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懷孕女人的圖片有哪些呢
人的這一生當中有非常多的階段性讓我們一個又一個的去經歷,雖然說現在大多數人的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轉變,覺得在人生當中並不是說一定要去經歷某一個階段,但是只要是你們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那麼達到了自己所想要的生活,其實這一段人生就已經基本滿足了。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講,他們的生活軌跡其實也會與之前的老一輩人重合起來,孕育生命對於許多女性來講是一個非常幸福的過程,因為他們能夠孕育出一個小生命,並且能夠為這個家庭當中帶來別樣的幸福,也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成為一個媽媽的快樂。
1.在懷孕期間做的各種檢查的照片。
多用照片來記錄生活當中的美好,能夠讓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有一定的提高,而且在後期的時候也可以拿出這些照片來進行相應的回憶。
❷ 看這幾張圖片,隔著屏幕都覺得很疼,女人生孩子付出太多
導讀:看這幾張圖片,隔著屏幕都覺得很疼,女人生孩子付出太多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我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 育兒 資訊,如果對我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我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看這幾張圖片,隔著屏幕都覺得很疼,女人生孩子付出太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分娩對於女性而言是一生的事,除痛苦外還涉及生活,僅痛苦已無法忍受。
我之前見過科學統計數據,分娩的痛苦等同於同時打破許多肋骨的痛苦。
現在,為了讓丈夫了解妻子生孩子有多困難,有一種分娩體驗設備可以使丈夫真正感受到痛苦。
一:我非常勇敢,不敢生育。我考慮剖腹產的麻醉劑。會好起來的。說到分娩的那一刻,分娩過程並沒有太多經歷,但是分娩後的切口疼痛對我來說是難忘的。每隔一段時間,我的肚子也會承受壓力。我不想第二次經歷痛苦,肚子上有很深的疤痕。
二:在生孩子之前,我咨詢了許多糾結於正常分娩或剖宮產的人,尤其是我的妹妹。經過正常分娩後,她告訴我這不是很痛苦。我強烈建議我可以正常分娩,結果是等到孩子出生為止。當我因正常分娩而遭受折磨時,我非常崩潰。我後悔聽姐姐的話。最好進行剖腹產。當然,當我看到嬰兒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三:那些沒有生育的人絕對不會經歷痛苦,這確實是難以形容的,就像走在死亡的邊緣一樣,所以作為你身邊的丈夫,你應該多照顧你的妻子並生出一個孩子。妻子遭受了很多痛苦和磨難,這說明了母愛是多麼偉大。小時候,她必須孝順父母。
四:分娩時,我選擇了正常分娩,但是宮口已經非常緩慢地張開,掙扎,受苦。經過十多個小時的分娩,我的牙齒得以倖存,雖然時間很長,但痛苦終生難忘,而且生孩子實在太痛苦了。
五:我記得我生兒子的時候,我屬於長婚。我父母很遠。我丈夫是一名士兵。我印象深刻。我無法告訴任何人分娩的痛苦。我不得不整夜忍受,一直等到第二天。我有一個嬰兒,但我不知道原因。我的身體在顫抖,我的心臟跳得非常厲害。經過長時間的損失,滴液被認為可以恢復。直到我丈夫回來,眼淚才能停止。現在我考慮一下。
有了孩子是多麼痛苦,只有那些來這里的人才能體會到它。
作為家庭中的丈夫或親戚,我們必須對孕婦給予更多的照顧和愛護,並盡可能滿足孕婦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孕婦能夠快樂地度過懷孕,並承受懷孕的後果。除了身體不舒服之外,更多的是要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和了解。
其次,在分娩過程中,作為丈夫,作為丈夫,他應盡力幫助孕婦。它們無法替代卧床女性的痛苦,因此可以給予一些心理指導。
可以說,分娩是婦女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如果做得不好,可能會危及生命。無論是正常分娩還是剖腹產,這都是非常有罪的。懷孕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會遭受很多生理反應。面對各種緊急情況,我可以感嘆母愛。
