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子宮是什麼樣的圖片
子宮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位於骨盆腔中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子宮大小與年齡及生育有關,未產者約長7.5cm、寬5cm、厚3cm,子宮可分為底、體與頸三個部分。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峽部在妊娠期逐漸擴展,臨產時形成子宮下段。
宮體與宮頸比例因年齡而異,嬰兒期為1:2,青春期為1:1,生育期為2:1。子宮正常稍向前彎曲,前壁俯卧於膀胱上,與陰道幾乎成直角,位置可隨膀胱直腸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變。 子宮壁由外向內為漿膜、肌層及粘膜(即內膜)三層。
❷ 女人的子宮是什麼樣子的
給你張圖片自己看吧上圖為從陰道看到的圖片,下圖為子宮構造圖片。
❸ 子宮結構圖是怎麼樣的呢
子宮位於骨盆中央,前面有膀胱,後面有直腸,外觀呈倒置的梨形,前後略扁。成年女性的子宮長約7~8厘米,寬約4~5厘米,厚2~3厘米,上部較寬,呈三角形,即子宮體。子宮體的頂部有膨出,稱為子宮底,它的兩側與輸卵管相通,稱子宮角。子宮的下部呈圓柱形或棱形,即子宮頸。子宮頸的內腔為子宮頸管,上端為宮頸內口,與子宮腔相通,下端為宮頸外口,與陰道相通。子宮頸被陰道附著部分成兩部分,陰道附著部以上的部位稱陰道上部,附著部以下的部位伸入陰道,稱子宮頸陰道部。未生育過的婦女宮頸外口多呈圓形,經陰道分娩後的婦女宮頸外口一般有大小不等的橫裂。 子宮的組織結構是這樣的:子宮是一個空腔組織,子宮壁由外向內(子宮腔)由子宮漿膜層、子宮肌層和子宮粘膜層三層組織構成。子宮內膜層表面的2/3層能隨卵巢激素的變化而發生周期性變化並剝脫,產生月經,稱為功能層;其下
❹ 女性子宮構造是什麼樣的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個進到腦海里的就是,是,子宮是孩子的宮殿啊,是每個人住過的最貴的房子,是媽媽孕育每個孩子的地方。
子宮位於骨盆腔中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內部是中空的,除了有孕育功能,還會產生月經。女人也就是傳說中那種每個月都流血一周左右的狠人哈。
子宮壁由外向內三層:為漿膜、肌層、子宮內膜,月經即是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的過程。
沒生過孩子的女性子宮約長7.5cm,寬5cm,厚3cm,子宮腔容量約5ml。本身並不大,但是孕育生命中的時候會隨著胎兒增大而不斷變化的。
一般成年女性的宮頸大概是3個公分左右,但宮頸和宮體的比例是有變化的。提醒大家如果懷孕的話,要注意一下宮頸的長短,有的人可能宮頸短,要按時孕檢觀察,避免危險。
小孩宮頸和宮體的比例是2:1,到了青春期時差不多為1:1,到生育期比例應該是2:1,到了老年因為子宮萎縮又變成了1:1的比例。
直觀的講子宮是女性非常重要的器官,負責孕育生命,也要好好保護它哦。
合理飲食,規律作息,運動,定期體檢,注意個人衛生,這些都能起到保護的作用。
女性之所以會懷孕生子,子宮的作用功不可沒,沒有子宮或者子宮內異常,孕育就無法正常進行。
那女性子宮的構造究竟如何呢?
