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英國傳統服裝的資料!!
主要有圓頂硬禮帽、燕尾服。
圓頂硬禮帽是毛氈帽的一種,在1850年由英國人詹姆斯·寇克發明。起先設計的出發點是利用硬式材質來保護頭部,但在19世紀後期開始普及。
主要原因是這種圓頂硬禮帽有些類似上流社會配戴的高頂絲質禮帽,但價格又不那麼高昂,毛氈的質料也容易清洗,因此頗受社會小康階層歡迎。
燕尾服歐洲男士在正規的特定場合穿著的禮服。其基本結構形式為前身短、西裝領造型,後身長、後衣片成燕尾形呈兩片開衩,源於歐洲人馬車夫的服裝造型。色彩多以黑色為正色,表示嚴肅、認真、神聖之意。
(1)愛爾蘭毛線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圓頂硬禮帽簡介:
在英國倫敦,圓頂硬禮帽曾是英國紳士與文化的象徵。在1960年代才逐漸式微,今日多數的英國年輕人沒有看過圓頂硬禮帽做為正式禮服的樣子。
在北愛爾蘭每年7月12日的遊行時,橙黨都會戴上圓頂硬禮帽做為傳統服飾,不過平日他們是不戴這種帽子的。
圓頂硬禮帽在西方有英式與美式兩種講法,英式經常稱為Bowler Hat。美式則講Derby Hat。
在南美洲高原的許多傳統部落中,女人戴圓頂硬禮帽是相當常見的。
燕尾服發展:
燕尾服起源於英國。在十八世紀初,英國騎兵騎馬時,因長衣不便,而將其前下擺向後捲起,並把它別住,露出其花色的襯里,沒想到這卻顯得十分美觀大方。
於是,許多其他兵種相繼仿效。十八世紀中葉,官吏和平民紛紛穿起剪短前擺的服裝作為一種時尚,這樣燕尾服就產生了,並且很快地遍及了全英國。到了十八世紀晚期,燕尾服已經在歐美大部分國家風靡起來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燕尾服發展成兩種樣式。其一為英國式。英國式主要為高翻領,且是對稱的三角形,扣上扣時為對襟形狀。它一般與白色的短外褲一同穿,如是穿緊身褲,就應以黑皮靴相配。
燕尾服穿著風俗
燕尾服的後衣片長垂至膝部,後中縫開衩一直開到腰圍線處,形成兩片燕尾。後背兩側有公主線構成,使其造型合體,腰部有橫向切斷線,與前面的衣擺切斷線相接,在橫切斷線下連接著燕尾部分,這是維多利亞時代男裝基本裁法的繼承。
後腰橫切斷接縫上裝飾著兩粒包扣,後中縫和兩側的公主線均採用劈縫做法,不緝明線。
燕尾服的袖子很細,袖山很高,袖窿較小,在袖根內側的腋窩部分有一塊做成雙層的三角形墊布,以增加耐磨性和吸汗性。
燕尾服衣身部分的里子一般為黑色緞子,袖裡子則是白色的人字形斜紋綢。為了使胸部富有體積感,同時又有柔和的懸垂感,在前胸要用彈性較好的馬尾襯,後背部分一般用棉布襯或縮絨襯,駁頭上要用八字形的針腳來納,以增加駁頭的折返彈性。
與燕尾服相搭配的禮服褲也不同於一般的西褲,立襠較深,一般不用腰帶,而用背帶。褲子前面有兩個活褶,褲腿從臀到膝較寬松。褲長略長一些,但沒有卷褲腳。
外側褲縫處裝飾兩條與燕尾服駁頭同色同質的絲帶。兩側的褲兜為直開兜,前腰省的旁邊有單開線的表兜,一般沒有後褲兜,要有也只是一側有,是雙開線的挖兜。因使用背帶,故褲子前後都裝有背帶扣。後腰中央有三角形缺口,這里保留著過去定做時代的痕跡。
2. 愛爾蘭風俗
愛爾蘭人朴實熱情。在社交場合他們穿著整潔得體。在家裡、酒吧或其他地方見面和交談是這個國家通常的休閑方式。
如果想談生意,需要提前預約。如果被邀請去一個愛爾蘭家庭,一瓶葡萄酒,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或乳酪是一個不錯的禮物。
愛爾蘭人通常在社交場合與客人握手。與親友見面時,大多數人用親吻或親吻臉頰兩次或三次來表示握手的友好和友好。
與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愛爾蘭人忌諱第十三歲和星期五,不希望別人問他們的下落、工資、年齡和婚姻狀況。愛爾蘭人喜歡綠色,但是很忌諱紅色,白色和藍色的組合。
