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春畫中的章魚代表什麼
章魚的形象有何象徵或隱喻?
葛飾北齋筆下的章魚,是男人的隱秘慾望的象徵。女人享受著這愉悅,大概是男人一番情意的形象。不過,大家千萬不要忘記了有個成語叫做「欲壑難填」,因為人的愉悅閾值會隨著刺激幅度而大幅提高。換言之,下一次想要享受這樣的愉悅,只能更加「重口味」了。自己化身為章魚不夠過癮,那麼征服章魚女人呢?葛飾北...
㈡ 日本春畫的春畫
「浮世」一詞,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回和人世的虛無飄渺。即此岸為穢土,彼岸為凈土。「浮世」一詞在日本出現,就一直含有暗指艷事與放盪生活之意,指人生無常,人生多苦,及時享樂。只為活在當下,凝視明月、白雪、櫻花和楓葉,高歌,飲酒,盡情漂浮、漂浮,忘卻眼前一切煩惱,如葫蘆般隨波逐流,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
江戶時代日本各階層在幕府的階層統治下,循規蹈矩,無從逾越,只好在縱情尋歡上,找到了宣洩口。在江戶有蓬勃發展的歌伎業、藝妓業及娼院,出沒其中的富商、武士、貴族及地主、小商販等,尋得浮世的「喜悅」。而大眾的庶民則在勤奮勞作之餘,翻閱浮世繪繪本草的美人畫、春畫上找到超越浮世的「喜悅」。
日本人崇尚在某種愛的交媾中尋求浮世暫時的愉悅。當時浪漫主義女詩人與謝野晶子(1878~1924) 便曾在其名篇《亂發》中,大膽地向丈夫表露:「你不接觸柔嫩的肌膚,/也不接觸熾熱的血液,/只顧講道,/豈不寂寞?」另一位明治時期的作家高山樗牛(1871–1902)則在《自然兒》中有過更直接的描述:「天下之至美,人生之至樂也。沒有性慾,人生又有什麼價值呢?」
當時浮世繪作為木版印刷的海報及繪本(即連環畫)的作用就是為了娛樂當時江戶的各個階層,從其繪畫內容看,70%以上內容是美人畫,而春畫繪本又是其中產量最大的品種。春畫用現代藝術眼光看,可算「人體繪畫藝術」。
當時日本人認為春畫不僅是對男女性愛之事的描繪,更是對自身生命能量的體現。畫面人物沉浸於無我狀態之中,軀體畸形纏繞幾近格鬥,戲劇性動態充溢著超凡的力度,賦予荒淫的色情以深奧的妙趣,使作品獨具風格。
日本浮世繪春畫中的女性雙眼欲睜還倦,朱唇似綻似閉,那種旖靡、朦朧的神情,成為浮世繪經典模式,營造出一個極具魅力和誘惑力的女性世界,甚至讓人感覺到人體的肌膚血液,甚至能聽到心跳。
㈢ 日本春畫的評價
1934年1月27日,魯迅在寫給日本朋友的信上曾經提及:「對日本的浮世繪畫師,我年青的時候喜歡葛錦北齋,現在喜歡安藤廣重,其次是喜多川歌磨的人物,但是,倍受德國人贊賞的東冽齋寫樂,我雖然讀了兩三本書,還是莫名其妙,依我看,還是葛錦北齋適合中國人的品味。貴友所收藏的浮世繪請勿寄來,我自己已有數十張復製品,只是,愈上年紀人愈忙,現在連拿出來看看的時間幾乎都沒有,況且中國現在還沒有會欣賞浮世繪的人,因此,我真不知將來該把這些浮世繪交給誰?」
㈣ 如何欣賞日本浮世繪
圖為《十開之圖》,溪齋英泉作
文|張佳瑋
