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看就是農村人的女生特徵
一看就是農村人的女生特徵:不會浪費任何東西、性格自卑內向、生活既能點滿、穿的朴實無華、堅韌不拔。
1、不會浪費任何東西
農村女孩自小就會跟著爸媽下地幹活,知道掙錢的難處。爸媽從小也會教孩子要節約,家裡的買菜的塑料袋不會亂扔、塑料瓶會攢著等收破爛的來、飯菜一頓吃不完不會到掉留著下次吃,總之在生活上面,農村女孩從小耳濡目染不會浪費能夠二次利用的東西。
4、穿的朴實無華
不是農村的孩子不會打扮,只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農村的女孩大都早熟,她們知道也願意少買幾件衣服,省點錢,怕以後要錢的時候沒有。
5、堅韌不拔
農村的女生從小的經歷告訴她們沒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所有的東西只能靠自己。因為她們在見過城市的高大的建築之後都不願意回到小縣城繼續生活了。所以她們堅強自立,在城市獨自一人打拚。
Ⅱ 大學生創業鍾情蘇北農村
大學生創業鍾情蘇北農村
王波坐在偌大的總經理辦公室里,一副青年企業家的派頭。“在別人看來,蘇北農村又窮又落後,我一個大學生讀了這么多年書又回到了農村,有點‘沒出息’。但我不這么理解,落後的地方比起發達地區,它的上升空間就更大一些。”西裝革履的王波說話慢條斯理。
畢業兩年後,王波從淮安市漣水縣五港鎮五里村主任助理到五里村黨總支書記,從帶動村民養殖肉牛到辦起服裝廠,不但幫村民找到了致富路,也找准了自己的事業之路。而在蘇北,像他這樣從城市回到鄉村創業的大學生還有很多。
從城市到鄉村
“我學的是行政管理,曾經在上海的一家外資服裝企業工作過。我不想一輩子給別人打工,但在大城市創業,門檻高、成本高、風險也大,而農村創業門檻低、成本也低、發展餘地大,如果我能把學到的東西帶回農村,就一定能幹出大事業。”王波說。
經過到蘇南及鄰近地區農村市場的考察,結合五里村的實際情況,王波選擇了養殖肉牛。
村民李華成是王波的合夥人:“王波年輕,剛開始,一些包括我在內的年紀大的養牛戶擔心他沒經驗,萬一失敗了就得欠一屁股債。”
“村民剛開始不信任我,但我有信心,我在蘇南學到了不少經驗,那邊集約化程度高,肉牛養殖業很成規模系統,而我們這里都是散戶養殖,粗放型的,人的思想觀念也落後,我把外面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帶到五里村,我們這個產業的上升空間就大了。”王波說。
王波們籌集了20萬元,購進了38頭乳牛,他整天泡在牛舍里,喂料、加水、梳毛、鏟糞。五里村有養肉牛的傳統,加上人力成本低、技術先進等原因,王波一下子“火”了起來。
李華成激動地告訴記者:“第一批成牛出欄後,賺了20萬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嘗到甜頭後,王書記組織大家成立了養牛協會,傳授經驗,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目前,全村養殖大戶已由原來的12戶增加到36戶。“我們這兒的農村經濟基礎薄弱,但相應地也給我帶來了機遇,短時間內有這么大的突破,在蘇南等經濟發達地區很難實現。”王波很清楚成功的原因。
和王波同歲的王瑋也是正在創業的大學生,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現任盱眙縣淮河鎮城根村黨總支書記,同時又是大洲村龍蝦養殖產業支部書記。他告訴記者:“我畢業於蘇州大學政法系,我的同學90%都留在大城市,我卻來到了蘇北農村,因為在我看來,好好乾,在農村更容易出彩!”