但是,在孩子真正來的那一刻,看著這樣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天使,我相信許多懷孕的母親會流下幸福的眼淚。所有的辛勤工作和辛勤工作都是值得的。我希望每個小孩子都能感謝您母親的愛,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並為您的愛報答母親!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台的 育兒 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 育兒 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 育兒 之路。
❸ 一組圖看女人生娃對比,前後差距判若兩人,網友感嘆:母愛偉大
為什麼說女人往往是偉大的?這是因為女人生娃的時候所需要付出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可以說當媽媽的沒有一個是容易的。
最近一組女人生娃對比圖在網路上走紅,圖片之所以能夠走紅,就是因為女人生娃前後的差距簡直是判若兩人。
從照片中我們的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位媽媽在沒有生孩子之前長相非常甜美,精神滿滿的樣子,皮膚也是白嫩到吹彈可破。整個人看起來水靈靈的,像個小姑娘一樣。
而這位媽媽生完孩子之後,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就不太好了。不僅水靈靈的大眼睛變成了腫眼泡,皮膚也變得有些粗糙晦暗,整個人看上去一點也不精神,特別憔悴。 這位媽媽也不像之前那麼愛打扮了,可以從這位媽媽生完孩子的照片上很輕易的看到中年婦女的氣息。
總之生完孩子和沒生孩子之前,這位媽媽的變化簡單的用三個字來說明,那就是「變丑了」。 可是,捫心自問有哪一位女人不希望自己永遠美美的呢?
通過這組圖片,網友們親眼看見了媽媽們生完孩子和沒生孩子之前的差距,不由得感嘆道: 母愛真是偉大!媽媽為了孩子甘願付出一切!
其實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一定會出現一些變化,而這種變化往往也是明顯的。
1.身材
媽媽生完孩子之後最大的變化就是身材上面的變化,因為在懷孕的過程當中攝入了太多的營養,再加上生完孩子以後運動量也逐漸的減少了,這會導致身材大幅度的走樣。從前那纖細的樣子也會不復存在,這也是很多媽媽表示苦惱的一點。
2.皮膚
媽媽第二個變化就是皮膚上的變化,在生完孩子之後體內的激素產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這個時候的媽媽膚色看起來會非常暗沉,白嫩的皮膚也會變得蠟黃。很多媽媽之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後變得心情煩悶,就是因為皮膚變差的原因。
3.氣色
另外一個變化非常大的地方就是氣色上,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需要把精力全部都投入到照顧孩子上,有的時候就會熬夜。一旦熬夜的話,媽媽的氣色上面就會出現很大的變化,有些媽媽會有黑眼圈,面色上看上去也會難看一些。
所以說媽媽照顧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媽媽更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才是。
1.不要自己一個人扛
很多媽媽並不知道該如何照顧自己,在孩子出生了之後,媽媽會總是為孩子忙東忙西的,這也使得自己的身體大幅度衰弱了。其實媽媽們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自己一個人扛,盡量讓身邊的人分擔一些。
譬如有些時候可以讓爸爸來照顧孩子,或者讓孩子爺爺奶奶來照顧孩子,這樣的話所有的壓力就可以平分給身邊的人,那麼媽媽肯定就不會覺得心裡憔悴了。媽媽們要相信其他人也可以照顧好孩子,別總覺得孩子沒了自己就不行。
2.懂得珍惜自己
媽媽們在生完孩子之後,也需要懂得珍惜自己。很多媽媽都覺得孩子誕生了之後,就不需要為自己費心費力了,其實懂得保養自己的媽媽,才能夠更好的照顧孩子。
所以平時不要讓自己變得太過於疲憊,該休息的時候就去好好休息一下,心態也保持的樂觀一些,這樣才能保證身體快速的恢復。
媽媽們如果真想讓自己的壓力沒有那麼大的話,那麼以上這兩點最好要做好。
大家覺得女人生娃前後的變化很大嗎?