女性的子宮位於骨盆腔內部,處於膀胱和直腸之間,類似一個倒梨形,左右兩側類似兩翼的部分稱之為輸卵管,左右兩翼頂部類似花朵狀的部位稱之為輸卵管傘。輸卵管傘用於捕捉卵子,在正常捕捉到卵子後會運送到輸卵管內等待與精子的相遇。
如果 卵子沒有與精子相結合,到達子宮後就會停止生長,並且失去活性,在下一次月經時隨著子宮內膜、壞死細胞以及分泌物排出體外。
如果卵子與精子相結合,則會結合成腔裂做為受精卵,通過輸卵管送到子宮腔進行著床,然後逐漸從胚胎發育成為胎兒。
子宮主要通過盆膈、陰道的承托 和韌帶的牽引固定。如果這些部位發生鬆弛,就有可能出現子宮脫垂。
兩側輸卵管,高於輸卵管內口的部位稱為子宮底。
在子宮下段有一段變細呈圓柱形的, 稱之為子宮頸, 這個部位也是宮頸炎症和宮頸癌的高發位置。 建議 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至少一次婦科體檢。30歲以後的女性更是要注重婦科的檢查。
子宮底和子宮頸之間的部位稱為子宮體。 子宮體內有一個角形腔隙,稱子宮腔,腔的上部與輸卵管相通,下部與子宮頸管相通。
子宮體的下部與子宮頸之間的狹窄部稱為子宮峽, 當女性懷孕後,子宮峽也會隨著妊娠期逐漸擴展,在臨產時明顯形成子宮下段,一般如果是剖腹產手術,常在此位置剖腹取胎。
子宮壁由外向內分為子宮外膜、子宮肌層和子宮內膜。子宮內膜內管狀腺體稱為子宮腺。
子宮肌層由縱橫交錯排列的平滑肌所組成,其中有血管貫穿其間。這一層具有很大的延展性,妊娠時,平滑肌細胞體積會增大,分娩時,子宮平滑肌會有節律的收縮,幫助胎兒娩出。
一般來說, 正常的子宮大小,長度約6cm-7cm,寬約4cm-5cm,厚約2cm-3cm。 也就是說正常女性子宮大小應該與本人的拳頭大小類似。
正常女性的子宮大小和本人的拳頭大小差不多。懷孕後,隨著胎兒的增長,子宮會逐漸增大,一直到孕晚期,子宮的大小已經類似一個西瓜大小了。 而隨著子宮增大,孕期也會擠壓內部臟器和膀胱,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在孕期容易出現心慌氣短、乏力、食慾變化、尿頻和便秘等現象源核的重要原因。
當然除了懷孕子宮會增大,一些子宮的異常病變也會影響子宮大伍衡小,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重視身體 健康 ,重視婦科檢查。如果子宮出現異常增大,一定要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子宮對於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不僅會 調節女性內分泌 ,幫助女性預防其他內分泌系統紊亂引起的疾病,其次, 子宮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場所,是女性的生育器官。 再者,子宮幫助青春期後的女性 每月排出月經 ,有利於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子宮和卵巢相輔相成,共同維護女性身體 健康 。
【陽媽小貼士】:最傷害子宮的行為就是流產和刮宮,寒涼刺激也要避免,女性要關愛自己,定期做婦科體檢!
說起女性,讓人想到的器官往往是子宮,而不是產生雌激素維持女性第二性徵的卵巢。子宮不僅可以產生月經,而且也可以孕育生命,講的簡單點就是孕育生命的房子或殿堂。
子宮從結構上來講分為:子宮底,子宮體,子宮峽部,子宮頸。
子宮在整體上主要包括三層結構:
第一層就是子宮內膜,可以周期性的脫落形成月經。
第二層就是子宮肌層,這個肌層的伸縮性很好,以致於可以孕育寶寶。
第三層是子宮漿膜層,這個在肌層的外面。
子宮的位置就像一個正宮娘娘,被八平四穩的懸在盆腔內,分別由兩條闊韌帶,兩條圓韌帶,兩條子宮主韌帶,兩條子宮骶韌帶連接。
總結,子宮的主要構造就是一個房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孕育生命。祝好孕。
