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圖片,誰能幫我找個圖片電腦桌面背景。山水的
呵呵!其實找電腦桌面背景很容易的,在網路圖片搜索「山水桌面背景」就有很多,最好是能放大的,如果顯示太小,用了就會模糊的,像素不夠。用高級相機找出來的好哦。給你看看。
Ⅱ 河南省歷史上出名的美女
一、妲己
妲己,己姓,蘇氏,名妲,有蘇國(即蘇國,有為詞綴,故地在今河南省溫縣)人。商紂王帝辛的妃子。
帝辛攻打有蘇國時,被獻給商紂王為妃。依仗商紂王寵幸,干預政事。牝雞司晨,禍亂朝綱,導致政治昏暗、國力衰弱。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妲己被太公親自操刀斬於朝歌城外的街市。
二、夏姬
夏姬,姬姓,名「少(上孔下皿)」 ,春秋時期鄭國公主。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母親為少妃姚子。因為嫁給封地位於株邑(今河南柘城縣)的陳國司馬夏御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御叔早死,與夏姬有一子夏征舒。
三、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別字昭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四、息夫人
息夫人,媯(guī)姓,陳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為陳國君主陳庄公之女,生於陳國宛丘(今河南省淮陽縣),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
五、鄧綏
鄧綏,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漢和帝皇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鄧綏系出名門,她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劉秀進獻了「圖天下策」的東漢開國重臣、雲台二十八將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鄧禹。
Ⅲ 要有(陌上花開緩緩歸)的意境,古代美女手繪圖,花開,石路,
手繪圖作者:何何舞,又稱ENO,青年插畫家,擅長水彩手繪,曾為《光年紀》、《今古傳奇·武俠版》插圖,為顧漫、滄月、唐七公子、桐華、步非煙、藤萍等大陸寫手插畫。著有個人畫集《華蓋之月》《銀蓮花》《空蟬與詩》《墨澗花》,繪本《神之右手》《彼岸花》。這個作者有很多手繪作品都是古風的,可以去看看
Ⅳ 課文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在表達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第二自然段運用排比的表達方法寫桂林的水的美,而第三自然段是運用比喻的表達方法寫桂林的山的美。
《桂林山水》是現代作家陳淼於1962年創作的一篇游記散文。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讀者;接下來分述灕江水是如何地「靜、清、綠」,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險」,使灕江水、桂林山與眾不同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最後整合桂林山水,山與水互相映襯、形成連綿畫卷的美景躍然紙上,引起讀者無回味與遐想。全文層次清晰,語句協調,多用對偶,寫得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桂林山水》原文: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觀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美女山水之間的圖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此文寫於1962年5月,節選自作者的散文《灕江春雨》,文題是課本編者所加。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此文即是作者與友人慕名而游之後寫的游記散文。
內容簡介:
《桂林山水》系游記散文中上佳之作。此文描寫的景色個性特徵鮮明,靜態美如一幅水墨畫,動態美令讀者似隨作者信舟灕江,節奏美似一部優美的交響曲,令人心曠神怡。
海是波瀾壯闊,西湖是水平如鏡,而灕江的水則柔情刻骨靜、清、綠;泰山是峰巒雄偉,香山是紅葉似火,而桂林的山則豪氣沖天——奇、秀、險。作者通過與其它景物的對比,把桂林山水的個性特徵生動鮮明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令人浮想聯翩、讓人盡情感受它的美輪美奐。
作者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一個「甲」字,展開想像,運用對比和比喻的方法,繪形繪色地將人們引入了桂林山水的勝境中去。比如作品以「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作陪襯,突出了人們「從沒看見過」的這樣奇異的水,即灕江的水。
為了進一步增強人們從比較中獲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就用了比喻的手法來作具體的說明。寫水綠,綠得彷彿「一塊無暇的翡翠」;寫山奇,奇得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寫山秀,秀得「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作者是「乘著木船,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山水的。即使灕江的水靜得出奇、清得見底,作者還是能夠在船槳「激起」的微波上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如此靜態之中,就有了一幅動態的畫面。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就像是讓你感到「走進」了這連綿不斷的畫卷。「乘著」、「激起」、「感覺」、「走進」,便成了全文的主線。
