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美風格的一張圖片 一個女的穿著英國國旗 在河邊的 希望是大圖 我拿來做手機壁紙的。
請問是這張么改態、我乎衫只有這么歲殲腔大的、可以么、、
2. 圖片上這種裙子叫什麼就是英國貴族女性穿的那種像撐開的傘一樣的裙子
張愛玲在《連環套》里說:「西洋女人的腰是用鋼條跟鯨魚骨硬束出來的。細雖細,像鐵打的一般。」跟中國女人裹腳差不多,自從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的發明了「鯨骨裙」後,外國女人便流行束腰。貴族女子為了參加社交活動,從十幾歲開始就穿這種束腰衣,把腰勒得小小的,所以流行這種裙子的年代,歐洲貴婦很容易暈倒,因為緊身衣讓他們根本喘不過氣來,再加上食量也小,稍稍刺激一下就暈了。
.「鯨骨裙」是用緊身衣把身體箍成一個「S」型後,外面要再穿一個裙撐,形成一個優美而誇張的弧線。這個裙撐曾經用鐵絲、木架做過,後來便採用鯨魚骨,確切地說是鯨魚胡須。鯨魚須其實就是鯨魚食道里長長的,柔軟但是有韌性的東西,因為鯨魚沒有牙齒,它靠吃浮游生物和小魚小蝦為生,就靠這些鯨魚須把海水和食物過濾開,所以這個須是做裙撐的最好材料,非常柔軟有彈性又不容易壞,女士們穿著它也便於坐立。但是鯨魚須實在是太稀少了,一頭成年長須鯨的鯨須做不了幾條裙子的裙撐,所以那時候人們大量屠殺鯨魚,而很多歐洲商人也靠從生活在北極圈周圍的愛斯基摩人手裡倒賣鯨魚須發財。
但是長期穿著這種「鯨骨裙」,會導致血脈不通,內臟受壓迫,導致便秘、痔瘡等一系列疾病,還有不少婦女因此骨骼變形,生孩子時候盆骨過窄而導致難產死亡。
3. 18、19世紀的英國婦女的地位怎麼樣為什麼大齡剩女特別多
為什麼18、19世紀的英國大齡剩女特別多?下面我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18、19世紀,英國飛速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強國。與此同時,英國社會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時人將未婚大齡女性大量存在的現象歸入其中,且十分關注。那麼這一社會現象緣何會出現呢?
01.男女比例失調
(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圖片來源於網路)
18世紀下葉,工業革命最先在英國發生,隨之而來是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英國的人口也穩定增長。一直持續到19世紀。整個19世紀,英國鉛談御女性總人數都大於男性總人數。1851年英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女性人數比男性多出侍正了50萬人。男女比例的失調同大量男性移民海外密切相關。
自工業革命進行以來,英國對外擴張的步伐不斷加快,建立了殖民帝國。殖民地成為了英國移民的主要目的地。當時的英國 *** 相信海外移民有助於打開海外市場,還可以緩和人口快速增長造成的社會矛盾,因此對海外移民持積極態度。而在海外移民的人口中,年輕男子佔了大多數。
根據錢乘旦主編的《英國通史》記載,1871-1900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移民中2/3為男性。19世紀50年代的移民 *** 過後,英格蘭25-29歲年齡段的性別比由1851年的1000:906下降至1851年的1000:879。這一時期,英格蘭45-49歲年齡段中未婚女性所佔比例最高佔比為1/5。男女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調使得女性遭遇了沒有人可選擇的尷尬難題,不得不保持單身狀態。
02.婚姻觀的影響
同絕大數大多時代一樣,18、19世紀時期英國人的婚姻原則中也包含了「門當戶對」,上、中階級都趨向於在相同階層中尋找結婚對象。上層階級有著中層階級無法比擬的優越地位,選選擇面也比較廣。中產階層的在選擇配偶時候更多考慮的是配偶的財產,增長家庭的財富被視為是中場階級女性的婚姻任務。
(18世紀英國畫像,女性恬靜溫柔,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中產階級婦女的擇偶的范圍很小,被選擇的男性同時也是選擇者,中產階層中相對貧困的女性往往不受歡迎。那些沒能在同一階層中找到結婚伴侶的中產女性並不願意將就,下層階級的男性通常不在她們的考慮范圍內,即使下層階級的婚姻較少考慮財產和地位。
逐漸增長的年槐岩齡會愈發阻礙女性結婚,因為當時的人們普遍厭煩妻子年齡比丈夫大的婚姻。這也就導致未婚大齡女性主要存在於中產階級,其中有許多人終身未婚。
03.已婚婦女權益有限
