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跟端陽有關的可愛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跟端陽有關的可愛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4-28 12:38:29

『壹』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精選13篇)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精選13篇)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粽子、戴香囊等都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的積淀。為了讓這些優秀的文化得到傳承,並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和體驗端午節,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天橋區鶴琴英華幼兒園尚品分園開展了「端午粽飄香」主題活動。

活動中,老師們結合多媒體課件、兒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習俗等;孩子們念著關於端午節的童謠,學著包粽子的手法:一折葉,二盛料、三壓實,四包嚴,五紮繩……雖然是用手工材料做的的粽子,但孩子們一樣很開心,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粽子特別有成就感。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品味端午,在包粽子的過程中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體會到了傳統節日的快樂與童趣。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2

「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掛菖蒲,帶香包……」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端午節獨特的風俗習俗,6月7日,杭州市景成實驗幼兒園中班組開展了「濃情端午,親子傳承」的系列活動。

杭州市景成實驗幼兒園致力於打造父職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因此園區將傳統文化與親子活動相互結合。在端午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在老師和爸爸的帶領下共同聆聽了端午節的由來、別稱舉滾猛、習俗以及與端午節相關的故事,了解端午節,還與爸爸一起跟著奶奶們學習包粽子。同時爸爸和寶寶們還共同參與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親子智慧大挑戰,親子賽龍舟,親子包粽子比賽等等。孩子們和爸爸忙得不亦樂乎,奶奶們也樂開了花,整個活動場面氣氛熱烈。最後孩子們還把自己與爸爸一起動手做的粽子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快樂,感受端午的文化習俗。

整個系列活動中,孩子們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品味端午,和爸爸們體會著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3

「又是一年端午時,艾草萋萋粽飄香。」玉泉區區屬各中小學、幼兒園紛正橋紛開展端午節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更好的了解並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

玉泉區民族實驗小學開展了「品味端午 傳承文明」端午節主題慶祝實踐活動。隊員們身著民族服裝,與老師一起學習製作了「五彩粽子」香包配飾與江米粽子,更有同學用橡皮泥捏制出彩色的粽子模型與可愛的粽子、龍舟漫畫慶祝端午節的到來。隊員們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同時,提升了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玉泉區溝子板學校組織各班開展了以「吉祥端午 彩繩傳愛」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編織五彩繩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獨具特色的活動之一,讓大家親身感受到了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享受傳統習俗所帶來的快樂。

玉泉區清泉街小學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舉行了以「踐行學和做,端午粽飄香」為主題的包粽子活動,大家既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濃濃氛 圍,又用自己的雙手為全校師生送上了節日的關懷和祝福。

「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為讓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了解並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玉泉區民族幼兒園開展了「香飄端午,棕情歡笑」的主題教育活動。唱兒歌、講故事、「賽龍舟」、包粽子、畫端午印象、編五綵線、做小香包,孩子們在笑聲中感受著自己身邊的端午節。

以上內容由時刻表我為您整理關於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的全部內容,謝謝您的閱讀,提前祝您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4

「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掛菖蒲,帶香包……」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端午節獨特的習俗,近日,星辰幼兒園施家橋園區開展了「濃情端午,粽葉飄香」的主題活動。

教師組織小朋友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接著各平分班開展了相關的主題活動:大班組的哥哥姐姐用開展了「粽葉大變身」的活動;他們用靈巧的小手進行備游畫,剪,貼等方法,把粽葉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粽葉畫」。

中班年級組請來了巧手奶奶和媽媽,教小朋友們包粽子。巧手奶奶和媽媽先向孩子們介紹了包粽子的材料,然後示範包粽子的方法,並且指導孩子們自己嘗試動手包粽子,教室里散發著濃濃的粽香味。

小班的孩子一邊朗誦端午節的兒歌,一邊品嘗哥哥姐姐們包好的粽子,分外香甜可口。

通過這次活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增進了孩子們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孩子們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品味端午,體會著傳統節日的快樂與童趣。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5

為了讓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 2016年6月8日,鎮巴縣各幼兒園開展了慶祝端午節主題活動。

城關幼兒園首先通過老師、孩子和家長們一起收集、整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讓幼兒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其次,在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端午佳節,人們通過賽龍舟、吃粽子紀念屈子,在門口插艾葉,孩子們帶香囊寓意清除疾病。最後再通過看課件、聽故事、看圖片讀兒歌、畫龍舟、用橡皮泥捏粽子等多種方式呈現,使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更多的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三元鎮中心幼兒園則開展了「端午節」主題繪畫活動,組織全校幼兒開展了親子游戲及拔河比賽。

