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對於女性的腳都有什麼酷刑
1、烙鐵:烙腳板會讓人感到劇痛,尤其是女性雙腳更為敏感。
2、拶趾:夾腳趾,一般人都會尖叫。
3、鋼絲刷刷腳心,這種酷刑經常和老虎凳結合使用。腳心也是人體敏感部位之一,足底神經受到強烈刷刺時,伴隨劇痛還會產生一種難耐的刺心感覺。
紅岩女英烈鄧惠中受難時,被剝光上衣,赤足綁在老虎凳上,特務一邊用鋼絲刷刷她的腳心,一邊用豬鬃戳她的乳頭。她的女兒這時被特務帶到刑房,未進門便聽到母親凄厲的慘叫聲。
另有夾棍,燒烤,腳心釘鋼針、釘腳趾、燙腳、撓腳心、刷腳心、割腳肉等酷刑,的確慘不忍睹。
(1)看美女赤腳足玉腳底圖片擴展閱讀:
一、古代腳刑:
反關節的酷刑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老虎凳,這是中國古代特有的酷刑。膝關節在人體四肢各大關節中活動的范圍最小,兩端大腿小腿的長度有利於施刑者用杠桿原理,以較小的力度強迫受難者。
反關節使用老虎凳的關鍵點一是使受刑者處於坐姿(兩臂反綁或綁成十字形),這樣會加重腿部韌帶的牽拉力度,而仰卧的姿勢由於髖關節的放鬆,連帶腿部韌帶放鬆,會減弱痛苦程度;二是腿部捆綁在膝蓋上的大腿部,而不是以下部位。
因為老虎凳的作用在於牽拉受刑者腿部的關節韌帶和造成膝關節脫臼,不在於折斷受難者的小腿。因為折斷小腿腓骨需要很大力量,痛苦時間短(受刑者很快昏厥)不符合施刑者既要折磨受難者又自己省力的要求。令受刑者赤腳,往往是為在使用老虎凳同時對受刑者的腳心用刑。
二、腳刑簡介:
腳刑是指對腳趾、腳心、腳跟、腳弓施於的刑法。腳是人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尤其對於女人,從古代到現代,被用腳刑的人數不勝數從古至今的酷刑多種多樣,施用於人體的各個部位,足刑就是其中最受青睞的一種。
人的雙腳,尤其是女性的腳底板是頗為敏感的,對各種感覺(痛,癢,灼熱等)反應程度較大,所以對腳用刑能最大程度的給受刑者更多的痛苦,而對其人身傷害程度減到最低。
腳是離心臟最遠的器官,對其用刑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可放心施刑;再者腳上的神經細胞分布非常密,能最大程度的感受到痛苦,所以腳刑是一種非常常用的刑罰。從古代到今天,被用腳刑折磨的人不在少數,且大多數為女性。
Ⅱ 中國歷史上女性裹小腳是從什麼年代開始的
南唐後主李煜在唐人對「弓鞋」痴迷的審美基礎上,別出心裁地將這種弓鞋用長長的布帛纏起來,以代替襪子。並在他的妃子娘身上做試驗,始行纏足之法,開創了中國女性纏足的記錄。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纏足一事自唐代開始,起源於波斯人的舞蹈。南唐與大唐相距不遠,況且,纏足起源於舞蹈一說的可信性也較之前者尤甚。或許李後主的娘只是一個著名的纏足者,而非開創者。
正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一樣,古時女人纏足也是被逼於當時社會的現狀,相傳朱熹朱老爺子極力倡導纏足,認為這是天下大治的基礎,因為女人纏了足,便可做到男女隔離「靜處深閨」。
說到纏足起因,大概說來有四個方面:審美的要求、兩性隔離制度、宋明理學的推動、處女嗜好的促進等。中國女孩在束腳的過程中簡直是九死一生。
而關於放足,從清朝康熙大帝詔禁漢人裹腳直到清朝末年,仍舊有相當多的人積習難改或迫於壓力一直纏足。直到民國時期,中國女性才真正結束纏足的歷史。
(2)看美女赤腳足玉腳底圖片擴展閱讀:
放足之艱難
英明的康熙大帝曾經詔禁漢人裹腳,違者拿其父母問罪。盡管雷厲風行,收效卻不大,到康熙七年,大臣王熙上奏請求解除禁令獲准,於是民間足之風又大盛,影響到滿族女子也紛紛起而裹足。
乾隆又多次降旨嚴禁,乾隆的禁令只煞住滿族女子的裹足之風,漢族民間女子依然裹足如故。近代改革家康有為寫了一篇《戒纏足會檄》,希望家鄉人放棄纏足陋習,並下決心不給自己的女兒纏足。這一舉措使康有為在家鄉受到很大排擠。
英國傳教士立德夫人在20世紀初的中國南方發動了「天足運動」,並成立了「天足會」。在漢口的維多利亞劇院,商會會長親自安排座位,讓政府官員都來聽立德夫人的講演。她的聽眾穿著官服,帶著隨從,端著很大的架子。
他們感到,由一個女人來和他們討論一個中國人敏感的話題——女人的腳,是不可思議的。官員的威懾力嚇得她的翻譯臨陣怯場。幸好一位中文講得極好的傳教士趕來救場,立德夫人的講演才得以進行。