除男性人數不足、婚姻觀的功利性的影響外,已婚婦女的境遇也使得一部分女性自願保持單身。18、19世紀越來越多的女性實現了就業,她們的工作能力已不容忽視,但是她們工資卻遠不及男性,遭受勞動壓迫的同時又承擔著家庭的重擔。
當時的英國法律並不承認已婚婦女有獨立的人格和身份,婦女一旦結婚就失去了法律的存在,依附於丈夫。從法律角度說,已婚婦女勞動所得都是屬於丈夫的。
(19世紀英國畫像,母親生了新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路)
過得不幸福,選擇離婚是不可能的。離婚的合法性在1857英國議會頒布的《婚姻訴訟法》中得到了承認,但是這項法律的唯一前提是通姦,女性若想離婚就必須證明丈夫的通姦行為且性質十分惡劣。女性要順利離婚十分困難,而且,法律規定孩子屬於丈夫,只有丈夫不想要孩子時,女性才能擁有撫養權。結婚之後可能會面臨的困境導致了一部分女性不願邁進婚姻。
結為夫妻的是兩個人,牽涉的東西卻很多。18、19世紀英國的流行社會觀念視未婚的大齡女性為有問題的群體,但這一群體的大量存在本身就與社會觀念密切相關。
4. 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女圖片
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女圖片
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女圖片,美女人人都愛,相信每位女生都想成為第一美女,但不是人人都可以的哦,下面就來具體說說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女圖片,我為您精心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女圖片1
奧黛麗·凱瑟琳·赫本-路斯頓(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港譯:柯德莉·夏萍,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是英國與美國好萊塢知名女演員。是世界公認的十大美女第一名
地球人都知道,印度美女甲天下。
1994年的世界小姐、來自印度 的艾絲維亞·雷是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女」,但是其實可以冠以「印度第一人造美女」的頭銜,因為據說她在出道之前就接受過全身綜合整形,連肚臍都整成水滴狀。如果說章子怡的美好比是一盞淡淡的茉莉花茶,艾絲維亞·雷的美則象一杯濃列的伏特加酒。她有誘人的身材,一雙奪魄消魂的大眼、彎彎的柳葉眉、性感的嘴唇,極具印度風情,五官比例非常符合「三庭五眼」的標准。 在獨特的火熱旋律中含蓄著的國度,在佛號的單調迴旋中樂觀著的國度,孕育著許許多多這樣的美女-- 一律的露著肚皮,明眸和纖手在音樂中優雅著表達,輪廓里分明是西方人的線條,眼神里卻是東方人的神韻,明朗,像精心雕成的塑像。
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女圖片2
張梓琳,出生於中國河北的張梓琳,她是中國在世界級選美賽事中奪冠的第一人,所以不光是影視演員,她同樣也是一名模特。擁有一張標致臉孔的張梓琳讓人有種驚艷的味道,很多人都會被張梓琳的獨特氣質所吸引。她的美,讓人找不到破綻。
石原里美,出生於日本東京,由於臉龐俊俏無比,曾獲得「完美少女」大獎。日本人評價笑起來的她就像盛開的櫻花。
傑西卡·阿爾芭,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傑西卡·阿爾芭雖然身材嬌小,但是身材玲瓏,容貌也是讓人驚艷。在美國,阿爾芭是全民痴迷的偶像,盡管已經身為人母,也受到萬千網友的追捧。
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女圖片3
台灣第一美女蕭薔的美麗情事。
關於生活
1、 保持愉快的好心情,是蕭薔認為當美女的必要條件。「心情不好時不知不覺就皺起了眉,久了可能在眉頭中間就長了小皺紋呢。重新整理好心情,跳開令人憂郁的情結,煩惱也就不足困擾了。」
2、 蕭薔的美不只是外在,不斷的充實自己是讓她由內散發知性氣質的秘密。縱使時間不夠讓她安排一個完整的訓練課程,短期進修、學習也是很好的。剛迷上烹飪樂趣的蕭美女喜孜孜的說。
關於飲食
1、 好像大酸大辣是所有美女們的禁忌,蕭薔也是杜絕刺激食品的支持者。
2 、忙著昏天暗地的拍攝工作如何補補身子?除了逮到機會就補眠,不時熬些湯品來喝,粉光參、枸杞子也是她補養身子的最愛。
關於運動
1 、國中時就是滑傳統四輪輪鞋的好手,最近更迷上了有點 fashion 的直排輪。一個禮拜抽空溜個2、3回的她,以親身體驗告訴你,這對下半身,臀部、腿部有很好的運動效果.
