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簡單的青蛙圖片定格定格在第2集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簡單的青蛙圖片定格定格在第2集

發布時間: 2023-03-18 22:17:06

『壹』 《瘋狂星期二》繪本畫面全面解析 天馬行空的想像(中)

第一幅,夕陽的余暉塗抹在藍色天空上,天空也變成了柔美的藍紫色;岸邊和水中都是凌亂的枯木;這應該是一片無人問津的池沼。因為地處偏遠,這為後面青蛙飛入村落時路上的發生的故事做鋪墊。

第二幅,隨著時間變化,月亮慢慢上升,天空出現稀疏的星星。隨著鏡頭緩緩拉近,鏡頭穿過樹干,透過綠植,慢慢靠近烏龜;此處也正因有了枯木,烏龜爬在上面,能更好地表現了烏龜的反應;這要比把烏龜畫在水邊上要豐富有趣的多。整個畫面由遠及近,動感極強。

第三幅,星星越來越多了,此時鏡頭逼近烏龜,畫面中烏龜雙眼裡滿是錯愕;烏龜前面兩只腳用力的抓住樹干,不敢相信眼前這一景象; 這時烏龜的反映和封面的狗的反映相呼應

構圖

第一幅里枯木為前景,透過樹乾的取景框看到了落日的余暉。這里的構圖手法也許多人在拍攝時經常使用;比如用門,用手做取景框拍照是同樣的道理。前景枯木與夕陽色彩的對比,讓整個畫面看起來很有張力。第二幅中則是用植物做的前景。在第三幅里,烏龜作為畫面主體,它的頭從朝左扭向了右,此刻 烏龜頭的方向也正好引導讀者看向下一頁

視角

這里也是用了平視且大小相同的三幅畫面,來表現烏龜和天空的一個變化。不同的是,這次的往前推進,逐漸放大的鏡頭,最後定格在青蛙驚愕的臉上。連起來看三副畫面,可以看出天空顏色越來越暗,第三幅星星比第二幅也要多,月亮的位置也升高了些許。

色彩

烏龜的腳用了一個特別跳的橙色,大概是想給畫面添點彩,讓烏龜跳出來一點吧。

這一頁畫面特別有張力,把前一頁的第三幅直接放到讀者面前;前面畫面的懸念終於在這里解開了。三隻青蛙真的飛起來了,此刻的它們已經很淡定了,不再是剛開始的驚愕和小心翼翼。除了前面三隻,仔細看還有兩只上色簡單的青蛙;繪畫時,作者故意弱化了這兩只。一是因為這是個近景,元素多又大,畫面本身就已經很滿了,為了突出主題,故意弱化;就像我們拍人像喜歡用大光圈。二是這三隻青蛙和前面的三隻呼應,同時在數量上,這里也是一個漸增的轉折點,下一頁才是真正的大軍隊。

構圖

畫面中仍然是經典的三角構圖,最先飛起來的仍在第一位引領方向。這一頁是跨頁,作者在處理的時候特意把右邊這只畫的大一點,平衡左邊的畫面。 三隻青蛙飛行的方向引導讀者翻向下一頁。

月光在青蛙,枯木和烏龜,睡蓮上的光影刻畫的更細致了。連水珠在月光下的也「波光粼粼」了。

這里看到不只是三隻青蛙會飛,是一大群青蛙都會飛!密密麻麻的小點點看上去很是壯觀。作者特意放大出來三幅近景來表現飛行中的青蛙。第一幅和前一頁老老實實的呆在蓮葉上面比,此刻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飛翔的狀態,側飛,翻轉都相當熟練。囧囧有神的眼睛,張開的嘴巴,開心的不要不要的。第二幅是一群青蛙的背面,青蛙是飛過叢林和草原,正要飛向哪裡?第三幅,囂張的兩棲動物青蛙竟然開始調戲會飛的鳥類,膨脹了。這種剛會飛就調戲一直都會飛的鳥類的刻畫,細想還真有點諷刺。看完三幅小圖再看背景圖,鳥類張著嘴巴,相互討論著剛剛調戲完他們飛走的青蛙。可以猜測出青蛙正在飛向有鍾樓的那個地方。

月亮頃激已從草叢升起來了,夜已深;仔細看背景圖里鍾樓的時間,九點五分的樣子,這里作者故意把時間畫明顯的,這么遠看得清才怪。難道它就是封面的那個鍾樓?

版式

這一頁由上一頁的近景切換到了遠景,同時統一了作者分畫面都是三幅小圖的版式。這種排版即交代了大場景,也能表明大場景下的具體細節。 作者把月亮安排在右邊,還加了一個大的電線桿,也是為了和左邊的兩幅畫面平衡;像蹺蹺板,要保持兩邊的平衡。背景畫面的處理上,作者故意弱數乎豎化背景,交代分畫面的發生大場景。本來這個畫面也是晚上遠處的場景,所以這么處理也不會奇怪;這樣前面的分畫面更加薯大突出。

視角

這一頁看上去真有大軍壓陣的感覺, 順著青蛙的視角可以看到已經飛向了村落,作者特意用 這個俯視的角度,表現一種大軍壓境的感覺; 而且特別近的鏡頭來製造緊張感,似乎它們要來佔領這個村落了。

請注意右邊的這個房子和封面的房子戶型是一樣的,遙相呼應。

這里的青蛙大大小小雖然很多隻,細心觀察,會發現每隻青蛙的顏色和圖案都不一樣呢,考慮的好周密!中間下面的那隻小青蛙,作者只是畫了個大色塊表示,並沒有特別處理細節; 有主有次,畫面空間和層次就出來了

第一小節在緊張中結束了。現在把前面的四小節連起來觀察;第一頁是三個小畫幅由遠及近;第二張全版近景;第三頁小畫幅近景加遠景;到了第四幅又是全版近景。隨著故事發展,畫面由小到大再到小再變大的一個版面。

第二小節一開始,是從屋子裡的吃宵夜的男人的視角來呈現;這個角度一是避免了單調重復,二是承接上一頁青蛙進村後的路線。吃宵夜的男人驚訝的表情和青蛙調皮的表情形成了戲劇性的對比。作者特意用兩扇窗戶來表達外面已經被青蛙包圍了,到這里,青蛙真是膨脹到極致了!

