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潮國風如何保證持續升溫
國潮國風如何保證持續升溫
國潮國風如何保證持續升溫,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國潮在年輕人之中風靡,數據顯示,近年來,國潮市場品牌增速是普通品牌的三倍之多,國潮國風如何保證持續升溫信銷。
國潮國風如何保證持續升溫1
回首2021年,從李寧、大白兔、六神、雲南白葯的備受歡迎,到百雀羚、回力鞋等經典品牌的翻紅……無不反映出新一輪「國貨潮」的方興未艾。在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的當下,國貨品牌應如何走好下一步?
國潮風起
國貨品牌持續升溫,各類爆款不斷涌現,消費者對國貨的認知正在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轉變,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成為新一代消費群體最鮮明的生活方式。
「國貨顏值高,性價比高,質量也不遜於國際大牌,完全突破了我的固有印象,我已經帶動身邊許多朋友『入坑』國產品牌。」愛好美妝的90後白領小林近兩年開始從國外大牌化妝品轉戰國產品牌,「我很看好國貨的發展趨勢,不管是護膚、美妝,還是文創產品,國貨往往更具有中國特色,而且也更適合國人的使用習慣。」
不只是年輕消費者,50多歲的周阿姨也非常支持國貨,她家裡小到榨汁機、吹風機、加濕器,大到吸塵器、空調、洗衣機等家電都是國產品牌。「不得不說,近幾年,國貨不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品牌營銷,都越來越給力了!」
數據不會說謊。《天貓國貨美妝進擊之路——2021美妝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去年「雙11」,護膚品類前50位品牌銷售額中,國貨整體增速達78.9%,遠高於外資品牌26.8%的增速水平。
《2021抖音電商國貨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抖音電商國貨品牌銷量同比增長667%。服飾鞋包、美妝、食品飲衡灶料、個護家清等行業國貨銷量增長迅速,分別上漲411%、696%、547%、912%。
品牌發展要有後勁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萬喆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很多人都覺得「國潮」興起是因為年輕人更有文化自信和國家認同感、榮譽感,但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萬喆稱,一方面,近10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消費者更加註重商品的品質和質量;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國貨品牌自身的不斷蛻變,站到了國際一流的水準上,才使得「國潮」涌現。
值得一提的是,國貨的崛起也得到了資本的肯定。2020年,資本市場迎來了泡泡瑪特、完美日記等新興國貨企業的上市,顯示出國貨巨大的市場潛力。
不過,萬喆強調,國貨也要有可持續的發展能力。「流量為王、資本資源進行助咐坦扮力對品牌是有幫助的,能夠使其在短時間內較快地進行擴張,但長期來看,不要被這些資源沖昏頭腦。要以消費者為王,聚焦產品本身,把熱度變成動力,持續推動國貨持續健康發展。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國際商報記者直言,目前國貨藉助電商平台迅猛發展,市面產品卻良莠不齊,一些中低端國貨品牌只重視品牌營銷推廣,導致「貨不對版」「一次性買賣」等問題頻出,甚至引發信譽危機。建議政府加強監管及加大懲罰力度,建立多渠道公眾監督機制。
「同時,國貨自身也要不斷增強實力,包括提升生產工藝及品質等。考慮到品牌創新研發、新產品周期長、投資大、風險高,建議政府引導全社會共同支持民族品牌和新國貨發展,為品牌不斷自主創新研發新產品注入動能,以推動國貨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該業內人士說。
國潮國風如何保證持續升溫2
「國潮已經不是想買就買得起的了。」對於年輕人而言,曾經倍受他們追捧的國潮已經高攀不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國潮在年輕人之中風靡。《2022年中國新消費品牌發展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數據顯示,「國潮」相關內容搜索熱度十年上漲528%;「國貨數碼」、「國潮服飾」、「國貨美妝」成2021年「國潮」熱相關內容熱搜話題Top3……
《報告》顯示,近年來,國潮市場品牌增速是普通品牌的三倍之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中國傳統文化而消費,渴望在國潮消費中找到對中國文化的存在感、歸屬感、成就感。
但隨著國潮的火熱,「國潮越來越貴」也隨之成為熱議話題。燃財經觀察到,隨著消費者對國潮文化的推崇越來越高漲,國潮品牌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不久前,#波司登萬元羽絨服# 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高攀不起」的言論,更有網友直呼「現在的波司登已經不是當年的波司登。」
據國金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波司登主品牌提價幅度高達30-40%。從2017年到2018年,波司登旗下1000-1800元的產品佔比由47.6 %提升至63.8%;1800元以上的產品由4.8%提升至24.1%,而1000元以下的佔比則由47.5%下降至12.5%。
國潮服飾之外,國貨數碼產品的價格也是不斷上漲。以國產手機為例,2018-2019年之間,絕大多數國產旗艦手機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然而從2020年開始,動輒4000元的手機不在少數,上至7000元一部的手機也不再是華為獨有。
「有的衣服因為加了國風元素,價格一下子變得高不可攀起來,但實際上不過是在原本的基礎款上疊加了簡單的設計。」見證了自己曾經非常喜歡的一家淘寶店「升級」為國潮品牌後,00後女生李子彤越來越不能理解這種不知為何就漲價的迷惑行為。
