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歐式女人裸體油畫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歐式女人裸體油畫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4-12 02:38:39

Ⅰ 有一副世界名畫,是一個女孩子抱著一個壇子,上身是裸的,下身是白色紗衣,

您說的這幅世界名畫叫作《陶》。

謝楚余畫的「抱陶女」正確的名字為《陶》,這是謝楚餘1997年初完成的一幅油畫作品。《陶》的創作,緣於三個模特,一個青島人,一個汕頭人,一個混血兒。在謝楚余看來,這三種人「雜交」,最漂亮。

《陶》一經問世,便以一種中西合璧的美打動世人。但是,它也成為中國油畫史上被翻版盜印最多的一幅油畫,盜版數不少於一百萬次。

謝楚餘1962年生於廣東汕頭市。198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專業課程並任油畫系講師,1993年應美國加州設計學院邀請赴美作學術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同等學歷研究生班。1991年參加"依維爾古典油畫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當代藝術新材料研習班"學習。現為廣州美院油畫系副教授,廣東美術創作院畫家。

1989年起,在廣州,台灣和新加坡舉辦五次個人畫殿。1993年及2001年分別赴美國、法國進行學術交流及專業考察,至今已游歷了近三十個國家。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精緻而嚴謹、典雅而洗、洗練的繪畫風格。代表作有《中國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多次參加"中國油畫藝術展"、"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中國油畫精英邀請展"等大型畫展。被《美術》、《中國油畫》、《收藏天地》、《藝術家》、《畫廊》、《現代畫報》等雜志多次介紹並9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同等學歷有專題報道.《謝楚余油畫藝術》出版 。

Ⅱ 一位裸著上身,抱著一個陶罐兒的少女的油畫叫什麼名字誰畫的謝謝

回答:名字叫做《陶》,它的作者是謝楚余。

1962年生於廣東汕頭市。198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廣州美院油畫系副教授,廣東美術創作院畫家。因一副油畫「抱陶女」——《陶》而出名。

198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專業課程並任油畫系講師,1993年應美國加州設計學院邀請赴美作學術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同等學歷研究生班。1991年參加"依維爾古典油畫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當代藝術新材料研習班"學習。現為廣州美院油畫系副教授,廣東美術創作院畫家。

網路:《陶》

Ⅲ 抱罐子的半裸女人的油畫叫什麼名

你說的肯定是謝楚瑜的《陶》,這幅畫好像有兩個版本,一個有抹胸,一個沒有。

Ⅳ 有一幅油畫,我記得好像是個半裸的女人手持武器,背景是好多人跟著她向前沖。她是個女英雄

作品賞析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徵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里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奮勇前進。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性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著動力的構圖形成了一種強烈、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這幅畫具有生動活躍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本畫取材於1830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國王查理十世取消議會,巴黎市民紛紛起義。27至29日為推翻波旁王朝,與保皇黨展開了戰斗,並佔領了王宮,在歷史上稱為"光榮的三天"。在這次戰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萊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壘上舉起了象徵法蘭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萊爾把這面旗幟插到巴黎聖母院旁的一座橋頭時,中彈倒下。畫家德拉克洛瓦目擊了這一悲壯激烈景象,又義憤填膺,決心為之畫一幅畫作為永久的紀念。

畫上展示的巷戰場面,是畫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壘戰的草圖的基礎上定稿的畫面。圖中那位在硝煙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槍,奮勇當先,正在召喚群眾前進的青年姑娘,既是起義參加者的真實寫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徵。她旁邊的少年鼓手正揮動著手槍,急速向前奔跑。另一邊頭戴高帽的大學生正意志堅定地注視著前方。他身後有兩個工人揮舞著尖刀,表情剛毅,顯示出憤怒的神色。在他們後面還有許多起義群眾。前景右側有兩名政府軍的士兵倒斃在地上,左側躺著一位為自由而獻身的起義者。一名受了重傷的青年工人正抬頭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期待著自由的來臨。他的上衣、露出來的一角襯衣和腰帶正好是三色旗的顏色。如果仔細觀賞,還可以隱約看到北塔樓上飄揚的一面共和國旗幟。