幼兒們在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同時鍛煉了認知能力、動手能力、繪畫能力,增進了親子關系,增強了端午節的情趣,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6

6月20日是端午節,當天,水城縣野鍾鄉黨委聯合野鍾鄉中心幼兒園到野鍾鄉敬老院進行端午節節日慰問活動,與老人們一起過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野鍾鄉中心幼兒園幼兒為老人們送上了精彩的節目,其中,小班小朋友帶來的舞蹈《小小一粒沙》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老人們流下了淚水;而大二班小朋友演繹的《貓鼠之夜》則逗樂了在場的觀眾及老人。

除此之外,幼兒園還為老人們帶來了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包的粽子,並為老人剝開,鄉領導也為老人們准備了生活用品、飲料、牛奶、補品等節日慰問品,在發放禮物的環節,現場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和尊老敬老之情。

活動最後,參加本次活動的野鍾鄉黨委相關領導作了講話,他們深情地說老人是社會的財富,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祝願大家節日快樂、生活愉快。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7

為推進文明城市工作扎實開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寶林小學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寶林中心小學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系列慶祝活動。

學校充分發揮學生樂於參與的主動性,利用晨會向每一個學生講解了端午節的知識;開展了「健康安全過端午」端午主題班會班隊會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有的班級以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有的班級結合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充分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了解端午、認同端午、喜愛端午、過好端午;同時學校還利用今年端午與六、一兒童節臨近的契機,開展了「寶林小學20xx年第四屆校園藝術節暨慶六一、迎端午文藝匯演活動」,匯演活動中一年級二班的《中國功夫》與六、二班的七律小詩《端午》更是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本次寶林小學開展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8

6月6日,我校開展了「端午粽飄香 濃濃感恩情」主題實踐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內容有「了解端午節」,即通過網路、書籍、家長等渠道,收集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習俗、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傳說、古今節日風俗的演變等內容,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體驗端午節」,學校組織留守流動兒童到餐廳跟校園爸爸媽媽學包粽子、做香袋,體驗端午節的快樂;「感恩端午節」,孩子們把親自包好煮好的熱騰騰的粽子送給為他們服務的門衛爺爺、保安叔叔、校園爸爸媽媽以及在路口執勤的交警,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9

為了進一步挖掘端午節文化內涵,倡導「文明過節、健康生活」的社會風尚,5月29日上午,常碼社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化活動,活動以「粽情,粽義,粽文明」為主題,內容包括:1、廣泛開展「巧手展風采,鄰里促和諧」為主題的社區鄰裏手工才藝展示活動,展出社區居民親手製作的手工編織鞋、手工藝捧花等作品共計20多件。2、聯合仁愛醫院為社區居民免費義診,醫務人員把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帶進社區,受到了社區老年人群的普遍歡迎。3、爭創文明城市,送法進社區,幫扶解民憂,法律咨詢送社區活動。

此次活動,意在讓大家繼承傳統習俗,了解健康生活和法律知識,增進了社區與居民之間的感情,增強了社區凝聚力,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10

當日下午,全體學生以團(隊)為單位,在團支部書記(輔導員)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生們合理分工,拿起掃帚、抹布、拖把、鏟子、和鐵釺等工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掃除活動。掃地、擦窗、除草等等,教師分工細致,學生各司其職,積極熱情的參與其中。不僅僅是本班級的衛生打掃,學校的走道、操場及花台等也都被學生仔細的清掃,還有各班級衛生區的雜草和衛生死角的清除工作,都做的十分的到位。經過全校師生一小時的努力,校園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春的步履匆匆,夏的爛漫將至,在這個艾蒿繁茂、柳枝蔥籠的時節,我們以傳統節日— 端午節為契機,組織廣大師生參與衛生清掃,為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保持校園整潔衛生,為推動雲南省級文明小城鎮工作創建啟到積極的作用。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1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粽子、戴香囊等都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的積淀。為了讓這些優秀的文化得到傳承,並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和體驗端午節,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天橋區鶴琴英華幼兒園尚品分園開展了「端午粽飄香」主題活動。