(2)愛爾蘭毛線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愛爾蘭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大約90%以上的人是天主教徒。天主教教義是愛爾蘭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基點。
但是,許多其它宗教傳統也得以充分體現並受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搜銷與道德觀的選擇權已明確寫入愛爾蘭憲法。
而且愛爾蘭的宗教、社會及政治兼容性得到普遍的體現與重視,因而在這方面它已成為享有國際盛譽的國家。
愛爾蘭人的主食是麵包,而牛奶、土豆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喜歡清燉牛、羊、豬肉等,搭配胡蘿卜、薏仁、蔬菜與洋芋。
食譜中海鮮漏銀豐富如牡蠣、龍蝦、三文魚等最為常見。特色菜有腌牛肉配捲心菜、培根捲心菜以及土豆餅配熏三文魚。愛爾蘭飲食與英國相似,喜歡將調味品放在餐桌上由就餐者自行調味。
3. 愛爾蘭的男人可以有多帥
愛爾蘭的男人只有億點點帥。
現在我們生活的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逐漸變得多種多樣,我們現在有些人搞對象,談戀愛都已經選擇到了國外的。但是很多人都喜歡吹一下愛爾蘭的男生,他們的國家是怎麼樣的呢?有什麼特點?現在就是下面給你推薦講述一下。
他們是非常開朗的,當然他們也會有一些本地的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我們去的時候還是想要提前做一些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對了,愛好弊爾蘭她們的男生長鬍子的話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紅色的鬍子。科學家也對此做了一些研究,表明這里就是紅鬍子,是最多的一個地方。
4. 愛爾蘭的帽子節,人人都要戴綠帽,穿綠衣,這個風俗由何而來
愛爾蘭有一個特別的節日,一個綠色的充滿生機勃勃的節日,這個節日就是聖帕特里克節,每年的3月17日,當地居民穿上綠色服裝,頭戴綠帽子,一同前往柏林紀念聖帕特里克。
在那天人們大多按照傳統習俗穿著黃色和綠色的衣服,臉上也用綠色油彩描畫出三葉苜蓿的圖樣。歡快的音樂,鮮艷的彩裝,都柏林一派節日喜慶,歡歌笑語洋溢在城市中的每個角落,由此也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
5. 最新愛爾蘭花的各種鉤法
最新愛爾蘭花的各種鉤法舉敗侍如下
首先咱們想將毛線打一個圈,將鉤針放進去,然後再鉤織9個辮子針,鉤織好後,與第一針做一個引拔針,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圈
接著在這個圈圈裡面勾17個短針,同樣最枯緩後一針也是與第一針做一個引拔針。
引拔針做好後,接著再拉4個辮子針,然後間隔2個辮子針的間隙,從第三針那裡鉤織一個短針,再拉3個辮子針,這樣依次進行,直到最後一個3個辮子針拉好,然後與第一個4個辮子針的第一針作引拔針,這樣就出現了幾個圈圈啦。
好了,花瓣的第二圈就已經鉤好了,也是先起一個辮子針後,在花瓣的第一個圈裡面先鉤一個中長針,然後是5個長針,1個中長針,1個短針的順序依次將第二層的花瓣鉤好為止
同法,在反過來,在鉤第三層的圈圈,怎麼鉤的就不一一敘說了,需要說的就是第三層的第一圈要先拉7個辮子針,第二個辮子針就是6針,直到第3圈勾好,做一個引拔針。
第三圈裡面的鉤針順序是先鉤一個短針,接著還是一個中長針,然後就是7個長針,再一個中長針,一個短針的這樣的順序依次鉤編,直到勾完收線即可。
6. 移民愛爾蘭之後,哪些細節讓父母們十分欣慰呢在愛爾蘭物價水平高不高
移民愛爾蘭之後,哪些細節讓父母們十分欣慰呢?
