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說說陳曉旭和蔣夢婕飾演的黛玉【帶魚】以及87版紅樓和新版紅樓之間的分別,我言辭之中沒有貶低新版紅樓嗷
寫這個帖子是因為在網路知識問答里看到樓主你問究竟該如何客觀比較這兩個人,作為紅樓夢的忠誠fans實在有必要不吐不快,來普及一下滑源一些常識。歡迎大家補充
這兩個形象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本來毫無可比性,你非要比,那咱們就來比一比
1 外表。
原著里,寶玉一見黛玉就呼之為「顰顰」,是指她的眉毛極為美,而在中國古代,美麗的眉毛就是一個美女最基本的條件,詩里稱之為「蛾眉」,指代美女,比如「長恨歌」里有句話「宛轉蛾眉馬前死」,又有詩里稱「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可見這個眉毛有多麼重要。請仔細看蔣夢婕的定妝照片,再看陳曉旭的,只怕是個人也沒辦法把蔣夢婕那麼疏、短、粗的眉毛看成絕美的象徵,看成一個美人最美的部分,而陳曉旭的眉毛就纖細、長而異常符合古典美的要信鎮態求。然後再看原著里形容黛玉是「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陳曉旭拍87版紅樓夢時只有70多斤,瘦到不能再瘦,堪稱嬌弱,如弱柳扶風。
根據戎玉的回憶說:「當時拍攝《紅樓夢》的時候,陳曉旭一直都在節食,她的體重一直都保持在70多斤,她一米六多的個子,才70多斤,在下面看是很瘦的。」有一天晚上9點多,戎玉突然聽到敲門的聲音,她打開門後發現是陳曉旭,曉旭很不好意思地問她借自行車,因為節食餓得受不了了,才決定去街上買點水果吃。戎玉說:「這個情景在我腦海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曉旭她愛自己的表演,對自己都已經苛求到了一定地步。」
而蔣夢婕身強體壯,身高166,自稱體重45公斤,一開始就是嬰兒肥,後來直到裸死那一幕,她看起來還是白白胖胖,實在讓人笑掉牙了。原著里,寫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葯,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葯,皆不見效。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 可見三歲之前就是病弱的,身體一直不好,而李少紅居然辯稱「黛玉以前並不瘦,後來才瘦的」,可見李少紅沒看過原著,居然還敢拍紅樓夢。而蔣夢婕這個胖,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自圓其說的了!
2年齡
原著里,黛玉一直叫寶玉「寶哥哥」,而由於李少紅版本里的蔣夢婕比扮演小寶玉的於小彤大5歲,這是無論怎樣化妝,怎樣看,都無法改變的年齡差距,更何況由於銅錢頭的造型讓人顯得更老,蔣夢婕看起來就比於小彤大至少七八歲,這樣一個女孩叫著明顯比她嫩得多的於小彤「寶哥哥」,實在讓人啼笑皆非,怎麼看也不和諧。因此,這個演員選角,光從外表上來看都是極其失敗的。
而87版的陳曉旭出生於1965年,比扮演寶玉的歐陽奮強(1963年)小2歲,正好符合原著里黛玉和寶玉的年齡差,所以年齡上是和諧的!
3造型
銅錢頭本來並不醜,只是必須配上濃艷的舞台妝,特定的服飾,才好看,而葉錦添不識其精粹,只知皮毛不知究里,千篇一律全部用銅錢頭,而且全是假發,所以非常難看,因為在舞台上,只有一個正旦,一個銅錢頭,配上美麗的頭套旅櫻,就會很好看,而在生活中,光一個黑不溜秋的銅錢頭,沒有配套的華美的首飾,並且滿屋子的黑不溜秋的烏龜殼一樣的銅錢頭,沒有衣服相配,就非常缺乏生活氣息,所以蔣夢婕這個造型是失敗的,非常丑,並且讓她更顯老了。再有,原著里,黛玉由於史湘雲說她像戲子而十分生氣,譴責道:「拿我比戲子取笑。」 銅錢頭出自戲劇舞台,讓她戴銅錢頭,讓人看了十分無語,為什麼葉錦添一定要強奸林妹妹的意思呢?林妹妹討厭被人當戲子,葉錦添卻非要給她弄個戲子的銅錢頭!
通篇李少紅版本里,林妹妹就是個銅錢頭,有時候頭發披散下來,基本沒變過發型,而且全是假發! 但是87版里,林妹妹的發型變過至少二十多款,這個網上有詳細的介紹,每一款發型都來自古代的真實有過的美麗的發型,比如倭墮髻等,既富有生活氣息又美不勝收,陳曉旭本人的頭發是非常濃密而長的,可以用真發梳。
然後再看首飾,衣服,蔣夢婕穿的衣服布料廉價,一看就是窗簾布,甚至更廉價,衣服鬆鬆垮垮,絕不符合古代大家閨秀的風格,看起來放盪而無禮,而且從頭到尾,就沒換過幾套衣服。
陳曉旭的衣服都是真正的刺綉,極為精美,兩者的服飾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在87版里,為陳曉旭設計的衣服有46套,實穿44套,為王熙鳳設計的是41套,實穿39套,這個網上都有詳細的論證,每套服飾都有詳細的貼圖,這是蔣夢婕那麼簡陋的造型能比的嗎?說雲泥之別,絕不為過
4再看演技
蔣夢婕的演技差不差先不說,但是她身在一個不負責任的劇組里,讓她鬧出了許多笑話,比如大家閨秀公然站在碼頭上,船頭,隨便給別人看,去賈府時掀開轎簾,一覽無余,完全沒有一點真正的嬌羞意識,原著里形容黛玉「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這樣的黛玉又怎麼可能大步流星地走向賈母住的正屋! 而陳曉旭版本的黛玉,一直都是老媽子扶著,步步婀娜,端莊自持,與蔣夢婕版本的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蔣夢婕鬧出的笑話還包括很多,這主要是李少紅他們的錯,本來不怪蔣夢婕,因為她不可能左右劇組這些層出不窮的錯漏,但是她演出的的確是一個不知禮,穿著隨意,說話更隨意的女子,完全不像原著里描寫的「逸才仙品」的顰兒,這要怪,主要怪她不該進李少紅的劇組
5
陳曉旭終其一生,其形象都與黛玉非常相似,她竭力維護著黛玉這個形象,她自己本身的性格就與黛玉十分相似,所以她是本色表演,這樣才能入木三分,讓人好似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林妹妹。
而蔣夢婕則純粹靠演戲來表演黛玉,可演技又不爐火純青,在李少紅這個雷人的劇組里,她頂著這么丑的造型,發揮餘地也很有限,因此怎麼演都不像黛玉。
有報社文章評論: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就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動人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為了這個形象,當年87版的黛玉扮演者陳曉旭耗盡了一生心血來維護,直至三年前去世;而今,當蔣夢婕脫下瀟湘妃子的絲綢緞帶,穿著低胸禮服出現在各大雜志封面上時,大家都還回不過神來
也許,新《紅樓》的小演員們並非「出夢太快」,而是「入夢太淺」。87版《紅樓夢》惜春的扮演者胡澤紅認為:「現在80後90後的孩子,他們有一種很浮躁的心情。一些演員在接《紅樓夢》的同時還接了很多戲,像我們那十二釵,基本上沒有離開過劇組。」
新《紅樓》劇組宣傳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對小演員們有了進一步的包裝計劃。一開始便貼上「商業」標簽的演員們,本身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市場氣息。按照影視圈的規律,「實用主義」必須擺在第一位,即實現商品化,利潤最大化。這跟87版拍的時候的宗旨大相徑庭,87版拍攝的時候,根本不求創收,不求利潤,按照導演王扶林的說法,求的只是將「誠意」展現給觀眾,弘揚傳統文化。宗旨不同,出發點不同,結果當然也大相徑庭。
從2006年選秀籌拍到首輪上星播出結束,「紅樓」五年夢已醒。寶黛釵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脫下了戲服,袒胸露背地出現在各大報紙雜志上;戲里那些男女授受不親的哥哥妹妹們,卻在寫真里卿卿我我……就在人們還糾纏於新《紅樓》是否拍出了原味兒,就在人們想盡了一切法子試圖理解李少紅心中的這個「夢」時,卻突然發現,「夢中人」早已夢醒紅塵。
紅樓夢是一部古典美的經典,而蔣夢婕本身毫無古典美,她骨子裡就是一個現代女孩,留著短發,豪邁奔放,看她新接的戲就知道了,記者從蔣夢婕的公司了解到,目前蔣夢婕和古巨基、黃聖依等合演的青春電視劇《青春旋律》已經殺青,即將登陸央視,劇中蔣夢婕扮演一個男孩子性格的女生濮曉唐,她在那裡面大吃大喝,大談大笑,這些是陳曉旭絕對演不來的。陳曉旭在演過黛玉之後,只又接了《家春秋》里的「梅表姐」一個角色來演,就認識到自己其實不適合當演員,她只是適合演黛玉,她是真正為這個角色而生的,從而徹底放棄了當明星這條路。
請問,這兩個人還能比嗎?不是天壤之別,又是什麼?