作品背景

這幅畫取材於1830年法國7月革命事件。1815年拿破崙下台後,逃亡國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國當國王,這就是「波旁王朝」的復辟,封建勢力重新猖獗。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繼承人查理十世企圖進一步限制人民的選舉權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議會。巴黎市民聞訊紛紛起義。他們拿起武器,走向街壘,為推翻這個復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奮戰,最後佔領了王宮,查理十世逃亡英國。《自由引導人民》這幅畫所展示的硝煙彌漫的巷戰場面,正是表現了巴黎市民英勇戰斗的情景。引導他們前進的是一個「自由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拿槍,一手高舉大革命時期的三色旗,成為畫面構圖的中心。緊跟她前後左右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學生等。他們手持武器,踏著血跡和屍體奮勇前進。硝煙彌漫的背景中隱約出現巴黎聖母院教堂的輪廓。整幅畫氣勢磅礴,色彩與明暗對比強烈,結構緊湊,用筆奔放,充分展現了浪漫派繪畫的風格特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自由引導人民與酷玩樂隊專輯、Google主頁的相關內容英國搖滾樂壇進入新世紀之後崛起的最受歡迎搖滾樂隊之一的Coldplay,在出道10年來第四張專輯《Vivalavida》的封面中,引用了德拉克羅瓦的這幅《自由引導人民》,並頗受好評。Google網站在離開中國市場前,曾有「我的個性主頁」版塊。其中有一個模版,就是有以《Vivalavida》為主題,《自由引導人民》做背景的。

Ⅳ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為何很多畫家喜歡畫裸體女人

在文藝復興時期,很多藝術家都喜歡畫裸體的女人,這對於思想還不怎麼開放的中方來說是可恥的,但是對於西方的藝術家來說,這代表了他們反抗宗教教會的壓迫。在這種思想的潮流下,人們的思想開始了解放,社會開始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在人類的起源最先是母系時代,女性是眾生之母。歐洲的信仰十分的強烈,他們信仰的第一個人就是亞當,亞當初來世上就是赤身裸體,踏進伊畝園的。對於歐洲來說,他們通過各種方法來謳歌女性的美,例如神話油畫,雕塑,種種帶有神秘色彩的都是在為女性的美而加持。這不僅可以描寫女性的美,還可以滿足思想自由的表達需要。

女性人體在歐洲已經形成了傳統,在中國,從最初的國畫也開始慢慢的接受了這種畫風。每一種風格都是各自國家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我們都應該尊重。

Ⅵ 外國美術史作品分析 畢加索 亞威農少女

畢加索根據他青年時代在巴塞羅那的「亞威農大街」所見的妓女形象為依據。這條街以妓院林立而聞名。畫上的女人形象,就是這條街上的妓女們。但畫家最初的構思是十分復雜的。1906年5月,畢加索與當時的女友費爾南多·奧利維爾一起去戈索爾旅行,此時他心情極佳,伏拉爾剛買下了他大部分屬於「粉紅色時期」的作品,獲得2000金法郎。戈索爾風景優美,他們度過了三個月,又同時醞釀了他的新創作。他已被巴黎畫壇視為最有前途的人,因此有一種「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感覺。他一心想畫出里程碑式的傑作來。他記得安格爾因《土耳其浴室》一畫,使他的新古典主義聞名遐邇;當年「獨立沙龍」幾乎是懷著嫉妒心理來看馬蒂斯那幅《奢求、愉悅與歡樂》的。畢加索也悄悄地揣摸著一個主題,要以永恆的女性形象為題材。是年夏天,畢加索已創作了一幅《穆斯林女人》。當他回到巴黎後發現,《穆斯林女人》絲毫未引起觀眾的注意。1907年初,他把描繪對象轉向當年給他以很深印象的亞威農妓院。與此同時,他又受到塞尚的感染。塞尚默默無聞地死去,可是在他死後,人們才發現他的繪畫價值,並於1907年的「秋季大廳」舉行對塞尚的悼念畫展。基於上述動機,畢索把這幅《亞威農的少女》的草圖拋了出來。