❹ 真實的女人生孩子圖片,讓你看看有多疼,勿刪
當你碰到那個你願意和他結婚,願意為他生孩子的人,自然而然就不恐懼了!
❺ 吳倩產前產後照片曝光,眼窩都陷了進去,女性生子後會有多虛弱
有很多的人認為在娛樂圈的女明星生孩子是一件十分輕松的事情,因為沒多長時間就能夠看到她們重新出現在熒幕上面,但是如果看到了吳倩在生完孩子之後的狀態,那麼就不這么認為了,為什麼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呢?
雖然吳倩選擇了自己事業的上升期生孩子,但是吳倩作為一個母親還是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所以少女感並不是最為重要的東西,希望吳倩能夠在娛樂圈發展得越來越好。
❻ 盤點女性生娃的前後對比圖,看完太扎心,你怎麼看
對於女性來說,有孩子和沒孩子完全是兩個世界,很多感受只有當了媽媽之後才能深有體會。
每位媽媽在獲得一個新生命的同時,都付出了很多的代價,十月懷胎的媽媽有多辛苦,看一組生娃前後的對比圖就知道了。
生娃前後的對比
1、體型
生娃前:標准身材,臉小腿細小蠻腰,羨煞旁人,衣服只穿M碼。
生娃後:身材走樣,體重漸長,腿粗腰肥,L碼都已經塞不下。
❼ 造小孩的過程是什麼(3張圖帶你了解分娩全過程)
對於女性來說,這輩子最難以忍受的疼痛應該就是分娩之痛。何女士是一位90後孕媽,懷孕之後,何女士的孕吐反應非常嚴重,根本沒辦法上班,因此只能辭職安心待在家裡養胎。
而在孕吐嚴重的時候,何女士根本沒有想到,這和分娩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孕期過得非常難熬,好不容易熬到了分娩,寶寶胎位正,而且體重也合適,醫生建議何女士自然分娩。何女士沒有生育經驗,既然醫生說好,何女士也決定順產。
可沒想到當陣痛真正來臨時,何女士就吃不消了,開一指的時候,寶媽疼痛難忍。而開到兩指的時候,寶媽整個人縮在床上,汗如雨下。醫生檢查之後告訴何女士,離生還早,還要繼續等開指。
要知道當時何女士已經經歷了一天的疼痛,在得知還不能繼續生娃的時候,何女士崩潰了,連忙求醫生給自己進行剖腹產,何女士的崩潰讓網友紛紛表示:為母不易。
經歷過自然分娩的寶媽對此應該深有體會,為什麼順產那麼疼?3張圖帶你了解分娩全過程。
分娩會經歷了三個階段?
1:開指階段
寶寶想要順利娩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於初產婦來說,生娃常常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第一階段便是開指,小孩想要經過產道,那麼媽媽必須要先經歷陣痛。有些寶媽在開到兩指的時候就已經受不了了,還有一些媽媽雖然能夠堅持住,但這種疼痛真是讓人想死的心都有。
2:分娩階段
等到了分娩階段的時候,醫生會指導孕婦應該如何用力,大多數媽媽會看到勝利就在前方。但其實要想真正把小孩生出來並不容易,當宮縮開始的時候,媽媽就要用力,等到小孩快要冒出頭的時候,媽媽的疼痛值達到高峰。
3:胎盤娩出
相比起以上這兩個階段,經歷第三階段的時候,寶媽的疼痛感已經減輕了很少。但並不是說此時不疼,而是媽媽的疼痛到達巔峰之後,已經變得麻木了。但如果胎盤沒有娩出的話,醫生還要手動操作,這個過程也很難熬。
可見寶媽要想自然分娩也要經歷很大的痛苦,而在生完寶寶之後,媽媽一定要注意休息,恢復身體。
順產之後,媽媽要注意哪些則好罩內容?