Ⅳ 微信頭像山水畫最旺財的圖片
微信頭像山水畫最旺財的圖片如下:
1、微信頭像山水畫最旺財的圖片,如下圖所示:
Ⅵ 《富春山居圖》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富春山居圖》所採用的是一種橫卷的方式,按照人的正常視野,構造了同一水平上的山水景色,是一種從平面上不斷進行延伸的構圖方式。在畫面上,畫家進行了山水的層次感設計,山的前後是一種由近到遠的排列,在構圖方式上給予了前後景物的一種有效聯系。
在天地之間,所有的景象都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空白之處顯現出空間的實感性,也正凸顯了無畫的地方也是一種妙境的特點。在整幅畫中,可以看到黃公望先生在繪畫布局、形象安排、空間探索等方面所持有的獨特看法。
在繪畫構圖中,黃公望採用了闊遠的方式,實現了繪畫構圖上的轉變。在山水畫中,元代的四家所採用的是一種由近及遠的繪畫手法,有著非常清晰的層析,顯現出了畫面的闊大之意,給觀者留下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
在《富春山居圖》中,按照富春山脈絡的延伸,應用了「長披麻皴」的畫法,江面以橫向長皴來表現水面波紋,與山體相交接的淺水處也用長線條皴擦來表示。高峰和平坡用濃淡朦朧得橫點,描寫叢林,用變化了的」米點皴「法,粗細變化,聚散組合,遠近濃淡干濕結合,蒼蒼茫茫。遠山高峰遠樹穿插淡墨小豎點,上細下粗,似點非點,似樹非樹。山石大部分用干筆皴擦,線條疏密有致;長披麻皴為主,略加解索皴;皴筆的轉折靈活自如,墨虛實枯潤相融。
(6)美女山水之間的圖片擴展閱讀
隨著《富春山居圖》各種話題的升溫,影響到仿製界、影視圈、收藏界,在這些領域出現了一些衍生作品。1985年,富陽早向國家郵政部門提出申請,發行《富春山居圖》郵票,之後又曾分別於1992年、1995年、2002年多次申請。
2004年,經國家郵政局批准,以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剩山圖》(《富春山居圖》前半卷)為藍本的「富春山居圖」個性化郵票曾在富陽首發。
2010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批復同意,將《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首發式放在誕生地富陽舉行。而此次發行的《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以《富春山居圖》整幅畫卷為藍本,共6枚,全套面值9.30元,郵票規格為60×30毫米。
在2010年3月20日的《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首發式上,不僅有《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放大版)首發揭幕,來自大陸和台灣的畫家也將再次揮毫共作《富春山居圖》,並力爭舉行「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真跡到富陽圓合的邀約儀式。
2010年,中國聯通特推出國寶《富春山居圖》純銀紀念磚,首次以純銀紀念磚的形式將國寶畫卷完美「合璧」,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2011年6月1日,限量珍藏版《富春山居圖》銅雕藝術電話卡在浙江杭州的「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內首發。2011年6月,「榮寶齋」全卷高仿《富春山居圖》同步發行。
Ⅶ 王維著名的山水畫有哪些王維的畫詩配畫
王維的《畫》王維《畫》
王維著名的山水畫有哪些?
急急急急!!! 王維有那些畫!!
王維的《畫》原文是什麼?
王維的《畫》
畫
[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王維《畫》
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譯文〗
在遠處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顏色,
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
人走近枝頭上的鳥兒卻紋絲不動。
〖點評〗
此詩把畫景於實景對照描述,
顯示了畫的形神兼備。
望採納!
王維著名的山水畫有哪些?
傳世作品有《雪溪圖》,絹本、墨筆畫。縱36.6厘米,橫30厘米。坡石有漬染似無勾皴,無款。有宋趙佶標題「王維雪溪圖」。圖錄於《中國名畫寶鑒》。此《雪溪圖》構圖平遠,可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著素紗的木拱橋把人們引入一個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條結冰的大河,橫卧在畫卷中部,水平如鏡,波瀾不興;遠景,河對岸雪坡、樹木、房舍等平卧於黑水之上,掩映於茫茫白雪之中,使畫面更加深遠。縱觀全圖,可使觀者沉浸在一片寧寂的山村境界之中,彷彿有雪花飄落和行人腳步聲悄悄傳入耳畔。此畫無款。右上角有趙佶題字「王維雪溪圖」,故長期以來認為是王維唯一的山水作品流傳至今。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http://www.1619.com.cn/guiren-news/newsimg/49297-2.jpg
王維《袁安卧雪圖》,其中雪中芭蕉的意喻得到後世的推崇,這種超越於生活常理之外的藝術處理,確立了「神情寄寓於物」的表現手段,也進一步深化了「意在筆先」的思維方式。王維最重要的成就在於開創了詩情畫意的境界,詩與畫在意境上的交融,賦予了真正的氣韻生動的美感,從此詩的情懷進入了繪畫,逐漸成了重要的審美標准之一。
王維以畫山水最著名,其所畫《輞川圖》,山谷鬱郁盤盤,雲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此外還善於畫人物及羅漢。亦作壁畫。
還有《伏生授經圖》,《長江積雪圖》,《雪中芭蕉》等
急急急急!!! 王維有那些畫!!