其實,只要貼2張劇照,任何人有眼去看,都知道結論。當然,蔣夢婕本人並不醜,她只是不適合這個角色,而且又被李少紅毀了! 那麼,毀掉李少紅的又是什麼呢?是這個商業社會。這個浮躁的年代,拍不出經典。
但是也不能說李少紅完全無功勞,當年87版本剛出來時候,人們毀譽參半,很多人都希望能拍的更好,但是等89版出來後,罵聲頓時小了,大家開始認識到87版有多麼好,後來台灣,香港等地陸續出了效顰之作,大家更是充分認識到了87版果然是經典,雖然還有不少遺憾,但是跟別的版本比起來就是強得多了;現在,出了李少紅版紅雷夢這么大個托,87版想不走上神壇也難了! 新拍的《黛玉傳》還能看,也是託了李少紅的福!
再補充幾句話吧:
我本來沒有認識到87版有多好的,總幻想著除了音樂之外,還能有新的版本出來超越87版。因為大家也知道,87版是存在一些遺憾,一些硬傷的,這個王扶林也談到過,比如刪除了太虛幻境,沒能反映海棠結社等場景,還有大觀園蓋得太草率了,磚頭不漂亮,近看那些磚頭不精美,花草不夠繁盛,共讀西廂採用了大量的假的絹花冒充桃花等,這是當時的條件所限制,所以留下了大量的遺憾。因為王扶林的這些話,以及當時一些紅學顧問的話,我總幻想著還能有更好的版本出來。
自從李少紅的紅雷夢出來,我又把其他版本(包括台灣的華視張玉嬿版73集電視劇《紅樓夢》,和香港的一些跟風之作)反復對比過了,我終於恍然大悟了,好多細節,好多場景,都讓我終於看出了87版不可超越性究竟在哪裡了。
最根本的,87版當初拍出來不是為了賺錢,而以後所有的版本,都將是為了賺錢才拍,因此,以後的版本,基本不可能超越87版本了。
87版是為了弘揚藝術,為了文化而拍的,幾乎可以說是傾舉國之力,不惜工本,也不在乎時間,而如今呢?有什麼贊助商,可能花3年時間去拍一部影視作品?又有什麼演員,想演這么經典的大作品,不需要潛規則,走後門之類的?
體制,時代的不同,決定了87版幾乎不可能被超越的命運。
記得有參與過87版拍攝的紅學家回憶,當初為了拍秦可卿的葬禮,「僧人、女尼都是顧鳳莉同志從上海請來的」,也就是說,全是真的!是真的僧人在那裡念超度的經文;秦可卿之喪,「出殯」(又叫「發引」)時大批的紙扎(北京舊時叫「燒活」),都是在現場製作的。幾十名工人在「榮國府」後院群房中,製作了好幾個月。有好幾位老藝人,都是舊時北京「冥衣鋪」學徒出身的,手裡都有幾樣絕活兒。還有黛玉進賈府時,街上的所見聞,只是匆匆幾個鏡頭,但是拍攝的全都是真正的民間一流的藝人在那表演他們的絕活,換成今天,這些人的出場費怕就是個天文數字吧?
另外為了讓大觀園看起來更美,為了集全國美景之精粹來展現紅樓夢風光,劇組從東北到蘇州到揚州到安徽……幾乎走遍了全國,放到如今,這可能么?還有,《紅樓夢》電視連續劇,不算籌備階段、演員訓練班等所用時間,單說拍攝,共兩年零一個月,拿下了9600多個鏡頭:基本演員及工作部門人員150多人S大場面戲,臨時演員最多用到上千人。為拍攝在北京蓋了大觀園,在正定蓋了寧、榮府,榮寧街。以上種種,如今可能么?
另外,當初所有的紅學家幾乎傾囊出動,沈從文,曹禺,周汝昌…… 超級豪華的紅學顧問陣容,如今可能么? 首先,即使如今的贊助商,導演,能夠虔誠向上,願意虛心請教這些專家,如今的專家也都是「磚家」了,根本沒有多少真正做學問的專家了!那些令人景仰敬佩的大家,許多都已經去世了,令人唏噓。其次,如今的導演,製作人,大多十分浮躁,一心掉在錢眼裡,根本不懂得如何甄別真正的專家,也無法尊重這些有學問的人。
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及寶琴、岫煙兩位姑娘的所有服飾統計完畢。其中林黛玉的服飾46套,實穿44套;王熙鳳的服飾41套,實穿39套;薛寶釵的服飾31套;史湘雲的服飾16套,實穿15套;賈元春的服飾4套,實穿2套;賈迎春的服飾19套,實穿16套;賈探春的服飾25套,實穿23套;賈惜春的服飾14套;李紈的服飾16套;秦可卿的服飾5套;妙玉的服飾3套,實穿2套;巧姐的服飾6套。片中金陵十二釵的服飾總計226套,實穿213套。另外,出動了超級豪華的配音陣容(新版黛玉傳的配音陣容也還勉強能看)……
還有當時選出來的主要角色,包括歐陽奮強、陳曉旭等,都是毫無背景的,他們靠的都是自己的實力加一些運氣,而絕不是靠什麼潛規則,靠什麼後門……請問今天,我們的電視人還能做到真正「唯才是舉」么? 那麼胖的蔣夢婕,一看就比扮演寶玉的於小彤年紀要大,這么些個演員,還有那麼丑的造型設計,究竟是誰通過的?
