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德國家人民軍的軍服與前納粹德國的軍裝有什麼區別
以上為相同款式,圖一為納粹軍判弊服,圖二為東德睜沖稿軍服。它們肩章,領章不同。以及圖二沒有了鷹符標志。
因為戰後為了利用最大化,所以有一些投降的納粹德國軍人直接成為東德軍人,軍服也只換了換標志悉孝。
㈡ 希特勒是怎麼設計納粹軍裝的
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德國軍服的主要設計者)集體的創作。德軍軍裝並不是由一個單獨的「誰」設計的,是普魯士風格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和演化而來。橡葉飾,雙列直紋領章鬧塌,雙液喚圓鉸線編織肩章,袖標,兵種色,勛章獎章等,都可以追溯到一戰甚至更早的時代裝甲兵的黑色制服和骷髏領章都始於魏瑪時期,和小鬍子沒有太大關系。骷髏領章旨在傳承腓鏈絕特烈的骷髏驃騎兵黨衛軍的雙閃電以及大部分師徽都源自北歐古字,在條頓騎士時代就有應用.
㈢ 納粹德軍軍帽
叫野戰帽,戰爭後期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由於工藝簡單製作成本低大量配發給人民沖鋒隊和國民擲彈兵,前期德軍步兵和騎兵也有配發
不過由於山地部隊大量配發也叫山地帽,武裝黨衛軍和國防軍山地兵大多數都是佩戴這種帽子,不過他們的帽子在帽子側面繪有雪絨花標志,這是山地兵的標志。個人認為帶雪絨花的更好看。
買的檔宴讓話需要到軍品店去買,你在淘寶首頁搜是搜不到的,搜二戰軍品一般搜出來的都是1:6的兵人道具。要到具體的淘寶店鋪,可以輸入你想要的軍品,然後點搜店鋪,這樣可能會有相似的搜索條目出來,不過那裡信譽就一般了。另外,在網上買軍品是非常不劃算的,價格昂貴,一條騎士鐵十字勛章綬帶都要好幾十,那隻是一個彩色布條而已。。。如果你真想在網上買的話,那就去二戰閃電軍事社區、鐵血社區或者其他的一些知名的二戰社區,那裡都有軍品販子常駐的。這個帽子個人認為如果買的話200塊以內可以接受。
還有那位朋友,行局不要誤導別人,那張圖片根本沒有體現出山地兵的特徵,而且你祥源看好,這名德國軍人佩戴的領章是國防軍軍官的領章,具體軍銜圖太小看不清。而武裝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山地師是佩戴武裝黨衛軍專用領章的,非技術兵種右領(也就是我們視角的左領)是黨衛隊雙閃電標志,左領是黨衛隊銜級標志。黨衛隊和國防軍的領章是完全不同的,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㈣ 誰能幫忙解釋下 德軍(納粹)軍裝左右衣領標志什麼意思下面是鐵十字勛章吧!
二戰德軍的軍服領口有領章,作用和肩章一樣是用來區別軍銜的,不過陸軍和空軍領章的區分沒有肩章細致,黨衛軍的領章則分的很詳細,且黨衛軍的領章左邊表示局春軍銜,右邊表示所屬單位
至於領口掛的十字那肯定是鐵十字了,二戰德軍發了很多鐵十字,掛著鐵十字的士兵不難見到
領章和簡章上都有用不同顏色的縫線來表示兵種的兵種色,納粹陸軍的兵種色如下
步兵(兵種色:白)
步槍兵、獵兵(兵種色:草桐枯耐綠)
工兵(兵種色:黑)
軍醫(兵種色:深藍)
技術兵(兵種色:灰藍)
軍中牧師(兵種色:紫)
炮兵·夏常服(兵種色:紅)
摩托化步兵(兵種色:橙)
騎兵、偵察兵(兵種色:金黃)
山地兵(兵種色:綠)
生化步兵(兵種色:波爾多酒色紅)
獸醫(兵種色:深紅)
通信兵(兵種色:檸檬黃)
憲兵(兵種色:桔紅)
宣傳兵(兵種色:灰)
裝甲兵(兵種色:粉紅)
運輸、補給(兵種色:淺藍)
後面附上幾個地址,依次是二戰德國陸軍,黨衛軍的領章詳解以及一篇敗前分析二戰德國標志的文章
http://wenku..com/view/fcdfd76327d3240c8447efb4.html
http://wenku..com/view/2a19e7c62cc58bd63186bd71.html
http://wenku..com/view/e7fd245377232f60ddcca192.html
㈤ 納粹德國軍銜的標志
德軍制服上的領章能分為元帥和將官、校官和尉官、高級軍士、低級軍士碰仿和士兵四種。高拿肩章分為士兵、軍士、尉官、校官、將官、元帥六種,除了士兵和低級軍士的軍銜不能由肩章區分之外。高級軍士、校官、尉官和將官的軍銜能以肩章上星的數量區分。士兵的戚吵搭軍銜以左上臂上的袖章來區分。
㈥ 二戰德國軍裝