但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對這種漲價持有不解。有網友表示,「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去商場隨隨便便不知名一個牌子羽絨服都上千元,起碼波司登耐穿啊,一件能穿好多年。」還有網友稱,「大眾還是認質量的,咱國貨做起來真好!希望各大品牌都加油!」
90後男生王軒對國產品牌越來越貴表示出了理解和接受。「科技類的國潮品牌是很容易判斷價值的,只要水平達到國際品牌的標准,價格也可以對標。但其他消費品很難衡量,就像很多人買奢侈品也不能只考慮成本,如果從質量、設計到品牌理念都能吸引我,貴點也沒關系。」
易觀分析新消費行業資深分析師李應濤對燃財經表示,國潮品牌越來越貴,是因為國產品牌先邁過唯便宜論的時代,再邁過了高性價比的門檻,當國潮品牌從質量、設計到文化,全面趕超國際品牌的時候,消費者會逐漸接受與之相匹配的定價。
不過,並不是所有越來越貴的「國潮」真的「物有所值」,對於打著「國潮」旗號的部分「偽國潮」產品,消費者顯然需要具備十足的甄別能力。
國潮品牌越來越貴
國潮越來越貴已經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如倍受歡迎的波司登,便以「越來越貴」登上過熱搜。很多年輕人表示,「隨便一件羽絨服便上千,真心買不起。」《北京商報》報道,2021年11月26日,波司登品牌事業部總裁芮勁松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未來波司登羽絨服價格會持續上漲。「2017年均價在1000元左右,到2020年均價在1600元左右,未來會持續往上走,應該會達到2000元以上。」
波司登首席財務官兼副總裁朱高峰同樣表示,波司登在不同價格段裡面有不同的產品線,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於波司登而言,價格段上移的這一策略會堅定不移去實現。
波司登之外,李寧、安踏等國產運動巨頭的價格也在不斷水漲船高。
90後女生格里告訴燃財經,自己在前段時間「愛」上了中國李寧的一款秋冬季運動鞋,在反復看了三四次之後,最終還是被其近千元的價格勸退。燃財經發現,在「中國李寧官方旗艦店」,售價近千元的鞋子不在少數,鞋子除外,單價699元、899元的衛衣也不少。
2021年11月6日,李寧集團全新獨立高級運動時尚品牌LI-NING 1990(李寧1990)全球首店在北京僑福芳草地開業。據悉,該產品線的.價位大多處於中國李寧產品線的1.3-1.5倍。
李子彤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感興趣,她不僅是一位漢服愛好者,日常穿搭也以國潮鞋服為主。「我很喜歡古詩詞,因此也喜歡上了漢服。」談到漢服文化,子彤滿臉的幸福和自豪,她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華美漢服蘊含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和歷史故事,穿在身上也代表著一種文化自信。
聊到在漢服上的支出,李子彤表示,並非如網上所說的那樣「燒錢」。「雖然漢服的價格在市場上百元、千元甚至萬元的都有,但因為漢服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定圈層,基於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每個愛好者基本上都有一套價值判斷體系,對於還原度高且做工精細的漢服,可以花高價購買,如果要求不高,也可以選擇百元內的漢服。」
與漢服有著一定的價值判斷體系不同,對於越來越貴的國潮服飾,李子彤有點懵。「一些普通的衣服加上些國風元素就賣得特別貴,但卻讓人很難理解貴在哪裡。」在李子彤看來,與漢服的圈層化不同,購買國潮服飾的人不一定對傳統文化很了解,一些品牌在衣服上加點漢字Logo能就定出很高的價格。
李子彤向燃財經介紹,自己此前經常逛的一家淘寶服裝店,這兩年推出了很多帶國風元素的衣服,價格也隨之翻了至少三倍,連淘寶主頁的介紹也改成了國潮品牌的服飾。「原本一件連衣裙的價格也就100多元,就因為加了兩個帶刺綉的口袋,價格就飆升到了300多元。盡管從視覺上來看,確實比之前好看了一些,但一個口袋100元的價格,還是讓我很難接受。」
但越來越貴的又不僅僅是國潮服飾。
90後女生玥玥對燃財經表示,國潮奶茶和國潮小吃才是真正的迷惑行為,奶茶和小吃都沒變,只是在包裝設計和店面裝修上多了些國潮元素,價格就翻了一倍。「我們喜歡國潮,但我們也不傻啊,為什麼要為包裝和裝修買單,擺明了收智商稅。」
正如玥玥所言,有些品牌將「國潮」當作了「財富密碼」。普通的咖啡、奶茶、口紅搭上故宮元素,立馬身價倍增,普通的餐廳掛上京劇臉譜,貼上國風圖騰就成了網紅打卡店……
「國潮為什麼不能貴呢?」90後男生王軒雖然也感受到了國潮品牌越來越高的價格,但在他看來國貨已經在很多領域超越了「洋品牌」,國產品牌也不應該只有「高性價比」這一個標簽。
「如果千八百的阿迪耐克認為值,400元左右一雙的李寧安踏卻嫌貴,那隻能說以往國產等於低價的刻板印象太深入人心了。」王軒表示,僅從運動鞋來說,以前國外品牌吊打國內品牌的主要原因就是黑科技,但近幾年國產運動品牌也加大了研發投入,很多國產鞋的抓地感和彈跳性秒殺一眾國外品牌,再加上更符合國人審美的國潮設計,想不愛都難。
毋庸置疑,一個品牌從無到有,從小眾走向高端,品牌溢價、價格上漲一定會出現。但價格越高與產品越好之間並不等同。知乎ID為「momo」的網友寫道,價格僅僅是品牌的高端化、潮流化的直觀反饋,從來都不是目的和手段,不能本末倒置。
高價≠高端
2015年,雷軍在小米新品發布會上首次提出了「新國貨崛起」的概念,隨後華為跟進,並在同年登上了全球手機廠商銷量第三的位置,大疆創新和石頭科技等科技類消費品,逐漸扭轉了消費者對中國品牌「質量差」等傳統印象。
2018年,李寧走上國際時裝周,推出的運動服裝子品牌「中國李寧」一夜爆紅,連虧三年的公司終於扭虧為盈,也讓「國潮」的概念第一次走進大眾視野。除了李寧,CLOT、太平鳥也在同一年驚艷世界舞台。乘著國潮興起的東風,一邊是像百雀羚、中街1946、回力、大白兔等幾經沉浮的傳統品牌煥發新生,另一邊,也崛起了像完美日記等一眾新興國潮品牌。
在李應濤看來,國潮品牌越來越貴,是品牌技術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增加的必然結果。「真正的國潮品牌是技術和設計雙面開花的品牌。技術上,接近或者是趕超了國際品牌,能夠實現國際品牌國產替代;設計上,蘊含豐富的中國元素或傳統文化。因此定價趨近或等同於國際品牌,消費者是可以接受的。」
「有些品牌雖然打著『國潮』的概念,但在產品設計研發和技術含量等各個方面都沒有做出實質上的迭代和成績,我們將這樣的品牌稱為『偽國潮』。」李應濤強調,如果定價再高,很明顯就是在收智商稅,透支了消費者對於國潮的消費熱情。
