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逍遙游裡面鯤鵬的卡通圖片.
2. 鯤鵬是什麼樣子鯤鵬圖片大全
鯤鵬屬中國古代神獸之一,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莊子·逍遙游》。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常用鯤鵬比喻一些宏偉之事。
Pelagornissandersi是2014年7月7日美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發掘的一個史前海鳥骨骼化石,經分析表明,這種海鳥可能是地球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最大鳥類,其翼展介於6.1米至7.4米之間,在天空中翱翔數公里不用扇動一下翅膀。現在這種史前海鳥印證了鯤鵬的存在,只是誇張神話的描述和傳承了下來。這種史前海鳥印證了鯤鵬的存在,只是誇張神話的描述和傳承了下來。
外貌形態
夫鯤之為魚也。潛碧海,泳滄流,沈鰓於勃海之中,掉尾乎風濤之下,而濠魚井鮒,自以為可得而齊焉。鵬之為鳥也,刷毛羽,恣飲啄,戢翼於天地之間,宛頸乎江海之畔,而雙鳧乘雁,自以為可得而褻焉。及其化羽垂天,摶風九萬,振鱗橫海,擊水三千。《逍遙游》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簡介
鯤鵬,中國古代漢族神話中海神和風神禺強的兩種化身。鯤鵬之名,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莊子·逍遙游》。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莊周用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寫出了一隻怎樣的巨鳥啊!且不說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鯤,那由鯤「化而為鳥」的鵬,一旦飛將起來,那地球看起來豈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了?
歷史記載
《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大約就是大鵬鳥的別稱:「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這些從一些側面說明:大鵬鳥有綠、紅雙色,拍運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原來,從西昆侖到東海的距離,也不過是大鵬鳥兩翅之間耳!
神鳥象徵/鯤鵬
後世詩人以大鵬為高遠志向、豪放氣概的象徵。如阮修《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蔑視早賀租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而李白的《上李邑》更是千古傳誦。直至如今,漢語中仍有「鵬舉」、「鵬程」之類的詞語,借喻遠大的前程和抱負。
史書中的記載
陸兆章學誠《文史通義》卷三內篇三:「鯤鵬之壽十億,雖千年其猶稚也。」
唐朝杜甫《泊岳陽城下》詩:「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羅惇曧《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冥靈大椿之壽,朝菌蠓蚋之夭,鯤鵬之大等喻,《列子·湯問篇》語,《莊子·逍遙游》引之。」
宋代蘇軾《催試官考較戲作》詩:「鯤鵬水擊三千里,粗練長驅十萬夫。」
清代汪懋麟《洗象》詩:「豈同龍馬負,徒作鯤鵬想。」
3. 鯤鵬圖片能掛牆上嗎
可以。畫有大鵬的圖案通常被掛在書房及客廳,帶給人一種純檔"鵬程萬里"的積極向上心境,但要注意的是掛畫後大鵬的"嘴"不宜對著人的頭部,所以一般不宜掛在沙發做野亂、座椅上脊喊面,家有屬龍、兔或蛇的不宜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