活動中,老師們結合多媒體課件、兒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習俗等;孩子們念著關於端午節的童謠,學著包粽子的手法:一折葉,二盛料、三壓實,四包嚴,五紮繩……雖然是用手工材料做的的粽子,但孩子們一樣很開心,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粽子特別有成就感。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品味端午,在包粽子的過程中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體會到了傳統節日的快樂與童趣。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12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佩香囊,賽龍舟,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為了讓幼兒對端午節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本班在此次端午節到來之際開展了,粽子分享及手工製作「粽子」的活動,首先我們讓幼兒觀察粽子的外型是否相同,再打開粽子品嘗味道,讓小朋友們自己發現、總結,原來粽子不僅外觀多種多樣,味道也有所不同,不僅有肉餡、花生餡、豆沙餡,現在還增加了紫薯、水果味的粽子。品嘗完粽子後就是手工折紙」包粽子「,通過小朋友自己動手包粽子後,對粽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也進一步認識到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對中國人民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讓幼兒知道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同時激發幼兒從小的愛國熱情!

端午節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簡報 篇13

5月26日,在端午節到來之際,裕華區第二幼兒園舉辦了「濃濃端午情,片片棕飄香」的端午慶祝活動,「說端午」、「唱端午」、「畫端午」、「親手包粽子」、「品嘗粽子」……孩子們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進一步了解了端午節。

活動中,各班老師藉助生動形象的課件向孩子們介紹了端午節的來歷,孩子們知道了詩人屈原的故事,了解了全國各地的人們在端午節賽龍舟、喝雄黃酒、吃粽子、掛艾草等風俗習慣,在濃濃的節日氣氛里,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包起了粽子。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品味端午,體會著傳統節日的快樂與童趣。通過這些孩子們喜聞樂見,妙趣橫生的活動,孩子們提前度過了一個輕松、愉快而又收獲頗豐的端午節。

;

『貳』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資料 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資料 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大家知道怎麼製作一張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嗎?下面由我為大家精心收集的端午節手抄報簡單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1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五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之一,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視。它的別名很多,有端午、端陽、蒲節、重五、女兒節、詩人節、沐蘭節等等。 端午節的來源有多種說法,為人所知的有下列六種:

1.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深感痛惜的人們紛紛包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他,此後逐漸演化為端午節。這是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

2.道教中的祭」地臘「風俗。《道書》雲:」五月五日為地臘,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23.勾踐操練水軍。《事物記源》記載,每年五月五日,天氣變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踐便在這一天開始操練水軍,最終打敗了吳國

4.紀念孝女曹娥。《會稽典錄》記載,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師失足落水。他14歲的女兒曹娥哀號江畔17日,覓父屍不得,投江自殺。

5.紀念介子推。據傳,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發令,五月五日這一天不得舉火。因為此時天氣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傷寒,難以醫治。

6.紀念伍子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時迎伍君。」伍子胥盡忠反被殺,屍被拋於江,化為濤神。每年五月初五,錢塘江口泛起初潮,人們駕舟逐潮,希望能見伍子胥顯靈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3

【端午節的習俗】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崔寔(逝於一七○)的《四民月令》記載:「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黃連丸、霍亂丸;采葸耳,取蟾諸,以合創葯,及東行螻蛄。」除了治難產的縷蛄外,其餘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見疾病的丸葯。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從「長命」、「續命」等名稱看來,就可以知道,當時人是多麼畏懼惡日對生命所造成的威脅。不僅在實際上製作治病的丸葯,在心理防衛上,也要仰賴五彩絲來抵禦那超自然,不可見的鬼魅及兵災。

盡管有這些顧忌在,端午的生命力並未因之減,積極祈禳的習俗仍隨處可見。周處(240-約299)的《風土記》記載晉朝新興的端午習俗有:「采艾懸戶上,踏百草、競渡」等。懸艾固然是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後來稱為「鬥百草」的游戲。而被視為端午特色的競渡習俗,也在此時出現。據宗懍(約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按語:「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記》中並未確實記載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說顥然是受了傳說的影響。事實上,競渡、祈禳。表面上是為拯救屈原而舉行的競渡,基本精神仍不脫惡日驅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來泡酒。