2 、沒有時間到特定場所進行特別的運動,睡前做做仰卧起坐,持續不斷,也是她保持身材的小秘密!
關於美麗
1 、不管上不上妝,完整的卸妝清潔步驟是她每天必做的課程。
2 、常出外景的她如何保持一身白皙的肌膚?「一定要做好完善的防曬工作。能撐傘時一定撐傘,不撐傘也絕對會做好防曬隔離 。收工之後,回到家取出冰得透涼的美白面膜敷上。鎮靜滋潤一次完成。」
5. 這個女人來自伯明翰(英國第二大城市,是英國人),為什麼膚色和發色卻是棕褐色的看起來那麼像印度人
大膽的猜測一下哈!
猜測 1、圖片中的女士,她的祖父或外祖父,曾經在西亞北非生活過。也就是說,她祖上,娶了一位當地的姑娘。因為,當時,西亞北非地區,是英國和法國的勢力范圍,所以,圖片上的女士可能是一位,英國與西亞北非地區,某個種族的混血後裔!
比如,她的祖上曾經是羅德西亞警察,駐扎在孟買、加爾各答或班加西,娶了一位當地的,某個民族或種族的姑娘!
猜測 2、圖片中的女士,她的祖父或外祖父,
與曾經在西非生活過的,並且娶了當地姑娘的,法國殖民者的混血後裔,(有點燒腦啊!)
結婚組成了家庭!
圖片上的女士,可能是這位英國人,與法國殖民者的雙重混血的後裔!
例如,她那位供職於,羅德西亞警察部隊的祖先,在阿爾及利亞或者是摩洛哥,遇上了一位,和法國殖民者混血的當地姑娘。
猜測 3,圖片中的女士,本人就是來自西亞北非地區的當地人,(比如留學生)是合法移民到英國的,第一代移民,或者是偷渡的難民!
猜測4、圖片中的女士,是被英國紳士領養的,西亞北非孤兒。
6. 純種英國人長什麼樣
英國人如果沒有過度肥胖,都是長臉尖下巴,小眼睛,白的嚇人的皮膚(抄來的)
頭發一般都是金色和黃色
混血就是另外一畝鄭賀回事了迅派
莎士比亞就是英叢基國人 看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9%AF%CA%BF%B1%C8%D1%C7&in=6232&cl=2&cm=1&sc=0&lm=-1&pn=1&rn=1&di=7672185968&ln=2000&fr=
7. 二十世紀英國女人服飾 英國女人
英國人的著裝會告訴你——西裝革履且行色匆匆時,一定是上班時間;一旦發現全城絕大多數人都穿上了多彩的休閑裝,那必定是休閑假日,人們忙不迭地逃離寫字樓,城市立刻變得鮮活起來。他們甚至還會別出心裁地配上一件大衣、一條圍巾,好讓自己看上去更加出眾一些。世紀初,雖然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思想比較前衛的時裝屋和設計師,但整個時裝業依然還被牢牢的掌控在巴黎高級時裝屋的手中。也正是他們所服務的皇室、貴族、富人和名流,毫無例外的構成了當時社會風尚的中堅力量。
下面有圖:
8. 有一幅油畫,我記得好像是個半裸的女人手持武器,背景是好多人跟著她向前沖。她是個女英雄
作品賞析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徵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里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奮勇前進。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性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著動力的構圖形成了一種強烈、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這幅畫具有生動活躍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本畫取材於1830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國王查理十世取消議會,巴黎市民紛紛起義。27至29日為推翻波旁王朝,與保皇黨展開了戰斗,並佔領了王宮,在歷史上稱為"光榮的三天"。在這次戰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萊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壘上舉起了象徵法蘭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萊爾把這面旗幟插到巴黎聖母院旁的一座橋頭時,中彈倒下。畫家德拉克洛瓦目擊了這一悲壯激烈景象,又義憤填膺,決心為之畫一幅畫作為永久的紀念。