以上種種,只有在那個年代,以一片誠心來打造經典的電視人們,才可能拍出如此豪華,如此美不勝收的「紅樓夢」,在今天,雖然特技手法、拍攝條件等都不是當時的條件可以比擬的,然而套句俗話來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們已經不可能奢望看到比87版更好的版本了,這是何等可悲,又是何等令人心酸!如果真如此,我為天下紅迷一哭!
② 文藝女青年林黛玉,一個不長進的自媒體人
壟斷資本主義籠罩的紅樓夢帝國中,每個人都是龐大機器上的微末零件,每個人都被時間的慣性推移向前,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深刻而獨特。
這個社會的叢林法則下,主角是路人甲的高級形態,王者是凡人的高級形態。
如果以自媒體運營為參考維度,薛寶釵是林黛玉的高級形態。
薛寶釵修煉成了自媒體女王,林黛玉焚稿斷痴情撒手西去。原本,黛玉有天然的優勢,也具有成功的潛質,還遇到了無數機會,她為什麼沒有打好這手牌呢?
沒有沖動,再早開車上路也混不成老司機
想當大 V 的沖動,是對大 V 的起碼尊重。
為了混大觀園文化圈,林黛玉和薛寶釵先後開了公眾號。
林黛玉的公眾號要更早一些,公眾號名字從最開始的「碧紗櫥」改成了「瀟湘館」,簡介是「四書,略懂」,黛玉想想又覺得有高調裝逼嫌疑,不妥,遂改為「些須識得幾個字」。又想秀優越,又不好意思秀,真讓人為她著急。
黛玉公眾號初開,圈裡大V賈寶玉即相見恨晚,馬上評論轉發,在朋友圈大大地推薦了一番。從先天條件來看,黛玉搶先登陸圈粉,又有大V加持,佔了起手。
薛寶釵低調地開了第一個公眾號「梨香院」,一直沒有介紹。後來進了大觀園又開了一個號,「蘅蕪苑」,簡介「別問我,不知道」,直到幾年後又改成了「作詩寫字,既不是女人分內之事,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被當時圈內的實用主義者奉為思想先鋒大拿。
賈元春封妃歸省,是一個重要節點。
黛玉在自己的公眾號發文時,很有幾分愛惜羽毛的意味。元妃省親,她不屑於寫應制文章,所以胡亂湊了一篇(文學底子好,隨便寫也是好文章)。寫《世外仙源》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大意是,這位太太,盡管你老人家坐著宮車回來省親,也是借了這仙境的山水靈氣鮮花美酒。守著不願降尊紆貴的端莊文化人形象。然而她在別人的公眾號又可以不端不裝了,比如說,匿名幫寶玉寫的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不就是在撒歡地頌贊「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么?
相比,小姐姐寶釵簡單直接地站了隊,她寫下 「高柳喜遷鶯出谷,修篁時待鳳來儀」 ,樹呀鳥呀都斗埋到哪裡去,修好了庭院,只為最可愛的人。拍馬怕什麼,不僅要拍,空凳螞還要拍得響亮,所以攥著手帕翹著蘭花指的元妃多乜斜了一眼,悠悠跟身邊人說,這個妹妹很有覺悟嘛。
元妃代表官方,為寶黛二人文章點贊,後起的寶釵粗孝成為與黛玉同等量級的自媒體人。
一時間,寶黛迎來了自媒體生涯的小高潮,不同的是,黛玉琢磨「文」,單純得近乎天真。寶釵研究「人」,從新手上路飆到老司機。
對待讀者,要麼拍馬屁爽死,要麼鏟耳屎痛死
黛玉兩個都不屑,她唱著「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
但才華還是擺在那兒的,黛玉以菊花系列文章問鼎文化圈,贏得了「大觀園文學獎」。她寫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香」 ,寫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寫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
她用「我這樣的仙界女神氣質,跟你們這些凡人到底不同」的優越感,跟讀者劃出了一道隱隱的楚漢河界。
獲獎後的黛玉筆耕不輟地寫著離塵脫俗的文章,在自己的文字世界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天了,花開了,好惆悵。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夏天了,花落了,好感傷。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秋天了,下雨了,好凄涼。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一打開這個公眾號,撲面而來的就是一個大寫的「愁」字,粉絲增長慢是慢了點,總還是有很多在角落裡獨自寂寞傷風的文藝青年奉她為女神。再說,大V賈寶玉一直在她背後振臂吶喊,不僅置頂了她的號,還在第一時間留言,第一時間轉發。
而菊花主題文學創作大賽中沒能奪魁的寶釵,就著黃酒慢悠悠吃完螃蟹,隨手寫下一篇《致裝X者》,迎來了自己的10萬+熱搜文——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寶釵酣暢淋漓地表達了一個中心思想: 裝 X 是裝 X 者的通行證,撕 X 是撕 X 人的墓誌銘。 寶姐姐談笑風生,一耳屎鏟在一大批虛偽知識分子的臉上,引來了大把的人圍觀叫好,奠定了她的江湖地位——一個「有態度」的公知,真正文化精英的「良心」。
一切不以結果為導向的運營,都是放屁
爽了自己,臭了別人。
相比不想上進的黛玉,寶釵清楚地知道,拍馬屁、鏟耳屎是增粉的手段,不是目的。而10萬+閱讀量、粉絲狂歡的目的是未來流量變現。從結果出發,就是要思考如何達成「讓粉絲選擇自己」、「讓粉絲離不開自己」目標,從而制定運營策略。
寶釵想通了這一點,註定她在自媒體人進階之路走得更遠,也走得更快。
還記得寶釵最初開的「梨香院」公眾號嗎?粉絲群定位在周瑞太太為代表的外來京城務工人群,打拚數年的他們,雖說沒有實現財務自由時間自由,但也算站下了腳跟,近距離接觸到貴胄階層的生活,這富貴氣象就是他們的夢想。
「梨香院有離鄉怨,但更多是理想之源,是我們的精神一隅。寶姑娘就活成了理想生活的樣子,」周瑞太太醞釀了一大段,款款深情地說,「她是精神領袖,啟發我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她推薦的手作,冷香丸,從花葉的遷徙,到調制手法的改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生活美學的精神內核就在四季更替中,從來不曾停歇。」
「梨香院」交給助理鶯兒打理後,依然是走的「享受精緻生活美好」的路子,線下開設課堂,現身教學,教大家手工製作裝飾品、插花編籃、服飾配色、健康有機飲食,累積了大批靠「買買買」滿足心理需求的死忠粉,是後話了。
而公眾號「蘅蕪苑」定位也很明晰,針對中產以上的群體。寶釵親自操刀公眾號的精品文章,針對信仰崩塌的賈寶玉們,她寫 「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對於有才華有抱負的賈探春們,她寫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對於疲於官場的貴胄賈政們,她寫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對於憂慮子女教育的王夫人們,她蘭言解疑癖,充當解語花;對於風景都看透的史太君們,她選熱鬧戲曲博長者一笑,陪他們看細水長流。