色彩

室內的顏色作者用了橙黃,人物睡袍是棕色,窗簾和牆紙圖案底色黃色,牛奶盒顏色, 都和本書點綴色橙色保持色調統一 。牆紙和窗簾的圖案作者都故意處理成同一種。睡袍裡面用經典藍色襯衫搭配,是為了把人物突出出來;否則和整個房間里的暖色調融為一體了。藍和整本書色調也是同色系相一致。

好的轉折是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一頁青蛙一頭飛鑽進了床單里,即承接了上一頁飛到院子里的情景,又合理延續了上一頁只顧著打招呼不看路的狀態;還有的鑽進了被單出不來了掙扎著;有的撞飛了魔毯,條件性的抓住了晾衣繩;有的鑽過褲管,像是在滑滑梯;還有一隻捂著眼看著慘不忍睹的同伴。這些場景都是 小孩子熟悉的體驗 ,有些形態和小孩走路不看路的體驗很相似,這些都 增加了讀者的的代入感

床單後面半遮擋的窗戶里亮著燈光,這與前一頁吃麵包的人亮著的燈光相呼應。

翻過窗的障礙,這里又來了一個反轉,青蛙調皮的把枕巾做成了披風對著我們飄飄盪盪的飛來。酷的機智,酷的可愛!

這一頁背景是一戶開著的窗,是誰家這么晚了還沒有關窗戶?窗戶透漏著微弱亮光,此處的光卻比前一頁的光要弱很多。跨頁的背景和青蛙飛進村的時候是一樣的視角,這里的青蛙要進哪裡?向右看,右邊的小圖顯示青蛙從窗戶,從壁爐的煙囪飛了進去! 這里右邊第三幅特意漏出了牆上的壁紙,承接下一頁

原來是飛到了一戶老人的家裡。窗戶透漏出的微弱亮光原來是電視發出的。青蛙飛進來之後,好奇的盯著電視看;其中一個負責換台,其他的都安靜的趴在蓮葉上,慵懶的看電視;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看電視的姿態,擬人的形態可愛又有代入感。

畫面版式

這個在右邊佔了三分之一畫面的電視櫃,比人都要大;左邊一個大沙發和老人來平衡;再加上開著的門和右邊電視的黑色呼應平衡。

孤獨的老人

創作者用低角度 仰視的方式 來呈現這個房間,這個角度會讓畫面的物體顯得特別高大。和我們蹲著拍照把人拍高是一個道理。這一角度也是為了表現老人的孤獨,作者在這一頁用很多的細節來表現老人的孤獨。

大大的電視,大大的沙發和投影,沙發扶手上的繁瑣鉤織的墊子,腳下毯子復雜的褶皺,像老鼠一樣的拖鞋,旁邊茶幾上大大的台燈,滿屋子的青蛙,壁紙上大大的圖案,牆上一幅接一幅的畫框,右邊被相框、時鍾和燭台占滿的桌子,桌布復雜的勾邊,桌布、沙發和地毯上大大的圖案;電視櫃後面的電線和瓶瓶罐罐;電視線都處理的像條蛇。 到處都是大大的滿滿的,只有老人是孤零零的,這種****對比到達了極致

在電視的右側桌子上,時鍾的旁邊放著一位男士的照片,應該是老伴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遺像。因為家裡沒有其他人,老人家才會看著看著電視睡著。時鍾的右邊應該是老人的照片。畫面左下安排了一隻小貓咪陪伴老人,貓咪警惕的看著室內這一奇景。也為後面貓的出現做鋪墊。整個房間布置和畫面設計都在 圍繞著孤獨的老人 這一主題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右上角有一隻青蛙沒有看電視,卻在看房間內的風景畫。似乎也在暗示著,青蛙終歸是要回歸自然的。

這一頁的燈光有所不同;因為電視低,老人坐的高,燈光是從下往上的打的; 這種打光方式在恐怖片中常見 。這里的呈現感到絲絲詭異和悲涼。

『貳』 A版一年級上冊語文《18小青蛙》教學設計

一、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是一首小詩,通過寫我因為喜愛小青蛙而捉了一隻,媽媽教育我,青蛙媽媽也愛它,等它回家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護青蛙,愛護動物,同時也要講愛護的方式。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新筆畫:撇點。

2.自主積累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動物,我們應該愛護它。

三、教學准備

青蛙圖片兩張,生字卡片,課前布置收集有關青蛙的資料。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它將和我們一起學習,它是誰呢?老師說,請大家動腦筋來猜一猜:“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沒有腿,長大沒尾巴。”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嗎?(青蛙)老師板書課題貼圖。

問: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青蛙呢?

學生發言後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

1.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藉助拼音來自讀課文,也可以問一問同桌。

2.同桌之間互相讀,相互糾正讀錯的地方。

3.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注意聽生字的讀音,聽聽是否與自己讀得一致。

4.全班齊讀課文。

(三)自學本課生字。

1.學生再次讀課文,把生字用“○”畫出來,把要求會寫的字用“=”畫出來,想想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它。

2.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讀一讀,說一說,看誰的辦法多,生字記得多。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生字。

2.教師出示有關圖片,讓學生給圖片貼生字,增加記憶。

3.找朋友認讀生字。

4.說一說,你記住了哪個字?用什麼方法記的?

5.把生字放迴文章中,全班再讀課文。

(五)指導書寫。

1.認識筆畫:撇點,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

2.學生描紅,仿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青蛙回答捉回家放學為什麼等愛媽媽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同學們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板書:捉——放。

2.全班自由讀,數數這首小詩一共有幾句話(三句話)。

3.指名分別讀這三句話,其餘的同學想一想每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4.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

5.小組匯報,匯報時先讀句子,再說意思,其餘的`小組給予補充。(第一句寫我愛小御彎爛青蛙,所以捉了一隻帶回家)板書:捉。

師:如果你就是那隻青蛙,你被捉走了,你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啟發學生想像,教師貼圖“難過的小青蛙”)。師:媽媽看到後,是怎樣對我說的?

另一組匯報第二句,教師板書:勸、放

教師質疑:這句話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幫助學生理解“勸”的意思。媽媽的心情怎樣?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指導朗讀:讓學生看板書試著背誦前兩句話。

學生齊讀第三句,想一想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這句話告訴我們媽媽讓我放小青蛙的原因)。

你知道媽媽讓我們放小青蛙的原因嗎?教師板書:笑、也愛,讓學生談談什麼叫“也愛”。啟發學生想想媽媽是怎樣愛自己的,再結合課文理解媽媽的話。(一個“笑”字可以看出,媽媽愛我,喜歡我)指導朗鬧液讀這句話。

6.啟發想像。

聽了媽媽的話,你會怎麼想,怎樣做?課文中並沒有告訴我們,你能補充完整嗎?

出示練習:聽了媽媽的話鎮漏,我。

教師:老師被你們的行動打動了,你們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此時小青蛙也回到了媽媽身邊,它一定會感謝你們的。出示圖:“快樂的青蛙”,放音樂《小青蛙快回家》。

7.小青蛙終於回到了媽媽身邊,我們都替它感到高興,現在,我們一起帶著感情把這首詩齊讀一遍。(配音樂讀)

這么好的一首詩,你願意把它背下來嗎?