陸軍下士,肩章鑲白邊表示步兵,領子上一圈灰白鑲線表示軍士身份。從質地來看,這套制服應該是用42型野戰服改制的36型野戰服。戴42~43年發放的40型便帽,便帽兵種色線於1942年9月取消。右臂佩帶步兵擊毀坦克紀念章,銀色表示擊毀1輛,金色則代表擊毀5輛。
陸軍坦克兵/驅逐坦克兵/裝甲列車兵。身穿40型裝甲車黑色戰斗服,35型領章,兵種色粉紅。在普通中士肩章佩2道白杠表示他是候補准尉(優秀技術軍士),如獲推薦可以直接升任少尉。戴35型裝甲兵黑色便帽,有兵種色線。
陸軍炮兵代理下士,穿35型禮服,士兵用大檐帽(黑色皮風帶)。綬帶為禮服用,禮服在39年後除了警察外一般不使用。
標准36型陸軍野戰服,上衣灰綠、褲子鐵灰色,黑色中長靴(士兵用)。攜帶短望遠鏡,毛瑟98K步槍及黑皮彈盒(褐色為一戰式樣或波蘭特許製造),後來軍士多裝備MP40沖鋒槍。
005陸軍代理下士,非制式熱帶工作服,紐扣為廉價的樹脂制,在南歐及北非使用,左臂佩有軍階臂章。35型便帽,步兵兵種色為白。
40型鋼盔(35型鋼盔的簡化廉價品,1940年3月26*制式化。軍銜標志同1。胸前的皮包內裝有無袖斗篷(雨衣)。陸軍士兵通用的皮帶扣,上寫「COTTMITUNS」(與上帝同在)。
陸軍炮兵上尉,標准36型軍官用野戰服(領子尖長),兵種色正紅。勛章:左胸衣袋上方依次為(讀者視角)左-二級鐵十字勛章、中-41~42年東線冬季戰章、右-羅馬尼亞戰功章。左胸衣袋為:上-一級鐵十字勛章、中-金質戰傷勛章、下-金質突擊章。右胸衣袋為:金質德意志十字勛章。第2紐扣佩有2級功勛十字章的勛標。領口佩有:騎士勛章。戴36型軍官大檐帽。
鋼盔徽的老鷹頭方向與制服徽相反,這是傘兵的特徵。傘兵兵種色與飛行員一樣是檸檬黃,無邊、2個飛翼表示二等兵。
㈦ 怎樣從德軍軍裝上看出來是黨衛軍還是蓋世太保...之類的
不是的!
黨衛軍的墨綠色軍服,基本款式和國防軍一樣,區別就是,帽徽把德軍軍徽換成骷髏頭,領章是SS領章,左側臂章是納粹國徽,就是鷹加萬字元號。
蓋世太保的黑色軍服,帽徽和領章都和上邊說的黨衛軍的一樣,都是鼓樓標志和SS領章,左側的臂章換成了紅色的袖章,上邊是納粹的國旗顏色,白圓形低加萬字元號。
㈧ 為什麼二戰德國裝甲兵制服領章是骷髏
德國裝甲兵是德軍二戰閃擊戰術的中堅,作為一種新的兵種,納粹德國設計出了一套非常優秀的戰斗服裝,無論從桐鉛樣式還是配色都非常符合裝甲兵的氣質,並且還獨樹一幟,在德國其他兵種也非常喜歡這個制服,如果能有機會搞一套穿,那也是很自豪的。
德國國防軍裝甲部隊兵種色為粉色(為什麼不是紅色呢?這個色好娘炮),軍服採用短款收腰設計,軍服色彩為黑,領章為骷髏頭。看起來干練,威武,帥氣。
為什麼德國裝甲部隊的領章是骷髏頭呢?這個是因為沿襲普魯士軍隊傳統,1741年,腓特烈大帝在反抗拿破崙當中,建立了第五骷髏騎兵團,這個黑馬白衣的騎兵給予敵人重茄輪灶大打擊,德國人因他們的光榮歷史而感到瘋狂,骷髏代表了勇氣和血戰到底的決心。
裝甲兵制服色為黑,一是使用了過去巴伐利亞軍團色彩,顯得莊重,更重要的,在坦克內部骯臟不堪的環境下,當然不能用淺色服裝了,設計的還是非常巧妙。
說到德國裝甲兵制服,在這里說個軼事,就是上圖這位卡大爺,從參加了巴巴羅薩到西歐戰役,他毫發無損,也算萬幸,可是卻在這制服上載了跟頭,1945年,卡大爺向美軍投降,可是這幫洋基分不清黨衛軍和裝甲兵制服,反正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以為領章上但凡有骷髏的都是納粹黨衛軍,差點把卡大爺毆一頓,卡大爺苦口婆心終於解釋清楚了,才免遭厄運。戰後,卡大爺經營一家葯店,度過餘生,作為曾經的坦克王牌,著有《顫扮泥濘中的老虎》一書。
㈨ 納粹的國防軍,黨衛軍,和蓋世太保的軍裝都是怎樣的,哪個一定穿馬靴
..........馬靴沒有規定必須是哪一個軍種穿
你上面說的每一個都可以穿~~~
恩
你自己看么
國防軍陸軍坦克裝甲兵軍服(被盟軍稱做黑色死神)
(⊙o⊙)…
只能傳一張圖片啊~
沒有圖不好跟你說啊~~
黨衛軍的領章是有專屬的一套(從黨衛隊全國領袖到新兵)還有鷹徽章,黨衛隊的鷹徽是佩戴在左臂上的,國防軍是戴在右胸偏上方的位置。
黑色軍服只有黨衛軍有(M32制服警豎備衛旗隊的也是)國防軍的都是原野灰、原野綠等在軍服的質量上SS也要比國防軍要精良得多
黨衛軍是元首為了純化日爾曼血統,是完全服從於阿道夫.希特勒的秘密部隊由黨衛軍總指揮海因里希.希姆萊管理.他們屬於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簡稱納粹黨(NAZI)成員,所以和國防軍是不一樣的編制、服裝也各不相同從爛嘩軍裝領章來看黨衛軍有著SS雙閃電、骷髏或橡葉標志(就黑白兩色)國防軍是兩條杠子以顏色區分編制和等級將軍和元帥是紅底領章金黃色的標志