①、注意飲食
生完小孩之後,媽媽身體會非常虛弱,因此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另外也需要通過飲食來改善身體,這樣身體才能更快地恢復。營養需要補充,但寶媽也應記住,補充不能過量,否則身體吸收不了還會造成肥胖。
②、注意保暖
順產之後,寶媽身體虛弱,因此會不停出汗,特別襪芹是在產後第一周,媽媽出虛汗的情況會比較嚴重。出汗之後,媽媽一定要及時把濕衣服換掉,如果汗液讓身體不舒服的話,媽媽也可以用乾燥的毛巾把汗液擦掉。不要在流汗的時候馬上洗澡,以免寒氣入侵導致感冒。
③、注意衛生
順產媽媽一定要注意衛生,特別是對於那些有傷口,經歷過側切的寶媽來說,一定要做好傷口部位的護理工作。孫鬧清潔完之後也要對傷口做好消毒工作,另外也要注意該部位的乾燥,否則細菌進入也會導致感染。
❽ 女人生孩子過程圖片生孩子啥樣圖片電影圖片,女人生殖民器硬起
這個你用快播之類的應該能搜索到 要不就去醫院當實習生 當然要婦產科的
❾ 女人生小孩的過程圖片
嬰兒分娩過程
分娩是指胎兒生長發育成熟而從母體子宮向外排出的過程。40孕周為足月妊娠,胎兒發育成熟,體重約波動於2,500-4,000克;出生時體重小於2,500克的新生兒中至少有25%具有37孕周以上的特徵:皮膚紅潤、皮下脂肪豐滿,胎脂、毳毛不多,有明顯的正常毛發和指甲,哭聲宏亮,男嬰睾丸已下降至陰囊內、女嬰大陰唇已覆蓋陰蒂和小陰唇。因此,20多年前就有人主張重新審查只憑體重來判斷未成熟的概念。上述情況不屬於早產兒,已經足月或過期所以稱小樣兒。這需要生後特別注意關照。在妊娠期間,子宮雖然日益膨大,但子宮平滑肌的收縮一直很弱,基本上處於平靜狀態,因而並不引起孕婦的感覺。到了分娩前天,子宮收縮才逐漸加強。這時的收縮具有兩個生理意義,一是擠壓胎兒,使期在子宮內逐漸轉到臨產前的正常位置;二是促使子宮口開大,便於分娩。以下分別從引起分娩的機制、分娩的過程和新法接生措施作簡單介紹。
(一)分娩的機制
子宮在妊娠末期怎樣會發生強有力的收縮?這個問題直到今天尚無確切的答案。對動物的研究已經積累了分娩最初發動機制的證據,認為胎兒的存在乃是引起分娩的關鍵性因素;但這種設想是否能適用於人類,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母體方面,在妊娠的前2/3時期,孕激素分泌較多,因而能抑制子宮不發生收縮;到後1/3時期,雌激素分泌較多,它能增加子宮肌的自發收縮和子宮肌對催產素的敏感性,故子宮收縮較為頻繁,特別是在分娩前幾天。在分娩已經開始後,孕婦生殖道被刺激時可以通過神經反射途徑引起催產素分泌,這時催產素可以加強子宮肌收縮。
這里還需要指出人的精神活動對分娩過程的影響。分娩過程乃是一個非常緊張的全身活動過程,為了順利地度過這一過程,產婦需要積極地參與這個過程;反之,若懷著恐懼害羞的心理而想逃避這一過程,那效果就適得其反。這說明大腦活動可通過低級中樞而影響子宮收縮。
(二)分娩的過程和新法接生措施
人類的分娩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子宮收縮的頻率較低,收縮力量較弱,其主要作用是使子宮口更加擴大。到了這一階段的末尾,胎兒外面的包膜破裂,羊水被排出體外。當子宮口已經完全開大,胎兒的頭部已經落到盆腔時,乃開始第二階段。從此以後,子宮收縮變得又快又有力,這就稱為臨產陣縮。陣縮的作用是在擠壓胎兒外出。每當陣縮發生時,產婦應配合作屏氣運動,閉住聲門,使腹壁肌和膈肌都用力收縮,這將有助於分娩。通常這種陣縮間斷地發生二、三次後,子宮仍繼續作強力的收縮,經歷時20-30分鍾,這是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收縮作用是把胎盤擠出體外,並使子宮壁的靜脈竇和破損的血管壓緊,以免流血過多。分娩過程完畢後,子宮乃逐漸縮小,但已不能恢復到妊娠前的狀態。