子宮位於骨盆腔內,在膀胱與直腸之間,形狀似倒置的梨子,前後略扁。上端寬大,高出於輸卵管內口的部分稱子宮底,中間膨大部分為子宮體,下端變細呈圓柱形部分為子宮頸,其末端突人陰道內。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稍細部叫子宮峽部。子宮體內有一個三角形腔隙,稱子宮腔,腔的上部與輸卵管相通,下部與子宮頸管相通。子宮壁很厚,共分三層,由外向內為外膜、肌層和內膜。內膜內管狀腺體稱為子宮腺。肌層由縱橫交錯排列的平滑肌所組成,其中有血管貫穿其間。此層尚具有很大的伸展性,如妊娠時平滑肌細胞體積增大,以適應妊娠需要。分娩時,子宮平滑肌節律性收縮成為胎兒娩出的動力。由於它的收縮,還可壓迫血管,制止產後出血。
子宮雖然是女性體內一個普通的器官,但是它承擔著偉大的使命,它是女性孕育胎兒的最好的場所。
1.子宮的形態分為子宮底,子宮體,子宮頸和子宮峽。
子宮下段比較窄小,呈圓形的是子宮頸,只有2.5-3厘米。輸卵管子宮口上隆起的部位,就是子宮底。子宮頸上段和子宮體連接處是子宮峽。子宮底和子宮頸之間的部位是子宮體。
2.子宮壁可以分為三個結構:
(1)外層-漿膜層,屬於腹膜的臟層
(2)中層-由平滑肌形成的肌層
(3)內層-子宮內膜
1.懷孕前-子宮的形態。
子宮在孕前只是厚度2-3厘米,長7-9厘米的倒三角形,它位於小骨盆中間,它的兩邊是輸卵管和卵巢,它是憑借韌帶,盆膈,周圍組織的牽拉來保持固定。
子宮內膜,會根據月經周期的變化,發生增生,脫落的周期性變化。如果女性沒有懷孕,那麼會有月經的來臨。
2.懷孕期間-子宮的變化。
子宮在女性妊娠期間,是胎兒發育的溫床,有人比如子宮是個房子,胎兒從受精卵--胚胎--胎兒,在1-40周內,子宮從原來的5毫升容量,增大數千倍,子宮也延伸出骨盆,甚至擠壓孕婦體內器官,給胎兒騰出更多發育的空間。
孕期,子宮峽會慢慢延伸,逐步形成子宮下端。孕晚期,子宮峽會從原本的1厘米延長到7-11厘米,子宮峽會逐步變薄。
3.分娩後給女性子宮帶來的變化。
有些女性產後會出現子宮脫垂,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子宮會脫落出陰道外。
順產分娩,會讓女性的宮頸口發生變化,原本是圓形的宮口,產後會變成「一」字形,這個變化是不可逆的。
❺ 子宮圖片什麼樣
子宮長什麼樣?子宮可分為底、體與頸三個部分。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峽部在妊娠期逐漸擴展,臨產時形成子宮下段。 子宮是以肌肉為主而組成的器官。子宮壁有3層,外面一層由腹膜覆蓋為漿膜層;中間為肌層,是主要的也是最厚的一層;最裡面的一層是內膜層。成年婦女的子宮約長7—8厘米,底部寬約4—5厘米,厚約2—3厘米,重約40—50克,下端與陰道相連。 子宮內膜為粉紅色的粘膜組織,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而發生周期性變化,形成月經。子宮肌層為最厚的一層,非孕時只有0.8厘米厚;妊娠後肌纖維增生,子宮壁增厚,可達2~2.5 厘米。子宮肌肉有3層,外層縱形,內層環形。中間一層呈交織狀;肌肉中間有血管,子宮收縮時,血管壓縮,就可制止產後出血。子宮漿膜層就是覆責在子宮表面的腹膜,在子宮下部與膀優、直腸連續,形成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和子宮直腸陷凹,後者在診斷和治療中有重要意義。 子宮頸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亦含有肌肉和血管。子宮頸管粘膜有許多腺體,能分泌粘液,為鹼性,這種粘液形成粘液栓,有防禦疾病的作用。 子宮位於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腸之間。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宮呈前傾前屈位,子宮的固定裝置主要是盆膈和陰道的承托和韌帶的牽引固定。四對韌帶是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骶子宮韌帶。 懷孕後母體為適應胎兒的生長發育出現一系列變化,其中尤以子宮的變化顯著。在懷孕前子宮只有小鴨梨大,重50克,體積約7厘米*4.5厘米*3.5厘米。到足月妊娠時,子宮重1000克,增加了20倍,可容納胎兒、羊水等5000毫升內容物,足月子宮長35厘米,寬25厘米,厚22厘米左右,子宮隨著胎兒增長的需要而增大,妊娠3個月(停經13周),在恥骨上2-3恆指處可摸到子宮底部;妊娠4個月(停經17周),子宮底部位於臍與恥骨的中間;妊娠5個月(停經21周),子宮底部平臍,這時從外觀可見腹部隆起;妊娠31周,子宮底部在臍與胸骨劍突之間;足月時,子宮底在劍突下2-3橫指;當胎兒頭入骨盆後,子宮底可降低。