在草圖中,還出現一個海員和一個剛進門的醫學院學生。畢加索大膽地畫了五個姑娘和兩個男人。背景是妓院的客廳或飯廳。後來幾經修改,又作了大膽的突破。畢加索曾對人說,他討厭這個題目。因為亞威農的姑娘並非是些風姿綽約的妙齡女郎,而是一些出賣愛情的妓女,她們與畫上的女人毫無干係。這幅畫的題目是詩人薩爾蒙給起的。也許詩人根據這些裸女,才把她們與亞威農妓院聯系起來。由於這一幅以裸體女人為主的大型油畫,與那個不光彩的亞威農背景相聯系,使畢加索受到了猛烈的抨擊。

在此畫的第一幅稿子上,一如前述,還有兩個男子,一個持花束,另一個從布幕後面走出來。畢加索自己說,他原想畫一個骷髏,以強調死亡——一種罪惡生活的報應。如是這樣,似乎又多了一層「勸人為善」的意義,以符合西班牙人對花街柳巷蔑視的傳統。但後來全部改變了,以立體主義方法來表現五個裸女。

在這幅畫上,觀者多少可感覺到畫家著意於純粹的田園風趣。五個裸體女人的色調是以藍色背景來映襯的。藍色使他想起戈索爾那美麗宜人的風光。但觀眾看到的是一群幾何形變異的女人。右邊坐著的一個女人象戴上假面具一般,當她轉過身來,臉容十分可怕,就象從陰間爬出來的鬼魅,顏色卻又象烤熟了的乳豬。最左邊一個女人,正拉開赭紅色的布幕,為要展示她的姊妹們的菱形身體。她那嚴肅的表情,側面的輪廓,簡直象埃及的壁畫。中間還有一堆水果。總之,這些形象使人觀後產生作嘔感。當詩人把這些形象與亞威農相聯系時,觀眾似乎受了侮辱一般,責罵畢加索的鄙俗。殊不知,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領域。不僅在美術上,連芭蕾舞、舞台設計、文學、音樂上,都引起了共鳴。《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加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此畫作於1907年春。

詳細分析

畢加索以他青年時代在巴塞羅那的「亞威農大街」所見的妓女形象為依據。這條街以妓院林立而聞名。畫上的女人形象,就是這條街上的妓女們。畫家曾多次易稿。在這件作品的草圖中,曾出現一個海員和一個剛進門的醫學院學生。畢加索大膽地畫了五個姑娘和兩個男人。背景是妓院的客廳或飯廳。後來幾經修改,又作了大膽的突破。畢加索曾對人說,他討厭這個題目。因為亞威農的姑娘並非是些風姿綽約的妙齡女郎,而是一些出賣愛情的妓女,她們與畫上的女人毫無干係。這幅畫的題目是詩人薩爾蒙給起的。也許詩人根據這些裸女,才把她們與亞威農妓院聯系起來。由於這一幅以裸體女人為主的大型油畫,與那個不光彩的亞威農背景相聯系,使畢加索受到了猛烈的抨擊。在此畫的第一幅稿子上,一如前述,還有兩個男子,一個持花束,另一個從布幕後面走出來。畢加索自己說,他原想畫一個骷髏,以強調死亡。如是這樣,似乎又多了一層「勸人為善」的意義,以符合西班牙人對花街柳巷蔑視的傳統。但後來全部改變了,以立體主義方法來表現五個裸女。在這幅畫上,觀者多少可感覺到畫家著意於純粹的田園風趣。五個裸體女人的色調是以藍色背景來映襯的。藍色使他想起戈索爾那美麗宜人的風光。但觀眾看到的是一群幾何形變異的女人。右邊坐著的一個女人像戴上假面具一般,當她轉過身來,臉容十分可怕,就像從陰間爬出來的鬼魅,顏色卻又像烤熟了的乳豬。最左邊一個女人,正拉開赭紅色的布幕,為要展示她的姊妹們的菱形身體。她那嚴肅的表情,側面的輪廓,簡直像埃及的壁畫。中間還有一堆水果。