恩既然是全世界最帥軍服肯定有他的理由德國的軍服是全世界種類最多,分工最細,種類繁雜各種徽章勛章袖標肩章數不勝數寫10本書都寫不完這就不是樓主一個問題可以解決的了所以樓主平余歷毀時多看看德軍軍服的書籍多看看論壇吧
㈩ 納粹德國軍銜,軍服設置,分幾級,有幾種
參考資料得知:
一、1933年——1945年間德國軍銜的沿革
1933年的德國帝國國防軍(當時德軍的正式名稱)軍銜按軍種區分為陸軍、海軍二類,按等級劃分為:元帥、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級下士、二級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級,各軍種基本相同,元帥分別稱為陸軍元帥、海軍元帥,海軍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於這時德國的「一戰戰敗國」身份未變,還受到《凡爾賽和約》和法、英、美等「一戰戰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各種制約,其軍官軍銜也「深受其害」:1、陸軍元帥、海軍元帥設而未授,源慧沖任現職的僅有一戰時晉升陸軍元帥軍銜的總統興登堡,從1918年至1935年期間未晉升、授予過一位元帥;2、雖然設有大將軍銜,但除「帝國國防部部長兼帝國國防軍總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這個軍銜;3、各級軍官的晉升期限顯著增長,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古德里安都曾扛著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餘年……
1934年興登堡總統病勢沉重,國會決定由希特勒代行總統職權。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搶班奪權」,同時開始實施他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與此同時對武裝力量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軍銜制度)也開始進行「納粹化的、為碧塵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鑒於黨衛隊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績,我將其升格為納粹黨內的一個獨立組織……我批准黨衛隊建立武裝部隊; 9月間,成立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等團級部隊; 10月,整合黨衛隊銜級為:領袖——黨衛隊帝國領袖;高級長官——黨衛隊總指揮、黨衛隊地區總隊長;上級長官——旅隊長、區隊長、旗隊長;中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初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高級士官——黨衛隊突雹殲擊隊小隊長、黨衛隊一級小隊長、黨衛隊二級小隊長;初級士官——黨衛隊三級小隊長、黨衛隊三級小隊副;正式隊員——黨衛隊組長、黨衛隊突擊隊隊員、黨衛隊隊員;預備隊員——黨衛隊候補隊員、黨衛隊學員,共8等21級。
同年8月,希特勒自稱「德國元首」(全稱:德意志第三帝國領袖、政府總理兼國防軍最高司令[後改稱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納粹黨全國領袖,1941年12月起兼陸軍總司令),其不同場合稱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時稱為「元首」,涉及到軍務時稱「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涉及政務時稱「元首兼帝國總理」。考慮到它是整個二戰時期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正式官稱,本文將其列為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稱號」;