執牛耳營銷商業研究院首席架構師喬雲雲也表示,國潮風口之下,一些品牌靠極致的品牌戰略並通過創新的營銷策略,較早搶占市場高地,一定程度上引流了消費潮流,主導了細分品類消費市場升級。
但與此同時,「內卷」在各個領域成為常態,國潮品牌之間較量使得它們「攀比之風」過於濃重,很多品牌將越貴和質量越好劃上了等號,以此過度引導消費者。
如喬雲雲所說,2021年6月,國潮雪糕「鍾薛高」因多次涉及虛假宣傳,更是被指「用料造假」被中消協點名;2021年全運會上,新晉奧運冠軍陳雨菲被李寧羽毛球專用比賽鞋割傷事件引發媒體和網友討論熱潮,「常年2%左右的低研發費用率導致產品質量問題」的聲音不絕於耳。
2021年雙11前夕,乘著國潮紅利,市值連翻3倍的太平鳥服飾因旗下一款女裝產品被控抄襲再次陷入抄襲風波,討論也由「抄襲」發酵到對產品質量的質疑。
而網友關於國產手機「堆一堆料,價格賣貴些就是沖擊高端了,就成功了。發燒、卡頓、信號差等等系列問題都是小問題」的爭議更是從未間斷。
科技發燒友、知乎用戶表裡如一告訴燃財經,高端手機的決定因素有很多,但價格卻是其中幾乎可以忽略的一點,因為高端手機並不是靠價位來體現的,如果僅僅通過提高價格來達成自己所謂高端手機的定位,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
艾媒咨詢《2019-2020中國新國牌時代消費者消費特徵分析》顯示,三成受訪網民期待新國牌未來性價比能更高,25.6%的受訪網民希望未來國牌產品品質更好,此外,科技含量和產品特色也是部分受訪網民對新國牌的主要訴求。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對燃財經表示,如果在品牌內核和整體設計思路尚不明確的前提下,過分強調自身潮流屬性,顯然過於功利。如果商家認為,將品牌海報改成大紅大金的配色,就可以給自己貼上國潮標簽,或許僅僅是將短期的消費行為提前而已。
「短時間內,不少品牌都借力國潮噱頭成功造勢,取得了口碑、流量與銷量的多重豐收,然而一旦產品體驗不佳,極容易引發消極的輿論。」
國潮不能只要流量
2020年中國李寧簽下了華晨宇,一年之後,官宣代言人變為肖戰。同一年,安踏簽下了王一博,其旗下另一品牌斐樂則簽下了蔡徐坤。即使不是飯圈人群也大概率知道上述三位的流量有多高。
而國潮品牌在發展過程中,也正是憑借對流量的敏感度,精準地踩中了各種流量紅利。明星代言之外,營銷渠道的變遷也成為了國潮品牌的加速器。2017年前後,新國貨的營銷平台主要集中在小紅書和微博,隨後拓展到了B站,隨著短視頻平台的興起,其與年輕人溝通的主陣地遷移到抖音和快手等平台。
聚焦智能家電行業的新銳中國品牌追覓科技副總裁吳鵬表示,渠道的變遷和營銷方式的創新為國產品牌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曾經的傳統渠道體系中,渠道是壓在新品牌身上的一座大山,因為沒有知名度而被大商場拒絕是常態。如今,隨著各大視頻、消費平台的崛起,「種草」、「拔草」成了年輕人新的消費模式,國貨消費變得無處不在。
但在國潮品牌快速爆發及增長的過程中,關於產品營銷大於產品研發、過度強調情懷忽視質量的爭議從未消失。
根據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披露的財報顯示,2018年到2020年三年間,其在銷售和營銷費用方面的支出佔比逐年上漲,支出分別為3.09億元、12.51億元、34.12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8.69%、41.28%、65.24%。
然而與之相反的卻是其在研發上的投入佔比。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逸仙電商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64.1萬元、0.23億元及0.67億元,僅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4%、0.8%和1.28%。
根據其最新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逸仙電商Q3總營收13.4億元,營銷費用依舊居高不下,營銷和銷售費用達9.11億元,佔比總收入67.9%。
被消費者追捧的李寧亦是如此。李寧在2020年財報中寫道「為盡可能減少疫情對本集團目前及未來可能產生的壓力,本集團本年度重點關注了各項成本費用的控制。」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李寧全年營銷費用為12.8億元,較2019年度的13.27億元下滑3.54%。但相較於營銷費用的略微下滑,研發投入可謂是大幅減少。財報顯示,與2019年度的3.63億元相比,2020年只有3.23億元,降幅達11.02%。
與此同時,太平鳥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中,1.47%的研發費用率和36.06%的銷售費用率更是形成鮮明對比。
李應濤表示,國潮崛起帶來的紅利助推了國產品牌的發展,使得國產品牌能夠快速擴張規模,有實力與國際品牌抗衡。營銷的本質就是理解消費者,引導消費者從情感共鳴到產生購買行為。但如果一味的靠營銷驅動的打法,盲目擴充企業規模,這樣的話只能陷入營銷驅動的陷阱。「在發展過程中,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標和節奏,不能只盯著眼前的利益,將營銷產生的紅利,再次投入到研發中,才能走得更遠。」
與此同時,國潮的跟風同質化、欠缺文化底蘊也被消費者不斷探討。很多國潮品牌只是簡單貼上中國風文化標簽,實際上「換湯不換葯」正在持續消耗消費者的熱情。
吳鵬表示,新國牌過分強調營銷、情懷和概念,這其實是在很強的互聯網思維下導致的。「新國牌的崛起就是新渠道的變遷,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確,強大的供應鏈才是好產品的根基,之後是加大研發投入。」
李應濤亦認為,保證產品質量是品牌發展的根基,之後再融合個性化設計和文化認同,才能賦予其品牌的精髓和內核,形成獨特的國潮品牌。
「國潮也是一種消費潮流,是潮流就總會有退潮的時刻,對於品牌來說,抓住外部機遇的同時一定好修煉好內功,做好產品,建設好品牌,才能在退潮之後依然屹立不倒。」
國潮國風如何保證持續升溫3
近年來,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從衣食住行到各種高科技產品,國產品牌的身影正在越來越頻繁的出現。甚至,在很多大型購物節上,國產品牌已經有了與進口品牌一較高下的實力。