王維有一幅畫《雪中芭蕉》,是中國繪畫史里爭論極多的一幅畫,他在大雪裡畫了一株翠綠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則又是南方熱帶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裡不死呢?」這就是歷來畫論所爭執的重心,像《漁洋詩話》說他:「只取遠神,不拘細節。」沈括的《夢溪筆談》引用張彥遠的話說他:「王維畫物,不問四時,桃杏蓉蓮,同畫一景。」
探討王維這幅畫之前,有必要強調一個本來完全沒有必要強調的問題,即該畫名為《袁安卧雪圖》,是一幀歷史人物故事畫,而絕非景物畫,只因存在「雪蕉」問題,故後人習以《雪中芭蕉》代而稱之。因此,討論該畫是不可以脫離袁安其人以及其卧雪故事背景,就「雪蕉」而奢談「雪蕉」。
袁安,東漢人,《後漢書》有傳,生平許多事跡均為後人所稱道。唐章懷太子注《後漢書·袁安傳》時援引漢魏周裴《汝南先賢傳》載: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自出按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卧,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也。
此即袁安最為後人推崇備至的卧雪故事,王維《袁安卧雪圖》即以此題材所作。 袁安卧雪的故事,在古代極有影響,成為傳統文學和繪畫廣為引用的典故和題材。
但是後代喜歡王維的人替他辯護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覺寮雜記》說:「右丞不誤,嶺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紅蕉方開花,知前輩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語》談到這件事,也說都督郭_ 在廣西:「親見雪中芭蕉,雪後亦不壞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岡齋筆麈》為了替王維辯護,舉了兩個例子,一是粱朝詩人徐_好一首詩:「拔殘心於孤翠,植晚玩於冬余。枝橫風而色碎,葉漬雪而傍孤」來證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陸文裕宿建陽公館時「閩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橫映粉牆,盛開紅花,名美人蕉,乃知冒著雪花,蓋實境也。」
這原來是很有力的證據,說明閩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見與明朝謝肇_的《文海披沙》一樣,認為「如右丞雪中芭蕉,雖閩廣有之,然右丞關中極雪之地,豈容有此耶?」謝肇_並由此提出一個論點,說:「作畫如作詩文,少不檢點,便有紙漏。......畫昭君而有帷帽,畫二疏而有芒躍,畫陶母剪發而手戴金馴,畫漢高祖過沛而有僧,畫鬥牛而尾舉,畫飛雁而頭足俱展,畫擲骰而張口呼六,皆為識者所指摘,終為白壁之暇。」期期認為不論是作什麼畫,都要完全追求寫實,包括環境,歷史,甚至地理等等因素。
整理了這些對王維一幅畫的諸多討論,每個人講的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維早就逝去了,否則可以起之於地下,問他為什麼在雪中畫了一株芭蕉,引起這么多人的爭辯和煩惱。
推想王維在作這幅畫時,可能並沒有那麼嚴肅的想法,他只是作畫罷了,在現實世界裡,也許「雪」和「芭蕉」真是不能並存的,但是畫里為什麼不可以呢?