8.指導背誦,學生自由背誦,再填空。

我愛(),提了一隻(),媽媽見了(),()放了它,我問媽媽(),媽媽()來回來:青蛙媽媽(),等它()。

指名背誦,介紹方法。

(三)總結全文。

同學們,聽說你們在課外搜集了大量有關青蛙的資料,誰願意給大家匯報一下?(學生匯報)

通過同學們的介紹,可以看出青蛙是一種有益的動物,所以文中的媽媽讓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在我們周圍,還有許多動物對人類有幫助,而人類卻大量地捕捉、傷害它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動物,保護我們美麗的大自然。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自主積累詞語庫。

板書設計:

18.小青蛙

『叄』 求小蝌蚪變青蛙的圖片

這是我在上海動物園的家---青蛙小站。青蛙小站不大,但小庭院里有一個小水池,清澈流動的水帶給我一個美好健康的生長環境。

爸爸媽媽把我們這群卵寶寶包在圓圓的卵膜里,然後順利的在水池裡產下大約兩三米長的卵帶。我們呆在這里靜靜的等待孵化...

03/16 有的一些兄弟已經開始長好尾巴了,我也長大了變成小不點——蝌蚪﹔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水池裡游動耶!

我的兄弟姐妹很多,我們在水池裡過得很快樂...我們開始獵殺孑孓(蚊子的幼蟲),我們還吃一些沉在水底腐爛的植物根葉。如果你們要把我養在水缸里,要喂我吃小顆粒的魚飼料。

03/26 好快地又過了10天,我們一起都長大了,而且水裡還有小魚和水螺做朋友。

04/08~16 哇!大家有沒有發現我開始要長出後腿了!有了後腿,我游泳的力度就大多了。

04/24 啊!我長出了前腳.....

這個轉換的時期,是我必須面對成長中最困難的一關﹔就是我要開始很快的轉變我的生命形態﹔在這個短短的幾天,當我還是小蝌蚪時,我和魚一樣是用「腮」在水中呼吸。而此刻,我必須將身體的內、外部各器官由適應水棲生活環境,轉變適應陸棲生活環境的過程。我的腮會退化並且長出前腳,這時候我必須經常地從水底沖上水面吸一口新鮮空氣,然後准備離開水池,到陸地上用新演化成的「肺」呼吸空氣。

04/21 啊!我終於呼吸到了新鮮空氣...剛渡過這一個難關,接著面臨到我生命中最脆弱的時期,因為我在蝌蚪變態的後期,我的嘴巴、胃腸都會出現戲劇性的轉變,在這時候我是不進食的,營養的來源除了體內儲存的能量以外,主要是吸收來自尾巴分解後的能量,所以我的尾巴很快就消失了。

從此我離開水池告別了小蝌蚪的快樂時光﹔我已經是只小青蛙,就要開始我在陸地上的探險童年....我開始努力使勁的往上攀爬,我要看一眼陸地上的新世界....

這是我要來的新世界...???

『肆』 請問這段視頻的拍攝方法叫什麼是定格攝影么後期是用什麼軟體製作的

1.幾乎所有合成軟體都可以完成。後期基本上就是調調色,加點點老電影效果,加音樂。比如PR
2.是定格拍攝或者叫逐格攝影(stop-motion Animation)。
3.拍攝時要有耐心,一格一格拍,要設計好動作,保證動作的連貫性。拍攝設備:一台相機或者帶逐格拍攝功能的攝像機,還需要一個腳架。

這兒有個逐格攝影的視頻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R9qjyOthJE/

下面有關的資料:

一、【概念簡析】
定格動畫(stop-motion Animation)正如它的名稱所述,是通過逐格地拍攝對象然後使之連續放映,從而產生彷彿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像到的任何奇異角色。我們通常所指的定格動畫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來演出的。這種動畫形式的歷史和傳統意義上的手繪動畫(Cel Animation)歷史一樣長,甚至可能更古老。
定格動畫是一種特殊的動畫形式,與手繪動畫、電腦動畫共同構成了現代動畫的三大門類。在定格動畫的創作中,材料應用始終是影片效果的最大因素,從簡單材料的直接擺拍到綜合材料的精細雕刻、數字操控拍攝,材料是就是影片主體。歷經近百年的發展,定格動畫的材料應用形態在隨時代與科技的進步而革新,定格動畫的創作內涵也即隨之轉變。

