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女生脖子有腫塊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女生脖子有腫塊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3-26 02:13:13

㈠ 【有圖】脖子出現這樣的硬塊 有點癢也有點痛 表面好像脫皮一樣

有可能是銀屑病,也有可能是神經性皮炎,建議去皮膚科看看!

㈡ 體內有癌,「脖子」先知,脖子出現哪些異常的時候,可能是癌症的症狀呢

大家好,相信大部分女性都聽過這么一句話,脖子是女性的第二張臉,所以,一般女性都比較關注自己的脖子,但是,對於很多男性卻並不注意自己脖子的狀態,因此,有些疾病也就經常被忽略了,但其實,頸部有很多器官,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態。醫生提醒,脖子若出現三個異常,或是,癌症在靠近。

第三個異常就是脖子變粗,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脖子粗了,是因為自己長胖了,但是,其實不然,脖子變粗還有可能是因為,癌細胞轉移壓迫或者李手返堵塞了上腔靜脈引發的靜脈,它血液迴流不暢,進而導致脖子變粗,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癌症直接轉移到了頸部,進而出現了頸部腫脹,由於頸部的脂肪比較少,而且,它位置,它就比較明顯,所以當我們出現問題之後,很容易被人發現,脖子,也是健康的信號燈,所以在日常生活薯好中我們要多多關注自己的脖子狀態若是,出現顏色異常,變粗等問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里

㈢ 脖子長了一個小腫塊,會不會是癌症

阿明最近摸到脖子上有一顆腫塊,因為非常小、大概才小指頭那麼大,所以他也沒特別注意,覺得過幾天就會自己消了。但沒想到隔了好幾個星期,腫塊不但沒有消,還越來越大,他也不知道要看哪一科醫生,還在想到底應該怎麼辦。

脖子長了一塊腫腫的

脖子上有什麼變化,因為可以看得到、摸得到,所以通常可以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但是脖子上長了一塊腫塊,到底是什麼原因、要不要看醫生,大部份人都搞不清楚。「反正不會痛,再看看吧!」是很多人的心態,或是自己嚇自己、認為一定是癌症而不願意就醫,其實沒這個必要。

像是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洪健齡就表示,他曾經收治過一名68歲的先生,半年前就已經發現自己脖子上有腫塊,而且是「硬塊」,但他認為過段時間就會消失,沒有特別注意;一直到聲音都已經被壓迫到沙啞、才來就醫,結果確診是甲狀腺癌。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腫塊都是癌症,但癌症幾乎沒有特別的症狀,所以很容易被工作壓力輕忽掉, 尤其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的癌症,有內分泌失調、受到環境荷爾蒙蔽含影響、工作壓力造成壓力荷爾蒙失調,或是本來就有代謝性疾病,像是代謝癥候群、糖尿病,就是甲狀腺癌的高危險群 ,近年來甲狀腺也從國人癌症排行榜的20名外,上升到20名內,女性癌症甚至已經上升第5名。

脖子的腫塊要怎麼判斷

其實無論是哪個部位的腫塊,都可以從時間、大小、形態來做初步的判斷,不需要過度的猜測或是害怕,但也不能輕忽。而一般來說,脖子的腫塊大致上可分為先天性疾病、發炎、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四類,醫師在問診時,也會先透過觸摸來初步篩選是否為惡性腫瘤。

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的頸部腫塊生長大約要7年左右,雖然稱為「先天性」,但因為生長非常非常緩慢,不一定會從小時候就發現,也常在成人的時候才發現;所以小孩子的頸部腫塊,多半是發炎性疾病,就是感冒、牙齒痛等問題造成,耳鼻喉科或小兒科就能很好診斷。

這類的腫塊會接近圓形,摸起來軟、有彈性,按下去的時候不會感覺疼痛,但有可能因為其他的感染造成發炎、腫脹,就會看起來像發炎型腫塊 。比較常見的有血管瘤、脂肪瘤,或是皮樣囊腫、甲狀腺囊腫等。

發炎型腫塊

一般來說,普通發炎型的腫塊大約生長、發病的期間是7天,像是感冒,或是扁桃腺發炎、牙齒痛、牙周發炎時,也會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問題,但多半可以自行好起來。所以一星期內腫塊消失,基本上不用太過擔心。

這類的腫塊的直徑基本上不會超過2公分, 而且觸摸的時候可以滑動,跟先天性腫塊一樣偏軟、有彈性,但發炎型腫塊也可能是淋巴炎 ,所以如果不是有感冒、牙齒問題的話,建議可以去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找出真正的原因。