到了唐朝時,端午已成了個重要的節日,宮廷中也有種種的慶祝活動。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賞賜臣下。王溥(922-982)的《唐會要》卷三五記載,貞觀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筆題字的「飛白扇」賜給長孫無忌及楊師道。他說:「五日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賜君飛白扇二,庶動清風以增美德。」不只是寵臣有賞,一般文武官員也各有賞賜。馬縞(約十世紀中葉)的《中華古今注》記載貞觀中,端午賜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唐書�6�1禮樂志》也記載,天寶年間於端午節以衣、扇獻於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唐玄宗時:「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巧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不過,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戲,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經濟實惠的扇子來應景。李淖(約八八○以後在世)的《秦中歲時記》記載:「端午前兩日,東市謂之扇市,車馬特盛。」溤贄(約九○四前後在世)的《雲仙雜記》卷一引《金門歲節記》也說:「洛陽人家......端午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遺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葉製成,由於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謂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來)。

唐朝新興的端午習俗,還有所謂的「五時圖」。段成式(約803-863)的《酉陽雜俎》卷一記載:「北朝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所謂「五時圖」,就是在紙上畫蛇、蠍、蟾蜍、蜥蜴、蜈公,也稱「五毒符」。據說這五種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時存在時,才不敢互相鬥爭,得以和平共處。所以,掛五時圖就可以防止這些毒蟲作怪。

宋朝的端午節物,比起歷代,更見精緻。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1147)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

『叄』 給老朋友的端午節祝福語圖片大全

給朋友的端午節祝福語

1.端午蜜粽飄香,思家情意綿長,四處飄泊心傷,抽空探望親娘,一腔熱血拚搏,二行淚滴常掛,三句問候送你,祝你端午快樂,常回家就好!

2.端一杯雄黃酒,跳一曲楚國舞,屈原的《九歌》,伴唱著端午!包傳統的粽子,掛驅邪的菖蒲,再用手機送你一個火熱的祝福:端午快樂,一生幸福!

3.工作很忙萬端緒,別忘小睡在午間。天熱保重多快意,願你常被歡樂纏。這是可本人花大量心血編制的簡訊,全世界只有我最好的親人才有福收到,請認真看每句倒數第二字!

4.我那天在自己動手包粽子,眼看就要包好了,可是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包點什麼肉進去的好。直到我突然看見了你,我決定就包點豬頭肉進去吧。

5.喜訊:端午節當天,手機號頭兩位數字是13的用戶,可以到街邊小攤上免費領取粽子,當然,事先要抹上燙傷膏以防被攤主的開水潑到。

大學高考閱讀配圖

6.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脫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壓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還是早點把你幹掉……啊,粽子,節日快樂!

7.龍舟粽子端午的喜慶,別忘了愛護一下自己的眼睛。世界愛眼日,借著端午的歌聲,放鬆一下自己的心靈,少看一分鍾電視,遠眺一次天空,保護一下我們的眼睛!

8.端午頌訴著古老的傳說,粽子包裹著古老的風俗,艾葉凝聚著神秘的色彩,屈原堅守著民族的氣節,讓我們記住特殊的日子,時刻提醒勉勵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工作,開心每一天。

9.粽子飄香端午到,五彩香囊身邊掛,驅邪避災福相伴,敬上一杯雄黃酒,賓朋舉杯迎端陽,龍舟賽出情悠揚,一年更比一年強,生活美妙更輝煌,願你端午快樂,幸福萬年長!

10.張燈結綵喜氣濃,艾葉高懸端午到;龍舟競馳浪花翻,粽葉飄香精神爽;歡歌笑語連不斷,樂享端午好佳節;舉杯同慶送祝福,綿綿情誼潤你心;祝你端午樂開懷,幸福快樂到永久!

11.若一粒米代表想你,我願是一把米,時時刻刻想著你;若一顆棗代表愛你,我願是一顆蜜棗,分分秒秒甜著你。端午我要長長久久包著你!

12.糯米粘,蜜棗甜,懷念無聲潤心田。艾草香,菖蒲揚,思念連連滿胸腔。龍舟舞,粽葉綠,祝福綿綿入心湖。屈原事,古今情,傳統節日文明凝。端午時節到了,願你快樂。

13.端午節祝福心意全送到:願你「粽」是微笑,「粽」是快樂,「粽」是喜悅,「粽」是好運,「粽」是成功,「粽」是幸福,「粽」是美好。

14.端午到,好運隨著你我笑。賽龍舟,甜蜜幸福一起收。吃粽子,緬懷屈原游古寺。我祝你,每天快樂在一起。端午節到了,祝你端午快樂。

15.端午節到了,送枚粽子給您。愛情是外皮,裡面第一層是想你,第二層是愛你,第三層是呵護著你。吃下去讓你幸福無比!親愛的,預祝端午節快樂!