二、【發展歷程】
1907年,在美國維太格拉夫公司的紐約製片場,一位無名技師發明了用攝影機一格一格地拍攝場景的「逐格拍攝法」。這種奇妙的方法很快在一些早期影片中大出風頭。如《鬧鬼的旅館》(1907年,斯圖亞特·勃拉克頓)中,一把小刀在自動切香腸,彷彿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操縱著。在1907年的《奇妙的自來水筆》中,一支自來水筆在自動書寫。
當時的歐洲人還不了解這種動畫拍攝技術,他們在驚奇之餘稱之為「美國活動法」。法國高蒙公司的愛米爾·科爾發現了這個秘訣以後拍攝了很多動畫片。其中《小浮士德》是一部首先使用能夠活動關節的木偶角色逐格拍攝的木偶片,堪稱定格動畫的早期傑作。之後,俄國的斯達列維奇與1912年僑居巴黎時也拍攝了些木偶片,主角多為童話寓言中的動物,如《青蛙的皇帝夢》,《家鼠與田鼠》,《黃鶯》和《蝴蝶女王》等,大大完善了木偶片的技術。他花了很大精力在這些片子里使用了各種開創性的巧妙手法和豐富的細節,但反而造成了不夠簡潔的缺點,是劇情淹沒在過於煩瑣的細節里。之後東歐很多木偶片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在節奏緩慢的早期動畫中這是司空見慣的。
在20世紀初期,定格偶動畫在日益完善的卡通動畫的光芒下有些暗淡無光,隨著美國幾大成功的商業卡通形象風靡世界,「動畫片」的定義似乎已經被手繪動畫所獨占。20-30年代,定格動畫一直在一些小型製作和先鋒派的實驗性電影中徘徊。其中讓·班勒維和雷內·貝特郎使用一些活動的著色石膏像,創造了一部驚人的影片《藍鬍子》(1937年),它結合了雕像和木偶的特色加上戲劇性的活動照明效果,開辟了定格木偶動畫的新方向。
捷克動畫家們在官方支持下從1945年開始於布拉格和哥特瓦爾德兩地形成了兩個動畫片學派。其中「毛線絨兄弟」動畫片廠的核心人物是畫家和雕刻家吉里·透恩卡,他後來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定格動畫大師。他們製作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木偶片,如 《彈簧玩具》,《禮物》。在捷克,木偶戲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娛樂形式,曾親自表演過木偶的透恩卡專門拍攝木偶動畫片。1948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大獎的《捷克年》描繪了捷克的民間生活和傳統節日中的狂歡,所用的木偶雖然沒有表情且動作僵硬,但色彩和照明及非常出色的布景彌補了這一缺陷。兩部巴洛克風格的長片《皇帝的夜鶯》和《巴亞雅王子》分別取材自安徒生童話和中世紀傳奇,雖然形式精美但劇情拖沓。然後,完全忠實於約塞夫·拉達的著名插圖造型的《好兵帥克》也被搬上了銀幕。這部極端忠於原著的動畫片充斥了捷克式的幽默和方言俚語,使外國觀眾和現代欣賞者仍覺得有些反映遲鈍。
定格動畫真正在大銀幕上大放異彩始於一部不朽的幻想電影——《金剛》 。特級先驅威爾斯·奧布萊恩在這部真人和模型人物合成的片子里充分發揮了他天才的想像力。當巨大的金剛在濃霧彌漫的山谷里和巨蛇與翼龍搏鬥時,觀眾們彷彿真的面對了那些史前巨獸,而金剛在帝國大廈頂端抓住玩具般小飛機的場面已經成了20世紀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鏡頭。1907-1950年間,奧布萊恩拍攝了一系列怪獸電影,如《失落的世界》,《巨猩喬揚》,《金剛之子》等自此開創了幻想片中使用定格動畫巨獸的風尚。
在奧布萊恩的影響下,美國特級大師雷·哈里豪森創造出一系列效果驚人的好像角色,這使他成為定格動畫歷史上無人能夠企及的傳奇人物。如1985年的 《辛巴達的第七次航行》和1963年的 《伊阿和亞爾古英雄們》;1981年的 《泰坦之戰》,幾乎每一部都成為特級電視劇的經典。在20世紀80年代末電腦動畫開始主宰電影特技以前,定格動畫是製造人演員無法扮演的幻想型角色的唯一手段。像80年代的著名科幻片《帝國反擊戰》 中巨大的機械獸形戰車就是模型定格特技拍攝的。之後,由於電腦動畫技術日益完善,非常接近真實生物的電腦角色漸漸取代了定格動畫在特攝電影中的地位,例如導演斯皮爾伯格曾經試圖用模擬定格模型拍攝《侏羅紀公園》,但定格動畫師們無法製作出動作完全真實的恐龍,最後還是採用了令該片大出風頭的電腦技術。可以說定格動畫的黃金時代自此劃上了一個句號。
但這種動畫形式不可替代的魅力仍然被一些導演青睞。其中有以拍攝哥特式幻想題材出名的鬼才——美國的蒂姆·伯頓。他於1993年推出了效果十分驚人的《聖誕夜驚魂》:至今尚無人能夠超越其中百老匯音樂劇和造型絕妙的木偶的完美結合。
80年代末,在英國,阿德曼公司的尼克·帕克創造了風靡全球的《華萊士和阿高》系列,再次掀起製作定格動畫的高潮。華萊士和阿高也成了黏土動畫史上最出名的角色。曾經也是阿德曼公司成員的導演巴·伯維斯於1992年拍攝了由固定機位和可變換的布景為特色的《腳本》,該短片成為定格動畫史上不朽名作。後來他還製作了幾部木偶造型極為復雜和寫實的神話和古代戲劇。在歐洲,一些實驗性的定格短片也非常引人注目,其中必須要提的人物是以先鋒和怪誕出名的捷克導演簡·斯萬克馬耶。他的著名實物動畫 《愛麗斯》 (1987) 《浮士德》 (1994)等幾部怪異非凡的短片十足震撼了觀眾的視覺,而由真人與動畫合演的《極樂同盟》更是十足考驗了我們的神經。
今天,世界性的定格動畫熱潮仍未退去,每年都有相當多的新作品出現。中國也曾經有過20世紀50年代的 《孔雀公主》,《神筆馬良》到80年代 《阿凡提的故事》 等許多令今天的成年觀眾記憶猶新的木偶片,90年代以後這個領域似乎陷入低谷,3D電腦動畫成了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葯。像黏土動畫等古老手法在美國幾乎還算是「新」技術;定格特攝在影視中的應用也是一片空白,但把精力投入這一領域的年輕製作者數量正在增加。還會有一個定格動畫的黃金時代嗎?至少現在還不知道答案。