❻ 子宮的外形和內臟的形態如何
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激素的分泌。男生和女生在身體上也會存在著越來越大的差距。女性性激素分泌之後,身體的子宮也會開始發育,子宮的形狀分為多種,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子宮的形狀有哪幾種?舉裂女性應該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成年人的子宮,尤如倒置的梨形,可分為子宮體、子宮底和子宮頸三部分。上端圓凸的部分為子宮底,在輸卵管入口以上,下端狹窄的部分為子宮頸。底和頸之間的部分為子宮體。
康復指導:子宮的內腔甚為狹窄,可分為上、下兩部。上部在子宮體內,稱為子宮腔,呈三角形後扁的腔隙,其基底向上,兩端通輸卵管,尖向下通子宮頸管。
正常的宮頸由3種上皮組成,即鱗狀上皮、柱狀上皮和化生的鱗狀上皮。鱗狀上皮覆蓋姿租著宮頸的大部分面積,是一種平坦的、粉紅色的、不透明的上皮,其外觀類似口腔內膜。柱狀上皮可能局限於宮頸管內,也可能出現在宮頸管外,圍繞著宮頸管的外口,這種狀況稱為「跡答兆上皮異位」,多見於年輕女性。柱狀上皮的顏色更紅,外觀類似眼睛的結膜。這兩種上皮在宮頸的鱗柱狀上皮交界處匯合。
以上就是子宮的形狀的分類,不同的形狀,並不是說明,我們的身體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是正常的,並不是病理性的,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對女性的身體狀況有好處。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❼ 子宮是什麼樣子的有圖片嗎
子宮為一空腔器官,位於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如雞蛋大小.子宮上部較寬,稱子宮體,其上端隆突部分稱子宮底,子宮底兩側為宮角,與輸卵管相通.子宮下部較窄呈圓柱狀,稱子宮頸.子宮腔內覆以粘膜,稱子宮內膜,青春期後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出現周期性的改變並產生月經.子宮是精子到達輸卵管的通道,是胚胎生長發育的場所.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都是影響生育的子宮由上到下可分為子宮底(Funs)、子宮體(Body)、峽部(Isthmus)與子宮頸(Cervix):
子宮底:輸卵管水平線以上的部分。
子宮體:子宮中間較細的部分。
峽部:連接子宮體與子宮頸的部分。長度只有1厘米。
子宮頸:子宮底部狹窄的開口。連接陰道。
從後面看子宮,子宮由八條韌帶固定位置:
兩條子宮主韌帶:一條前,一條後。主韌帶含有平滑肌、血管及神經。是維持子宮正常位置,防止子宮掉入陰道之主要韌帶。
兩條子宮闊韌帶:位於子宮兩側。連接子宮與骨盆。闊韌帶包住子宮外膜以及子宮連接卵巢的韌帶。
兩條子宮圓韌帶:維持子宮稍微向前傾斜彎曲的姿勢。
兩條子宮底韌帶:位於直腸兩旁。連接子宮與抵骨。
子宮由外到內可分為三層:子宮外膜,子宮肌層,子宮內膜。
子宮的外面有一層大致圍繞子宮的外襯,稱為子宮外膜,是腹膜的一部分,並沒有蓋住整個子宮。
子宮大部分由肌肉組成,稱為子宮肌層。這些肌肉是平滑肌。子宮肌層的最內層是連接帶,也是子宮肌腺症之中增厚的部位。
❽ 子宮什麼樣
是人和動物胎兒或幼體發育生長的場所。子宮,是女人獨有的臟器,根據現代最新醫學研究成果,子宮是女人的第六臟器,即女人有六臟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