光會寫文章,是建構不了核心圈層的,還要組織各種各樣的公關活動,增加社群凝聚力。寶釵能聊,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理,從柴米油鹽聊到宏觀經濟,務實務虛都能來;寶釵能玩,對子射覆飛花令,麻將牌九占花簽,樣樣精通;在別人的聚會上,她能作畫能品茶。在自己的主場,她策劃得了沙龍,開辦得了螃蟹全席,組織得了詩詞大會。
虛偽是件戰袍,有本事脫也要學會怎麼穿
身份就是虛偽。
管理自媒體人形象,就是學會如何穿搭虛偽這件戰袍。
同樣作為白富美,林黛玉的爸爸是探花郎、巡鹽御史林如海,媽媽是「白玉為堂金作馬」賈家的掌上明珠賈敏,相比戶部皇商薛家二小姐薛寶釵,黛玉比她多了官二代、文二代的身份。身份這個東西,配好了是華美裝飾,走偏了,就可能是偶像包袱。
喜散不喜聚的黛玉寶貝,隨時保持著貴族遺老的「目無下塵」,看誰都覺得「總有刁民不解朕」。安靜地以45度角仰望天空,留著清湯寡水的發型,住著清湯寡水的房間,在自己的世界中鬱郁寡歡,不願被世人攪擾。
熱衷於走家串戶的寶姐姐,到處給人點贊,一言不合就送禮。她能把成功學用更優雅的方式傳遞給別人,也可以把心靈雞湯提升到更高深的層次,還可以用更溫暖的語言進行心理咨詢。
所以廣大無產階級粉絲選擇了寶釵作為自己的愛豆(idol)。
寶釵不僅穿好了這件戰袍,還用「自黑」這頂王冠,為自己加冕。
寶姐姐把「微胖界美人的祖師奶奶」這個梗玩到了極致,是永遠不缺話題的Queen。她背後的公關團隊堅定不移地走著小自黑大捧角的路線——《寶姐姐,你這不是微胖是超重了啊》、《寶姐姐揮別微胖界,再見寶小胖,你好瘦美仙》、《又雙叒叕胖了的寶姐姐女神氣質在線,限量版紅麝手串加分》、《薛寶釵瘦成閃電不再微胖,白到發光加冕霸道總攻》,在大家對她忽胖忽瘦的想像中,一個有血有肉形象豐滿個性鮮明的寶姐姐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
宏觀上看,平凡眾生需要什麼樣的偶像,人民群眾需要什麼樣的榜樣,決定著,什麼樣的自媒體形象更有觀眾緣。在這個人人微如草芥、為自己而活的時代,紅樓夢這個形神俱散的帝國,需要「生」的力量、「聚」的力量。
黛玉葬花,對逝去緬懷,寶釵撲蝶,對生命追逐。
黛玉是山間的風,而寶釵是和煦的光。
在這一點上,是時代選擇了寶釵。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黛玉的不求上進,或許「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大膽說「我要」,才是一個自媒體人的基本素養
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
假設寶釵准備把自媒體做大做強,最終目的是要融資上市。先看寶釵是怎麼表達「我要」的。
1. 拋磚引玉,炒作概念,培育市場。
賈寶玉胎中帶來的美玉,是這片廣袤市場天然的特徵,當這塊玉需要跟金器或者草木結合時,特徵就演化為需求了。薛寶釵用「金玉良緣」的概念,挖掘並匹配市場需求。插一句,黛玉同樣有「木石前盟」的故事,她沒有利用的自覺。
金玉良緣的故事,寶釵不是選擇自己講,而是很聰明地讓別人說出來。
讓仙風道骨的癩頭和尚對宏觀市場講——這是命運的安排,神佛都保佑著這個市場需求的前景;
讓助理鶯兒對消費者講——金玉湊成一對,你的未來更美好。你的需求就是要找到匹配的金器,而寶姐姐這里正好有你要找的東西;
讓消費者自己對自己講——寶姐姐這么美好,「恨沒福得摸,又想起金玉一說」,沒錯,金玉良緣就是我想要的。
解決了「市場有需求」,接下來是「我要的誰能給」。
2. 擒賊擒王,找到話事人,引入 VC ( Venture Capital 風險投資)。
婚姻大事全憑父母做主,風險投資要靠領投人話事。
A輪,找到王熙鳳注資。鳳姐深諳市場動向,先前是站史太君隊而支持黛玉的,但黛玉先天不足,後天沒做出成績,也不看好雙方結盟前景,投資風險大、回報率低,放棄。反觀寶釵,王家嫡系的身份自不必說,關鍵時刻出手幫忙協管家務,市場走勢又好。雖然鳳姐是低調注資,但選擇的天平已經偏向了寶釵。
B輪,王夫人戰略合夥。雖說王夫人是薛寶釵的親姨媽,但黛玉是賈政的親侄女,所以王夫人還是觀望了很一陣。真正促使她入伙的動因是,寶釵與王夫人業務的互補性——自己的地位需要鞏固,寶玉需要管制、也需要扶持。金釧跳井後,寶釵第一時間為王夫人排憂解難;日常生活中,寶釵經常跟寶玉談理想談人情練達;團隊管理中,培養引導襲人,「襲為釵副」;資本運營中,寶釵背後有強大財團,不僅自給自足,還能帶來大額收益。戰略合夥,寶釵可以帶來收益最大化。
C輪,史太君領投。就個人情感而言,史太君最愛黛玉;而作為賈家掌舵人,賈母要理智地分析利弊,看資本的可延續性。A輪、B輪融資過程中,寶釵已經讓賈母看到了她的能力,「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此外,寶釵在元妃省親時,給元春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一開始就拿下了史家陣營的史湘雲;用薛蝌與邢岫煙結合、並收買了大房邢夫人陣營的邢岫煙;用已與梅翰林訂婚的薛寶琴試探賈母心意。全方位多連擊攻勢下,賈母接招。
3. 遠交近攻,引導輿論,為 IPO (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首次公開募股)造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否則,地主牌發到你手上,也只能說一聲「要不起」。
之所以能成為傑出的自媒體人,是因為寶釵懂得傳播的原理。在這場IPO造勢輿論戰中,她兵分四路,分別讓薛姨媽、史湘雲、襲人、鶯兒掛帥。
薛姨媽作為意見領袖,主攻權力核心,「往日薛姨媽對王夫人提及,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
史湘雲主導主力消費市場好評,「湘雲聽了,心中自是感服,極贊他想的周到」。
襲人負責搜索引擎優化,「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麼樣,哭的怎麼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
鶯兒精準投放廣告,「你(寶玉)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人都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倒還在次」。
當年,薛寶釵前來是進京待選的,帶著女王夢想而戰。而拋父離鄉的林黛玉,是投奔而來,不敢行差踏錯半步,帶著這份小心翼翼,就註定了她的不求上進,或許「非不能也,實不敢也」。
薛寶釵的自媒體王國迎來全盛時代,薛寶釵坐上自媒體第一女王交椅。
而林黛玉,刪文封號,帶著自己和時代的遺憾離世。
番外·絳珠仙子專訪
——「有傳言說你是被薛寶釵擠下台的,是真的嗎?」
——「你們吶,總想搞大新聞,不要聽風就是雨,照搬宅鬥文的那一套。」
——「對於薛寶釵被封為自媒體第一女王,你支不支持?」
——「支持。」絳珠仙子揚起手中絲帕,罥煙眉輕蹙,含露目微張,笑意更深了,輕輕吐出這兩個字,步履翩躚而去,渺渺茫茫留下一句, 我本仙界女神,入世作這女王何苦來?