三、【製作流程】
〖故事和腳本〗
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是一部動畫片的基礎。定格動畫由於製作上的繁瑣,往往不適合情節復雜的宏篇巨作。短小的故事很可能不用把一切交代得面面俱到就可以抓住觀眾:只要你有一個好主意就夠了。前期策劃的階段盡可能地長一些,沒有想好就實施的話很快就實施的話很快就會發現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分鏡頭腳本決定了每個鏡頭的機位、時間、景別變化和人物動作,甚至還標注著音效和對話,是每個動畫師必備的重要工具。不需要畫多麼精美的分鏡頭腳本,哪怕十分潦草但你自己能看懂就夠了。
〖拍攝器材〗
數字特效普及前,很多電影的特技鏡頭都是使用逐格方式拍攝製作的。也有很多動畫片其實都是定格動畫比如《曹沖稱象》、《阿凡提》和《神筆馬良》,由於傳統定格動畫多用膠片攝影機逐格拍攝,成本和製作難度對普通人來說難以想像。如今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家用DC或DV也能拍攝出畫面質量相當好的定格動畫作品,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己製作定格動畫作品。
DV:單幀畫面的解析度沒有DC高,但是由於使用火線直接連接電腦,並通過軟體隨時採集畫面,看著更直觀,操作起來更簡便容易,也完全能滿足電視播出質量的要求。
DC:成像質量相當好,完全可以超過電視播出質量。但是由於要拍攝素材然後導入電腦才能清楚看到拍攝結果,操作起來相對麻煩一些。
〖所需工具〗
定格動畫往往首先需要一個鮮明的角色形象,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動物,一件東西,當然也可以是一個你臆想出來的一個角色,。但是如果打算製作一個角色,選擇好適當的工具和材料是保證製作和拍攝順利的關鍵。我們熟悉的黏土、橡膠、硅膠、軟陶,以及石膏、樹脂黏土等都可以用作製作角色的主要材料。
鋁線,丙烯,模型漆,雕塑刀等工具也是製作角色過程中的常用材料。
〖角色製作〗之一——角色骨架
骨架或稱關節是角色次重要的部分。除了一些體積很小或要求進行變形的橡皮泥角色,所有的角色都需要骨架支撐。經過長期實踐,目前常用的骨架有3種:金屬線骨架,球狀關節骨架以及使用以上兩種關節的混合型骨架。球狀骨架最為專業,也非常高昂,所以只有專業的動畫公司才會採用。金屬線一般採用柔韌性極好且不易老化斷裂的純鋁線。它完全沒有彈性,非常適合作為角色的關節,通常是把它擰成雙股來使用,可以得到理想的強度。腿部可以使用較粗的鋁線支撐黏土的重量以防彎曲。鋁線的來源可以從市面上1.0-2.5平方毫米截面積的鋁電線種剝取。
〖角色製作〗之二——高硬度軟陶-B75-ROBOT
機器人是我們熱衷的科幻形象。在這里,介紹製造的是一個用於行星開發探險的小機器人。它的外形風格相當老式,全身布滿鉚釘,眼睛採用了普通的手電筒電珠。它的身體內部安裝了一個容納兩節五號電池的電池盒給眼睛供電,並且可以用背後的小開關控制亮滅。軟陶材料可以製作相當精細的表面結構,烘烤硬化之後的強度也十分理想。為了使機器人可以靈活運動,在胳膊和腿部的塑料管中都有鋁線骨架。手的造型沒有採用一般老式機器人的「鉗子」,而使用了柔軟靈活的卡通「手套」,可以做出豐富的手勢動作。同時,身體部分採用上下兩半身分開製作後組裝的結構,給更換電池帶來方便。機器人的塗裝是我們一貫愛用的「鑄鐵」大法:先用黑色丙烯顏料塗滿整個身體,待干透後用干筆蘸極少量的銀色顏料在表面輕輕掃過,很多細微的紋理就立刻顯現出令人滿意的金屬質感。
〖場景和燈光〗
你的角色一定要有一個活動空間,可以是你的卧室,書桌。但是在要求嚴格一些的作品種往往要搭建場景。場景搭建就像製作一個成比例縮小的沙盤。在定格動畫製作中場景會出現許多可能性:可能是寫實的,可能是抽象的,可能要很有味道的粗糙感,可能要很細致的豪華場面。在這里我們製作了一個實際規模很小的「小行星表面」,大量的泡沫塑料和橡皮泥構成了場景,昏暗的主光給場景鋪上一層神秘的氣氛。
成功的燈光布置可以准確地暗示時間和營造氣氛,動畫片由於本身的特殊性,燈光可以比真人演出的影片更加誇張和色彩強烈。除了會閃爍的熒光燈,幾乎任何穩定的光源都可使用。
〖拍攝製作〗
定格動畫的後期與傳統動畫完全一樣:把拍攝好的序列導入電腦,在軟體內合並成視頻片段,然後在時間線上調整速度。定格動畫一般是一拍2(每秒12格)或者1拍3(每秒8格)就足夠了。在各鏡頭單獨調整完畢後,將所有鏡頭統一導入進行最後的剪輯。特技合成部分完全在電腦內完成,常用的方法有藍幕摳像,動作模糊,手工繪制特技和擦除支撐物等。
摳像合成是非常傳統的特技,就是先拍一個在純色(一般是藍色或綠色)中的對象。再拍攝你所需要的背景,然後將兩個畫面疊在一起,將純色背景清除掉,最後得到的合成畫面,這也叫色鍵技術。現在的PC機都能完成此項工作,常用的視頻編輯軟體如Premiere都有此功能。
編輯輸出:首先是用1394「火線」將DV和電腦相連,用電腦的編輯軟體比如Adobe Premiere或Mac上的Framethief可以輕易地逐幀捕捉一幀圖像,再用Adobe Premiere進行編輯輸出。
〖編輯輸出〗
首先是用1394「火線」將DV和電腦相連,用電腦的編輯軟體比如Adobe Premiere或Mac上的Framethief可以輕易地逐幀捕捉一幀圖像,再用Adobe Premiere進行編輯輸出。
四、【其他相關】
前面提到了定格動畫的劣勢,最主要的劣勢便是自由度相對較低。眾所周知,越接近意識的形式變越自由,相反越接近物質的便越不自由,各種客觀規律等的制約也就越多。由此說來,三大主流動畫製作形式的自由程度排列便是:平面動畫>3D動畫>定格動畫。但同樣的,定格動畫也具備相當的優勢,其最顯著的優勢便是製作人員門檻低,另外就是投資成本相對而言低廉。投資低廉的原因就是製作門檻相對而言比另外兩種動畫製作方式(平面和3D)要求低很多,甚至很多從業人員根本不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便可以直接上手製作。
從人才方面來說,中小型定格動畫製作團隊(50人以內)的製作人員總共可以分為部分。首先是前期的編劇、設計、分鏡頭繪制等,這部分人員需要專業的相關人員從事。其次是製作部分。製作部分可以分為制偶、制景、模型翻制、著色四個部分,其中每個組當中只需要有一到二個成手進行把關,便可以運作起來。最後是拍攝部分。拍攝部分的動作師可以說是現如今三大主流動畫形式(平面、3D、定格)中培養速度最快、成長最為迅速的,一般半年左右的培養便可以勝任大部分中低難度的鏡頭,兩至三年便可以徹底成長為合格的定格動畫的動作師。
從製作材料方面來說,定格動畫的製作材料幾乎可以全部來自於生活,工具如螺絲、扳手、鉗子、刀子等等,材料如泡沫塑料、鋁絲、醫用橡皮膏、各種布料等等,甚至可以是外出郊遊採集來的花草、生活當中無用的垃圾、二手市場中淘來的小玩意兒等等。比如2009年即將上映的《卡洛琳》當中有小女孩走出來路邊的花朵競相開放的鏡頭中的開放的花就是使用廁浴塑料清潔球製作的。這些東西的成本普遍都相當低廉,並且隨手可得。
從拍攝方面,定格動畫需要的只有相機架,相機,電腦,以及連接電腦的數據線就可以完成。當然大製作如《聖誕夜驚魂》、《僵屍新娘》、《卡洛琳》等等,會用到相機移動軌及專業的燈光會提高一些成本,不過這些成本卻是和其他的影視製作投入相同的,並不會高於其他影視形式。

『伍』 二年級上部編課文:坐井觀天

坐井觀天

青蛙坐在井裡。小鳥飛來,落燃蘆鎮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嘩激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認識三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

2.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3.能夠正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對話。理解課文的意思。

4.初步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懂得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青蛙和小鳥的對話。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

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懂得人要開闊眼界,不能像皮粗井底之蛙,目光短淺。

教學准備:

課件、小青蛙、小鳥的圖片,及頭飾。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談話導入。

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歡猜謎語,那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謎語你們看能不能猜出來,通過猜謎,出示青蛙和小鳥的圖片,他們之間為了一件事情爭吵起來,大家想不想知道什麼事情啊!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出示課題:(板書)坐井觀天(講解題意)

師:課文中的小青蛙和小鳥不知道在爭吵什麼?請同學們看看是什麼事,幫忙解決一下,一起讀一讀課文。

三、新授

(一)讓學生自己初讀課文,圈出重點生字,標出自然段。

通過多種方法學習生字(帶拼音讀)

Xìn yán tái jì wā cuò dá hái

信 沿 抬 際 蛙 錯 答 還

(去拼音讀)

信 沿 抬 際 蛙 錯 答 還

(給生字組詞)

井沿 無邊無際 抬頭 相信 弄錯 口渴 喝水 還用

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如猜謎語、換偏旁 熟字加偏旁等)

指導書寫

信 沿 際 指導書寫信的時候第二橫和第三橫要短 沿 第五筆折彎不要寫成橫折彎勾,際的第一筆橫撇彎鉤是是橫一筆寫成

(一)指導學生初讀課文,大概理解內容。

(二)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第1自然段。

1、同學們,青蛙坐在什麼地方?