美人繪,是為浮世繪中一大類。然而美人繪中的美人,一如浮世繪的畫師,都是風流狷介,浮沉俗世之間。江戶年間,上等的畫師,學狩野派,學土佐派,去為將軍畫屏風、去為寺廟畫牆壁;落拓一些的畫師,許多還是從狩野派、土佐派中放逐出來的學徒,做浮世繪,取悅世人。
役者繪,是歌舞伎們的畫像;美人繪,當然也極少是良家女子。古今中外,20世紀前大多如此:女模特出身不太好。19世紀法國畫家們的模特,若非畫家的情人,就是妓女、情婦、舞者或馬戲團成員。浮世繪的美人,則多是藝妓甚或舞伎。
美人繪,畫了印罷,江戶百姓買回家去貼牆;畫師有模特,藝伎或舞妓以此自我宣傳,各得其所。於是歷代美人畫風格變遷,實在可說是二百餘年間,日本市井審美的一路變化。
美人繪之祖菱川師宣,風格優雅、溫柔、綽約又古典。著名的《見返美人圖》,和服華麗,儀態曲折。他老人家表裡一致,刻畫客人與妓女時,也是含蓄溫柔,美國評論家所謂「健康的性感」:男女都是容貌如畫,客人摟著妓女求歡,妓女展顏微笑,半遮半露,端的是好。
圖為溪齋英泉的春畫
下一代的畫師奧村政信畫美人,則以天真鮮活、花枝招展為勝。美人的和服與寵物,一縷花團錦簇。花式紋綉,絲毫不苟。這就是奧村政信的風骨了:畫師的尊嚴,有時就體現於類似的細節之中。
錦繪的大宗師鈴木春信,善於讓姑娘擺造型。春信筆下的女子,優雅輕快,造型時髦。時人都說,鈴木春信的畫飽含詩意,簡直看著畫都能吟出詞曲來。若要論美中不足,那便是:他畫的人物過於理想美――看著美,但讓人真擺這姿勢,那就累了。鈴木春信的審美,代表日本明和年間,大約1765年前後的審美:脖子修長,櫻桃小口,溜肩細腿,風擺楊柳,纖弱之極。
再過二十年,風格又變了。鳥居清長創造了天明年間的美人形象:嘴角上揚,眉目清朗,而且手長腳長,十頭身――高得簡直離譜。與鳥居清長同代的鳥文齋榮之,到晚年走火入魔:鳥居清長不是十頭身么?我來個十二頭身!――高挑優雅,到此就算是極限了。
後來終於有人覺得:夠了,夠了,不要再高了!女人要高有什麼用?1791年,38歲的喜多川歌?,決定轉型:他開始畫美人大頭繪。美人的身段?不要緊;讓美人的臉蛋鋪滿全畫吧!於是1792到1793年期間,著名的《寬政三美人圖》問世了。
圖為《寬政三美人圖》,喜多川歌?作
現在這三位美人,堪稱日本江戶美女的形象代表。中間那位是富本豐雛,花街吉原的藝妓,因為善於富本節的歌舞而得其名。雖然與另兩位一起梳著當時流行的島田髻,但她是唯一穿著藝妓服飾的。左手邊的姑娘是阿久,煎餅茶屋家的大女兒,兼著招牌美女,也就是今日所謂的看板娘,一般認為她16歲。右手邊的姑娘最為有名:阿北,淺草觀音隨身門下茶室的看板娘,傳聞那年15歲。她們三位,就是當日江戶最美的三人了,阿北尤其是個傳說:當日天智天皇,特意到江戶淺草來喝秋茶,飲完起身付茶錢時,就是阿北接了的。
喜多川歌?的風格,盡在這三位美人身上:肌體溫潤豐滿,女子眼尾修長,下唇凸厚。大概從這時候開始,美人繪不再走優雅秀美路線,而走性感路線了。
也就在《寬政三美人》出現之前三年,最後一位美人繪大宗師出現了。1790年,溪齋英泉生在江戶,如今的千代田區,一個武士家庭。本姓松本,後來改叫池田義信。15歲元服,梳了頭,去當公務員,2年後,跟上司鬧翻了。
《時世美女競東都藝子》,溪齋英泉作
――聽說這傢伙跟誰都處不好關系。
――是因為六歲時母親過世,父親又很嚴厲的關系吧?