③ 新版紅樓夢與舊版紅樓夢最大的區別在哪
新版紅樓夢與舊版紅樓夢最大的區別有幾點:
1、如果是指2012年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和1987年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主要區別,應該是所參照《紅樓夢》原著的不同。
前者所參照的是通行的高鶚續寫、程偉元整理的120回本《紅樓夢》(史稱「程乙本」);後者則是由當代紅學名家周汝昌先生、曹禺先生等國學大師倡導下,按照脂硯齋重評本《紅樓夢》80回版(一說78回)為基礎,重新建構了最後七集的劇情。
2、按照程乙本的劇情,賈母最後作主讓寶玉和寶釵成婚,並由王熙鳳獻調包計而使兩人順利結合。而林黛玉在寶玉的新婚當夜焚稿、吐血而死,賈寶玉最後憤然出家,這在12年的新版《紅樓夢》連續劇都有體現。
而1987年版的《紅樓夢》則寫賈母最後鍾意林黛玉。但是,在襲人獻計、王夫人挾身為貴妃的女兒元春旨意威逼下,林黛玉病死,寶玉和寶釵最後結成夫妻,而在婚後不久賈府便一敗塗地。身為該劇顧問的周汝昌先生認為,這才是原作者曹雪芹的真正意圖。
3、87版的《紅樓夢》由於當時的經費、條件所限,注重寫實,所以略去了太虛幻境中的情節,也弱化了寶黛姻緣的源頭:木石之盟;而12年新版的《紅樓夢》將這些書中的情節盡數搬到熒幕上,基本完全忠實於「程乙本」《紅樓夢》原著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寶黛愛情這條主線。
4、舊《紅樓夢》:寶玉淪為乞丐,結局很悲劇 新《紅樓夢》:寶玉高中,結局成喜劇。
在新版大結局虛肆中,寶玉和賈蘭去考科舉是賈府的一樁大事。而這也直接減緩了賈府分崩離析的速度,成績出來後,寶玉中了第七名,賈蘭也考了第137名。皇上大悅,大赦榮府,賈珍、賈政能夠繼續世襲官位,而所抄賈府家產也全部償還。
在舊版輪譽鬧中,寶玉淪為乞丐後,中秋夜提著一隻花燈走在橋上,沒想被一隊官府人馬推倒在地,燈碎了(連這點最後的念想也沒了)。這時湖上漂過來一隻吹吹打打的花船,在船頭焚香祭月的濃艷歌伎正是史湘雲。 有紅學家認為,寶玉是絕不可能考取功名的,因為他與封建制度格格不入。
同時,皇帝也不可能對賈府大赦,因為曹雪芹的父親當時被皇帝放了,但並沒有將家產歸還,從這點來看,《紅樓夢》中賈府也不可能得到大赦。
5、在新版《紅樓夢》的大結局中,巧姐「出嫁」的情節佔了不少篇幅。而巧姐最後也沒有像87版那樣墮入青樓,而是跟著劉姥姥到鄉下避難。
而在舊版中,劉姥姥帶著已長成少年的板兒,千里迢迢去找巧姐,最後終於在一家青樓打探到了她的消息。 有紅學家認為,巧姐肯定被賣入了青樓,而且也是劉姥姥去救的她,這是研究紅學的專家們都一致認可的。
6、另外,新版中寶玉出家後,寶釵似乎並沒有太過傷悲,鎮靜自若,她此時已懷了寶玉的孩子。而舊版中寶釵的結局是最後被寶玉拋棄獨自守寡。
紅學界有一種考證就是寶釵婚後還是處女之身,因為寶玉出於對黛玉的懷念,沒有和寶釵同房,再說他們結婚的時間也不長,不可能就懷孕了。
同時高鶚很封建,總是覺得應該有兒子來送終,但曹雪芹的本意不是這樣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差別,是因為新《紅樓夢》沿用了120回的版本,雖然後40回評價不高,但編劇的出發點就是忠於原著。而舊版《紅樓夢》則吸取了當時紅學界的研究成果,舍棄了後四十回的主要情節。
從這一差別來看,新《紅樓夢》反而顯得很保守,舊《紅樓夢》的觀念則相對更加「超前」。
(3)寶黛發型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賈寶玉
賈寶玉,是神瑛侍者轉世真身,出生時口中即含玉,此玉相傳是女媧煉石補天之時,單留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後通了靈性,一僧一道見後,便在石上鐫上「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幾個字,讓它與神瑛侍者一起入世,成為賈政與王夫人的次子——賈寶玉。
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厭惡封建社會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諷刺那些熱衷於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
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賈寶玉的種種叛逆思臘罩想,當然被封建正統人物視作「 草莽」、「不肖」。
他和林黛玉真心相愛,互為知己,但在賈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寶釵為妻。終因雙方思想不同,且無法忘懷精神上的伴侶林黛玉,婚後不久,寶玉就出家當和尚去了。
2、林黛玉
林黛玉,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扼了,林黛玉淚盡而逝。
3、薛寶釵
薛寶釵,金陵十二釵之一,薛姨媽的女兒,家中擁有百萬之富。她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於「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談講談講仕途經濟,被寶玉背地裡斥之為「混帳話」 。
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贊。她掛有一把鏨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薛姨媽早就放風說∶「你這金鎖要揀有玉的方可配」,在賈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辦下,賈寶玉被迫娶薛寶釵為妻。
由於雙方沒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賈寶玉又無法忘懷知音林黛玉,婚後不久即出家當和尚去了。薛寶釵只好獨守空閨,抱恨終身。
4、賈元春
賈元春,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自幼由賈母教養。作為長姐,她在寶玉三四歲時,就已教他讀書識字,雖為姐弟,有如母子。後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吏。不久,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
賈家為迎接她來省親,特蓋了一座省親別墅。該別墅之豪華富麗,連元春都覺太奢華過費了!元妃雖給賈家帶來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她卻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內。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這次省親之後,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後暴病而亡。
5、賈迎春
賈迎春,是賈赦與妾所生的,排行為賈府二小姐。她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
她的攢珠壘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別人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 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6、賈探春
賈探春,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排行為賈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 玫瑰花」之諢名。
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強烈,所以對處於婢妾地位的生母趙姨娘輕蔑厭惡,冷酷無情。抄檢大觀園時,她為了在婢僕面前維護作主子的威嚴,「令丫環秉燭開門而待」,只許別人搜自己的箱櫃,不許人動一下她丫頭的東西。
「心內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這一點,對探春動手動腳的,所以當場挨了一巴掌。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於事。最後賈探春遠嫁他鄉。
7、賈惜春
賈惜春,金陵十二釵之一,賈珍的妹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櫳翠庵為尼。
8、王熙鳳
王熙鳳,金陵十二釵之一,賈璉之妻,王夫人的內侄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她精明強干,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
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諂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財富是她的目的。她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雖然賈瑞這種紈米擁芩烙杏喙跡但「毒設相思局」也可見其報復的殘酷。
「弄權鐵檻寺」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逼得張家的女兒和某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兒也被王熙鳳以最狡詐、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稱∶ 「我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麼事,我說行就行!」。
她極度貪婪,除了索取賄賂外,還靠著遲發公費月例放債,光這一項就翻出幾百甚至上千的銀子的體己利錢來。抄家時,從她屋子裡就抄出五七萬金和一箱借券。
王熙鳳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加速賈家的敗落,最後落得個「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9、秦可卿
秦可卿,金陵十二釵之一,賈蓉之妻。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女兒,小名可兒,大名兼美。她長得裊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溫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系曖昧,致使其年輕早夭。
紅樓夢(2010年李少紅執導的古裝情感劇)_網路
④ 87版紅樓夢,為什麼每年很少在電視機上播放
《紅樓夢》87版的美是那種自然流露出來,就就像河水一樣那樣自然流淌出來。劇裡面的演員不是在演戲,她們只是在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有哪一部是像《紅樓夢》87版一樣,先學習先解讀《紅樓夢》,有了《紅樓夢》的神,再去做《紅樓夢》的形、色、音聲。
80年代的紅樓盛宴已漸行漸遠了,那部劇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保留了多代人的共同回憶,時代的穿梭成就了87版紅樓夢,讓它成為了永恆的經典!新一代的人們在緊隨時代腳步的同時,心中保留一份對古典文化的信仰,讓那份信仰播種於生活中,一定在不久的將來會優雅的文明之花!!
