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是什麼蘑菇 叫什麼
雞樅菌 [1] 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註:雞樅菌的「樅」字應該寫作土字旁右邊加一個從) ,現有多種寫法:雞樅菌、雞縱菌、雞棕、雞棕菌、三八菇(遵義)、三大菇(川南)等。又稱夏至菌(廣西)、傘把菇(雲南、貴州、四川)、樅杠菌(川東北)、雞肉絲菇(台灣、福建)、斗雞菇或斗雞公(因其狀如斗雞)、白蟻菰、白蟻傘、黃雞樅(福建、廣東),粵北地區也叫夏至菇或夏至菌客家系人稱為箭頭菇,在攀枝花俗稱為三堂菌。四大名菌之一,在食用野生菌中為珍品。 雞樅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含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鈣、磷、核黃酸等物質。雞樅的吃法頃歲很多,可以單料為菜、還能與蔬菜、魚肉及各種山珍海味搭配,可無論炒、炸、腌、煎、拌、燴、烤、燜,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為菌中之冠。雞樅僅西南、東南幾省及台灣的一些地區出產。以貴州產得姿肢最多,四川攀西地區6-8月較多野生,雲南與貴州交界處偶爾會出現跡乎世。
㈡ 能吃的野生蘑菇圖片大全
能吃的野生蘑菇圖片大全如下:
1、樅樹菌
生長環境:松林下,尤其喜生長於剛枝葉蓋地的幼松林下,土生。常見有2種。一種菌蓋菌柄雞蛋黃色,嫩時菌圓形下卷,成熟後傘蓋上展,中間下凹,下有褶裂;一種菌體橙黃色,蓋面略帶灰藍色,色澤不如前者鮮黃,但無法人工種植,只在海拔高的山區才有。
㈢ 【原鄉風物志】高黎貢山下的綠野「鮮樅」
《黔書》雲:
「雞樅菌,
秋七月生淺草中,初奮地則如笠
漸如蓋,移晷紛披如雞羽
故名雞,以其從土出,故名樅。」
㈣ 如圖所示的白色傘狀的白色野生蘑菇(野生菌)叫什麼名字
雞樅菌。
雞樅因其內部纖維結構、色澤狀似 雞肉、加之 食用時又有雞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雞樅。
雞樅系野生食用菌之王,其肉質肥厚,質細絲白,脆嫩爽口,清香鮮美,營養豐富,尤其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蛋白質中含有20多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種類齊全。
中國歷代都稱贊白蟻雞樅菌美不絕口,營養豐富。雞樅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雞樅中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對降低血糖有明顯的效果。
(4)可愛的雞樅菌圖片擴展閱讀:
雞樅菌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含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鈣、磷、核黃酸等物質。
雞樅菌每100克含蛋白質28.8克,糖類42.7克,灰分5.6克,維生素B21.20毫克,煙酸64.2毫克,鈣23毫克,磷750毫克。每100克鮮雞樅含維生素C 5.41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