪華絢爛之感,刺綉精美、圖案誇張、色彩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京劇的服飾整體上以明代服飾為基準,同時還吸收了宋、元、清代服飾的一些特點,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樣式。

如果說京劇服飾最大的特徵,莫過於它的不分季節性和朝代性了。它具有很大的兼容性,不論春夏秋冬,不論哪朝哪代,都遵循固定的著裝套路,一般的情況下,不分紗、絲綢、棉、皮、夾的、單的,等等。即便是在嚴寒的冬天,其服飾也沒有比夏天穿得厚,只是在表現下雪的場景時,在衣服外搭一件斗篷罷了。京劇服飾雖然不講究季節性和朝代性,但是在具體的穿戴時,卻十分考究,必須按照人物的身份、地位進行穿戴,不容有絲毫差錯,所以素有「寧穿破,不穿錯」的說法。總的來說,京劇服飾被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大衣、二衣、三衣和雲肩四大類。

(四)雲肩。也被稱為「披肩」,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是一種非常獨特的京劇服飾款式。常用四方四合雲紋裝飾,並多以彩錦綉制而成,如雨後雲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所以被稱為「雲肩」。雲肩在明清時期非常流行,但大多是在婚慶喜宴等場合使用,是婚嫁時青年婦女不可或缺的衣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