決定分娩的因素,除子宮收縮力是娩出力的主要力量外,由腹肌、膈肌收縮造 成的腹壓及肛提肌收縮能協助促使胎兒娩出。產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骨產道即骨盆,胎兒娩出時,必須根據骨盆形態盆腔形態和大小而採取一系列適應性動作;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盆底軟組織所組成的彎曲管道。胎兒能否順利娩出,還取決於胎位、胎兒的大小、胎頭的可塑性及有無畸形等。胎兒通過產道時,為了適應產道的形狀及大小而發生的一系列轉動,使胎頭以最小的徑線來適合骨盆各平面的最寬徑線以通過產道 ,這一過程也稱為分娩機轉,依次包括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仰伸、外旋轉六個過程。其中銜接又稱入盆,指胎兒雙頂徑進入骨盆入口平面;內旋轉使枕部向前旋45°,即小囪門轉到恥骨弓下面,使矢狀縫與骨盆前後徑一致,以適合骨盆出口前後徑大於橫徑的特點此過程是在分娩第二階段;末完成的;外旋轉指胎頭隨胎肩的轉動而發生的枕部向左旋轉。
在分娩第一階段要注意觀察宮縮情況,勤聽胎心音、注意被膜時間;以右手食指戴上橡皮指套,塗少許滑潤劑,輕輕作肛門檢查,可觸知宮頸擴張程度等,初產婦子宮口開全(大約10cm ),即應送至分娩室准備接生。
❿ 郎朗吉娜官宣生子,產後照片曝光:永遠不要低估一個生孩子的女人
郎朗和吉娜官宣生子啦,「家庭音樂會的小聽眾」終於出生,還曬出了生產後的首張家庭合照,看起來十分溫馨,網友紛紛送上祝福。
媒體人謝曉遠程連接了郎朗,短暫的語音采訪中,郎朗表現得很激動,講述了全程陪產和當爸的心情:
「我們非常的幸運也特別激動,小傢伙也很可愛,也希望寶寶能夠 健康 地成長。」
同時不忘感激老婆吉娜,「真的就的是母親很偉大,這個生孩子的過程真的很偉大。」
本來謝曉還想問會不會再生個女兒、二胎計劃之類的,郎朗因為要去陪寶寶和吉娜,就匆匆結束了對話。
正如郎朗所說:母親都是偉大的。
但現實生活中,總有人選擇性忽視這一點。
前不久剛大結局的《山海情》,逆襲農婦「李水花」的扮演者熱依扎,就是一個剛生完寶寶的新媽媽。
拍攝期間正是她的哺乳期,她帶娃拍戲、荒地背奶,在質疑聲中憑借著出色的演技打動了無數觀眾。
#熱依扎演技#數次沖上熱搜,在一眾老戲骨和實力派演員中依舊十分搶眼和突出。
即使如此,熱依扎「哺乳期拍照背奶」依舊被嘲上熱搜,有人說她過度營銷好媽媽人設。
殊不知,職場上的每一個媽媽,都是這么過來的。這不是「過度」,這是常態。
這種對哺乳期媽媽冷嘲熱諷的評價,讓我想起了39歲生二胎的大S。
那時候,她因為體力不支和葯物過敏,癲癇發作,一度昏迷,經過兩次急救和一晚ICU,才脫離危險。
這般凶險,卻依舊有網友說她誇大、賣慘、炒作,不願意正視生產時候每一個媽媽都可能面對的驚險和困難。
「生孩子就像走了一趟鬼門關」,不是玩笑話。
之前微博有人發起了女性生育相關討論,下面的每一個回復都觸目驚心:
有一個准媽媽分享了自己的懷孕經歷,只能用徹底崩潰來形容。
她在孕期得了蕁麻疹,偏偏本人是疤痕體質,基本上就是這輩子和好皮膚say goodbye了。
她非常憤怒,生孩子這么大的事情,為什麼不能丑話說在前頭??
