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近現代女畫家
1. 【黃賓虹】原名懋質,因生於農歷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諱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質,字朴存。用別號甚多,以賓虹為最。祖籍安徽歙縣西鄉潭渡村,生於浙江金華。
黃賓虹一生跨越兩個世紀,兩種時代,最終以中國畫大師名世。而重要的是他的思考和實踐,有著深刻的世紀之變的印記。在社會激變而產生的精神文化困境以及藝術發展的諸多難題面前,黃賓虹謹守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傳統,從探索民族文化源頭入手,以「渾厚華滋」即健康和平的生存理想和淳厚振拔的精神重塑為藝術創造的美學指歸,數十年孜孜埋頭苦幹。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繪畫則集中體現了他對藝術史傳統的深層熱忱和洞察。
體現了他對中國畫發展前景的獨特見解和創造。這一創造的意義更在於為中國畫史進入現代豎起了一塊新的里程碑。
同時,他的創造精神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分質朴而偉大的中國知識分子藝術家在時代激流中執著、智慧的一生。
2. 潘玉良(1899-1977)為例。他雖與有「現代中國西洋畫之父」之稱的徐悲鴻同時得到國家的留學金被保送到巴黎並成為同一所藝術學院(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同班同學,但後者1928年回國後卻先後被任命為北平藝專校長、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位,得到國家、藝譠及人民的敬仰;而前者1929年回國後雖也極幸運地在「上海美專」、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等覓得教職,但由於她的青樓背景而一直被國人及藝術界所誤解及鄙視,認為她本人及所繪的裸體女人畫像也是「傷風敗德」的,於是在受盡屈辱及不被認同的創作環境及傳統男性世界的話語下掙扎了八年,於1937年被迫離開丈夫及祖國到別國(諷刺的是這個「別國」卻似乎更懂得欣賞及尊敬她,多次地頒發藝術獎項給她)延續她的創作生命。直至1977年「人」終變「魂」(即1994年鞏利主演的電影及2003年及李嘉欣主演的國內電影劇《畫魂》的「魂」),客死異鄉,走完了這段78年既辛苦且輝煌的道路。她為人熟悉還是要到1978年後根據她本人遺願,把所有藝術創作(包括二千多件版畫、雕塑、油畫及素描作品)陸續運返中國後的事。
3. 戈湘嵐 ( 1905 -1964.3.31 ) 原名紹荃,又名荃,堂號忠恕堂,又署東亭居士。 江蘇東台人,早年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後入商務印書館從事裝潢設計,曾與友人創立學友圖書社,從事教育掛圖編繪與出版 。抗日戰爭期間,始習國畫,專攻畫馬 。勝利後在上海首次舉辦個人畫展,並拜趙叔儒門下 。 1950年後歷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學編繪室主任、副總編輯、編審,上海畫院畫師,《辭海》編輯部插圖組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除畫馬外、亦擅其它走獸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於中國美術館,《白馬圖》陳列於上海豫園小刀會歷史館,另有與鄭午昌合作之《大西南進軍圖》等 。
4. 龐左玉 (一九一五至一九六九)又名慶昭,別署瑤草廬主,女。浙江吳興人。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及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院畫師。
一九三四年畢業於上海藝專,後從鄭曼青學習花卉,由學徐青滕、陳白陽入手,後來又得其伯父龐虛齋(名收藏家)的指導,臨摹了很多古畫。
解放前曾參加過中國女子書畫會、中國畫會。解放後曾加入新中國畫研究會。
擅畫花卉、草蟲,風神秀雅,筆致工整,吸取惲壽平、華喦的設色與寫生技法。嘗為搪瓷工藝品繪制畫稿,受到群眾歡迎。作品有迎春圖、姐妹花開紅半天、牽牛花等。
其夫樊伯炎,是名畫家樊浩霖之子,也善畫。