16.無數代錶快樂的糯米,裡面藏著代表甜蜜的棗餡,我用歡欣的粽子葉把這一切緊緊包在一起,繫上幸福的紅絲帶,充滿吉祥,捎去我美好的祝福:端午節快樂!

17.沙渺渺,水依依,思念如芳草,隨雁向你飛;月珊珊,星淡淡,問候穿雲端,祝福送身邊。端午節,濃濃情,傳誠摯祝福,送美好心願;祝端午節快樂,朋友!

18.米與米相粘,快樂溫馨伴;葉與葉相疊,鈔票疊不絕;線與線纏繞,好運跑不了;粽與粽相結,祝福不停歇。端午節,我給你祝願,祝你總如願,快樂每一天!

19.每逢佳節「粽」思你,好友之間「粽」是情,端午節即將臨,「粽」言「粽」語祝福你,願萬事『粽』順利,生活「粽」快樂,「粽」之,樣樣「粽」比我好!

20.快端午節了,我在醞釀一個大膽的計劃,就是我也要「投江」,但別害怕!我是將福氣運氣喜氣,投進你美好的江河,匯聚成祝福,祝你節日快樂,幸福安康!

21.端午聞見粽葉香,你我歡喜買來嘗。紅線拴著貴如銀,吉祥如意好心情;藍線拴著福如海,團團圓圓好家庭;綠線拴著壽如山,活力四射好身體。端午節快樂!

22.端午來臨百花香,粽子清香飄四方,東方送你搖錢樹,南方送你貴人扶,西方送你工作好,北方送你沒煩惱,方方好運方方行,信息傳達粽子情,端午節快樂。

23.端午節快到了,我送你十棵心:學習要用心,工作要上心,生活要平心,待人要真心,處事要細心,做事要專心,困難要耐心;祝你時時都開心,事事都順心。

24.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25.輕輕的問候融入了我所有的心願,淡淡的祝福傾注了我無限的真誠,靜靜的一則簡訊悄悄地填滿屏幕!永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祝端午節快樂!

26.我會送你一個蛋糕,在你生日的時候;我會送你一盒月餅,在中秋的時候;我送你一粒糯米在端午節來的時候,希望你把它種下去,用心呵護,等待收獲我的祝福吧。

27.人生無需驚天動地,快樂就好;友誼無需甜言蜜語,想著就好;金錢無需車載斗量,夠用就好;朋友無需遍及天下,有你就好,祝端午節快樂!

28.緣-字有你有我,愛-字有甜有苦,情-字有思有戀,想-字有牽有掛,你-永遠是我好朋友!祝福我的朋友,端午節開心快樂!

29.一條簡訊息,祝福一串串:端午節到了,祝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健健康康,輕輕鬆鬆;團團圓圓,恩恩愛愛;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30.老媽:從前你會強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兒不在母親身邊,用簡訊編織一個虛擬的粽子送給您,祈天下老父老母平安!

31.如果一朵花代表一個祝福,我送給你整個春天!如果一朵白雲代表一份幸運,我送給你整個天空!願我能把世上最好的祝福帶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32.端午節餓了咋辦?來份火鍋涮涮!渴了咋辦?去海邊轉轉!沒錢咋辦?找個傻子騙騙!沒膽咋辦?找拉登練練!要是想你咋辦?到豬圈看看!

33.聖旨到!奉天承運,皇帝召曰:你去年端午節欠我三毛錢至今未還,罰你三天不準拉屎,拉屎不準帶紙,帶紙不過三尺,直到憋死為止!欽此,領紙!

34.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綉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給朋友,祝端午節快樂!

35.今天端午節!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為原料,用無憂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為絲帶為你包了一個特別的粽子送給你!吃了它你永遠快樂,幸福!

36.我原來是買了粽子要送你的,並且發了短消息給你,但小偷拿了你的手機,親愛的,我們一起跳江吧!

37.端午到,掛香包,吃粽子,家家戶戶真熱鬧!艾蒿高高門前舞,驅邪氣,防五毒,高高興興過端午。

38.工作者是美麗的。當你以勤勉奉獻社會時,犒勞一下自己吧,多多吃粽子。

39.端午到了,別忘了掛艾葉、懸鍾馗、飲黃酒、佩香囊,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多吃點棕子,呵呵!