(教師板書:井裡)

請學生把剪好的青蛙圖片放在畫好的圖上。(井底)

2、小鳥從哪兒飛來?落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是井沿?

(教師板書:井沿)並把剪好的小鳥圖片貼在圖呢中的井沿上。)

(沿,就是邊。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教師指著插圖中的那口井來講解。)

3、師問:現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住在井裡,小鳥?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麼它們為了什麼事情爭吵起來呢?(分別讓學生來說一說)

(三)出示第2-7自然段,齊讀課文。出示課文。

問:青蛙和小鳥一共有幾次對話?(3次)

1、出示它們的第一次對話。(第2、3自然段)

(1)青蛙問小鳥什麼了?(你從哪兒來呀!)

(2)小鳥是怎麼回答的? (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渴。)

(3)小鳥說“我飛了一百多里”說明什麼?

(說明小鳥飛了很遠,無邊無際,天很大很大。)

(4)找學生來讀一讀對話。

2、出示學習第二次對話。(第4、5自然段)

(1)齊讀第4、5自然段。

(2)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又說什麼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青蛙說的話,要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3)青蛙說小鳥說“大話”,這“大話”指的是什麼?

大話:說小鳥的話是吹牛的話,是不符合實際的話。

(4)青蛙認為天有多大?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因為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根本沒有一百多里,小鳥不可能飛那麼遠)

板書:天井口那麼大

(5)小鳥是怎麼回答青蛙的?(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板書:天無邊無際

(6)“弄錯”是什麼意思?什麼叫“無邊無際?”

弄錯:是搞錯的意思。

無邊無際:“際”是靠邊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邊際,“無際”就是沒有邊際,

無邊無際”。在本課是形容天很大,沒有邊際。)

3、出示學習第三次對話。(第6、7自然段)

(1)讓學生小聲自讀六、七兩個自然段。

出示句子: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2)青蛙為什麼笑了?這里的“笑了”是什麼意思?(嘲笑)

(3)畫出重點句子“我不會弄錯的”。並朗讀這句話。

青蛙為什麼這么肯定自己不會弄錯的?我們來看看青蛙有沒有說錯,我們來玩一玩。

A.准備一張紙,請同學們用圓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麼?

C.青蛙坐在井裡,它會看到什麼?

D.青蛙跟你們一樣,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見了井口對上去的這塊天,廣闊的天空都沒有看到,所以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這就是——“坐井觀天“。

(4)小鳥為什麼“也笑了”?小鳥這時心裡會想些什麼?它是怎樣勸告青蛙的?

(教師指導朗讀小鳥說的話,要表現出既覺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誠懇。)

4、拓展,展開想像。(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

如果青蛙真的從井底跳出來?(教師邊說邊把插圖上的青蛙圖片從井底移到井外來。)

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課件出示拓展題)

(組織學生說一說,寫一寫)再集體講評。

師小結:同學們,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不然會像青蛙那樣天天坐在井裡,,看得事物比較少,目光狹小,又不肯接受小鳥的幫助,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全面看問題,要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多看看外面的事物。

5、讓學生齊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

6、找學生演一演,戴上青蛙、小鳥的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

四、課後總結。

同學們,學習完課文,你喜歡那隻小動物啊!老師希望你們多看書,學習更多的知識,多去外面看看,多接觸外面的事物,可不能學井裡的小青蛙呀!不要當“井底之蛙”!

五、課後作業

1、朗讀課文

2、演一演,寫一寫。

(演一演對話,拓展寫一寫,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後,會看到什麼?寫寫句子)。

『陸』 我想在圖上面找青蛙

從你的圖片上看,圖片中的青蛙位置如下圖,紅物罩色標出弊螞鄭位置:租頌

『柒』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歡快節奏並按節奏的變化拍手。

2、能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及幫助他人的幸福感。

活動准備

小青蛙圖片、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小客人出示圖片(小青蛙)。請大家先跟小青蛙打個招呼吧。

二、教學過程:

1、模仿小青蛙的走路與叫聲。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青蛙是如何叫的吧(呱呱),再來學學小青蛙是如何走路的。(跳跳)

2、幼兒感知歌曲。

師:今天呀,這只小青蛙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聽聽吧。(播放歌曲)

3、設置任務,幫助小青蛙回家。

師:小朋友你們聽到了嗎?歌曲中的小青蛙回家了,可老師手裡這只小青蛙還沒回家。那咱們一起去幫助小青蛙回家好不好?在幫助小青蛙的路上有三個任務,只有完成了任務,才能幫助小青蛙回到家裡,你們想不想去試試?

任務一:拍手打節奏(教師帶領幼兒初步感知歌曲的節奏)。

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按照音樂的節奏去拍手打節奏,我們一起去試試吧。(再次播放歌曲)

任務二:看圖譜學唱歌(幼兒學唱歌曲)。

教師出示圖譜,並講解規則:一個荷葉代表「跳」,一個嘴巴代表「呱」。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圖譜一起唱歌。

任務三:合唱團表演(幼兒看教師指揮手勢,表演大合唱)。

教師將小朋友分3組,每組5人,三小組分別代表「小青蛙」、「跳」、「呱」。小朋友看老師的指揮手勢完成大合裂肢唱。

三、活動總結:

小朋友太棒了,完成了三個任務,也幫助小青蛙回到了家裡。在幫助小青蛙的過程中你們快樂嗎?能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多多幫助他人哦。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松愉快情緒,體驗與夥伴一同進行音樂游戲的快樂。

2、能積極主動參與游戲,並能合作表演。

3、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隨音樂做出蛙跳動作。

活動准備:

1、錄音機、歌曲磁帶。

2、在地上畫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做小青蛙的「家」;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胸卡若干。

3、小青蛙圖片。

活動過程:

1、圖片導入,引導幼兒討論。

提問:夏天到了,很多小動物都出來做游戲了,小朋友們看看來了誰?(教師出示小青蛙圖片)

2、教師范唱,幼兒理解並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引導幼兒用歌曲裡面的語言回答。

教師:小朋友們,剛才在歌曲中聽到了什麼?

