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當代畫家李自健的女人油畫充滿著溫馨的母性情懷呢
當代畫家李自健的女人油畫當代畫家李自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他15歲就開始學習繪畫。李自健鍾情於寫實油畫,他擅長描繪歷史、人物肖像題材的畫作,這些畫作都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徵,那就是感染力強,其中,他的歷史題材的油畫作品《南京大屠殺》寫實色彩非常強烈,讓人觸目驚心;然而,當代畫家李自健的女人油畫卻充滿著溫馨的母性情懷,無論是《鄉土系列》《家書系列》還是《母女系列》畫中的成年女人都自然流露出溫馨的母性情懷,沒有一點妖艷氣息,李自健不像其他畫家那樣痴迷人體題材,
其實,這種溫馨的母性情懷,也可以理解成油畫作品的風格,此時我們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畫家李自健筆下的女人油畫風格形成的因素,這和畫家的生長環境有關,李自健自幻在農村長大,農村女人的生活習性自然是非常熟悉了,和母親同時代的女性,勤儉樸素的特徵對於李自健而言是歷歷在目,簡單而言,生活環境促成了藝術風格,我們在李自健的《鄉土系列》《家書系列》的諸多油畫作品中就可以看到「鄉土氣息」濃重的農村景象,以及樸素善良的女性,這是沒辦法憑借想像構思刻畫出來的人物場景。
B. 賞著名的經典女性油畫
賞著名的經典女性油畫:《蒙娜麗莎》、《無名女郎》、《海倫娜.弗爾曼肖像》、《珍珠女郎》、《沉睡的維納斯》
1、蒙娜麗莎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婦女形象。據記載,蒙娜麗莎原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當時年僅24歲。
畫面中的蒙娜麗莎呈現著微妙的笑容,眉宇間透出內心的歡愉。畫家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表現了這位女性臉上掠過的微笑,特別是微翹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麗莎的笑容平靜安祥而又意味深長。這正是古代義大利中產階級有教養的婦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現,不少美術史家稱它為"神秘的微笑"。
2、無名女郎
1883年I.N.克拉姆斯柯依俄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藏。這是一幅頗具美學價值的性格肖像畫,畫家以精湛的技藝表現出對象的精神氣質。畫中的無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著俄國上流社會豪華的服飾,坐在華貴的敞蓬馬車上,背景是聖彼得堡著名的亞歷山大劇院。
究竟「無名女郎」是誰,至今仍是個謎。畫家在肖像畫上創造了一種新的表現風格,即用主題性的情節來描繪肖像,展示出一個剛毅、果斷、滿懷思緒、散發著青春活力的俄國知識女性形象。
3、海倫娜.弗爾曼肖像
《海倫娜·弗爾曼肖像》這幅肖像人物油畫是用漂亮和生動的色彩筆觸來描繪的,線條十分流暢。這是魯本斯筆下的婦女形象的特點,是他所處的上流社會環境,迎合上層貴族的審美要求,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尤其是婦女幾乎都是貴婦人。
4、珍珠女郎
柯羅1868-1870年70×55厘米巴黎盧浮宮藏此畫作是一幅色彩優美的肖像傑作,它描繪一個戴著用樹葉編的「花環」的青年女子。一片樹葉在她的前額投下了影子,觀眾把這個影子誤認作珍珠。這雖是一個錯覺,卻包含著對這幅畫的真理性的判斷。
5、沉睡的維納斯
《沉睡的維納斯》是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大師喬爾喬內創作於1510年的一幅油畫。畫作顯示了希臘神話愛神維納斯赤裸沉睡的情景。喬爾喬內未完成該畫,後由提香完成景觀和天空。現藏於德國德累斯頓的歷代大師美術館。
C. 油畫 一個女人,長的很漂亮,抱著一個瓶子,那油畫叫什麼名字啊。或直接發上來也行
這幅油畫名字叫做《泉》。
《泉》(spring),別名《春之仙女》,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於1830年至1856年所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現藏於法國奧塞美術館。
該畫運用柔和並且富有變化曲色彩和柔美的曲線,表現出女性人體的古典之美。年輕的裸女手拿陶罐,讓裡面的水緩緩地傾例出來,微屈的雙膝和因舉起陶罐所表現出的肌肉曲線營造一種典雅、純潔的脫俗之美。
在深色的背景下,一個裸體的少女正扛著一個水罐在洗澡。她柔嫩的腳下是質感很堅硬的青灰色岩石。周圍零星地點綴著幾朵嬌小的野花,從而烘托出一種安靜、純潔的氛圍。少女的身體以米洛的維納斯的姿態反立,同樣以柔美的曲線變化展現在眼前。
少女用兩手扶持著左肩上的水罐,那清澈的流水正流過那玉雕一般的軀體二沒有表情的臉上,現出一種純潔、無邪的神態,尤其是那雙美麗的大眼,更充滿了童稚,如泉水般寧靜、清亮。
(3)油畫中的豐滿女人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西方古典藝術家的眼裡,女性形象是他們普遍鍾愛的表現對象,米洛的維納斯,被奉為永恆的經典,代表愛與美的維納斯,即使雙臂殘缺仍不失為一種美;提香塑造了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達·芬奇塑造了好多女性形象,代表了古典藝術的典型形象。
安格爾的題材並不多,甚至反反復復畫同一題材、使用同一造型——女性。
1830年,安格爾在義大利佛羅倫薩逗留期間,開始為作品《泉》起稿創作,可是遲遲沒有完稿。直至1856年,76歲高齡的他才在助手亞歷山大·萊格菲和吉恩·保羅艾蒂安·巴爾澤的協助下完成此畫。
最初在安格爾心中構思的「泉」,是仿效義大利大師們在畫維納斯時的願望,企圖使形象更單純化的「維納斯」樣式。
D. 周迅18歲「人體模特」油畫曝光,價值上百萬元,這幅畫是什麼樣的
生活中的事總是一句兩句說不清,更有些人為了生存經歷也是相當豐富。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人體模特」,如今它已是美術界衍生出的一種新型職業。不過這種職業在我們大眾人的眼裡一直遭受歧視和偏見,承受著許多社會輿論,而本人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在周迅上大學時,學的是民族舞蹈專業,但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她為了掙錢,課下時間用來做兼職,她吃過苦,所以十分珍惜可以為人生翻盤的機會。她選擇抓住了一次拍掛歷的機會,結果這款掛歷熱銷,她的形象也火遍了大江南北。