馮超然繪袁安卧雪圖
記得《傳燈錄》記載過一則禪話:六源律師問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六源又問:「一切人總如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這一則禪話很可以拿來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詩人、大畫家,大音樂家王維的眼中,藝術創作就和「飢來吃飯,困來即眠」一樣自然,後代的人看到他的創作,卻沒有那樣 自然,一定要在雪裡有沒有芭蕉爭個你死我活,這批人正是「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此所以歷經千百年後,我們只知道王維,而為他爭論的人物則如風沙過眼,了無蹤跡了。我並不想為「雪中確實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覺得這個公案,歷代人物爭論的只是地理問題,而不能真正觸及王維作畫的內心世界,也就是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雪中真有芭蕉為王維所眼見,是寫景之作,另一種是雪中果然沒有芭蕉,王維憑借著超人的想像力將之結合,做為寓意之作。也就是「精於繪事者,不以手畫,而以心畫」的意思。王維是中國文學史、繪畫史、音樂史中少見的天才。
在文學史里,他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齊名,被稱為「詩佛」。在繪畫史里,他和李思訓齊名,李思訓是「北宗之祖」,王維是「南宗之祖」,是文人畫的開山宗師,在音樂史里,他是一個琵琶高手,曾以一曲《郁輪袍》名動公卿。十五歲的時候,王維作了《題友人雲母障子詩》、《過秦王墓》,十六歲寫《洛陽女兒行》,十七歲賦《九月九腎憶山東兄弟》,十九歲完成《桃源行》、《李陵泳》諸詩......無一不是中國詩學的經典之作,十九歲的王維中了解元,二十一歲考上進士,他少年時代表現的才華,使我們知道他是個偉大的天才。
王維也是個感情豐富的人,他留下許多軼事,最著名的有兩個,當時有一位寧王,有寵姬數十人,都是才貌雙絕的美女。王府附近有一位賣餅的女子,長得亭亭玉立,百媚千嬌,非常動人,寧王一見很喜歡她,把她丈夫找來,給了一筆錢,就帶這女子回家,取名「息夫人」,一年後,寧王問息夫人:「你還想以前的丈夫嗎?」她默默不作聲。於是寧王把她丈夫找來,彼此相見,息夫人見了丈夫淚流滿頰,若不勝情。寧王府賓客數十人,都是當時的名士,看了沒有不同情的。寧王命各人賦詩,王維即席作了《息夫人怨》:「莫以今時完,而忘舊日思;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寧王看了大為動容,於是把息夫人還給她的丈夫。
另一個是安祿山造反時,捕獲皇宮中的梨園弟子數百人,大宴群賊於凝碧寺,命梨園弟子奏樂,他們觸景生情不禁相對流淚,有一位叫雷海清的樂工禁不往棄琴於地,西向慟哭,安祿山大怒,當即將雷海清肢解於試馬殿。王維聽到這個消息,寫了一首十分深沉的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奉管弦。」
從王維的許多小事看來,雖然他晚年寄情佛禪,專寫自然的田園詩篇,在他的性靈深處,則有一顆敏感深情,悲天憫人的心,這些故事,也使我們更確信,他的繪畫不能 光以寫實寫景觀之,裡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他自己說過:「凡畫山水,意在筆先。」《新唐書》的王維本傳說他:「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獨到,學者所不及也。」我認為,一位「意在筆先」、「天機獨到」的畫家,在畫里將芭蕉種在大雪之中,並不是現實的問題,而是天才的纖運。
王維的詩作我們讀了很多,可惜的是,他的繪畫在時空中失散了。故宮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陰圖》,花木扶疏,流水清遠,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側有兩人談天, 一人獨坐看著流郛,確能讓人興起田園之思。據說他有兩幅畫《江山雪霧圖》、《伏生授經圖》流落日本,可惜無緣得見,益發使我們對這位偉大畫家留下一種神秘的懷念。
歷來偉大的藝術家,他們本身就是藝術。以《雪中芭蕉》來說,那棵芭蕉使我們想起王維,他縱是在無邊的大雪裡,也有動人的翠綠之姿,能經霜雪而不萎謝。這種超拔於時空的創作,絕不是地理的求證所能索解的。在造化的循環中,也許自然是一個不可破的樊籠,我們不能在關外苦寒之地,真見到芭蕉開花;但是偉大的心靈往往能突破樊籠,把大雪消溶,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 的循環也能有所改變,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藝術創作最可貴的地方。寒冰有什麼可畏呢?王維的《雪中芭蕉圖》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看。
王維的《畫》原文是什麼?
原文如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翻譯如下:
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斗艷,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注釋如下:
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驚:吃驚,害怕。
《畫》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麼季節,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
遠看山有色
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於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趕出了藝術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於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
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並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捨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游刃有餘.是什麼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里盡情的開放,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後,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裡面。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後的能夠寄託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恆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於虛幻。
作者王維簡介如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Ⅷ 最好看的山水風景圖片都有哪些
1、五指山
五指山是海南島第一高山,位於海南島中部,因峰巒起伏形似五隻手指而得名。「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五指山遍布熱帶原始森林,層層疊疊,逶迤不盡,蘊藏著無數百年不朽良樹的綠色寶庫。
豪華別墅、會議中心、高星級賓館、度假村、海底觀光世界、海上運動中心、高爾夫球場、遊艇俱樂部,海天盛筵,明星雲集,非誠勿擾,這里是富人權貴名流的隱居地,是白領中產階級的窮游地。
Ⅸ 我要 許嵩最新歌曲《山水之間》 的專輯封面圖片 或與新專輯有關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