(2)幼兒學唱歌曲。

3、幼兒創編蛙跳動作,並隨音樂有節奏的練習蛙跳動作。

(1)鼓勵幼兒自由創編。

教師:小青蛙在水裡會游泳,在地面上會怎麼樣呢?哪個小朋友能來學一學小青蛙是怎麼跳?

(2)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練習蛙跳動作。

4、教師示範游戲「小青蛙找家」,引導幼兒了解游戲規則並學會游戲。

(1)教師出示道具,並簡單介紹。(青蛙家的形狀、胸卡及作用)

中源襪(2)教師隨音樂邊唱邊示範游戲。

(3)介紹游戲規則:幼兒扮演小青蛙。邊唱歌邊找「家」,當唱到最後一句「小青蛙,回到家」時,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胸卡形狀跳到相同形狀「家」里。如果個別幼兒沒有找到「家」,大家一起說「小青蛙快回家」,直到所有小青蛙都找到「家」。

(4)師幼一起慢速唱歌一起玩游戲。

(5)幼兒隨音樂磁帶玩游戲。討論:怎麼樣才能快速找到小青蛙的「家」?

活動延伸:

日常生賣激活中觀察小青蛙,了解有關小青蛙的知識。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歌曲學唱「小青蛙找家」。

2、音樂游戲:小青蛙找家

教學目標:

1、學慣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學習模仿青蛙蹦跳的動作,並准確的同音樂一起開始與結束。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

歌曲學唱過程中,容易出現趕拍的現象。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同前節

二、檢查復習:

1、節奏練習:請同學拍一拍上節課學習的節奏。

2、集體排成常有的唱遊隊形,聽音樂跳集體舞《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三、新授課。

1、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可愛的小青蛙,它非常調皮,常常跑到很遠的地方玩,也不跟家裡的媽媽打招呼,這不,今天它又出去玩了,我們來看看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小青蛙遇到什麼困難了?(找不到家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它找家。學唱「小青蛙找家」。

2、學唱歌曲:

聽錄音范唱,請同學說一說這首歌有什麼特點?

有節奏地朗讀歌詞,(重點練習12~17小節處節奏)

教唱法學習歌曲,注意最後念白與最後一樂句的銜接。

3、歌曲處理:

同學們,小青蛙調皮的亂跑,最後找不到家了,它的心情是什麼樣呢?如果你是這只小青蛙,你找不到家了心情會怎樣?會怎麼想呢?(四人一組討論)

[著急、害怕、最後找到家了喜悅]按照分析的練唱。

強調:歌曲第一句輕快。

「跳跳、呱呱」要唱出急切感。

單字「呱」要唱的輕快有彈性。

結束句要唱的連貫、一氣呵成。

4、反復練唱。聽音樂練唱。

四、音樂游戲:

下面我們自己來當小青蛙,找回家的路,看那隻小青蛙可以回到家。

1、講解游戲規則:

全體同學圍成一個圈,「小青蛙」圈中,音樂響起,同學們一起拍手唱歌。「小青蛙」按節奏蹦跳,音樂結束,「小青蛙」跳到一個同學面前,站到同學的位置,而這個同學繼續扮演「小青蛙」。

跟音樂做游戲,表演的好獎勵小紅花。

2、講解游戲規則:

全體同學排成四組,每組分成兩部分。教師在場地設置一系列障礙,請同學以接力的形式越過障礙在音樂結束前到達對面交換對面同學,在繼續,做完了為止。其他同學,沒到自己時,要唱歌拍手為表演的同學伴奏。

(注意:不以比賽那組先到為要求,主要鍛煉學生協調能力)

聽音樂做游戲。

五、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明白了什麼?

(不能不跟家裡人打招呼就亂跑;不要跑到離家較遠的地方;找不到家要自己想辦法,回到家,不要慌張害怕)

板書設計:小青蛙找家

找不到家著急

找到家高興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復習歌曲《小青蛙找家》,通過演唱表現自己愛小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2、 學唱歌曲《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優美、抒情的音樂情緒,並能運用打擊樂器准確的為歌曲伴奏。

重點難點

對歌曲的感受

教學准備

錄音、教學光碟

教學過程

分步目標

預設活動過程

個性化思考

一、復習《小青蛙找家》

二、學唱歌曲

1、 生跟音樂齊唱歌曲。

2、 師生接唱。

3、 師生一起隨音樂跳起來,表現自己對小動物的熱愛。

4、 班級合作:伴奏 演唱 舞蹈

5、 利用歌曲的曲調,啟發學生「你喜歡哪一類小動物?」

6、 將學生分組,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編歌謠形成一組,並說給大家聽,看哪一組創編的歌謠好。

7、反饋交流,評出優勝小組。

三、感受

1、 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情緒。

2、 引導學生跟錄音輕輕地哼唱。

3、 師范唱歌曲。

4、 生跟琴演唱,師指導。(唱的時候應柔和、抒情)

5、 讓學生說說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蚊忙的情景。

6、 引導學生說說小蜻蜓的`特徵。

7、 鼓勵學生隨音樂表演,並選擇好的動作全班一起來。

8、鼓勵學生自己創編動作為歌曲表演,激發學生的創編熱情。

課後反思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教學目標:

1.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2.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3.能隨音樂創編歌詞。

教學重難點:演唱歌曲時能夠較好的表現出情緒。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場景

布置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小時候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有誰可以告訴老師這個故事是怎麼樣的呢?

(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多媒體課件)

2.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音樂的世界裡面小蝌蚪會遇到哪些動物呢?(播放音樂中的動物多媒體課件)

(二)聲音辨別

1.師:同學們閉上眼睛,跟著老師一起來聽一聽,小蝌蚪遇上的動物都有哪些呢?

(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根據音樂說出動物的名字,並讓學生帶上動物頭飾,模仿動作)

2.師:咦,小蝌蚪最後遇上了哪種動物呀?

(多媒體播放青蛙的叫聲以及圖片,引導學生通過聲音辨別動物)

3.師:小蝌蚪最後找到了媽媽,非常開心,所以小青蛙唱起了歌,我們一起

來聽一聽它在唱什麼歌呢?

(多媒體演示歌曲)

(三)學習歌曲

1.師:你們聽小青蛙是不是很開心呀?讓我們來跟著老師一起讀一遍歌詞。(師生共同隨音樂朗讀一遍歌詞)

2.師:真好,下面我們來個比賽。(分組說「跳跳、呱呱」)

3.師:我們和小青蛙一起輕輕地唱一唱吧。(師生共同輕聲唱歌)

4.師:小朋友們都學得很好。讓我們拍著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

5.師:唱得真好,現在你們都是小青蛙了,咱們一起來表演,想怎麼唱就怎麼唱。

6.師:真好聽!剛才老師發現有幾只小青蛙已經做好准備了。來!戴頭飾的小青蛙待會兒和老師一起表演,好嗎?