移民投資生活融進簡易
移民愛爾蘭後為什麼能非常簡單地融入到本地生活呢?第一,愛爾蘭的國語版是英文,是歐元區以內是除了英國以外的唯一一個說英語的國家。移民愛爾蘭,也不用再為學習培訓其他語言而擔憂。次之,不必擔心飲食搭配,在愛爾蘭的華人實際上較多,中餐廳和唐人街充足達到中國人的飲食結構。
在都柏林,以一個三口之家的標准進行來計算,早飯往西式香腸雞蛋三明治配牛乳為例子,一大袋切片麵包只需€1.99,買幾包還能夠折扣,一家三口吃一周是完全沒問題的,雞蛋一個€0.17乘於3口人相當於€0.51,一包香腸€2.00,兩升牛乳至少能喝三天,僅€1.89。
算下來一家三口一天的早飯還不足4歐元。愛爾蘭頂尖牛裡脊一斤只需€8.00,二盒才€10.00!新鮮三文魚一斤€7.49;餃子餡一斤€4.00,三盒促銷價€10,相比同是北京首都的北京,可以說非常價格便宜的了。
車是愛爾蘭的重要交通出行代步工具。愛爾蘭住戶每一年駕駛均值里程數為16,000千米,家庭車每一年的車用汽油花費約1,875歐元,較去年提高100歐元。
愛爾蘭人十分重視兒女的教育難題,因而,教育成本費也是一個愛爾蘭家庭開銷最大的一個項目之一。充分考慮衣服褲子鞋品、書籍文具用品、教室里資源與其他附加費,學前教育中班(SeniorInfants)小孩每一年耗費約360歐元,初中生隱燃的花費則增至765歐元。
學生們旅遊和課余活動花費另需500歐元。假定家庭里兩個娃各自上學前中班和小學一年級,每一年小孩的教育經費預算為1,625歐元。雙薪家中還需要考慮到小孩課後的照看花費,每星期約170歐元,一學年為36周。總費用將飆升至7,745歐元。
7. 踢踏舞的舞蹈服裝要求
踢踏舞的舞蹈服裝要求
踢踏舞特點是音樂輕快、舞態變化多姿,表現力特別強。我整理了踢踏舞的舞蹈服裝要求,歡迎欣賞與借鑒。
踢踏舞的舞蹈服裝要求
服裝的顏色多半是綠色、白色或橘黃色,舞者們避免使用到紅色,因為紅色與英國協會有關。到了現代,所有的顏色都會被使用到。男舞者的服裝顏色通常較柔和。
舞蹈的服裝款式到了近代與傳統有很大的不同。在18世紀,舞蹈老師戴著帽子、穿著燕尾服、及膝馬褲、白色長襪、以及黑色鑲有銀色扣子的鞋子。在1893年,愛爾蘭文化復興之後,愛爾蘭傳統服裝也開始被採用。到了今日,男舞者不是穿馬褲就是穿長褲。
在18世紀,女舞者多半是穿著普通的粗布洋裝或是她們星期日上教堂所穿著的洋裝,用絲帶綁成花朵或十字架裝飾而成。1893年之後,典型的舞蹈服裝是附有頭巾的斗篷(hooked cloak),內穿一件白色有腰帶的洋裝。另一種代替斗篷的選擇是披肩。到了1930年緩賀瞎代,斗篷已漸漸少用,而披肩也慢慢演變成穿在黑色服裝外的披肩。這種現代的披肩是三角形的,用胸針或別針將披肩與表演所穿的套裝固定住。直到1980年代,舞者的腰間通常會綁上垂到腰帶的細繩,繩子的尾端是流蘇。擾空舞者們通常也會穿上外套或背心。
在19世紀初期,鑲邊這種技巧在服裝上是比較少見的。然而,後來慢慢地增加了使用的程度,連其復雜性也增加了。設計師們由愛爾蘭祖先的起源引發靈感,包括了愛爾蘭石制十字架以及聖餐杯等,都是他們創作靈感的來源,服裝上的圖案是連續的,象徵著生命的延續以及人類的永恆。設計師們則設計較現代的圖案。另一個較現代的創新則是將銀線與金線使用在鑲邊的縫制上。每個舞蹈學校都有不同的表演服裝。孩子們通常有一件甚至更多的衣服,看他們表演的水準而定。很多學校為初學者准備了一套,而中等程度的則另有一套。至於學舞不到五年的成年舞者也有另外的`服裝,通常是裙子以及襯衫或外套,拍物而不是洋裝。
當舞者們在競賽中到達某種程度之後,他們可能會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服裝。舞者的服裝通常是在愛爾蘭或是英國縫制的,質料為天鵝絨和絲質襯里,鑲有彩色的花邊。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獨特服裝代表舞者在愛爾蘭踢踏舞上已經有高超的技巧。舞者通常穿著代表著他自己的獨特舞服參加獨舞的比賽(indivial/solo competitions);而在團體的比賽(team competitions/figure dancing)中,舞者們穿著學校的標准服裝,代表他們的程度。