腫瘤型腫塊

腫瘤型的腫塊,生長期大約7個月,而且會越長越大,通常會長到超過3公分,而3公分以上的腫塊有80%機會都是惡性腫瘤; 這類的腫塊除了直徑大之外,會偏硬、沒有彈性,而且按下去無法滑動,也不會感到疼痛,變大的速度也比其他腫塊快判芹。

而這種腫瘤型的腫塊,如果長在脖子的中線附近,大部分是良性的腫瘤,像是甲狀腺腫瘤等,但也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囊腫。

如果把脖子其他部分,不分左右,從上到下分成4等分,最上面那層可能是唾液腺腫瘤,或是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常見頭頸癌症的淋巴轉移瘤;發炎型的腫塊則可能是淋巴腺炎。

中間的2層,除了也可能是頭頸癌症的淋巴轉移瘤之外,也可能是神經、血管性的腫瘤,但不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最下面一層、最靠近鎖骨的部分,除了結核菌淋巴感染造成的腫塊之外,則可能是其他癌症的宏沖笑淋巴轉移瘤,男生可能是肺癌、胃癌、肝癌、攝護腺癌,女生則可能是肺癌、乳癌、子宮頸癌等。

㈣ 脖子上有腫塊

溫馨提示:回復只是給您提供參考意見!不能代替臨床診斷及醫療的依據,最後確診還請到相關醫院就診!請遵醫囑! 如果腫大的淋巴結硬度不大又伴有低燒,很可能是附近有炎症(感染),如咽炎、喉炎、扁桃體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一般上火引起的頸部淋巴有腫塊,或是咽炎、扁桃體炎等炎症,在炎症消除以後,頸部的腫脹會消失,這種的情況沒有關系。 如果腫大的淋巴結硬度較大,才考慮其他病變的情況。總之這個問題在這里是無法詳細說清楚的,建議去醫院檢查確診。 脖子是人體的「交通要道」,別忽視了頸部的異常改變,它會帶來很多潛在的危險,頸部疼痛是機體已經給你發出了「預警」信號!所以你要重視些。 在這里,只憑著你簡短的描述,就給你下結論,我認為是對你的不負責,也對你的健康不利。 這是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正常人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厘米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亦無壓痛,平時是「風平浪靜」的。 但當某處淋巴結腫大或有其它異常時,表明所屬區域器官有病變發生。 當細菌從受傷處進入你的機體時,淋巴細胞會產生淋巴因子和抗體有效地殺滅細菌。「斗爭」的結果是淋巴結內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反應性增生,使淋巴結腫大,稱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能引起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的還有病毒、某些化學葯物、代謝的毒性產物、變性的組織成分及異物等。 如在頜下摸到腫大的淋巴結,表示口腔內有病變。 如扁桃體炎、牙周炎等。頸部出現成患的球狀隆起,首先應考慮到頸淋巴結核。 鼻咽癌病人往往在頸部也可以摸到腫大的淋巴結。 掌握淋巴結腫大的性質,對於疾病的診斷也有重要意義。如系急慢性炎症,淋巴結質地柔軟,能活動,與周圍組織和皮膚無粘連,有游離感,急性期有紅、腫、熱、痛的典型症狀。 淋巴結結核,早期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無粘連,病情加重可繼續腫大。但不超過核桃大小,以後可粘連融合成片,發生變化,破潰,流出黃棕色膿液或豆腐渣樣物質。 癌腫所致淋巴結腫大多呈石頭樣堅硬,表現凸凹不平,與皮膚可粘連在一起,無疼痛或壓痛。淋巴性白血病,腫大的淋巴結能活動、不粘性、光滑、不硬、不痛,也不化膿破潰。 要去醫院先確認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 喉嚨發炎、牙齦腫痛……每當這些疾病發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在自己的頸部摸到腫塊。這些腫塊大多會自行消失,而且不痛不癢,所以大部分人對此不以為然。然而這種「不痛不癢的疙瘩」才更應該引起我們警惕,因為無痛性腫塊發生腫瘤的可能性比較大。 警惕無痛性腫塊 發現頸部長腫塊,不痛不癢,人們往往不予重視。只有當腫塊出現一些伴隨症狀,如疼痛、紅腫、瘙癢,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時,才會覺得應該去醫院看一看。然而,這種「不痛不癢的疙瘩」,更應該引起我們警惕。無痛性腫塊發生腫瘤的可能性比較大。這種無痛性腫塊的特點是:生長迅速、質地堅硬、表面不平、呈結節狀、活動度差、邊界不清、無壓痛。由於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常常容易忽略,造成治療的延誤,使一些惡性腫瘤失去了早期診治的機會,待病情進一步發展時,方去就醫,往往已屬晚期,很難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頸部腫塊的「80%規律」 「頸部腫塊」是指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或頸部出現異常的包塊。頸部是頭面部和全身各處淋巴的重要匯總處,呼吸道、消化道的樞紐,更是細菌等有害病原菌進入機體的重要門戶,也是先天性畸形、腫瘤的好發部位。因此,頸部是人體的腫塊多發區。據臨床統計,頸部腫塊可由60多種疾病引起。國內外學者對頸部腫塊的診斷總結出一條「80%規律」: ①對於不是甲狀腺部位的頸部腫塊,有大約20%屬於炎症或先天性疾病;而其餘80%屬於真性腫瘤。 ②對於真性腫瘤,又有大約20%屬於良性腫瘤,80%為惡性腫瘤;同時與性別有關,女性約佔20%,男性佔80%。 ③在頸部惡性腫瘤中,有20%原發在頸部,而來源於全身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的轉移病灶佔80%。 ④頸部的轉移病灶有80%來源於頭面部,20%來源於人體軀下部位 多因淋巴結炎 這種腫塊本質上是一種炎症反應性腫大。其特點是: 一、部位大多位於下巴周圍。 二、腫塊一般呈圓形,單個或多個,表面光滑,有移動性,觸摸時有疼痛。 三、腫塊大小會有變化,發炎疼痛時往往會增大,疼痛減輕時又會縮小。這種可變性,大部分是炎症腫塊的特徵。 學會自查頸部 一、仔細觀察,應選擇光線充足、均勻的地方,解開領扣,使頸部充分暴露,端坐或站立於鏡子前,抬頭,仔細觀察頸部有無異常突起的腫塊,注意頸部兩側是否對稱。 二、仔細觸摸,可用雙手手指的掌面按前後上下的一定順序觸摸頸部各區域。發現腫塊後,可根據腫塊的大小、性質對疾病作出初步判斷,還要及時請醫生診治。一般人可每3個月認真檢查一次。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34851985886276這是中央2套節目《健康之路》2009.2.17周二的節目《脖子上的是與非》.建議你耐心的看看這個,讓你更多的了解一下,關於頸部淋巴結腫脹、脖子疼痛的原因及治療方法,供你參考