(四)編創歌曲

1.師:聽到小青蛙美妙的歌聲,小動物們都來了。(多媒體演示)

2.師:他們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們能幫他們編一首這樣的歌嗎?

3.師:有一隻貓已經來到了老師的身邊,所以我給他編了一首《小貓咪找家》。聽!

(教師聲情並茂的范唱)

4.師:其他的小動物們早已來到了你們身邊。請你們輕輕地把他們請出來吧。(請出帶頭飾的小動物)

5.師:現在跟著老師一起我們來為這些小動物編一首歌吧!(學生分組編創,教師巡迴指導)

6.師: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編好了嗎?(請各小組以各種形式表演、匯報)

7.師:你們覺得他們演的怎樣?我們要不要給他們表揚呢?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不僅幫小青蛙找到了家,還幫助許多小動物都編出了好聽的歌。現在就讓咱們唱著動聽的歌,帶著小動物們一起,回到咱們的班級,咱們在學校的家吧。

(學生隨著音樂,唱著自編的歌,帶著小動物們離開教室)

板書設計:

《小青蛙找家》

小蝌蚪找媽媽小鴨子小貓咪小狗小老虎小青蛙

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開心的唱起了歌《小青蛙找家》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6

活動名稱:

《小青蛙找家》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於圖譜的形式,學習2/4拍的節奏型。

2、感受律動游戲的快樂。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准備:

課件、荷葉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青蛙生長過程。

二、進入主題,教幼兒學習青蛙跳躍的本領。

1、引導幼兒學習第一種本領。

2、幼兒練習青蛙跳。

3、學習第二種本領。

4、幼兒練習青蛙跳。

5、將兩種本領合在一起,帶領幼兒跳躍。

三、游戲活動。

1、分組讓幼兒練習跳躍。

2、播放音樂,與幼兒一起跳躍。

四、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緒歡快,活潑,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我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來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讓每位小朋友都積極參與、融入教學活動。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聲音都惟妙惟肖,孩子們的表演都棒極了。因為只有當孩子在音樂游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幼兒在學歌過程中邊動邊唱,以動作助記憶,這樣使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節奏感及創新能力也得以培養和鍛煉。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於圖譜的形式,學習2/4拍的節奏型。

2、感受律動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課件、荷葉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青蛙生長過程。

二、進入主題,教幼兒學習青蛙跳躍的本領。

1、引導幼兒學習第一種本領。

2、幼兒練習青蛙跳。

3、學習第二種本領。

4、幼兒練習青蛙跳。

5、將兩種本領合在一起,帶領幼兒跳躍。

三、游戲活動。

1、分組讓幼兒練習跳躍。

2、播放音樂,與幼兒一起跳躍。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8

【教材內容】:

選自義務教育課標試驗教科書第一冊

【課題】:

《小青蛙找家》

【課型】:

學唱課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小青蛙找家》,體會小青蛙著急、快樂的不同情緒。

2、學會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做個環保的好少年。

【教學重、難點】:

1、能用不同力度的聲音、不同的表情、形象的動作來表現出小青蛙找家前後的不同神態和心情,表達歌曲意境。

2、能積極的與人配合,參與表演。

【教具准備】:

鋼琴、磁帶、背景圖、小青蛙頭飾、其它小動物圖片

【教學內容】:

1.有節奏的學小動物的叫聲2.欣賞有污染的池塘圖片,學會愛護環境3.演唱、表演《小青蛙找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聽《小蜻蜓》律動進教室2.師生問好3.復習《小蜻蜓》

二.節奏訓練

1.模仿小動物有節奏的叫聲(小貓、小狗、小鴨、小青蛙)

2.按節奏XX|XXX||來念

3.每組學一種小動物,並模仿小動物走路

三.導入新課

教師講故事:今天,在森林裡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會,小動物們都來參加了。它們玩的很高興,音樂會結束了,小動物們都高興的往家走,可是,在靜靜的夜裡卻傳來了一陣陣哭聲,小動物都在找這聲音來自哪裡?原來,是小青蛙在哭,它只對小動物們說「我回不去家了!」

師問:小朋友們想想:小青蛙為什麼回不去家了?

1.看圖片回答(小青蛙生活子阿水塘里,可是水塘里的水都被人們的臟水、廢物給侵佔了,所以小青蛙回不去家了。)

2.動手幫幫忙(讓小朋友們到前面來幫助治理水塘的臟物)

3.漂亮的水塘掛圖(小朋友們打掃的又快又干凈,小青蛙很高興找回了家,大家學一學小青蛙愉快的叫聲)(呱)四.學唱歌曲1.游戲中互相配合:老師把它編做一首歌曲,但是需要小朋友們用青蛙的叫聲來配合老師a.我用手一指你們,你們就說一聲「呱」b.我說幾個「跳」字,你們就叫幾聲「呱」試一試:(師)跳——跳跳——跳跳跳(生)呱——呱呱——呱呱呱

2.老師和學生互相配合完成歌曲

3.反過來聽老師唱青蛙的叫聲,學生唱主要

4.聽音樂,體會完整的《小青蛙找家》

5.跟琴唱

6.糾正

7.分兩組配合著唱

8.隨磁帶完整的唱

五.創編、表演

1.貼圖片(水塘又美麗了,小魚、小鴨、小蜻蜓、小蝌蚪又來聚會了,請小朋友上來把小動物貼在適當的位置。)

2.表演:戴上青蛙頭飾,表演小青蛙找回家高興的樣子

六.小節

師:我們以後怎樣做小動物們會更加高興呀?

生:保護環境師:同學們要養成從小愛護大自然,愛護小動物的好習慣,學會美化環境,你們聽,小青蛙在邀請我們一起到他家裡做客呢。

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家》微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用歡快的旋律唱出歌曲的內容。

2、培養幼兒的身體協調性,節奏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能用歡快的旋律唱出歌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幼兒能邊唱邊跳,表演歌曲。

活動准備

青蛙頭飾、荷葉道具、課件(小青蛙找家)、青蛙圖片

活動過程

導入新課:請大家猜一條謎語:「大眼睛,寬嘴巴,身穿一件綠褲褂,水裡田裡都有它,唱起歌來呱呱呱」。(青蛙圖片)。

一、動物模仿,激發興趣

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跳跳)

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叫聲。(呱呱)

二、節奏游戲,感受新知

1、理解歌詞內容: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學唱歌曲:

課件《小青蛙找家》歌曲,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大聲演唱歌曲,小朋友跟唱。

教師和小朋友跟音樂一起邊唱邊跳。

3、布置場景,小朋友們帶上頭飾來做《小青蛙找家》的音樂游戲。創設了一種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幼兒相互學習、大膽表演。

附歌曲:

小青蛙找家

一隻小青蛙,要呀要回家。

跳跳、呱呱,跳跳、呱呱,

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小青蛙回到了家,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