5. 潘素 1915年2月2日生,女,江蘇蘇州人。1936年始,師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張孟嘉等習畫。1937年與張伯駒結婚。得窺張氏所藏書畫,潛心臨摹,又共游名山大川寫生。與齊白石、何香凝、張大千、胡佩衡等人有筆墨往來。曾於北平、西安等地舉行個展。1949年後,又在燕京大學辦過個展。1980年於北京與張伯駒舉辦夫婦書畫聯展。現任吉林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理事,北京中山書畫社副社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藝術顧問,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早年習花鳥,中年轉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綠山水及雪景山水。作品有《灕江春晴》、《夏山過雨》、《萬松積雪》等。《湖光清色》獲東京現代水墨畫協會86年度展優秀獎。1955年與張伯駒將珍藏的晉代陸機《平復帖》、唐代李白《上陽台帖》等八件真跡捐獻給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給予褒揚獎。有《張伯駒、潘素書畫集》行世。
6. 方君璧
7. 陸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畫家,近代十大才女之一。江蘇武進人。1915年就讀法國聖心學堂,她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個畫家,師從劉海栗、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父親陸定原是財政部的賦稅司司長,1926年與徐志摩結婚,同年參加了中國女子書畫會,1941年在上海開個人畫展,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
她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卞昆岡》五幕話劇。她諳崑曲,也能演皮黃,曾出演《春香鬧學》、《思凡》、《玉堂春》等劇,在北京和上海名動一時。她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建國後擔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65年小曼在上海病逝。
一代才女,美人陸小曼是上個世紀20年代曾經火樹銀花的女子,亦是一個被千夫所指的女子。她的前半生,是一隻美艷的蝶,肆意炫耀著自己光彩照人的外表。她的後半生,是一隻平凡的蝶,安寧,平靜。
艷麗的容貌、富有的家世、出眾的才情使陸小曼早在北京社交界就有了「南唐(唐瑛)北陸(陸小曼)」之譽。而她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更是讓多數人覺得十分難能可貴。「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詩的特色;寫文章,蘊藉婉轉,很美,又無雕琢之氣;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的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
8. 近代女畫家周先璞 周先瑜 姊妹
9. 李青萍
10. 李聖和,1908生,別號印滄老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喜愛書畫,5歲臨習名家法帖,擅真、行、草、隸尤攻小楷,所作法度嚴謹,秀雅瘦潤。工國畫及古典詩詞。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揚州市文聯委員,揚州國畫院專業畫家。
11. 顏裴仙(1904生),揚州最早出名的書畫大師,原名顏絲。顏裴仙的父親顏二民,是遠近聞名的詩、書、畫三絕的藝壇高手。顏裴仙詩書畫兼善。
12. 吳硯耕,吳芸,字硯耕。1910年生。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3歲隨父親(清末民初揚州著名畫家吳笠仙先生)習畫,以畫菊見長。
13. 李竹邨(1920生),自幼嗜畫,師從津門畫家陳少梅,被列為民國八大女畫家之四。李氏作品,無論工筆人物、北宗山水,還是花鳥都有很深的造詣。