她看過那麼多書、查過那麼多資料,也問過專業的婦產科醫生,都沒有人告訴她孕期並發症有蕁麻疹。
她甚至覺得她被她媽媽為首的一群中年婦女親戚給騙了,這些「過來人」對她隱瞞懷孕的真實情況,拍著胸口跟她保證懷孕就那麼回事。
等她懷上了,開弓沒有回頭箭了,就徹底放下心來,「原形畢露」: 懷都懷了。
懷孕、生產,對一個女人到底意味著什麼,這件事早就該說清楚了。
去年,有一部有一部聚焦產婦群體、揭露生育真相的韓劇,叫做《產後調理院》。
看完後我人傻了,不論是產後媽媽,還是未生育的女孩子,都可以了解一下。
劇里用輕松 搞笑 的手法,將生產分為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屈辱期」
產前清腸,就是灌腸,需要忍十分鍾,劇中女主不到十秒就直奔廁所,開始擔心生產時孩子會和排泄物一起出來。
現實中,產婦順產生孩子的時候,排泄物先出來的情況也是有的......
剃毛也是常規操作。
雖說醫護人員對待產婦就像對豬肉一樣沒有其他的情緒、態度非常專業,但畢竟人不是真的豬,感到尷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強烈的羞恥感擋也擋不住。
第二階段:「野獸期」
生育中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宮縮陣痛」。
如果疼痛分為12級,分娩就是第12級, 宮縮就是第10級,而且持續時間長達12-18小時。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里讓幾個爸爸體驗生孩子的疼痛,還沒堅持幾秒,就大喊「停停停」。
國外也有類似的挑戰,男性全部潰敗。
片子里,二胎媽媽吳麗輝並沒有已經生頭胎的經驗而減緩痛苦,躺在床上,她痛得不停地顫抖、哭泣。
最後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只想立刻打無痛。
第三階段:「無痛天國期」
無痛也不是想打就打的。
國內比較傳統的家庭,對無痛生產、剖腹產存在一定的偏見,認死了就是要自然順產。
07年11月,男子肖志軍拒絕簽字同意醫院進行剖腹產,導致妻子因重症肺炎心臟衰竭死亡,一屍兩命。
有孕婦痛得死去活來,丈夫死活就是不同意打無痛,醫生怎麼解釋都沒用,妻子哭喊著對丈夫說:我恨你一輩子!
國內的無痛通常是要開1-3指才能打,順產要開到十指才能生。
很多人都不了解開指的概念,這里簡單粗暴直接放圖,就是要把那麼狹窄、敏感的地方開到這么大:
而且無痛不是在手上打的,是粗針頭穿過脊椎管,然後一根細小導管進入硬膜外腔。
這一針也很痛,但跟生產的陣痛比起來,這就是救命良葯了。
第四階段:「發瘋派對期」
等開到十指,接下來就是唇痛了。
下體被無限撐大,最最敏感的地方,被活生生撕開。
有人形容這種痛:
難以想像。
好不容易把孩子生出來了,還要繼續把胎盤從體內排出來。
別看用「排」這個字很溫和,滋溜一下就滑出來了,不是的。
很多媽媽現身說法,就跟再生了一次是一樣的,就是痛。
這里再說一下剖腹,剖腹也沒想像的那麼簡單,打開肚子,孩子拿出來,皆大歡喜,不是。
之前有人用洋蔥重現了剖腹手術的真實一幕。
手術開始,從皮膚到腹膜,到層層肌肉,再到子宮,直到看到孩子,一共要割8層。
拿出孩子後,再將這8層一層層縫起來。
而且剖腹麻醉結束之後,一樣痛苦不堪。
謝娜產後排惡露,需要護士不斷按壓她的肚子。她痛到尖叫,全身發抖,後來看到護士進來就冒冷汗。
就像《生門》里說的那樣:
「生產就是一扇門,門外是等待新生的喜悅,可門內是與死神交手的驚心動魄。」
我也希望所有爸爸和准爸爸能充分理解到,生產,真的不僅僅是幾個小時的生理之痛,那是一個生命為了另一個生命,做出的巨大妥協。
好不容易生完孩子,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回到現實世界裡卻發現,什麼都變了。