音樂
和舞蹈都是愛爾蘭民族文化中,難以割捨的部分。他們的音樂和舞蹈,主要是在慶典時表演。踢踏舞的配樂通常是由許多樂器所組成的,包括小提琴、手風琴、笛子、手鼓等。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樂器是愛爾蘭尤利安笛子(Irish Uillean pipe)。它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吹奏樂器,不同於常見的蘇格蘭高地風笛(Scottish Highlands pipes)。蘇格蘭風笛吹奏起來樂音會顫抖,而愛爾蘭的尤利安笛子則沒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更悠揚動人,很適合愛爾蘭的旋律。愛爾蘭笛子是兩百年來主要的傳統文化,但是英國的禁止卻減少了他們的數量。
踢踏舞舞鞋
在舞鞋方面,有些早期的文獻記載,敘述舞者們是赤腳的。軟鞋是到了1924年,女孩跳利爾舞(reels)、捷格舞(jigs)、滑步捷格舞(slip jigs)時才開始使用的。不久,男性舞者也開始使用軟鞋,但到了1970年代又舍棄。這時,硬鞋在款式上及技術上已經慢慢發展成熟。舞者採用玻璃纖維趾端和後鞋跟中空的舞鞋。這種材質上的改變讓舞者能夠將扣環釘在鞋跟上,並發出較大的聲音,以製造像鼓一樣的節奏,讓每個觀眾都可以聽見他們的旋律。這個改變也影響了許多舞蹈所強調的重點與內容(在之前,舞者會在鞋子底部與趾端中間放入硬幣以增加音效)。
;8. 冬季去愛爾蘭都柏林旅遊穿什麼衣服好
都柏林冬季平均溫度是3~9℃。白天平均9℃,建議穿套裝、夾衣、風衣、休閑裝、夾克衫、西裝、薄毛衣等保暖衣服。夜間平均3℃,建議穿風衣、大衣、夾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裝、西裝、防寒服等保暖賣消衣服。雀配頃都柏林冬季日均氣溫最高的城市是貝爾馬利特(17℃)、多尼頃陸戈爾(16℃)、戈爾韋(18℃)。都柏林冬季日均氣溫最低的城市是貝爾馬利特(3℃)、多尼戈爾(3℃)、戈爾韋(2℃)。
9. 愛爾蘭與英國隔海相望,愛爾蘭的冷知識你知道哪些
愛爾蘭與英國隔海相望,愛爾蘭的冷知識你知道哪些?
1.由於離英國很近,愛爾蘭是王國第一個永不落幕的殖民地。愛爾蘭於1937年宣布獨立,但直到1949年才被英國認可。
2.愛爾蘭無疑是一個發達國家。其國內人均收入已達到全球第五位。這是歐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被稱作「歐洲之虎」。
9.愛爾蘭十分綠色。綠色是愛爾蘭人眼裡最美的顏色。在較大的慶祝活動中,他們會衣著綠色的衣服和綠色的帽子。
10. 愛爾蘭有哪些傳統習俗
1、愛爾蘭人忌諱「13」和「星期五」,不願他人過問自己的去向、工資、年齡以及婚姻狀況等。愛爾蘭人喜愛綠色,忌用紅白藍色組合。
2、每年的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是紀念愛爾蘭的主保聖人聖帕特里克主教的節日,同時也是愛爾蘭人的國慶日。節日當天,通常有遊行、教堂禮拜和聚餐等活動。
3、慶祝節日時,愛爾蘭民歌必不可少,著名的有When Irish Eyes Are Smiling,Seven Drunken Nights,The Irish Rover,Danny Boy等。
4、愛爾蘭男人傳統服飾是裙子,不像其他國家男人穿褲子,女人穿裙子。
5、愛爾蘭人平時習慣吃英式西餐,用餐習慣使用刀叉,他們特別喜歡吃清燉菜餚,尤為營養價值高的菜品,更為他們所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