立德夫人還藉助權威,她讓人把張之洞反對纏足的語錄用紅紙寫了貼在會場里,很起作用。她認為張之洞是中國最有學問的總督。在漢陽,她在宣傳集會上,讓放了足的婦女們站起來,她們當著大家的面笑著站了起來,立德夫人便感到她的湖北之行成功了。
她幾乎走遍了中國南方,去了武昌、漢陽、廣東和香港,又去了澳門、汕頭、廈門、福州、杭州和蘇州。這對於一個外國婦女來說,的確需要極大的勇氣。
她說,「如果你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踏進冰冷的海水時的感覺,那麼你就能體會到我現在動身去中國南方宣傳反對裹足時的心情。對那裡我十分陌生,而裹足是中國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風俗之一。」
但是她還是一腳踏進了冰窟。纏足這種折磨中國婦女一生的野蠻習俗給她很深的刺激。她得到了回報,許多男人和女人當場捐款參加天足會,表示自己不纏足,也要勸別的女子不再纏足。
Ⅲ 現代文學描寫女子玉足的片段
描寫少女腳的句子:
1. 衣衫的褶襇下面,露出一支小小的腳,套著黑緞鞋。
2. 她有一雙胖嘟嘟,細嫩又白凈的腳。
3. 她那穿了松垮的細帶涼鞋的雙腳瘦而勻稱,高高的腳弓,每一用力,連通腳趾的筋脈就在腳背上綳露出來。
4. 那姑娘的腳瘦長、略小,雪白雪白的,腳趾頭像嫩藕芽兒似的。這孩子年紀不大,卻生了一雙大腳,兩只鞋子像兩艘小船一樣。
5. 她的腳小巧、勻稱、豐滿。
6. 她的腳秀而翹,腕、踝都肥瘦適度,美妙天成。
Ⅳ 跳竹竿舞必須要打著赤腳跳嗎光著腳丫腳底都黑了
是的,您說的是非常正確的,一般情況下,跳竹竿舞必須要打著赤腳才可以跳的,因為這種光著腳跳,雖然腳底都黑了,但是正常情況之下,這樣跳還是非常好看的,整個的傳統就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去跳,所以我們也不能打破人家的傳統習慣
Ⅳ 古代人為何要將女性的腳裹成「三寸金蓮」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
結語
纏足算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民間風俗陋習,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南唐後主李煜寫的詞里有的就是說的女的纏足,纏成三寸金蓮。說白了就是變態的折磨女性,滿足一些時人對於小腳的偏好。這一陋習直到近代的時候女性解放運動中才被革除,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存在了近千年。
Ⅵ 雅俗共賞,金庸描寫的女子赤足場景有哪些排名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
金庸筆下的女主角,寥寥幾筆就能勾勒出一個個各具性格、又有著不同外貌特色的女子。比如黃蓉初登場的時候,卸去了一身的乞丐裝扮,河邊小舟之上長發披肩,一身白衣,卻又在長發上束了一條金帶,以白衣襯托金色束發金帶,雖然只是簡單的兩句衣著描寫,卻把黃蓉寫得“猶如仙女一般”。
而趙敏初次登場的描寫,只寫她一雙手,“手中摺扇白玉為柄,握著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無分別”。以白玉般的扇柄襯托趙敏的膚色潔白,不光是白,還能讓讀者腦子里生出一股如同玉一般的清輝。明明是男裝扮相,卻又不失女子英氣和俊美,頓時把個趙敏寫得明艷不可方物。
而趙敏的反應,先是嬌笑,後是啜泣。周身是麻癢之下,連說話都帶著喘氣的效果。金老一段話,別說趙敏面紅耳赤,就算是讀者也是面紅耳赤心跳加速。待到趙敏妥協認輸,還要叫嚷著讓張無忌給她穿好鞋襪,這才讓無忌“心中一盪”,而趙敏則有了些“異樣的感覺”。
其實金庸筆下女子赤足不止這些,比如黃蓉就當著柯鎮惡洗腳,還嗔怪幾位士兵看她的腳。再比如楊康比武招親,順手也要擼下穆念慈的鞋子。還有鍾靈讓段譽帶信物去萬仇谷找解葯,別的不拿,一定要脫下鞋子讓段譽帶去。
有人說武俠小說難免落俗,要迎合讀者口味。話雖如此,但金庸大師文筆功力深厚,於俗中見雅,把筆下女子赤足寫得優雅動人,這份功力,才顯出大師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