Ⅶ 找一幅油畫,不知道叫什麼名。

謝楚余的《陶》
謝楚余檔案
謝楚余,1962年生,廣東汕頭人。198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9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同等學歷研究生班。曾參加依維爾古典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當代藝術新材料研習班學習。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廣東美術創作院畫家。代表作有《中國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每年上百美女踏破他家門檻
謝楚余的家在廣州美院一處幽靜的老式樓房裡。裝修自然、淳樸,最大的裝飾品恐怕就是油畫。百來平方米的居室,擺滿了油畫,有幾十幅之多。
記者發現,畫家所有的創作大都與女人有關,不少是裸體畫,畫中的女人很有神韻,大部分是美女。
謝楚余說,女子神秘的氣息是最讓人難以捉摸的,而神秘的東西最讓人著迷,讓人可望不可及。所以,他最喜歡畫的就是女人。
講起女人,謝楚余滔滔不絕。他說,每年平均邀請十個模特作畫,至今,起碼有上百美女成為他的畫中人。
很多女孩說,能當謝老師的畫中人,不枉此生。因為謝楚余畫女人,不僅把女人的神韻畫出來,而且還把女人的內心世界也畫出來。
據說,每年希望當謝楚余模特的有上百人,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還有國外的美女。州悶但是,名額只有十個左右。許多慕名而來的女孩為了達成願望,甚至托關系、找後門,搞得謝楚余應接不暇。謝楚余說,並非每個女孩都適合做模特,必須要有氣質,他看慧渣女人是很挑剔的。
賣假畫的老闆和他攀關系
在謝楚余的藝術生涯中,最讓他煩心的就是盜版。
有一次,他在廣州市文德路的一家畫店看到一幅標明謝楚余畫的作品。他驚訝,自己從來沒有畫過如此糟糕的作品,而且自己的原作大部分已出口國外。
他問老闆:「這幅畫是謝楚余畫的嗎?」老闆斬釘截鐵地告訴他:「百分百是,我跟謝楚余很熟,都是潮汕老鄉。這幅畫是謝楚余特意給我賣的。」
「多少錢?」
「便宜你了,就5萬元人民幣。」謝楚余心想,還真便宜,他現在一幅油畫在國外起碼賣10萬美元以上。
謝楚余並沒有戳穿這位老闆。他說,這已經見怪不怪了。最讓他氣憤的還是「抱陶女」被侵權。
因為《陶》打了場藝術戰爭
「抱陶女」正確的名字為《陶》,這是謝楚餘1997年初完成的一幅油畫作品。《陶》的創作,緣於三個模特,一個青島人,一個汕頭人,一個混血兒。在謝楚余看來,這三種人「雜交」,最漂亮。
《陶》一經問世,便以一種中西合璧的美打動世人。但是,它也成為中國油畫史上被翻版盜印最多的一幅油畫,盜版數不少於一百萬次。
謝楚余告訴記者,《陶》完成後,先後參加了新加坡、香港及內地的有關畫展,在海內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1998年11月底,謝老師收到許多朋友打來的電話,恭喜他的作品被某口服液收購並充當其形象小姐。謝楚餘一頭霧水,他與某口服液一點瓜葛也沒有。怎麼回事?
12月初,謝楚余向他的朋友、廣州畫院的畫家李醒滔訴說了自己的莫名境遇。恰好,李醒滔擔任即將開幕的「第二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藝術總監,他建議謝楚余在這次博覽會上展出原作,以正視聽。
這樣,《陶》出現在「第二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同時很快成為會場上的聚焦點。展會期間,這幅畫前圍著不少觀眾,在欣賞和體會藝術的同時,也有一些觀眾感到疑惑。
一位姑娘在畫前觀賞良久,上前問謝楚余是不是參考了某口服液的女孩形象,因為她在某口服液的廣告里也見到這樣一個抱陶少女。
謝楚余聽罷,指著畫對圍上來的觀眾氣憤地說:「我把它搬來,就是想告訴大家,我才是《陶》的冊碧彎作者。」當時,某口服液的兩位代表也在場,謝楚余轉身對他們說:「請你們給大家解釋吧!」
迫不得已,謝楚余決定狀告侵權者,討回公道。官司很漫長,足足打了六年多時間,最後以八萬元的賠償告終。謝楚余沒有再上訴。作為一名藝術家,他已耗不起這場藝術戰爭。
現在,這幅原作已被香港一位房地產商收藏了。他幾次想回購,收藏者都不願意。這一直是謝楚余的遺憾。