此前東興證券針對去年雙11、雙12購物節發布的研報就顯示,在雙11、雙12這樣的全民購物狂歡中,核心國貨美妝品牌延續高增態勢,而國際美妝品牌表現歸於平淡。在國貨品牌普遍維持10%甚至更高增長的同時,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國際品牌甚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整體表現較為疲軟。可見,消費者對於國貨認可度正在不斷提升。
在國貨不斷貨的消費者認可的背後,是國產品牌從產品力到品牌力的全面升級。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於國外品牌,國產品牌對於用戶需求的理解更為深入、對市場變化的洞察更為迅速,同時國產品牌在研發、技術、包裝設計等方面的不斷創新,也讓它們收獲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而國內消費市場的格局也因此而慢慢發生著改變。
文化自信+品質升級=國貨崛起
在過去幾十年,許多中國消費者已經形成了國際品牌質量要優於國貨的認知,在選購奢侈品以及高端消費品時,往往也會首選進口產品。但隨著中國國產品牌的崛起,在許多領域,國產品牌都已經後來居上風靡國內消費市場。抖音電商發布《2021抖音電商國貨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抖音電商國貨品牌去年銷量同比增長667%,其中,新銳國貨品牌銷量更是同比提升933%。
「新國貨品牌被消費者青睞的背後,既有走向舞台中央的新一代消費者的文化自信和他們更加多元的消費需求,又有新國貨品牌帶來的更加豐富的品質選擇」,美妝品牌花西子相關負責人表示。而在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之外,國產品牌自身的品質升級正成為最主要的驅動力量。
實際上,從中國品牌的成長來看,早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就已經能生產出許多高質量的消費品。但當時由於缺乏品牌意識,在後來面對進口品牌的沖擊時,並沒有能守住自己的「陣地」,大量的中國製造企業淪為了國外品牌的代工廠甚至原材料出口商,國外品牌拿走了大量的品牌溢價,而中國製造企業僅僅只能拿到微薄的代工費。
如在此前輿論中引發渲染大波的加拿大鵝事件中,聲稱所有羽絨服均採用優質加拿大鵝毛的加拿大鵝,就被曝出其50%以上的鴨毛和鵝毛采購自中國,而其所宣稱的優良工藝,也頻頻「翻車」。這時候,很多消費者忽然發現,原來很多國貨羽絨服品牌不僅價格更便宜,質量也不落後,類似波司登這樣的國貨品牌也被很多人直呼「真香」。
技術研發與商業模式共同創新 全方位助力國產品牌打造
面對中國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開始了發力。業內人士指出,對於國貨老品牌來講,除了情懷和物美價廉之外,只有抓住年輕消費者,吸引年輕用戶,才能贏得未來的競爭。如今也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了這個轉型。
如國產美妝品牌的代表花西子,近年來通過與各大IP的合作,在年輕人中不斷出圈,各種刷屏爆款屢見不鮮。新銳國貨品牌溪木源,其利用工業大麻製成的大麻葉精華系列護膚品,以其顯著的效果備受消費者歡迎。而林清軒主打的山茶花系列護膚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進行了很好地融合,也成為國貨崛起的代表之一。
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了國貨品牌有能力為國民提供優質的產品。而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推動國貨品牌的發展,業內人士則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兩方面下手。其一,是品牌自身要加強品牌運營的意識和能力;其二,則要通過生產模式的創新來驅動品牌的創新升級,如近年來以必要商城為代表的C2M(顧客對工廠)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它可以將消費者的數據及時反饋給製造商,通過數據分析,反哺製造商快速迭代產品、升級製造工藝。
「在C2M的模式下,製造商能夠更及時地了解市場需求,消費者也能夠以同樣的價格購買到更優質的產品,這對於國產品牌的打造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正向循環」,必要商城負責人說,「未來的製造業競爭,也必然是科技與商業模式的競爭。有了C2M模式的加持,相信未來國貨也會越來越「香」」。
『貳』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京劇了
在如今的網路喊洞時代,傳統文化正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
就在最近,「國潮風」一詞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喜愛,而國粹京劇更是成棗賀為了一個現象級的文化現象。
傳統文化正以一種新的形式回歸大眾視野。
五、我國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多樣,需要進一步發掘
我國的傳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包括文學、藝術、建築、科技等各個方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深入挖掘的領域。
其中有很多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傳承。
在文化中,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標識,而精神則是文化之本、民族之魂。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文化就像汽車沒有了發動機一樣,只會導致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而只有當每個人都能充分地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時,我們才能真正地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每個人都努力去發掘傳統文化之美,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叄』 古風元素的國潮耳飾安利!如此唯美中國風,我不信你不心動!