隨著周迅名氣越來越大,其中有一組名為《陽光下的少女》的油畫更是賣出了184萬的高價,讓很多人感受到潘鴻海大師風范的同時,也紛紛被周迅身上的靈動之美所深深震撼。而''人體模特''也為周迅的演藝事業奠定了基礎。
也正是由於這些油畫上驚艷的表現力使她遇到了伯樂謝鐵驪導演,正式開啟了從影之路,接連擔任了電影女主,憑借出眾實力成為了華語影壇拿下三金影後大滿貫的第一人,一步步走上了事業巔峰。
E. 求油畫名字 一個女的拿著一面紅旗子 露半乳旁邊有很多人
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缺敬猜稿肆自由引導人民伏型》
F. 你認為為什麼有些油畫作品中的女人,背對著觀眾有什麼寓意嗎
藝術既然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林林總總五光十色的現象都可以成為藝術表現的題材和內容,如此也成就了藝術的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油畫向來以人物畫居多,尤以女性人物畫著稱。很多女性人物油畫以完美的構圖豐滿的造型絢麗的色彩將女性的美表現了出來,塑造出各種各樣的美麗多姿的女性形象。或秀麗端莊,或婀娜纖巧,或溫婉嫵媚,或寧靜賢淑,或豐姿綽約,或風情萬種,或雍容華貴,或嬌小玲瓏,等等等等,真個是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美不勝言,美侖美奐。
其三,刻畫背影可以給觀者更豐富的想像。觀眾在欣賞人物美麗的背影時,會想像人物是怎樣的容貌,有多大年齡,以及人物的性格、命運是怎樣的等等,引發更多的聯想。
其四,以背影呈現是藝術創作上的需要。比如人體油畫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題材形式,受一些因素制約影響,不宜直觀表現或者含蓄表現更好,有時會以人物背影的畫面呈現。
G. 以前有一幅著名油畫,內容是戰爭中一個女性裸露上半身,舉著步槍領導眾人戰斗,這畫叫什麼
《自由引導人民》。
《自由引導人民》(法語: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而創作的一幅油畫。
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徵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里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
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奮勇前進。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性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著動力的構圖形成了一種強烈、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這幅畫具有生動活躍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7)油畫中的豐滿女人圖片擴展閱讀:
《自由引導人民》取材於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該畫又名「1830年7月27日」,是紀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義。
1815年拿破崙下台後,逃亡國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國當國王,這就是「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封建勢力重新猖獗。
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繼承人查理十世企圖進一步增強皇權,限制人民的選舉權和出版自由並宣布解散議會。
1830年7月26日,巴黎市民聞訊紛紛起義。他們拿起武器,走向街壘,為推翻這個復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奮戰,27至29日為推翻波旁王朝,與保皇黨展開了戰斗,最後佔領了王宮,查理十世逃亡英國。在歷史上稱為「光榮的三天」。
在這次戰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萊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壘上舉起了象徵法蘭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萊爾把這面旗幟插到巴黎聖母院旁的一座橋頭時,中彈倒下。畫家德拉克洛瓦目擊了這一悲壯激烈景象,又義憤填膺,決心為之畫一幅畫作為永久的紀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由引導人民
H. 一位裸著上身,抱著一個陶罐兒的少女的油畫叫什麼名字誰畫的謝謝
回答:名字叫做《陶》,它的作者是謝楚余。
1962年生於廣東汕頭市。198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廣州美院油畫系副教授,廣東美術創作院畫家。因一副油畫「抱陶女」——《陶》而出名。
198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專業課程並任油畫系講師,1993年應美國加州設計學院邀請赴美作學術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同等學歷研究生班。1991年參加"依維爾古典油畫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當代藝術新材料研習班"學習。現為廣州美院油畫系副教授,廣東美術創作院畫家。
網路:《陶》
I. 西方油畫為什麼有許多豐腴的女性形象呢
朋友們在一起討論西方油畫時,有一個共識,就是感覺西方油畫特別是古典油畫中,有許多豐腴的女性形象,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提香的《照鏡子的維納斯》、魯本斯的《土與水》、倫勃朗的《娜達厄》、安格爾的《里維耶夫人》、格維德的《雅典娜女神》等等。不禁對此產生好奇和疑問。難道西方是以胖為美,「美噠噠、肉嘟嘟」的女子形象更受人們喜歡嗎?