14. 周雅玲,又名桐羽,號聞鶯草堂主人。祖籍東坡故居四川眉山,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會副秘書長、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畫師,作品在國內外大展中多次獲獎。
作品刊載於數十部國家級大型畫集,部分作品被文化部及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紀念館收藏。2002年榮獲國家人事部"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獎",2005年榮獲美國"國際文化交流獎金獎",2006年榮獲中國美協第三屆全國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優秀獎,2007年榮獲香港"相約香江"第三屆中國書畫花鳥畫交流展金獎。作品連續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有《中國當代名家·周雅玲》畫集。《中國畫家》、《亞洲書畫》、《美術》、《當代美術》、《美術報》、《中國拍賣》、《英才之光》、《中國書畫報》等報刊雜志對其作品均有介紹。
B. 畫一個大美女怎麼畫
大美女畫法如下:
1、首先將人物微卷的發型輪廓給畫出來,再來畫出側臉線條與側面的一隻耳朵。
5、給人物塗上膚色後,頭發塗成黃顏色,內里的裙子塗上綠色。
6、最後將外套與高跟鞋塗上水紅色,衣領與腰帶塗粉即可。
以上就是美女的教程了,重點在於頭發以及時髦的衣物的刻畫。
畫畫的技巧:
1、畫畫前的准備工具:畫紙、不同型號的鉛筆。畫紙,要求紙質潔白厚實,紙面具有不規則的紋痕。耐摩擦,以便繪畫時用橡皮揩擦而不易起毛。並有較散喚好的耐水性能,使在畫水彩畫時,不致有擴散現象。
2、學會畫線條:素描是由線條組成的。在學畫畫之前,都是要畫很多很多線條的,而且純畫線條。畫的時候,不能彎,要講究果斷、瀟灑、力度得當,也就是一條線條要讓人感覺到美、直、大方、尾部收得好、有條理。
關鍵在於線條的疏密處理,疏密關系有節奏的配合與巧桐判妙運用,才能使畫面保持秩序感,產生有條不紊,豐富而不繁。
3、臨摹速寫照片:線條學過了,就選幾張自己喜歡的照片進行臨摹。臨摹就是按照原作仿製書沖輪凱法和繪畫作品的過程。對於初學者來講,臨摹速寫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美女、風景、食物,只要你喜歡都可以。臨摹速寫照片,只要畫出輪廓就可以了。
C. 中國畫人物畫怎麼畫
綜觀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類, 一為白描畫法。二為工筆重彩畫法。三為寫意畫法(簡筆畫法) 。
1、白描法畫法
白描化法是人類最早,最簡潔的繪畫表現形式,我國古代 稱為「白畫」,也有人稱為「線描」,如戰國楚墓出土的兩幅 我國最早的帛畫,即以白描畫法表現,早期的白描畫,其線描 技法以均勻流暢的線條為主,到了唐朝吳道子,才能把白描線 條發展到有粗細輕重的變化,能生動的表現衣摺的動感與厚度 感。北宋畫家李公麟可稱是白描畫法得代表性人物,下圖是李 公麟的「維膜演教圖」,把線條的特色,發揮到最完美的境界。
到了明嘉慶年間,鄒得中總括前人豐富的創作經驗,在其 著作「繪畫發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說法,這十八種描法 是指: 1. 行雲流水描 2. 高古游絲描 3. 鐵絲描 4. 柳葉描 5. 琴弦描 6. 螞蝗描 7. 混描 8. 橛頭釘描 9. 曹衣描 10. 釘頭鼠尾描 11. 折蘆描 12. 減筆描 13. 戰筆水紋描 14. 竹 葉描 15. 橄欖描 16. 蚯蚓描 17. 棗核苗 18. 枯柴描
以上十八種描法是古人根據當時的服裝(大都是寬袍大 袖)領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見到,有些則是後來逐漸 添加的,然而這十八描並不是包羅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 張簡化為五種,或合並為三大類。擅長白描人物的當代畫家董 夢梅先生則指出:十八是以線條描法的形狀命名,並不妥當。
2、工筆重彩畫法
工筆重彩畫法是一種造型工整細致,色彩濃艷而略帶裝飾 性的畫法,如下圖是晚唐周的簪花仕女圖即為典型的作品 畫工筆重彩法適宜使用熟紙或絹,通常可分成六個步驟:
(一)起稿: 先用鉛筆或炭筆在稿紙上將人物造型畫正確,修 改完美後將畫紙蒙在上面覆描。