1935年,3月1日,正式組建空軍司令部;3月16日,帝國國防軍改稱國防軍;在空軍中設立「飛行勤務軍銜」;在海軍中恢復了一戰時曾設立的「海軍准將」軍銜;設立「總參勤務軍銜」,這種軍銜授予經過嚴格選拔和專門培訓(如在軍事學院接受過總參業務訓練)、在帝國戰爭部或國防軍局及以後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工作的、從事參謀勤務的校官、尉官(在各軍種總司令部工作的參謀軍官不授予這種軍銜);第一次調整士兵軍銜:陸軍取消一等兵軍銜,將二等兵軍銜區分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滿6年」兩級,增設上等列兵軍銜,同時對軍銜標志進行修訂;海軍增設一級上等水兵、海岸勤務一級上等兵等軍銜;空軍取消上等兵軍銜;
1936年,在陸軍將官中增設「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高於大將半格,低於陸軍元帥半格,計劃授予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集團軍群總司令、陸軍參謀長等高級職務的大將。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末的第二帝國期間就曾設過此銜,大名鼎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領有此銜,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晉為陸軍元帥;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德國國防軍改稱德國武裝部隊,並正式將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等武裝力量納入「德國武裝部隊」編制;第二次調整士兵軍銜:增設各軍種的一級上士軍銜;海軍增設一級中士(海軍一級中士、海岸勤務一級中士、海軍步兵一級中士)和一級上等兵軍銜(一級上等水兵、海岸勤務一級上等兵、海軍步兵一級上等兵等)軍銜;
1939年,正式建立黨衛隊野戰部隊(或稱黨衛軍、武裝黨衛隊、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 黨衛隊第一裝甲師(簡稱「元首師」)、「帝國師」黨衛隊第二裝甲師、「骷髏師」黨衛隊第三裝甲師、「警察師」黨衛隊第四裝甲擲彈兵師(摩步師),開始設置並使用黨衛隊野戰部隊軍銜稱號和標志,如黨衛軍准將(區隊長)等;
1940年,取消「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在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內設立國防軍憲兵司令部和憲兵司令官職務,將憲兵軍銜提高到憲兵少將(海軍、空軍憲兵最高軍銜仍為上校)——這也是陸軍中將、少將軍銜中唯一帶兵種稱號的;
1941年,4月3日更換陸軍元帥的識別標志——帽徽、帽飾帶、領章、肩章;
1942年,黨衛隊調整高級長官銜級,增設黨衛隊最高指揮(黨衛軍大將)級別,並修訂了旗隊長以上長官的銜級領章標志;第三次調整士兵軍銜:陸軍取消上等兵軍銜,原上等兵大部晉升二級下士,二級下士以上擇優晉升,同時再次修訂士兵軍銜標志;將憲兵士官、軍士、兵的軍銜變更為「憲兵警長」、「憲兵警士」 ;
1943年,武裝黨衛隊中增設一等兵軍銜,但在黨衛隊其他機關、部隊中未設立相應的銜級,在黨衛隊銜級表上也未列出相應稱號;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調整士兵軍銜:增設空軍上等兵軍銜;將陸軍憲兵部隊擴編為第一、第二、第三憲兵總隊,分別由一名憲兵少將任總隊司令,撤銷原設的國防軍憲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職務;在海軍、空軍中增設海軍憲兵少將、空軍憲兵少將軍銜。 到1945年戰敗前,德國武裝部隊的軍銜區分為陸軍、空軍、海軍、武裝黨衛隊和憲兵,黨衛隊銜級單獨設置。其中陸軍軍銜中另設總參勤務軍銜,在海軍中又分為海上部隊軍銜、海岸部隊軍銜。同時軍政官、技術官、女軍人另設有專門的級別(軍銜)稱謂。為便於讀者對各種軍銜、銜稱作橫向比較,筆者在每一稱號後均附編號,以「元首」為始,其他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