安利三款古風元素的國潮耳飾,非常的與眾不同
『肆』 為什麼最近國潮那麼火
從春晚的《唐宮夜宴》、元宵的《芙蓉池》,到清明的《紙扇書生》、端午的《祈》,上了一次又一次熱搜,賺足了流量與口碑,也讓每一個人深切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方面,當然是河南衛視自身節目質量過硬,捨得下功夫反復雕琢、真正用心去做節目。
另一方面,也是傳統文化逐漸回歸大眾視野。近幾年來中國風一直很火,各大衛視及網路上各類國風節目層出不窮,市場上也迎來了一股「國潮熱」。
這背後,是中國行備傳統文化的復興,也是我們民族意識的覺醒,每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文化自信。
01
上學時,提及傳統文化,最常見的一個詞就是「源遠流長」。
五千年文明積淀,中國人的文化底蘊,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要深厚得多。
比如前段時間屢上熱搜的三星堆文化,距今約3000年,出土文物做工精巧,紋飾精美,整體之中透著大氣之美。令人咋舌。
還有著名的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銅製品,距今已有3300年……
這些都是我們悠久歷史的見證。
與此同時,傳統文化也在時代的浪潮之中不斷變化發展,逐漸融合成我們今天所謂的「東方文化」。
比如京劇,很多人以為這是流傳了千百年的藝術。可實際上,京劇真正的歷史不過200多年。
直到今天,傳統文化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生機與魅力。
今年B站跨年晚會上,京劇裘派傳人裘繼戎編排的現代戲曲《驚·鴻》,創造性地將戲曲與現代舞蹈所結合,獲得一片喝彩。
還有人將「國風」刮到了國外,比如UP主碰碰彭碰彭在法國街頭表演的《十面埋伏》,古箏與現代樂器結合之下,曲調愈發飽滿悠揚而不失韻味,引得路人紛紛圍觀……
中國風,已然成為中國的一股新力量,一面世界看待中國文化的窗口。
而傳統文化,則是這一股力量的根基。
02
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根源在於生活。
中國文化最擅長的,就是包容。只要是好的、實用的、有益於生活的,都會被容納進來,並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方桌長椅,其實來源於西域。一開始統稱為胡床,後來才慢慢演化為今天的桌椅。
而在此之前,人們吃飯、開會,都得跪坐在地……
正因為一代又一代人,將傳統文化凝結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它才得以深入靈魂。
更何況,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出現文化斷層的國家,古往今來的文人志含帶陸士們,早已在每個人的心中,紮下了文化的根。
從陶淵明的桃花夢境,到文徵明的城市山林,再到張岱的陶庵夢憶……只要心有嚮往,便能從庸碌甚至混亂的生活中談頃脫身。
這其中,貫穿了這些文人的千年生活圖景的,莫過於兩個字——風雅。
中國人的風雅,是一種「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超然心境。無論是讀書靜坐、拈花弄草,還是品茶聞香、彈琴下棋,都是一種生活。
蘇東坡便有詩雲:「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風雅便是源自內心的一份寧靜、淡泊,從忙碌中抽身而出,於紛繁雜念處,留一分閑適的空間。
有雅趣,有閑情,人生才真正獨立且完整。
03
今天我們的生活雖已與古人相去甚遠,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擁有像他們那樣的細膩情懷與風雅精神:
有人安於一間茶室,在茶煙裊裊中,拿起與放下;
有人專注於方寸之間的花草,在朝夕相對中,感知四季;
有人安於一柱香中,在縷縷青煙里,獨自靜謐;
有人造一座小院,春花秋月,構造自己的精神美域。
……
『伍』 國潮風是不是真的已經流行起來了呢,對此你怎麼看
「潮人」「潮流」,單從中文釋義上來說,是非常廣義的,而現在我們口中常說的潮,卻是很狹義的「街頭潮流」,事實上,或許是更狹義的日本里原宿風。
所謂的「潮」,是從穿衣風格到生活細節,所表現的形式都是前衛小眾的,領先於當代大流,是對新新生活和前衛的美的追求。
從上世紀90年代,是日本街頭潮流的黃金時期,很多現在知名的潮牌創立,比如:bape,neighborhood,wtaps,undercover,number (n)ine等等。日本的潮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歐美影響,從嬉皮到搖滾,可能是因為戰後日本受到美國影響較深。日本經濟復甦以後,年輕人有條件開始接觸服飾文化,除了音樂帶給服飾的附屬值以外,大多數「潮」都起源於運動,籃球,棒球,滑板等等。總之, 音樂+運動+街頭文化的融合組成了現在我們所接觸到的潮流 。
人們都有一個從眾心理,一個人說潮,我們不以為然,兩個人說,不以為然,當我們發現身邊很多人都在說,電視里的明星都在穿,可能我們就會覺得這東西真的潮。
所以,「潮」到底是什麼呢?藤原浩出的每一個單品真的就都那麼好看,那麼特別嗎?陳冠希的搭配真的是潮爆了嗎?「潮」往大了說,是 精神追求 ,是 生活態度 ,往小了說,就是穿衣磨鞋,就是個玩,就是 追求快樂 。
國潮的字面含義,就是由國內的潮牌,是因為它們的主理人,設計師是中國人,包括陳冠希創立的CLOT,余文樂的MADNESS,阿信的StayReal,李晨的NIC IS COMING等等。
但是要說到國潮大熱,應該是參加紐約時裝周的 李寧 ,以「悟道「為主題,推出的一系列紅底白字類似印章的「 中國李寧 」衛衣,把國家隊經典的番茄炒蛋配色做大做強之後。
李寧國潮營銷的成功,讓一些其他品牌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國潮風,包括太平鳥,安踏等等,國潮的定義更確切的是「 中國潮牌 」的縮寫。
說到國潮,就不得不說 故宮文創 ,打破傳統束縛,一躍成為國潮中最耀眼的存在。
國潮沒有固定的形式,目前中國人對潮的理解大多數是與外國文化連接,是一種文化自信的缺失,但是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師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語言, 未來,國潮必火!
「國潮風」的規律:
1,一定要有 國潮二字 ,不然別人不知道這是國潮
2,一定的要 戴鳳冠
3,下身一定要 混搭 ,不然凸顯不出「潮」
4, 摺扇 不能少,不然沒有「國」的氛圍。
目前所有的影樓國潮風系列攝影,都是閉缺遵循以上幾個規則。
越來越多的品牌,無論在國內還是去國外都在積極地拓展國潮的邊界,其實國潮就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的出現,國潮風也在當代青年瘋狂的追求下慢慢的復興,國潮是要不斷地發揮自身的想法,依靠獨特的內核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最前沿的藝術相結合,希望我們可以更加註重國潮品牌背後的設計和故事,而不是隨意跟風。
當下年輕人追逐國貨品牌的現象,令人不禁思考,什麼是「國潮」?
