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蠶變成蛾的過程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
1、蠶卵: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粒細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直徑0.2cm。蠶卵的顏色,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經3~4天後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
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裡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2、熟蠶: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逐漸體現出老熟的特徵: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慾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驅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這樣的蠶就稱為熟蠶。
3、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
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4、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帶告笑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
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友笑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1)蠶化後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蠢含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㈡ 蠶是怎樣生長
蠶是吃桑葉慢慢蛻皮長大的。
簡介:蠶寶寶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蛾四個階段。剛出殼的蠶叫一齡蠶,因為它又黑又小,所以又叫蟻蠶,在幼蟲時期會蛻四次皮,在這一段時間內,蠶寶寶每蛻一次皮就長一齡,身體就會長大一點,而且是越長越大,越長越粗,越長越白。等蛻了四次皮,就成了五齡蠶了,那時蠶寶寶吃了幾天桑葉後就會吐絲結繭了。
蠶是鱗翅目昆蟲,以桑葉為食的吐絲結繭的桑蠶是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祖先就栽桑養蠶,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現之一。
長大過程如下:
1、剛從卵孵化出來的蠶,黑色有毛,好似螞蟻,叫做蟻蠶。蟻蠶吃著桑葉慢慢長大,過了一段時間,不吃不動,好像人在睡眠一樣,進入了頭眠。過了一、二天,它蛻去一層皮,又開始吃桑葉,身體繼續長大。這樣反復四次,達到成熟。
(2)蠶化後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商業價值
根據文獻記載和文物考證,我們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開始植桑養蠶。蠶絲的利用開始於漁獵時代的末期,而養蠶開始於農業時代的初期即黃帝時代。
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256年)蠶桑生產已成為專業化,並受到官方督察管理。到戰國時期(公元前476年~221年)達到高度發展,蠶絲已成為貧民百姓的日常衣服和自由貿易的物資了。
中國各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絲織品很多,有羅、綾、紈、紗、縐、綺、錦、綉等產品,其圖案與色彩的美麗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宋、元時期(公元960年~1368年)的蠶絲生產和絲織業達到另一高峰,宋朝年產絲綢達340萬匹,統治者對蠶絲業與農耕同樣重視。
中國古籍中常有「農桑並舉」的記載。「一婦不蠶,或受之寒」一成語反映了古代人民對蠶業的高度認識。
㈢ 蠶寶寶長大後變成什麼
蠶寶寶長大後變成蠶蛾。
蠶寶寶也叫桑蠶、家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以桑葉為食,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和生理機能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蠶寶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當溫度升高了蠶卵就開始發育,經過7-15天,就孵化出蠶卵。
蠶蛾是鱗翅目蠶蛾科的通稱,可以是指整個鱗翅目有喙亞目內孔次目蠶蛾總科蠶蛾科昆蟲的總稱,有100多種。大多數是會飛的,常見的有野蠶,桑蟥等。
蠶蛾還可以單指家蠶的成蟲,它們的祖先是會飛的,但現已唯渣經退化的不會飛了。蠶蛾,在古代又別名原蠶蛾、晚蠶蛾,屬食療同源昆蟲。
養蠶的注意事項
1、調控溫度
蠶對溫度比較敏感,在溫暖的環境中有利於胚胎發育,因此最好將溫度控制在20-25℃之間,並且不能低於20℃,若是養殖的溫度過低,蠶寶寶會停止生長。
2、提供光照
在養蠶的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適宜的光照,不能長時間將其放在陰暗處,否則會影響蠶的食慾,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將蠶放在半陰處,讓它接受自然光照射。
3、投喂飼料
蠶的腸胃比較脆弱,在給它投餵食物時盡量選擇比較細軟的葉子,扒山帆比如桑樹葉、白菜葉,注意要將葉片剁成小塊,方春雹便蠶寶寶進食,以免難以吞食。
4、清理殘渣
在飼養蠶寶寶的過程中,要注意箱內的衛生,發現有葉子以及飼料堆積後要進行清理,避免腐爛後滋生細菌,導致蠶寶寶拉肚子,嚴重時會感染病害。