⑤ 林黛玉是清朝時期人物嗎
林黛玉是小說《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小說背景設定為清代,那麼林自然是清朝人。
關於林黛玉的原型,紅學家們主要有兩種說法:
1.葉小鸞
葉小鸞為詩人葉紹袁三女,十二歲時,葉紹袁就任金陵,在秦淮風月、長干桃葉之間,母親沈宜修教她學詠,從此能詩。十四歲,能弈;十六歲,通琴,而書、畫兩技,小鸞更是無師自通。小鸞性高曠,厭繁華,愛煙霞,通禪理。嘉興女詩人黃媛介讀了小鸞集後發出這樣的感嘆:「詩則與古人相上下,間有差勝者。詞則情深藻艷,婉約凝修,字字敘其真愁,章章浣其天趣,成風散雨,出口入心,雖唐宋名人亦當避席。」小鸞不僅有驚世之才,更有天仙之貌。一日早起,素麵未洗,宿發未梳的小鸞來到母親床前,其粗服亂發的神態更顯風神韻致,使母親忍不住發出「我見猶憐,不知畫眉人見了會有何種感覺」的贊嘆。小鸞之死非常奇特,她是在婚前五日突然去世的,疑為故意去世,像小鸞這樣,哪能受得了婚姻之俗,小鸞那天神清氣爽,念佛之聲明朗清澈,須臾在母親臂中而逝,不管家人如何千呼萬喚,小鸞早已不復再聞。
因小鸞與黛玉同為十七歲夭亡,同是一生與詩書做閨中伴的多愁才女,且曹家與葉家本有交往,想必曹雪芹是讀過《午夢堂集》的, 資料顯示管理江寧織造的曹寅又與葉紹袁六子葉燮往來甚密,數十年後其孫曹雪芹將畢枝葉燮的三姐葉小鸞的形象糅入林黛玉的創作中,是否與其祖和葉家的深交有關呢?
小鸞死後,家人日夜望其再生,故至七日方入殮,含珠之時,宛若生時,面光猶雪,唇紅肌潤,舉體輕軟。母親在她的右臂上用硃砂寫了「瓊章」兩字,囑咐她來世轉生舅舅沈君庸家,並以男子相報。而小鸞的未婚夫張立平,自此以後,閉戶絕交,長齋禮佛,悉心禪學。小鸞亡後,葉家接二連三又有八人去世。短短三年,葉家雁群頻頻凋落,瓊枝玉葉的兩個女兒紈紈、小鸞,在花樣年華時返駕瓊樓。素有「神童」之譽的次子世偁為功名吐血而亡。五歲的八兒,忽然患疾夭折。守寡三十多年的慈母,悲傷過度突然離去。
沒多久,明清易代,八旗勁旅的鐵蹄踏碎了葉紹袁去分湖的歸隱夢。葉紹袁為《了凡四訓》作者袁黃的嗣子,父親葉重第為他取名「紹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不忘袁家的撫育之德。面對血雨腥風的故國家園,葉紹袁憤然披緇帶著四個兒子出家,隱跡於吳越的空山荒剎。顧不上家中的弱女幼孫,亦顧不上湖邊未能安置的兒女棺木。五十年後,寓居吳縣橫山的葉紹袁之子,小鸞的六弟詩評家葉燮,來寶生庵歸葬兄姐,小鸞姐弟的權厝之所才得以一起封築。
上世紀50年代末浙江開太浦河時,築青平公路(即現在318國道),因土方不夠,便首選了離路不遠但毫不影響開河築路的葉小鸞墓塋。「一代文章才女墳」就這樣被連同根基一起挖掉了。兩位當年參與開慎鎮河築路手孝敏的老人,講起挖墓時掘開百年封土,出乎意外的是,小鸞的棺柩竟是一隻上好的獨木棺,木材質地堅硬細密,傳出陣陣檀香。生產隊如獲至寶,立即將獨木棺鋸開,細細地刨成了光溜溜的船板。
2.李香玉
康熙年間任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其父是任兩淮鹽課的李鼎。據紅學家考證,她就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生活原型。
據一些紅學專家考證,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是康熙年間任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名叫李香玉,其父是任兩淮鹽課的李鼎。織造和鹽課是清代宮廷在江南的兩個重要部門,只有皇帝最親信的臣子才能擔任。李香玉是李氏家族的掌上明珠,在家中受寵愛的程度可想而知。
李曹兩家同為康熙的寵臣,同掌織造府(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時任江寧織造),給宮里提供布匹。又是過從甚密的親戚,李煦就是曹雪芹嫡親祖母的胞弟,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的親密交往是很自然的事。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過世後,由其子曹顒繼任父職,不滿三年即病故,曹雪芹就是他的遺腹子。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十分喜愛曹雪芹,時時帶在身邊。每次到蘇州探望其年近九十的母親文氏太夫人時,常攜曹雪芹一同前往,他們常住李鼎家的「拙政園」。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從幼小時即一同玩耍,一同讀書習字,一同作對吟詩,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年齡漸長,日久生情。
康熙末年,李鼎夫婦先後染病,卧床不起,香玉年紀雖小,卻常侍疾在旁。不久,李鼎夫婦先後辭世。香玉遭此不幸,日日慟哭,雖有祖父母加意照顧撫養,然終不能減輕其心中之愁苦。曹雪芹的祖母甚憐香玉,時時將其接至江寧織造府,與曹雪芹相伴共讀,兩人耳鬢廝磨,感情日深。當時的情景,曹雪芹在《紅樓夢》七十二回中曾有生動陳述:「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看,我也不敢怠慢了你。」兩人感情之深,由此可見。
李香玉雖有曹雪芹祖母的關照和曹雪芹的撫慰,然其家庭不久又遭沉重打擊,李煦因受宮廷斗爭牽連被革職抄家,不久病故。香玉因此孑然一身,只好長期寄居曹家。可是曹家不久也因同樣原因被革職抄家,曹家在江寧的家產盪然無存,江寧無法存身,幸北京尚有眾多親友,經朝廷應允,曹家遂於一七二八年全家遷至北京,香玉也隨之進京。
曹家在京城全靠親友幫襯,李香玉生活雖然無缺,然終因寄人籬下,免不了受閑言碎語之擾。加之多愁善感,鬱郁寡歡,雖有曹雪芹祖母的悉心照料和雪芹的溫存寬慰,然仍憂思難平。沒有幾年,竟香消玉殞,撒手人寰。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金玉緣》《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此書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種版本系統。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據脂本匯校,後四十回據程本匯校,署名「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家族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