(二)鉤線: 鉤線有兩種方法,一種稱為鉤勒法,就是先用淡 墨鉤出輪廓線,著色後再用重墨或重顏色把主要線條重 復鉤勒一次,這種方法不怕著色時把原來的線條遮蓋, 畫起來較方便另一種稱為鉤填法,就是用濃淡墨色把 線條鉤好的輪廓裡面,不可將顏色蓋住墨線,這種方法 鉤出來的線條流暢,但填色較費工夫。
(三)分染底色: 為了表現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變化,在暗 處先分染一次重色,面部可以用赭色分染,方法是珠一 只筆蘸赭石,一隻筆蘸清水,先用顏色筆局部染色,即 用清水筆推開仕女的面頰可先用洋紅分染。
(四)著色: 傳統仕女的著色法近似京劇人物的化裝,稱為三 白法,即額鼻和下顎三部分暈白粉眼眶和面頰用色比 較誇張,多用洋紅朱膘藤黃,調少許白粉男子的臉用 赭石朱膘和藤黃,加少許白粉。
(五)罩色: 在渲染和著色之後,為了使色調統一或補救某些 不協調的部份,如臉部常用淡赭石平塗一或兩遍。
(六)提色: 在最後完成之前對重點部份再作加工,如眼睛口 角或鼻等,使其更為突出畫仕女面部在三白的部份再 加白粉,有時可從紙的背後托染白粉,以加強面部的粉 的粉白效果, 一般常用於工筆重彩人物畫的染色法有:罩(平塗色) 窄染(窄小范圍的分染)寬染接染疊染掏染(染背景底色而預 留出前面人物)染(染兒童或婦女面頰,著色時旋轉用筆,使 顏色逐漸變淡變無,又不留筆痕)。
3、寫意畫法
五代石恪的「二祖調心圖」即以狂草的筆意,畫出深具禪 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畫家梁楷發展減筆人物畫,開拓新風氣 ,而且創造了大筆潑墨法,成為寫意人物畫的代表性畫家,其 作品「潑墨仙人圖」、「李太白行吟圖」等皆運用豪放而簡潔 的筆墨,生動的表現出人物的神韻。近代自揚州八怪以來,也 有不少擅長水墨寫意人物畫的畫家,逐漸形成中國人物畫的一 個主要潮流。
畫寫意人物宜選用生紙,通常先以炭筆在畫紙上輕輕鉤畫 輪廓(如已熟練,則不必用炭筆鉤輪廓),然後蘸墨先畫主要 的線,塗上大的墨色面逐漸加重,再畫次要的線與色面,盡量 避免用瑣碎的筆墨,以免破壞整體統一。
在生紙上作畫,一互失敗了就很難修改,故用筆用墨時, 必須考慮整體的調和該強調的地方(如眼睛)必須畫得傳神。 用墨畫後,再上產色,著色燎應慎重,依據人物的結構、明暗 的關系來表達彩色,才能增加色彩的變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 的精神和表情。
D. 怎樣畫美女
美女畫法如下:
材料准備:紙、筆。
1、首先畫出人物的發型輪廓與面部線條,畫出頭頂上的帽子後,往下畫出脖子上纏繞著的圍巾線條。
E. 伉儷畫家趙國經、王美芳夫婦所繪仕女畫,為何堪稱當代仕女畫最高水平
令人欣慰的是,作者偶然發現了趙國景、王美芳夫婦兩位畫家的仕女畫,堪稱當代仕女畫的最高水平。隨著油畫和攝影的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美女的興起,傳統女畫的發展產生了新的影響。
趙國景和王美芳的仕女畫不僅美麗動人,而且傳達感情和思想,意境深邃靜謐,可以用來洗心革面、安神理氣。當然,如果畫家能將中國詩詞書法融入作品中,創作出名作,就能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現在我們從網上收集他的畫,挑選,整理,編輯。
F. 工筆人物的當代名人作品
當代工筆人物畫家何家英算是首屈一指的,還有李乃蔚,唐勇力,王穎生,王根物告生,崔進,馮長江,兄螞巧王淑暉,蔣世國,王美芳,趙國經,劉泉義,胡永凱,崔景哲,黃培傑,韓學中,李青稞,黃鈞,方人也、葉華,吳玉陽等。
當代羨鍵工筆人物畫特點:當代工筆人物畫造型接受了西方注重寫生的方法,強調通過形體寫實來達到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在繪畫技法上融合了諸多畫種的表現手法,如水彩畫的干濕畫法和油 畫的厚畫法等。
G. 美女怎麼畫圖片
如下:
工具/原料:紙、筆、顏料
方法/步驟
1、首先將人物微卷的發型輪廓給畫出來,再來畫出側臉線條與側面的一隻耳朵。
簡筆畫的好處:
1、提升觀察族拍力、想像力、創造力。簡筆畫創作的第一步就是觀察事物,鍛煉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又需要想像、提升和升華,有時候畫的誇張一點,更好看。
2、幫助孩子發現事物的關鍵特徵。只有發掘出要繪畫的物品的關鍵特徵後,才更有利於創作,畢竟一幅畫最關鍵的就是框架了,框架選好了,後邊畫著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