16歲,池田義信去學狂言。狂言、歌舞伎、畫師,在當時是下九流的職業,武士們看不上,他偏樂此不疲。學著狂言,與混住在長屋的畫師們交了朋友。也許在某次酒醉後,不小心暴露「我小時候也學過畫畫喲」,然後被慫恿了。20歲,他開始學浮世繪。從此,他便叫作溪齋英泉了。
我們已經看到了:奧村政信的女子畫得天真,鈴木春信的女子畫得優雅,鳥居清長的女子畫得纖細修長,喜多川歌?則愛畫大臉長眼、豐潤白凈、肌膚溫潤的姑娘。溪齋英泉卻都不樂意。他與貴胄階層決裂,雖然私下裡為人溫和,公開場合卻狂放不羈。「情慾就是下等的。」溪齋英泉如是說。
於是他不愛描述上等的、窈窕的、溫潤的風雅感情,專喜歡畫這樣平凡但妖艷倔強的女人。溪齋英泉筆下的女性,矮小到只有六頭身,長著貓背,幾乎無腰身,腿短,臀平,胸小。但是眼睛細長,下唇厚潤,下巴尖削。每個女人的眼睛,都是細長帶彎,細看帶一點陰森。
一種奇妙的挑逗感與倔強。
喜多川歌?的春畫
那是江戶後半葉的審美。美人們也從17世紀中期的溫潤到了18世紀中期的秀雅,再到19世紀中葉的現實,慾望日益明白清晰,人越來越能直面自己的感情――此時離明治維新,還有不到20年。
㈤ 日本春畫的介紹
日本春畫,即日本的春宮畫。中國名詞中「春宮畫」有「宮」字,意指宮苑之樂,以「宮」字指「春宮畫」是王侯貴族這個階層才有的享樂物品。傳入日本後,「春宮畫」的「宮」字被取掉,顯示日本春宮畫大眾化、風俗化。
㈥ 古代叫避火圖現代叫什麼
春宮圖
避火圖也叫「秘戲圖」,是直接描繪男女愛愛的木刻印刷圖畫。把避火圖掛在倉庫里,據說這樣就可以防止火災。為什麼男女愛愛之圖能夠防止火災,大概男女交往中就是天雷勾地火。而且往往認為女人是陰,男人是陽,在運動過程中,實際上是「陰」在極大地發揚、宣洩出來,所以可以壓制住火這個最大的「陽」。
避火圖
春宮圖是指以男女運動為主題的繪畫,又名秘戲圖、春宮畫,日本稱為「春畫」。春宮圖的目的也非常簡單,往往使進行那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女子出嫁的時候,會讓女孩子學習學習。一直以來也往往認為,愛愛乃污穢不潔之事,所以春宮圖也有貼門上則鬼不敢進,貼灶頭上可避火災等等。春宮圖的起源非常早,相當於現在的生物課。
不過春宮圖可是要比生物課生活靈活很多,而且繪畫非常露骨,也就是直白。其實這也沒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待愛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其實就是自然界非常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沒有必要帶上各種各樣的顏色,也沒有必要刻意隱諱。古代人的認識有限,面對生活中的一些難題,民間會流行一些方式化解這些問題。
避火圖
火災造成的結果往往都是滅頂之災,不僅僅人的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生活物資也會被燒毀,一下子就一無所有。但是火災的發生很多時候又是不可控制的,結果往往是不可預料的。雖然有一定的方法可能預防火災,但心理上對其的恐懼依然有,所以放一些避火圖。這些避火圖能夠真的防火嗎?顯然是不能夠的,但是能夠在心理上像是安慰劑一樣。
避火圖
春宮圖描繪的畫面,其實也像是男女之間發生了火苗。一般來講,男人的慾望往往強於女人,甚至在古代的時候,都不允許女人有慾望。男人的慾望就是陰,壓抑在心中就像是火在燃燒。可是遇上心愛的女人,火就進入到水中,被撲滅,同時感受到女人的柔情蜜意,心曠神怡。也就是說,性交意味著「陰」的勝利與「陽」的失敗,所以才能防火
㈦ 春公圖是什麼
日本春宮圖最早以塗鴉的形式出現在7世紀。
整個18世紀是日本情色繪畫和出版物的高產期,並且該時期的春宮圖已經發展到全彩色繪畫。
『春宮圖』屬日本藝術中的一個風格流派,自有其傳統主要以「性」為主題的繪畫、印刷品、插圖等,「春宮圖」在日本大體上沒有對外國開放的時期蓬勃發展。
大部分的畫作為木版畫形式,於16、17及18世紀創作,描繪了許多不同的性愛動作,除了男女之歡,還有同性戀場景。春宮圖有時頗類似當代日本卡通,但表達性感的方式卻略有不同;在「春宮圖」中,很少圖片是完全裸體的。
㈧ 日本春畫的製作
17至19世紀日本江戶時代流行的木版畫藝術,主要形式為繪本(即連環畫)。浮世繪的特點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產,價錢廉宜,並易於購買。17世紀初,市場上僅有單一墨色印的畫(墨折繪),但不久出現了紅摺繪,以紅為主色,再加印黃和綠,獨自編成「繪本」,在日本繪畫史上打開了新的境界。浮世繪春畫在喜多川歌磨時期進入了巔峰時期。畫師們運用具有平面張力的線條和單純洗煉的色彩,創造出許多優美而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
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以春畫為主要內容的美人畫創造的巨大需求,是浮世繪發展最重要的推力。浮世繪畫師幾乎人人都是春畫高手,甚至將其作為主要製作題材。在美人畫的基礎上,後來逐漸出現了以相撲、風景、花鳥以及歷史故事等為題材的作品。浮世繪發展到後期,精細入微,光彩奪目,令後人驚嘆。
註:一幅浮世繪通常需要畫師、雕刻師、刷版師三者合力製成。一個版通常可印兩百張左右。顏色越多,圖版也就越多,過程亦越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