⑥ 為什麼說認為87版「最忠實原著」的觀眾都是沒有認真讀過原著的
你說的我不贊同,即然沒看過紅樓夢原著,就不回說出這樣的話,八七版紅樓夢和小說相比改動太大了,你說的那些人沒看過原著有可能是事實,但是他們確實不應該那樣說,書都沒看,就說最忠實於原著,那不是胡說嗎?可為什麼又有此一說呢?可能跟時代有關系,禪喊那一代人正趕上文化大革命,像紅樓夢那樣的書,當時都被當成資產階級東西,受批判的,平常人是看不到的,書店裡面也沒有,六十年代有個越劇版的紅樓夢,挺好看的,而八七版紅樓夢人物的造型和這個電影版的人物造型相似,所以那一代人就對這個電視劇產生了好感,他們直覺上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忠實於越劇電影版紅樓夢,就是忠實於紅樓夢原著了,那一代人,文化程度高的不說了,他們絕對說不出八七版紅樓夢忠實於原著來,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他們對電影紅樓夢也真的沒弄明白,不過是看熱鬧罷了至於說電視劇後半分和小說不一樣,他們又沒有看過小說,怎能覺察的到呢?不是所有那個年代的人都說八七版紅樓夢忠實原著,而是那些沒看過紅樓夢原著的人,才會說出著種傻話。紅樓夢後四十回據聽說高鄂,程偉原編寫的,電視劇棄用了後四十回的情節,另闢蹊徑,根據歷年來對紅樓夢結局研究成果,重新安排故事,好與不好眾說紛紜爭的不可開交,究竟哪個好最終也沒有定論。
87版《紅樓夢》嚴重篡改了《紅樓夢》這本書,太不尊敬原著。
首先從根本上不尊重曹雪芹宗旨,紅樓夢總之是,大旨談情,非傷時罵世,凡倫常所關之處,皆稱功頌德。然而87版《紅樓夢》搞成了階級斗爭,對富貴的都歹毒化。
第二,對書中具體描寫篡改,蘆雪庵是很有特色的團隊統一服裝描寫,都是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斗篷。87版胡鬧亂改。
把一色變成雜七雜八。
當然,87版篡改最大的是本書的結尾,完全拋開了那本書,搞了階級斗爭結尾。
87版土氣,空間狹小,道具粗糙,發型,衣服抄襲越劇電影。
87版唯一成功之處是音樂。
所有捧87版《紅樓夢》的人,我都會送他一句評語,沒讀過《紅樓夢》。可令我驚訝的是,我的這條評論卻從未有誰回復過,我的判斷也太准確了吧?可能我該把問號去掉。記得小的時候,一家人看87版《紅樓夢》。父親和大哥看過原著,看電視劇看得索然無味。我和母親妹妹沒讀過原著,卻看得津津有味。林黛玉晴雯薛寶釵都好美呀,她們演的真象。大哥卻對我嗤之以鼻,當時自己還不高興,嗔怪大哥沒有藝術細胞,這么好的劇居然沒有被打動。等成年了以後,自己也有幸讀了《紅樓夢》才知道是我錯怪他們了。
是否「最忠實原著」都是比較出來的。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另一個「更忠實原著」的《紅樓夢》電影電視。
忠實原著並不是要把原著一個字不落的表現出來,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林妹妹,也有一千種不同的對《紅樓夢》的理解。就看現在的紅學家,劉心武和蔣勛對紅樓夢的理解就有很多的不同。胡適和張愛玲的差別也很大。所以什麼叫做忠實原著呢?除非把曹雪芹請出來,讓他來評判評判,否則誰也沒辦法證實自己的理解就是原著。
之所以說87版《紅樓夢》是最忠實原著的。是因為87版的電視劇是與大多數普通人心目中的《紅樓夢》相吻合的。
1、87版中的演員經過精心挑選,能夠很好地詮釋書中人物性格。
就拿主要的幾個角色來說,陳曉旭演繹的林黛玉其實也是有一些不足的,比如說陳曉旭還不夠絕美,拍攝的時候,角度找的不好,就能看出缺點。不過瑕不掩瑜,她演出了林黛玉孤傲清高,多愁善感的性格。在之前和之後的多部影明灶視劇中,大家一致公認陳曉旭之後,再無林黛玉,可見對她激襲扮的認可。
鄧婕飾演的王熙鳳是比較出彩的,贏得了廣大吃瓜群眾的一致好評。她把鳳辣子那種潑辣,卻又工於心計的樣子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
張莉飾演的薛寶釵也符合書中對於人物肌膚瑩潤、臉若銀盤、眼若水杏的描寫。並把一個出生豪富之家,端莊穩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表現得很好。
2、演員的服裝、妝容是綜合了各種古籍、古畫而後確定下來的。
以陳曉旭的妝容為例,化妝師參考了楊貴妃、西施、王昭君等等多個古代有名女子的描述,並研究了歷代畫師所描繪的林黛玉的樣子,眉毛、眼睛、發型等等都經過精心打理。
3、演員的一舉一動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和排練
《紅樓夢》劇組將演員集中在一起學習了三年,每日唱年做打,寫字讀詩畫畫,就是要培養他們的氣質,使其不僅從外型上,而是由內向外都符合《紅樓夢》中的人物造型。
4、87版的場景、道具符合書中的描述,細節處見真章
87版的亭台樓閣,很多都是根據書中的描寫,在當時如沈從文這樣的紅學大家的指導下特別為劇組搭建的。劇中用到的碗筷、花瓶、桌椅板凳乃至擺放位置都是經過一番仔細考究後確定的。細節處處精心。
5、80回之前尊重原著
看《紅樓夢》總覺得80回之前更為精彩,那是因為,80回之後不是曹雪芹原著了,狗尾續貂未免總是差強人意。不過電視劇的拍攝也選擇了一個流傳甚廣的版本。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不過87版的拍攝畢竟是在30多年前,那時候的拍攝技術,化妝技術比現在都落後好多,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只是在可以預見的幾十年內,想再拍攝一部能和87版媲美的《紅樓夢》,難度好像很大。目前為止,87版還是最符合原著的,希望未來還能有幸看到更加符合原著的更好的電視劇。
從來沒說「最忠於原著」吧!但是真的很經典啊!這劇情,這配樂,這選角,活脫脫就是書里走出來的人物啊!