畫上展示的巷戰場面,是畫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壘戰的草圖的基礎上定稿的畫面。圖中那位在硝煙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槍,奮勇當先,正在召喚群眾前進的青年姑娘,既是起義參加者的真實寫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徵。她旁邊的少年鼓手正揮動著手槍,急速向前奔跑。另一邊頭戴高帽的大學生正意志堅定地注視著前方。他身後有兩個工人揮舞著尖刀,表情剛毅,顯示出憤怒的神色。在他們後面還有許多起義群眾。前景右側有兩名政府軍的士兵倒斃在地上,左側躺著一位為自由而獻身的起義者。一名受了重傷的青年工人正抬頭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期待著自由的來臨。他的上衣、露出來的一角襯衣和腰帶正好是三色旗的顏色。如果仔細觀賞,還可以隱約看到北塔樓上飄揚的一面共和國旗幟。
作品背景
這幅畫取材於1830年法國7月革命事件。1815年拿破崙下台後,逃亡國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國當國王,這就是「波旁王朝」的復辟,封建勢力重新猖獗。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繼承人查理十世企圖進一步限制人民的選舉權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議會。巴黎市民聞訊紛紛起義。他們拿起武器,走向街壘,為推翻這個復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奮戰,最後佔領了王宮,查理十世逃亡英國。《自由引導人民》這幅畫所展示的硝煙彌漫的巷戰場面,正是表現了巴黎市民英勇戰斗的情景。引導他們前進的是一個「自由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拿槍,一手高舉大革命時期的三色旗,成為畫面構圖的中心。緊跟她前後左右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學生等。他們手持武器,踏著血跡和屍體奮勇前進。硝煙彌漫的背景中隱約出現巴黎聖母院教堂的輪廓。整幅畫氣勢磅礴,色彩與明暗對比強烈,結構緊湊,用筆奔放,充分展現了浪漫派繪畫的風格特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自由引導人民與酷玩樂隊專輯、Google主頁的相關內容英國搖滾樂壇進入新世紀之後崛起的最受歡迎搖滾樂隊之一的Coldplay,在出道10年來第四張專輯《Vivalavida》的封面中,引用了德拉克羅瓦的這幅《自由引導人民》,並頗受好評。Google網站在離開中國市場前,曾有「我的個性主頁」版塊。其中有一個模版,就是有以《Vivalavida》為主題,《自由引導人民》做背景的。
9. 歐美明星 能幫我認一下圖中是哪位女明星嗎
伊莎貝爾·艾倫(Isabelle Allen)
來自英國的童星演員,曾汪余飾演困宏滾過《悲慘世界》(2012)里幼年珂賽特一絕叢角。
參考網路:
http://ke..com/view/10093412.htm
《悲慘世界》海報:
10. 英國皇室有漂亮的公主嗎不計年齡的,我看到好多公主都不是很高貴漂亮啊。圖中的那幾個小公主都叫什麼名
那些不是小公主,是婚禮上的花童。
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繼位前就是公主。
仍然在世的、有「公主」稱號的王室成員有四人:
女王的孫女、約克的比阿特麗克斯公主(王位繼承順位第5位)
女王的孫女、約克的尤金妮公主(王位繼承順位第6位)
女王的長女、長公主安公主(王位繼承順位第10位)
女王的堂妹、喬治五世之孫女、亞歷山德拉公主,尊敬的奧格威女爵(王位繼承順位第40位)
按規定有「公主」稱號但被父母拒絕了的有一人:
女王的孫女、露易絲·溫莎女爵(王位繼承順位第9位)
無「公主」封號但類似於公主的王室成員:
女王的外孫女、邁克爾·廷德爾夫人(即婚前的扎拉·菲利普斯,王位繼承順位第14位)
女王的外甥孫女、已故的瑪格麗特公主之女、莎拉·查托女爵(王位繼承順位第18位)
凱特嫁入皇室以後就是Princess Kate,中文翻譯成「凱特王妃」。黛安娜王妃也是這樣。
其實伊麗莎白二世年輕時真的很漂亮、很有氣質,並且十分聰明,處處都表現出作為公主、女王所應有的修養與風度,在戰爭年代也親自在部隊中為國家貢獻力量,受到人民的贊許與愛戴。
現代社會,很多人的審美都是非常小家子氣的,在他們眼中,公主可能就應該是嬌艷型的。但事實上,皇室生活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舉重若輕,真正的公主、女王需要隱忍很多、犧牲很多自己的利益,只有能夠承受住各界壓力、內外兼修的人才能真正受到人們的尊敬與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