農村優勢資源商機巨大
在村民眼中,王瑋是個不折不扣的高材生:“我第一次來時,村民們就像看明星一樣在村頭等著看我,還小聲議論著,他們覺得我這樣的‘人才’怎麼可能在農村待下去呢?其實蘇北農村對於我來說就像一張白紙,任由我繪制,甚至連注釋也可以由自己補上。”
王瑋所在的盱眙縣是中國龍蝦之都,產業優勢十分明顯。“但令我痛心的是盱眙人自己卻不吃盱眙龍蝦,因為吃不起。大洲村也有養殖龍蝦的資源優勢,卻沒有人開發。擺在我眼前的現實是大洲窮,大洲的集體經濟弱,大洲的鄉親們口袋不鼓。”
從城市裡出來的王瑋想改變現實,可是一沒經驗二沒技術,很多事情都要仰仗書記朱成芹大姐:“朱書記就像有著寬大翅膀的‘母雞大姐’,一直護著我們這些小雞。”
“我們有經驗,但大學生村官有的是沖勁和先進的想法,常常打開新局面,他一直說也要在咱村開辟龍蝦養殖場,剛開始我有點懷疑,怕做不成,沒想到最後就被他做成了。”朱成芹笑呵呵地說。
“我想開辟龍蝦養殖市場,苦於沒人投資。一天我剛到辦公室,就來了幾個上海人,說願意投資龍蝦養殖。”聽到消息後,王瑋興奮得差點兒跳起來,“我趕緊帶他們考察大洲的水資源,分析龍蝦目前的市場行情,以及我們村的優勢,客商們興趣大增。”客商當即拍板,在大洲村建立300畝龍蝦養殖基地,投入資金80萬元,產出龍蝦全部直銷上海,投放蝦苗2萬尾,5月就已初見成效,畝產龍蝦200多公斤,每畝水面帶來效益3000多元,還帶動了60 多個貧困家庭致富,74人就業。
記者看到,在150畝的項目基地上,微風輕拂,清波盪漾,等待10月底的第二次蝦苗的放養。“我們現在眼界開闊了,不但要養殖龍蝦,目前還搭起了蔬菜大棚,這樣種植養殖完畢後,水上綠油油,水裡紅火火,這景象多美好啊!”王瑋對未來充滿憧憬。
年紀輕輕就能獨當一面
因為出色的工作業績,王瑋從副書記升職為了城根村的.書記。“以前有‘母雞大姐’的保護,現在全靠我自己了,年紀輕輕就能獨當一面,這在城市裡不太可能。”他說。
漣水縣陳師鎮沙河村原主任助理嵇芳,也被村民們稱作“獨當一面的能幹小丫頭”。2008年從徐州師范大學畢業後,家境優越的嵇芳放棄父母已安排好的城裡工作,來到漣水縣這個貧窮的蘇北農村。
記者到來時,嵇芳正在自己生產塑料製品的工廠,一邊和工人嘮家常,一邊拿著一個塑料盆告訴新手:“得努力了,這個塑料盆是一個次品。”她告訴記者:“我想過留城,但對年輕人來說,也許到農村基層去,發展的空間更大。”
為什麼一個女孩子有創業的想法?嵇芳說:“村裡經濟很薄弱,許多婦女常年留守在家,大量剩餘時間無事可做,除了打牌還是打牌,一沒經濟收入,二也浪費時間。”經過考察,嵇芳選擇了塑料製品作為自己的創業項目:“這個項目在蘇南很成熟,甚至飽和了,但在蘇北,卻是一個空白。我一方面可以藉此帶動留守婦女就業,另一方面也可以成就自己的事業。”
嵇芳了解到位於蘇南的丹陽是全國著名的塑料製品生產基地,通過多重渠道與一個廠家聯繫上了,自己3次自費去丹陽洽談,終於簽下了協議。目前,嵇芳的企業吸納村內富餘勞動力25人,人均年收入1萬元左右。主任助理當好了,經濟收入也提高了,嵇芳開始邁入青年女企業家的行列。
一直給予大學生農村創業以各種支持的團淮安市委書記陳灼,說起這批青年來,嘖嘖稱贊:“他們有思想有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準了蘇北農村創業的廣闊市場,紮根農村,改變了以往年輕人非得到蘇南等發達地區就業創業的想法,我想蘇北農村會給他們以回報的。”
實習生 周忱 本報記者 戴袁支
;
Ⅲ 有哪些適合女性的小本創業
適合女性做的小本生意還是很多的,比如花店、甜品店、網店、飾品店、服裝店、母嬰店等。主要選擇做什麼還是要看周圍的市場需求以及自身的創業規劃。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選擇創業,尤其是女性,因為妖兼顧家庭與事業,於是自己做小本生意成了很多女性的選擇,因為這樣時間會更加靈活。適合女性的小本生意還是很多的。比如花店、甜品店、網店、飾品店、服裝店、母嬰店等等。具體要做什麼小生意還是要看自己的創業規劃以及周圍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