㈣ 蠶弄繭之後會變成什麼
蠶結繭後蠶蛾。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塵頌和觸角;胸部長有一對胸足及兩御兄衫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
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蠶蛾(成蟲)留下後代,不久之後便會死去。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命史。
(4)蠶化後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蛹在蠶繭中越冬,翌年的2至3月份羽化為成蟲;成蟲有趨光性,部分品種喜歡腐臭味,幼蟲喜食葉片,一生蛻變5次,幼蟲老熟後在枝條間或葉片上結鎮腔蠶。
寄主:粉藤、葛藤。
種群分布:廣泛分布於亞洲東部等地。
經濟價值:若干種也能產絲,如日本的柞蠶和中國的柞蠶都產柞蠶絲,行銷全世界。
㈤ 蠶的生長變化順序是什麼
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共五十多天的時間。
家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發育。
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橘扒悶體變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她便開始脫皮。蠶就眠時不吃不動,表面是睡眠,實際是脫掉舊皮,換上新皮以繼圓彎續生長。
蠶在整個飼養過程中要蛻皮4次,每次此輪蛻皮的時候它不吃不動,這時盡量不要干擾它,也不要以為它生病了就把它丟掉。蠶每次眠期大概持續一天時間。
(5)蠶化後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
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㈥ 蠶寶寶怎麼畫可愛
蠶寶寶可愛畫法如下:
1、准備一張白紙和削好的鉛筆。
畫信指雀畫的好處:
1、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孩子們經常逗漏看爸爸媽媽畫畫,他們會覺得真有趣,於是就會模仿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塗塗畫畫。
2、培養孩子對美的感覺和欣賞力:家長可以帶孩子參觀各種畫展或展覽會,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事物來畫。
3、促進右腦發育:繪畫是一種綜合訓練活動,它包括了許多項內容。這些內容都與大腦的許多功能有關。因此通過繪畫不僅能使大腦得到有效的刺激,而且會使左右大腦的功能得以平衡和協調發展。
㈦ 蠶甬長大後會變成什麼
蠶甬長大後會變成飛蛾一樣的蛾子,不過不會飛。雌性會發出一種氣體,吸引雄性來交尾,交尾完了以後就死亡。
(7)蠶化後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蠶蛹,也有叫做小蜂兒的,是高蛋白的營養品。晚蠶砂(蠶的排泄物)、蠶蛻、蠶繭、白僵蠶(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蠶)等,都作葯用。
蠶吐絲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正卜。
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
顏色是咖啡色的。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
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
經過大約12到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蠶繭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蠶蛹可以吃,補充營養。
白僵蠶:咸、辛、平,無毒。
蠶繭:甘溫,無毒。蠶蛹:甘、平。
晚蠶砂:甘、辛、溫,無毒。
成分: 蛹晌族含蛋白質、脂肪油舉謹穗,其中主要成分是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醋,少量卵磷脂、淄醇、脂溶性維生素等。
蠶砂 (蠶屎)含有機物,其中有蛋白質及葉綠素,並含植物生長激素及組氨酸。日光照射後的蠶砂,小雞食後有鈣化骨胳的功效,或系其所含維生素D前級物質屬於2、1-二氫化鈣醇之故。
㈧ 蠶的生長變化順序是什麼
蠶的一生要經過:1、蠶卵2、蟻蠶3、小蠶4、五齡蠶5、蠶繭(含蛹)6、蠶蛾等幾個階段,大約共40多天的時間。形成蠶繭之前,毀歲旦每個蠶寶寶都要經纖擾歷4次蛻皮,蛻皮後,蠶便增加一齡。蠶寶寶長成五齡蠶後便開始爬上固定物吐絲結繭。這個過程一般持續一兩天左右,之後便形成了一個橢圓形的繭。
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變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她便開始脫皮。每次蛻皮的時候它不吃不動,這時盡量不要干擾它,也不要以為它生病了就把它丟掉。
蠶從蠶卵開始孵化,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我們稱為蟻蠶,黑色多毛,很像螞蟻。蟻蠶一出殼就會吃桑葉,日夜不停地吃,4~5天後暫停吃食,進入眠期。蠶慢慢長大成為蠶寶寶。蠶每次眠期大概持續一天時間,蠶就眠時不吃不動,表面是睡眠,實際是脫掉舊皮,換上新皮以繼續生長。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才開始吐絲結繭。
等蠶寶寶發黃發透,變得透明,就表示它要吐絲結繭了,這時要提供個交叉的空間好讓蠶寶寶結繭。需要兩天時間才能結成一個完整的繭,並在繭中完成最後一次蛻皮,成為蛹。蠶體巾透明的東西就是製造蠶絲的原料,叫做絲素、絲膠。絲素、絲膠被蠶吐出來後,遇到空氣就變成細絲。一條蠶吐的絲約1500米長。
約十天後,破繭而出,羽化成為蠶蛾。出繭後雀胡,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來交尾,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