看87版電視劇《紅樓夢》前,我就已讀過人文版《紅樓夢》原著了,但並不影響我追捧此劇。它把《紅樓夢》前80回故事演繹得恰如其分,且主要人物都塑造得十分成功。不足之處在於,把後40回續書都拋棄了,另起爐灶,新編情節不夠吸引人了。
有許多觀眾們認為87版「最符合原著」的理由,就是歐陽奮強老師扮演的賈寶玉「面如滿月」臉圓,陳曉旭的林黛玉「病如西子」瘦,薛寶釵「像楊妃」胖,87版寶黛釵人物形象最符合原著。
電視劇是視覺藝術人物形象非常重要,然而所謂「最忠實原著」畢竟不能只是人物形象符合這一方面,還有人物個性氣質和故事情節的忠實原著。
劇本乃一劇之本,是電視劇忠實於原著的內在核心基礎。87版編劇對原著中的賈母賈政王夫人及寶黛釵襲人晴雯等人物的性格語言行為都進行了「創新」重塑。
原著中不問俗務的賈寶玉,在87版中變成比寶釵更了解大觀園內存在各種問題。87版劇本把寶釵對寶玉說大觀園中存在大問題的台詞直接換給了寶玉,更增添寶玉的處理俗務的能力、做為賈府嫡孫對家族的責任感和擔當,同時矮化寶釵的當家理事的能力。87版為重塑賈寶玉心繫家國天下的人物形象,還在「創新」結局中安排了寶玉主動請求遠赴海疆送親為國事分憂的情節。
原著中相互不屑的主子小姐黛玉與怡紅院丫頭晴雯,被87版劇本「創新」成了譏諷寶玉襲人「醜事」時的「並肩戰友」。
原著中王夫人給劉姥姥一百兩銀子的善舉,被87版劇本直接換給了一貫自私又貪圖享樂的賈母,一方面更突出賈母的善,另一方面意在強化王夫人的自私冷漠和無情。
原著中賈政面對寶釵元宵節燈謎憂慮的白心獨白,87版劇本把制燈謎的時間挪後到了下一年元宵節,把賈政的內心獨白換成了賈母的內心獨白。刻意製造出賈政並不關心兒子寶玉婚事,把這種家事決策權完全交給賈母一人掌握的效果來。
87版劇本把62越劇電影、89電影、10版中的「重頭戲」原著第三十五回內容全部刪除,去掉了賈母對薛寶釵的誇贊,把賈母與元妃一致定位黛玉在賈府中與三春相同地位的表態刪除了。第三十五回中賈母對寶玉和「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的公開評價,是原著中寶黛釵愛情婚姻主線劇情發展最重要轉折點,為了要配合87版賈母力挺「木石姻緣」到底的「創新」結局,因此被87劇本改編刪掉了。
然後,87版編劇在自己的「創新」結局中安排了賈母派鴛鴦送「西洋參湯」支持「木石姻緣」,襲人向王夫人獻計「元妃賜婚」和寶釵冷酷拒絕紫鵑求助。把賈母這個封建家庭最高精神領袖拔高成了支持「自己愛情」的帶頭人,把王夫人寶釵襲人「黑化」成為用陰謀詭計破壞「寶黛愛情」的對立面。
87版「創新」改編後,《紅樓夢》原著反封建包辦婚姻制度意義幾乎被完全消解了,寶黛釵愛情婚姻主線劇情變成了更吸引眼球的現代化、 娛樂 化的「婆媳大戰」家庭肥皂劇樣式。
87版 娛樂 化、現代化「創新」劇本受到現代廣大觀眾的普遍歡迎,但是認為87版「最忠實原著前八十回」的確是無知的,沒有認真讀過原著,不了解87版對原著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的重大改編重塑,被某些媒體所謂87版「最忠實原著」的虛假宣傳忽悠了。
王扶林導演說「87版是簡化、通俗、小人書版」「普及版」,這才是對87版電視劇最准確的定位。
不是忠實與於原著,而是貼合原著!
很多情節肯定是做了修改,但是在人物刻畫上的確下了狠功夫!每個角色的表演和服化道都讓人信服,是活生生的人,對自由,反叛和愛情的追求,又求不得,在封建家庭的框架下的掙扎!
我當時沒有看過87版紅樓夢,因為一直覺得紅樓夢就是寫搞對象的,沒什麼看頭,直到聽了劉心武講的紅樓夢才看了紅樓夢原著,才看了87版紅樓夢,後來也看了李少紅的紅樓夢,87版紅樓夢拍攝的比較陽光,李少紅的紅樓夢像是從墓里跑出來的僵屍在演,相比較而言,87版紅樓夢更接近原著。更能讓人接受。
凡搬上銀幕,那人物就會比你想像的差多了。特別是仙女的扮演者,有的主演雖漂亮光鮮,但那氣質就不象有仙氣的仙,而比凡人還凡。加之景物都是假的,畫面再美,也沒有實景靈動活脫。雖然藉助演技能表演的痕跡。書給你無限的遐想,那色聲香味水乿交融的感覺只能你想像得到而描摹不成。其獨特的文字力量所表達出來情致韻味,一旦被其他方式固化了,就缺少了天然的生機。你覺得是否如我所說?
⑦ 賈母的頭發怎麼扎
選用漂成本白的真發,加少量黑發的頭套,這樣賈母的頭發就顯得光滑潤色,然後再對她天庭處開額去鬢,發際中線處勾出一美人桃尖,靠耳鬢處往裡收。最後,楊樹雲採用牽引拉吊,用前額和兩鬢的頭發各梳了兩條小辮,吊於頭頂。
賈母,又稱史老太君,賈府上下尊稱她為「老太太」、「老祖宗」,是曹雪芹所著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史氏為四大家族之一。賈母是賈府的最高統治者,她是賈赦、賈政和賈敏的母親,賈寶玉的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雲是其內侄孫女。她是封建貴族的代表人物,一生享盡榮華富貴。
雖然享樂主義成了賈母生活的主旋律,但她卻並不昏庸糊塗。她掌握著在家族中的威信,大禮嚴格,小節靈活,通權達變,惜老憐貧。同時,賈母對小輩縱容溺愛,她把孫兒孫女乃至一些親戚里的小輩都包攬過來,關心他們的吃穿住樂。有觀點認為,在原著中,賈母事實上是漏斗寶黛戀愛的「守護神",並非如八十回後續書所寫以及某些學者所認為的是破壞寶黛戀愛的罪魁禍首。
賈母生於盛世,來到末世。昌羨續書中,為給寶玉沖喜,她與王夫人、鳳姐合施掉包計,強使寶玉與薛寶釵結合,斷送了寶黛愛情,扼殺了黛玉的生命,[2]又親身經歷了賈府被抄的巨大變故耐搜拍,家敗人散的慘痛遭遇使她傷心過甚,卧床不起,卒年八十三歲。整個賈家隨之徹底敗落。
⑧ 你覺得87版《紅樓夢》中最不符合原著的演員是誰
我覺得是陳曉旭。很多人認為陳曉旭版本的林妹妹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我看了很多遍紅樓夢,也知道林黛玉有不足之症,但是,陳曉旭在裡面的配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拿腔作勢。無論是跟寶玉的講話,還是跟寶釵的說辭,都是這樣的拿腔作調,跟看紅樓夢里的那個顰兒相去甚遠,這個是因為陳曉旭的性格跟林黛玉差距叢嫌實在是太大了。
林黛玉,這個心靈使者,我是很喜歡的。我也喜歡陳曉旭版本的林黛玉,只是覺得她跟我想像中的林黛玉不是一個樣子,當然,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覺得陳曉旭版本的林黛玉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