所有人都圍著孩子,滿眼只有孩子,嘴裡聊著孩子。
心理落差極大的情況下,對媽媽說一句,「只要看到孩子,就會忘記一切。」
把一個人的情緒出口堵得死死的。
章子怡,一個拍戲拍到指甲蓋飛了都能咬牙堅持下來的狠人,生育後親人圍著孩子轉,委屈地哭了出來。
看過一個帖子,傳統家庭,有母乳崇拜。生完孩子後,媽媽就成了產奶機器。
每天就是鯽魚湯、雞湯輪番喝,她喝到想吐,想吃一些別的東西,會被說, 你不吃這些孩子吃什麼?
用吸奶器吸奶,乳頭皸裂、出血,婆婆搖晃摻了血的母乳,說: 可惜了,孩子喝不了。 就抱著孩子走去了客廳。
朱丹談起過母乳喂養,說那是她這輩子都忘不掉的痛苦。
好言好語的時候,就說「每個人都是這么過來的」,悄悄地抹去個體所承受的辛苦和折磨,用集體的大概念壓著你。
當你有點「叛逆」,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有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一錘定音,他們抱著你十月懷胎、拚死拼活生下來的孩子,親密無間地抱他、親他,然後轉頭居高臨下地告訴你:
只有這么做了,你才配當一個母親。
我想想都覺得崩潰。
更別提在雌激素和黃體酮的變化下,媽媽們的神經系統被影響,變得敏感、焦慮、脆弱,情緒被無限放大。被推進情緒的深淵,也許就是一瞬間的事。
而好不容易,女性從產後抑鬱,或者產後情緒波動中走出來, 所面對的最大的問題,除了孩子,就是工作。
有人選擇做家庭主婦,一天從早忙到晚,餵奶、換尿布、洗尿布、做飯等等肩負種種家務。
如果遇到個不承認家庭主婦勞動價值的老公:
「飯是電飯煲做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你到底哪裡辛苦?」
心都扎透了。
如果選擇回歸職場,那事情也不簡單。
趙麗穎當時剛生完孩子,身材有些臃腫。
評論惡意滿滿: 「心疼馮紹峰,每天看一個矮肥挫。」
張歆藝在哺乳期被抓拍,網友一頓痛批她 打扮邋遢、不注重形象,甚至用「身形松垮腰臀同寬」來嘲諷她產後的身材。
張歆藝憤怒又崩潰:
外貌變化和攻擊,心理上的自卑和敏感還都是次要,更要命的是會有無數人跑來問你:
怎麼平衡事業和生活?
你顧得上孩子嗎?
做一個媽媽錯過孩子的成長,你不遺憾嗎?
就像姚晨說的: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你是個糟糕的母親。
如果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又會有人說,生兒育女本就是女人應盡的本分。」
紀錄片《人間世2》中有一個畫面我印象深刻。
一個叫林琴的女人,來自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生了兩個女兒之後還想拼兒子,沒想到最終大出血,必須摘除子宮才能活命。
丈夫在門外問了很久,真的沒辦法保住孩子嗎?
最終,她躺在病床上,望著白色的天花板失神地小聲感嘆:
做男人真好啊,不用經歷這些。
《請回答1988》里有這樣一段話:
「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即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
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覺得喉間哽咽。媽媽,是最有力量的名字。」
媽媽當然很偉大,但也別忘了,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前,也只是一個會哭、會怕疼的普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