從字面解讀,「國潮」的本質是國風與潮流的融合。國潮品牌一般由中國本土設計師或主理人原創設立,他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在設計中加入自身對潮流的見解和態度。當前衛的思想與深厚的人文底蘊交融,品牌自然而然被渲染上了「國潮」的色彩。
國潮設計取材於五千年華夏文明,博大精深的漢字元素、意境深遠的古風元素、懷舊復古的民國元素、別具一格的印花元素、特色鮮明的自然元素,正是國潮品牌源源不斷的創意來源。祥雲瑞彩、紅日初升、錦鯉曳浪、游龍翔空,這些飽含祥瑞意味的文化元素被巧妙地應用在國貨品牌的設計之中,在時代潮流的調劑畢仿下大放異彩。國潮,已然成為一種嶄新的文化表達方式。如今,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關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從民族服飾中汲取靈感進行再創作,中國時裝秀的風格也在傳統和現代的結合中變得更加多樣化。
然而國潮的創作絕不是傳統文化形象這么簡單。它的誕生,象徵著舊文化和新潮流、小眾喜好和大眾習慣、民俗民情和國際化浪潮在碰撞、沖突中合為轎數辯一體。事實上,國潮興盛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其他國家也出現過多次新文化潮流,其中的佼佼者「美潮」與「日潮」,時至今日在國際上都享有大批狂熱的擁躉者。2019年5月10日至12日,由人民日報新媒體發起的創意體驗館「有間國潮館」快閃店空降三里屯。「有間國潮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創意原點,通過國貨、國學、國藝、國漫、國樂五大核心內容,創新演繹了「國潮」的理念和內涵。
一波激起千層浪
國潮的盛行,是在中華文明復甦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又一次有效融合。古老的物質文化與先進的技術通過創意連接,使國粹煥發新的生命力。作為2017年「最火」的文物,《千里江山圖》曾通過數字展覽現身於大眾面前。先進的3D技術完美再現了王希孟筆下的神韻,漫步展覽中,你可以切身感受群山連綿、江河浩淼,從此,千里江山不再是宣紙上沉靜的山水畫,而一躍成為觀眾眼前真實靈動的盛景。高 科技 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成為當下國潮文化體驗的一大發力點,給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讓傳統文化走進大眾生活。2019年,在北京頤堤港舉辦的「樂高中國文化藝術大展·方塊王潮」中,拼砌師洪子健(Andy Hung)與團隊以中國文化為主題,運用基礎的樂高零件,拼湊出福建土樓等一個個經典的城市地標。舊物倉致力於收集舊物,保留城市記憶。2018年,舊物倉在一家大型購物商場搭建北京倉,用從北京南城拆遷區收集來的舊物改造,復原建國後的家庭生活場景,其中風物商店的門窗源於一家被拆遷的「如意綜合商店」。
作為中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在挖掘國寶魅力上從未停下腳步,比如故宮彩妝系列,就是中國風與現代 時尚 結合的典範。其中「浮天滄海·仙鶴」口紅的靈感,取自故宮珍藏的「黑漆描金海鷹圖文具盒」和「紅漆邊架緞地綉山水松鶴圍屏」兩件國寶級文物上的經典元素;「暗夜流光·故宮螺鈿系列」彩妝,外形靈感來源於故宮院藏的「黑漆嵌螺鈿花鳥羅漢床」,外盒的色彩斑斕,又如文物上的貝殼般珠光閃爍。源於「紅漆金線琺琅彩」,松鶴紋織和螺鈿漆器被運用到彩妝盒子的設計中,演繹出純正的中國風。未來,故宮還計劃拍連續劇《故宮如夢》, 探索 以「5G+4K超高清+互動多結局+場景沉浸」的創新形式,講述紫禁城修建的 歷史 。從膠帶、口紅到日歷、禮盒,甚至輸入法,如今的故宮已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而是化身國潮圈的「網紅」,掀開了東方生活美學的新篇章。借著故宮彩妝的東風,國產彩妝護膚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復甦。擁有88年 歷史 的百雀羚,秉持傳統中醫草本護膚理念,攜手國際設計師打造「天圓地方」的專利瓶型,演繹經典新國潮,其「山海經」定製版精華禮盒,用 時尚 畫筆譜寫古典韻味,一經推出便好評如潮。生於揚州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香粉鋪子謝馥春香粉,舊時因形似「鴨蛋」深受歡迎,國潮的興起為品牌迎來新的生機,「鴨蛋粉」重新讓美妝愛好者蠢蠢欲動。
金字招牌和 歷史 傳承本就是一筆豐厚的品牌遺產,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國貨買單,「國潮」便成為品牌轉型發展的利器。六神推出花露水風味雞尾酒,美加凈推出大白兔奶糖味唇膏、香水和身體乳。老字型大小與新事物跨界聯名玩得不亦樂乎,交出一份份精彩的答卷。國潮不僅征服了土生土長的中國心,在世界范圍也呈現出強勁的勢頭,大白兔奶糖口味的冰淇淋在美國甚至暢銷到斷貨。2018年9月,老國貨美加凈和大白兔跨界合作,推出「大白兔奶糖味潤唇膏」,一上市即成為網路爆款。
國貨品牌在 時尚 圈的努力絕不止步於此。近年來,「中國製造」「國貨之光」等令人熱血沸騰的字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際時裝周的報道中。2018年紐約秋冬時裝周,李寧以「悟道」為主題的大秀驚艷世界。這個曾經中規中矩甚至有些土氣的中國運動品牌,在那個冬天改頭換面,將中國元素與年輕潮流巧妙結合,把中國底蘊注入現代運動文化中,尤其是「中國李寧」四個大字,最為吸睛和創新。李寧品牌多次登上紐約和巴黎時裝周,秀場上亮相的中國李寧限量衛衣、悟道系列球鞋等一眾單品的設計令人驚艷,「中國李寧」四個大字成為 時尚 的新代名詞。
李寧秀場的隔壁,太平鳥(中國服飾品牌)則主打懷舊復古風潮,開場選擇了幾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眼保健操主題曲作為背景音樂,超大的白襯衫配上經典運動套裝及白球鞋的造型,把觀眾一下子拉回到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代記憶里。