㈤ 頸部淋巴結腫大圖片

頸部淋巴組織來自鼻,鼻竇,咽,喉,口腔和面部的淋巴迴流,這些部位的炎症或癌腫可侵及或轉移到頸部各組的淋巴結。有時食管,胸部甚至胃腸癌腫也轉移至此。
一般可按頸部淋巴結腫大的部位,大小,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來鑒別其性質和原因,探查可能的原發病灶。
常見原因有:
(1)炎症。急性者有紅,痛,熱的特點,起病快,局部有壓痛,經抗炎後腫塊消退。慢性者病程長,活動,無壓痛,常位於下頜下區。
(2)結核。可原發性或繼發於,腹腔的結核病灶,病程長,腫大淋巴結呈串狀,質中等,可活動,無壓痛,可互相粘連成團,若乾酪樣壞死,,潰破則形成瘺管。
(3)轉移性惡性腫瘤。為頸部淋巴結腫大原因之一,其原發灶多位於頭頸部,腫塊逐漸增大,質硬,活動度差,無壓痛,常為一側性,也可雙側受累。鼻咽癌,扁桃體癌,喉癌多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鼻,鼻竇,口,面部癌常侵及下頜下淋巴結,食管,癌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
(4)惡性淋巴瘤。為一種發生於淋巴網狀組織的惡性腫瘤。非何傑金淋巴瘤的腫塊無痛性,進行性增大,質硬,活動度差,何傑金淋巴瘤多為雙側性,有發熱,肝脾腫大,消瘦乏力症狀。
(5)艾滋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侵犯所致,病程長,淋巴結逐漸增大,常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發熱,消瘦,乏力和白細胞減少等。
通過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進行臨床檢查,結合影像學檢查,力求找到原發病灶,末能發現原發灶時,通過穿刺或摘除活檢,可以明確性質,原因,而後可進行相應的抗炎,抗癆,手術廓清或放療治療。
你已經腫大近一年了,建議你盡快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不要貽誤病情.不過也不要有顧慮,會好的,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