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秋賞月是什麼習俗
中秋賞月,是指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傳說嫦娥為保丹葯不落入惡人之手,誤食後升天奔月。
恰值農歷八月十五,其夫後羿和百姓因思念她,而在這一天賞月、吃月餅,盼其歸來。歷史中,上古時代,在山東濰坊地區的確存在「嫦娥」一人,她嫁歸當時首領。
每次一到了中秋節,我們總是可以看到人們一家子圍坐在一起。賞月喝茶吃月餅已經變成了一件非常常見的習俗了。此外,中秋拜月活動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習俗活動。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
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貳』 賞月的情景怎麼寫
月亮的美麗大家都知道,在賞月的時候可以這么描寫,參考如下。
1、抬頭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憂愁煩惱都拋於腦後船飄至五亭橋下,每個橋洞都有一輪明月,投一顆石子於洞下的月亮,月亮變得朦朦朧朧,彷彿有些支離破碎。又彷彿有些飄忽不定。爾後,便又復攏起來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襯托著月亮,使此時之月又有一番神韻。月亮的周圍,鑲了一道黃色的邊,月邊沒有半絲雜雲,感嘆道:明天又是個晴天!
4、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雲里,一會兒又從雲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著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們是為了紀念嫦娥才將八月十五定為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想起了駐守邊疆的戰士在中秋節這個日子裡不能與家人團聚。
『叄』 今年中秋什麼時候月亮最圓呢何時賞月月亮最為漂亮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2020年中秋節與國慶節相逢在同一天,真的是又喜慶又圓滿。俗話說的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天文學家預測在八月十六(也就是1月2日)凌晨5點5分的時候月亮將是最圓的,在天氣晴朗的前提下,可以看到如白玉盤野激純一般的圓月,在這個時候賞月能夠看到最漂亮的月亮。喜歡上月的朋友們可以在10月2日早上做好准備,觀賞這一年一度中秋節的圓月。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父母都會准備好豐盛的食物還有月餅,期盼著孩子回家看看,共度中秋節。像我這種在外地的人們來說,回家過中秋節就是一種奢侈的想法。不過,我們可一大個視頻電話,大家一邊聊著天,一遍吃月餅,還能看到同一個美麗的月亮。雖然我們和家人不在一個地方,當時我們的心永遠是連載一起的。
三、中秋團圓快樂
希望在中秋這天,大家都能夠開開心心的度過,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頌咐餅,把所有生活中的不如意全都忘記。
各位讀者對中秋節賞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
『肆』 中秋將至,很多人都會在夜晚賞月,為什麼大家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呢
過節日是每一個人都期盼的,因為過節的時候打工人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去休息,去玩一下。最近的節日就是中秋節了,在已經過去的中秋節里,大家都玩的很開心,每剛中秋來臨的時候,那麼賞月就是一件大事情,因為八盯野余月十五前後的月亮是最圓的,很多人都會在夜晚賞月,為什麼大家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呢?我認為原因如下。
中秋佳節來臨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在夜晚賞月,賞的不僅僅是一種圓滿,更是一種浪漫,一種對於未來的遐想。根據農歷的歷法以及人們常年累月的觀察經驗,所得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所以大家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伍』 中秋節,賞月的寓意是什麼
一個物品,一件事情,一個節日通常給它賦予了豐富的寓意以後,會使得更加的圓滿有趣,在中秋節,人們夜晚往往喜歡賞月來寄託自己的相思。
一、起源
中秋賞月,是指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傳說嫦娥為保丹葯不落入惡人之手,誤食後升天奔月,恰值農歷八月十五,其夫後羿和百姓因思念她,而在這一天賞月、吃月餅,盼其歸來。
總結: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徵。中秋節,就是團圓節,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陸』 中秋一般都是賞月,清朝的姑娘為什麼燃燈、偷菜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我們都是賞月和吃月餅,最主要的一家人能夠團圓。而在清朝的時候,很多姑娘都是進行燃燈和偷菜等活動。其實是因為朝代不同了,做法不同罷了,無論是哪種做法,都是為了祈求平安團圓。而且她們燃燈和偷菜,也是為了找到一個如意的男子,希望可以和他執消遲芹手相望,倖幸福福的。
清朝的中秋還有很多好玩的,例如玩兔兒爺。清代宮廷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游戲有餘,盡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變化。
『柒』 描寫中秋之夜的賞月情景
描寫中秋之夜的賞月情景有如下幾個:
1. 中秋節賞月美閉帆文: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來了, 我們吃過晚飯,帶著滿懷的好心情,靜靜地等待著八月十五的圓月升上天空,心中充滿了期待。
不知不覺的,一輪明月已然懸掛在天空。中秋的月亮總是像我們期待中的那麼圓,那麼亮,皎潔的月光散發著神聖的光芒,籠罩整個神州大地。
我們也拿出月餅,一邊賞月, 一邊吃。月餅和月亮一樣象徵著團圓,希望吃了以後也能團團圓圓。
3.今晚的月亮顯得好大,特別圓,特別的明亮。在柔和的月光下,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圍成一圈兒,拍著手在唱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片月餅一片情哪的歌兒。
之後我漫步在了公園的林蔭道上,微風從家家戶戶的窗前拂過,送來了月餅和水果的清香味兒,伴隨著柔和的月光飄向遠方。今晚的月夜,轎慧雹令人神往!
『捌』 中秋節手抄報賞月圖片大全
中秋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中秋節,是 中國傳統節日 之一,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 春節 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傳說 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 元旦 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寓意也有團圓的意思。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傳說之四——玉兔搗葯
月亮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人們稱為「玉兔」.據說玉兔跪地搗葯,製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長生不老。
關於玉兔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3位神仙,化身為3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願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濟他們,但兔子沒有食物,它卻告訴老人說:「你們餓了,就來吃我吧。」說完,縱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為感動,於是把兔子的魂靈送到了廣寒宮,便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並為百姓搗制長生不老葯。
還有一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們有4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它踏著祥雲飛到天宮。當它進入南天門時,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嫦娥無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一定非常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於是想到自己的4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女兒陪伴嫦娥。雌兔捨不得寶貝女兒,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被孤獨地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獨嗎?孩子們,我們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兒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讓最小的女兒送去到月宮陪伴嫦娥去了!
『玖』 中秋佳節,一家人賞月的寓意是怎樣的
中秋佳節,一家人賞月的寓意:中秋節賞月暗示著和和美美、合家歡樂,表述對親人的思念。中秋節賞月,就是指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收看滿月,民俗中秋節賞月主題活動,約起源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傳奇仙女為保仙丹不掉入壞人之手,誤吞後升空奔月,恰值農歷八月十五,其夫後弈和老百姓因思念她,而在這一天賞月、吃月餅,盼其回歸。賞月的習俗來自祭月,嚴肅的祭拜成了輕松愉快的歡喜。民俗中秋節賞月主題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並未成習。到唐朝,中秋節賞月、玩月甚為風靡,很多文人的名作里都有詠月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