在影視創意文化領域,國潮風更是愈演愈烈。2018年的熱劇《如懿傳》,一改以往宮廷劇不嚴謹的服化道,盡可能地復現乾隆年間的宮廷面貌;《長安十二時辰》中對於美輪美奐的唐代建築的精準還原,讓人們感慨古裝劇終於迎來了審美復活。《白蛇:緣起》《西遊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國風動畫帶著神秘的東方神話元素重回舞台,《妖貓傳》《影》《刺客聶隱娘》這些電影也在體現傳統古風美上下足了功夫。如今在校園、商場、景區等地方,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穿漢服出街,漢服熱已成為一股新文化潮流,漢服消費也正從小眾圈層走向市場規模化。 晨光文具推出的國粹禮盒,將傳統京劇紋樣和臉譜元素與現代幾何圖像結合,用 時尚 的設計重新演繹國粹。圖為「生禮盒『機智如我』」,靈感來源於諸葛亮。
新與舊的磨合
國潮為什麼深受年輕人熱捧?看似「老舊過時」的國貨究竟被賦予了何種魅力?當我們探究這個問題時,或許能從蓬勃發展的品牌現狀中找到答案。以中國古典文化新名片「故宮文創」為例,它的產品設計均以年輕消費者的喜好為出發點,「年輕人在哪裡,故宮就在哪裡」。故宮膠帶推出之後,很多美妝達人開始用它裝飾口紅、眼影盤, 時尚 的彩妝產品被濃濃的中國風情的膠帶包裹,外觀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美感,瞬間引爆社交網路。故宮敏感地嗅到了這一商機,快馬加鞭推出故宮口紅,同時品牌推廣緊跟潮流,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軟體上開帖討論,與湯姆福特和聖羅蘭等一線美妝大品牌保持良好互動。年輕化的產品設計配合成功的互聯網營銷,這套雙打組合不僅更符合千禧一代的消費習慣,也使品牌不再局限於本土小眾,與國際接軌。故宮口紅抓住了年輕人的眼球,一經推出便售罄,足見年輕消費者對國貨的巨大購買力。
國潮可以賦能品牌,品牌也可以反哺國潮。晨光文具推出的國粹禮盒,將臉譜元素融入設計,用別具一格的方式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國粹京劇;農夫山泉的「四季插畫瓶」,在小小的瓶身上描繪了長白山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展現華夏大地的廣闊與壯美。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老品牌,在「國潮」的加持下逆齡生長,新潮卻熟悉的美學概念持續帶給人們驚喜。故宮口紅膏體的顏色均來自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紅色國寶器物,口紅外觀則從清宮後妃服飾中汲取靈感,分別以黑、白、赤、青、黃五方正色體系以及「宮廷藍」為底色,用3D多層列印 科技 ,將傳統圖案列印在口紅管上,彰顯織物的肌理和刺綉的立體感。
國潮的崛起,一方面源於品牌自身的不斷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自信。隨著綜合國力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質文明的富裕帶動了精神文明的發展,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在滿足溫飽條件之後,對美的追求更進一步。與 歷史 上「美潮」和「日潮」的誕生類似,外來文化的湧入和本土多元文化的爆發使國民更加堅定地擁護本國的 歷史 和文化智慧。 作為「消費自由」的一代,90後和00後們不再執著於國際大牌的名氣,而更看重品牌的文化價值和創意。「中國風」等「國潮」,已然成為當下年輕人打造自我符號時愛用的標簽。
當褪去膚淺的商業化模仿,國潮是否真的能留下文化價值還有待思考。不得不說,目前市場存在不少跟風現象,商家嗅到熱度,僅靠披著國風元素和國貨情懷的外衣來達到營銷目的。火熱的成功背後,我們更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明辨「真假國潮」。
之前紅極一時的「國民小白鞋」回力,其回天之力系列被不少潮流媒體吹上天,實際上卻在毫無顧忌地抄襲其他品牌。迷失於眼前的紅利,企業在宣傳上言過其實、產品研發落後、鞋型款式單一、設計上抄襲和缺乏創意,成為大眾對回力的最大詬病。而同樣是老品牌翻紅,李寧登上紐約時裝周後,沒有高開低走,反而在設計上一再突破,靠著活潑又不失潮流的運動時裝登陸巴黎時裝周,被贊為「國潮代表」。
又比如,故宮推出的備受歡迎的文創產品和活動都以人為本,融合了功能實用、形式創新和文化精華的整體性,但對彩妝產品的評價卻褒貶不一,很多顧客興致勃勃買回家後發現產品效果並未達到預期,品牌聲譽受損。
因此,對文化產業而言,傳統文化只是助燃劑,重要的還在於品牌本身的自立和內容質量的保證,不能只照搬表象的文化元素;對於老國貨而言,沒有形成自己特色鮮明的品牌基因,潮流終歸只是一夜曇花。國潮的根本,在於原創,其背後如果沒有真正的文化內核做支撐,將只是一場喧鬧的作秀。
意識到這一點,回力也致力改革,新版球鞋開始採用更為優質的原材料和更加精細的細節工藝,在設計中注入輕量中國風元素,協調了品牌的運動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盡管當下的國潮文化中文化屬性還不夠,國潮的熱度終究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重燃了年輕一代對傳統的關注,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清晰了他們對 歷史 文化的認同。現狀不夠完美,但這是一個必經的發展歷程,中國的品牌需要更多時間慢慢沉澱,我們有信心。
個人覺得,中華的文化本應該好好推廣和被記錄,並成為常態,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太多的沉澱,例如龍,刺綉,旗袍,漢服,中山服,尤其唐裝這些都是中華瑰寶,它不僅僅是中華民族人們創造的美,更是世界的,個人覺得,我們中國也該加強,在我們身上這一代發揚光大,不應該是國潮流行,更應該是成為一種中國文化,大型節日,比如國慶,新年,學生畢業,成人禮都可以去推廣,而不僅僅是在口號上,而是行動上!