筆者認為,西方古典油畫中之所以有許多豐腴的女性形象,既不是效仿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藝術,也不是純粹的「以胖為美」,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源於古典油畫的「寫實原則」與「貴族藝術」和「模特本身」。
(一),古典油畫寫實原則
古典油畫形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15世紀。從其創立時起,就確立了寫實的基本原則:即以素描為基礎,通過運用焦點透視法、光影學、色彩學、人體解剖學等原理科學嚴謹地造型具象,真實再現所描繪物象的本來面貌。通俗的講,就是「用油畫畫像」。古典油畫的這一創作原則,從15世紀形成以後,一直貫穿至今。
(二),「貴族藝術」的因素
我們知道,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在長達400多年的時間里,由於社會發展和時代的局限性,這一時期西方油畫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貴族階層,包括宮廷王室、教會組織和新老貴族。貴族階層是油畫藝術的主要欣賞者和主要買家。因此也有人稱這一時期的西方油畫藝術是「貴族藝術」。
比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許多畫家的作品是因教會教堂和美第奇家族等豪門貴族定製創作的。17世紀盛行的巴洛克油畫和18世紀盛行的洛可可油畫都是在貴族階層的支持下興起的,貴族階層把持著這一時期油畫藝術的審美評判。
進一步說,古典油畫中有許多豐腴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貴族階層的喜歡。
(三),模特本身的因素
前面講到,古典油畫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寫實」,具有畫像的職能。在15到19世紀的「貴族藝術」時期,當時照相技術還沒有產生,畫家給貴族家的夫人、小姐畫像或貴族家的夫人、小姐請畫家給自己畫像,是一件非常時尚和體面的事情,而貴族夫人、小姐因為養尊處優生活安逸保養又好,大都體態豐腴,膚白貌美,並且帶有雍容華貴的氣質。
給這些女人畫像或者說這些女人作為模特,畫家在繪畫時遵循古典油畫的寫實原則將她們的形體容貌真實細膩地再現了出來,其中很多成為傳世的經典名畫。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提香的照鏡子的維納斯》、安格爾的《里維耶夫人肖像》等等都是出自於為當時的貴族夫人畫像而創作出的肖像油畫精品。巴洛克油畫大師魯本斯很多代表作如《三美神》、《搶奪留希帕斯的女兒們》、《土與水》中的女子形象都很豐腴,是因為這些作品都是魯本斯以他妻子海倫娜為模特創作的,而海倫娜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豐腴的女人。
J. 在西洋油畫中,女性模特人體藝術的俏麗究竟在哪裡呢
在數以千計的西方油畫中,女性模特人體藝術佔了相當的比重,成為西方油畫最大的亮點。
從油畫誕生之初文藝復興中期的十五世紀,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為代表的油畫藝術家就致力於女性模特人體藝術的創作實踐,從研究人體結構入手,以素描為基礎,追求人物造型的精準逼真,運用焦點透視法凸顯畫面的立體空間感,運用光線色彩充分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開創了古典主義人物寫實油畫的成功範例。
應該說,西方油畫女性模特人體藝術表現出的女性的俏麗之美是多視角全方位的。有表現女性楚楚動人之容貌美的,有表現女性凹凸有致之身體曲線美的;有全身的,有半身的;有站姿的,有坐姿的,有側姿卧姿的;有動態的,有靜態的。或美麗端莊,或婀娜纖巧,或溫柔嫵媚,或飄逸靈動,或豐姿綽約,或恬淡寧靜,或冰肌玉骨,或豐滿圓潤,或莊重典雅,或風情萬種,真個是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千般嬌媚,萬種風情,美侖美奐,美不勝言。女性模特人體油畫成為西方油畫中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