Ⅷ 以前有一幅著名油畫,內容是戰爭中一個女性裸露上半身,舉著步槍領導眾人戰斗,這畫叫什麼

《自由引導人民》。

《自由引導人民》(法語: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而創作的一幅油畫。

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徵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里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

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奮勇前進。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性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著動力的構圖形成了一種強烈、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這幅畫具有生動活躍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8)歐式女人裸體油畫圖片擴展閱讀:

《自由引導人民》取材於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該畫又名「1830年7月27日」,是紀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義。

1815年拿破崙下台後,逃亡國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國當國王,這就是「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封建勢力重新猖獗。

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繼承人查理十世企圖進一步增強皇權,限制人民的選舉權和出版自由並宣布解散議會。

1830年7月26日,巴黎市民聞訊紛紛起義。他們拿起武器,走向街壘,為推翻這個復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奮戰,27至29日為推翻波旁王朝,與保皇黨展開了戰斗,最後佔領了王宮,查理十世逃亡英國。在歷史上稱為「光榮的三天」。

在這次戰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萊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壘上舉起了象徵法蘭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萊爾把這面旗幟插到巴黎聖母院旁的一座橋頭時,中彈倒下。畫家德拉克洛瓦目擊了這一悲壯激烈景象,又義憤填膺,決心為之畫一幅畫作為永久的紀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由引導人民

Ⅸ 西方油畫藝術中為什麼有許多表現裸露人體的作品

喜歡油畫藝術的朋友們不難發現,在大量傳世的西方經典油畫中,有許多表現裸露人體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世界著名油畫大師的代表作。比如達芬奇的《麗達與天鵝》、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拉斐爾的《美惠三美神》、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提香的《田園合奏》、丟勒的《亞當與夏娃》、魯本斯的《土與水》、倫勃朗的《娜達厄》、委拉斯貴支的《鏡前的維納斯》、戈雅的《未著衣的瑪哈》、安格爾的《泉》、布格羅的《春天的來臨》、雷諾阿的《大浴女》、格維德的《雅典娜女神》、馬蒂斯的《跳舞的人們》、畢加索的《亞威農的女人》等等。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事繪畫的畫家也要穿衣吃飯養家糊口,很多時候,畫家畫畫是為了生存生活。14世紀至19世紀的很多人體油畫都是王室貴族達官貴人跟畫家定製繪制出來的。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人體油畫都是當時的大財團美第奇家族定製的。法國19世紀人體油畫大師安格爾的《大宮女》是拿破倫國王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妃卡洛琳定製的。等等。因為有人喜歡,而且給的價格不菲,也促使很多畫家熱心創作人體油畫。

三,繪畫技法與風格的原因

業內普遍認為,在油畫描繪的各類物象中,人物畫是最難描繪的。因為人的五官和身體結構組織肌膚表現比較復雜,並且人又是鮮活生動的,有著豐富多樣多變的動作表情,而且人又是人們最熟悉的。而在人物畫中,人體畫又是難度最大的,特別是女人體畫,從端莊秀麗溫柔嫵媚一顰一笑風情萬種的容貌,到富有韻律的身體曲線,美輪美奐,卻更難以刻畫描繪。

因此,習畫者和畫家們普遍把畫好人物畫、肖像畫、人體畫作為錘煉提高繪畫造型具象能力和展示繪畫技法風格必不可少的「必修課」和「硬功」來對待。安格爾就說:畫不好人體油畫的畫家,算不上是真正的畫家。基於這樣一種認識,人體油畫成為西方畫家們致力追求樂於表現的繪畫題材。

綜上所述,西方油畫中之所以裸露人體的作品比較多,有歷史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有現實的原因,市場的原因,也有油畫技法風格的原因。

Ⅹ 有副畫是個半裸女子舉個瓶子倒水

應該是全裸的吧,你看圖片對不對。

【畫作名稱】《泉》

【創作者】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法國)

【創作年代】1856年

【規格】163×80cm(一說為164×82cm)

【收藏地】巴黎盧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