所謂國潮確實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詞語,但是目前沒有發現特別突出的國潮品牌。炒概念的比較多,商場搞活動中庭位置明明就是地攤貨改個名字叫國潮產品,大家拭目以待!
其他行業不知道,但在傳統婚嫁行業絕對是流行起來了。以前的結婚標配服裝是一套婚紗,一套禮服或旗袍,現在的配備是一套婚紗,一套中式,更有甚者就一套中式全部搞定。因為中式婚禮比起西式婚禮更加喜慶,符合我們的傳統文化。
不是的
『陸』 回歸國潮是否是一些品牌起死回生的重要法寶
對於一些品牌來說是的
「國潮」風的興起,或者說引起各大傳統品牌、媒體的廣泛,與李寧——這個國產運動品牌在2018年初紐約時裝周上的走秀有著很大的關系。以「悟道」為主題,不僅運用了中國傳統蘇綉的工藝技法,而且李寧將其最擅長的中國元素「紅黃配」打造的更具潮牌氣質,成功接軌國際。而至此,「國貨」李寧,也改變了其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刻板印象,成為了「國潮」的優質代表模簡。
「國潮」是對文化的表達新方式
『柒』 2022年11月9日國潮盛典有趙露思嗎
2022年11月9日國潮盛典有趙露思的。國潮銀搭森盛典是河南衛視的一個直播,聚集枝慎了各路明星演員歌手,2022年11月9日國潮盛典有趙露思的。河南衛視《國潮盛典》定檔11月9日晚7:30在河南衛視和快手同鋒畝步播出,范明、王莎莎、鞠婧禕等藝人以及民間非遺達人將登上節目舞台。
『捌』 國潮風婚紗照怎麼拍好看
國潮風婚紗照怎麼拍好看
國潮風婚紗照怎麼拍好看,近年來隨著復古中國風流行起來,國潮風也開始越來越受到新人們的歡迎,無論拍多少張婚紗照總會拍上幾張國潮風婚紗照,下面一起來看看到底國潮風婚紗照怎麼拍好看。
國潮風婚紗照怎麼拍好看
一、國潮風婚紗照初印象
國潮風格的婚紗照是在傳統中式結婚禮服的基礎上,融合一些時尚潮流的元素,既傳承了典雅復古的中式情懷,又更加展現出90後新人個性、搞怪的特點,自由創新與古典傳承兼具,成為婚紗照里新的流行風向。
二、國潮風婚紗照怎麼拍
1、京劇元素+彩紗
新郎新娘的服飾先是很好得融入了京劇戲服的設計理念,細節處精緻的刺綉,透露著東方色彩美學。輕透的彩紗裙擺,在朦朧中很好的彰顯女生的身材。
新郎寬大的胭脂粉大褂也隱藏著戲服設計元素,oversize的感覺和腳上的那一雙粉色板鞋也是超級搭了。
2、國潮嘻哈風
如果說上面的京劇戲服元素的國潮婚紗照更加註重的是背景和道具的細節,那麼這組嘻哈路線的國潮風則更加大膽地追求時尚和自由了。改良版的秀禾服和新郎長兆脊衫配上摺扇、復古墨鏡,再加上新人搞怪的動作,在街上邊走邊拍,走完這條街,你就是最靚的新娘!
國潮風的爆火其實也並不是這群95後年輕新人們的一時興起,而更像是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一種新式傳承,點擊查看:這些才是中襲基式婚紗照的正確打開方式!帶你欣賞除了鳳冠霞帔之外,傳統中國式的婚紗照還可以有多美。
國潮風婚紗照怎麼拍
服飾元素
國潮風必不可少的就是中國風滿滿的服飾了,但是這種中國風的服飾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其不意,摒棄傳統的.紅袍加身,選擇亮眼的粉色能夠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可以搭配誇張的發型和妝容,比如說獨特的短發,誇張的紅唇,搞笑的表情,幽默的動作,詼諧的互動等等,總之就是要有視覺的沖擊感才是國潮風婚紗照的要義。
傳統元素
國潮風強調的是視覺的沖擊感,也就是中國傳統的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但是並不一定要體現的傳統的服飾上,除了衣服以外還有很懂經典的中國元素,比如說火鍋、烤串、麻將等等,想像一下身穿傳統服飾的新人坐在火鍋前大快朵頤做出誇張的動作,甚至是把腳放在椅子上或者蹲坐上拍猜謹椅子上,都是十分有個性的風格。
建築元素
除了服飾、飲食以外,我們國家的傳統建築也是可以為新人的婚紗照增光添彩的,新人可以穿著中國的傳統服飾,搭配誇張的高跟鞋,手裡拿著冰糖葫蘆,大搖大擺地走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群中,比如說中國風的園林,古色古香的傳統古鎮,輝煌大氣的古代宮殿等等,都是國潮風必不可少的背景哦!
道具元素
任何類型的婚紗照都少不了道具的點綴,國潮風的婚紗照也不例外,但是重要的是國潮風的道具也一定要充滿了中國元素。比如說如詩如畫的油紙傘,古典優雅的團扇,喜歡音樂的新人可以增加一些傳統的樂器在裡面,比如說琵琶、古琴、古箏等等,都是能夠體現國潮風格的必備元素。
這樣時尚而富含中國風的婚紗攝影風格,你饞了嗎?國潮風婚紗照的四大元素就介紹到這里,想要拍婚紗照的小夥伴,可以考慮拍上一組這樣的國潮風婚紗照,一定能讓你的婚紗照燃爆朋友圈!有什麼別的婚紗照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私信或留言,我一定傾心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