40.我那天在自己動手包粽子,眼看就要包好了,可是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包點什麼肉進去的好。直到我突然看見了你,我決定就包點豬頭肉進去吧。

41.喜訊:端午節當天,手機號頭兩位數字是13的用戶,可以到街邊小攤上免費領取粽子,當然,事先要抹上燙傷膏以防被攤主的開水潑到。

42.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脫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壓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還是早點把你幹掉……啊,粽子,節日快樂!

43.又快到端午節了,又能吃到我最愛吃的粽子了,可媽媽每次包的粽子都差了那麼一點點味道,聽說你跟屈原大叔很熟,下次去他那回來給我帶點正宗的粽子行嗎

44.雲想衣裳花想容,貓想耗子雞想蟲,牛想牧場鵝想草,兔想蘿卜猴想桃,鷹想藍天鳥想巢,狗想骨頭豬想槽,你想粽子我送你,同時送你一簡訊:祝端午快樂!

45.在友誼旅途上,有時你看不到我在你身旁…不是我把你遺忘,更不是讓你一人走…是我選擇走在你身後,當你不小心跌倒,我就跑上去踩…端午節快樂啊!

46.祝你端午節快樂,端是端午節的端,午是端午節的午,節是端午節的節。這下你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我想有小學畢業證的你應該知道我的意思了吧

47.粽子好吃,但要小心;食品加工,讓人嘔吐;要看證明,屈原就是這樣被毒死的!

48.粽子可愛,但你比粽子更可愛,我會用全身心的愛來品嘗你,直到牙掉光也不放棄!

49.祝「端午節」快樂:獎金多多再翻一倍,事業發達再進一步,人氣直升再火一點,身體安康再棒一點,人見人愛身邊美女再多一群

50.聽說今年端午節期間出了個怪事,我當時正好路過,但我不相信我所見到的一切:那隻豬居然真地像人一樣拿著手機在看簡訊!

『肆』 端午節的詳細風俗有哪些

每個節日都有著獨特的習俗和寓意,比如在端午節期間,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打午時水、洗草葯、放紙鳶、纏五彩繩、佩香囊等等習俗,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端午節祈福平安、驅邪消災、自然崇拜等等寓意和象徵。


1.賽龍舟

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自己發病是因為妖魔鬼怪上身),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在中國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其實在端午節的很多習俗,在今天看來都是沒有道理的,甚至被人說成是有迷信色彩的,但是這在古代也寄託了當時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他們希望這些習俗能給他們和家裡人帶來健康和好運,從而能遠離疾病。

『伍』 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端午節民間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接下來我就詳細介紹5個端午節的習俗吧,一起來了解一下。

1、吃粽子

全國各地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後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知旁攜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游戲。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喂魚蝦而拯救屈原,後演化為煮食紀念。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節的習俗了,小夥伴們,你們還了解哪些呢?

『陸』 端午節有哪些傳統活動

端午節傳統活動有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屈原。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6)跟端陽有關的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端午節來源

1、屈原

第一個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顫塵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逗春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討伐楚,五戰攻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答應。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茄指禪國大臣,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伍子胥因此死掉。

伍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柒』 關於端午節的資料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坦笑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7)跟端陽有關的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端午節的習俗

一,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二,端午食粽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神攔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讓瞎含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三,懸艾葉菖蒲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捌』 端午節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的說法,現在總結了以下幾種主要的說法:

1、端午起源於紀念屈原;2、端午起源於龍的節日;3、端午起源於夏至之說;4、端午起源於惡日之說;5、端午起源於人們祈求「男女構精,化生萬物」的「成人節」。接下來對以上的幾種說法一一道來。

一、端午起源於紀念屈原

這個說法最早能追溯到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

據說,屈原政治上的失敗、楚王的昏庸、新君繼位、楚國滅亡,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跳入汨羅江,以身殉楚,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為紀念他,每年的這一天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此來驅趕蛟龍。

這個說法是最廣為流傳的,最為大眾所知的,我老家在內蒙古東北部,算是廣義上的東北,在東北地區,大家基本都相信這個說法,我在小時候,就從父母、小朋友之中就知曉這種說法。包括後來上學,在老師、書本那裡學到的也是這種說法。尤其是屈原在跳江前說的那句舉世名言:「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另一種說法是:

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聽到消息後立刻紛擁劃船去救屈原,船一直劃到洞庭湖,也沒有見到屈原的屍體。那個時候,正遇到下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鬥旅春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由此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都是與紀念屈原相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