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這張圖上的人物是個真人「與圖一模一樣」,她算的上 古典(復古) 天香國色的大美人嗎
我猜你是想知道國色天香的大美人的標准吧,發給你自己對照參考吧!
一、膚
《詩經·衛風·碩人》描繪美女庄姜「膚若凝脂」。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細膩而潔白(《朱熹集·詩經卷》)。數千年來,「凝脂」的特徵一直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美女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閑情偶寄·聲容部》李漁)。詩經雲:「素者,絢也!」作為白的極致「雪」字被視為皮膚顏色的標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其他諸如「肌膚勝雪」、「膚如凝雪」、「欺霜賽雪」等詞語隨處可見。
另外晶瑩、透明、溫暖的白玉也常用作修飾美女的肌膚。例如五代時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無汗。」(《避暑摩河池上作》孟昶)
單純的白色並非皮膚顏色的唯一標准,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曹植《洛神賦》中的女神遠觀「皎若太陽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淥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紅菱」等類似描寫美女的詞語皆著眼於粉紅色。
同樣描繪楊貴妃的美,白居易的詩「梨花一枝春帶雨」著眼的是與白同色的梨花。而李白「一枝紅艷露凝香」著眼的是與牡丹同色的艷紅。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則提出了白里透紅的和諧美的標准,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
古代將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莫過於「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漢孝惠皇後外傳》)。清晨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之美,足以美得令人心醉、令人窒息。
代表人物: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在姊妹中最為美艷,很受唐玄宗的喜愛。一月給錢十萬作為買脂粉的費用。虢國自矜艷麗,每出入禁中,常素麵朝天(《新唐書·楊貴妃傳》)。唐朝詩人張祜描述道:「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經典鏈接:《太平廣記》引《王子年拾遺記》記載:劉備的妻子甘皇後玉質柔肌,姿態光艷。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只見帳中的甘皇後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下屬們直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二、手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是茅草的芽莖(《朱熹集·詩經卷》)。它潔白、光滑,鮮嫩得一掐出水又纖細無比,宛若無骨。它的妙處還在於它能發出淡淡的香氣。輕輕吮一口,唇齒留香。用它來比喻美女的手指真是生動、傳神、恰如其分。
唐代詩人韓偓《詠手》中,用「腕白膚紅玉筍芽」把手比作嫩筍牙,與柔荑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人公劉蘭芝。她「指如削蔥根」。把手指比喻成削好的蔥白。取其形、色,頗為經典。
唐趙鸞鸞《纖指》詩:「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將手指比作白玉。晶瑩、透明又有溫暖的感覺。
柔荑、嫩筍、蔥白、白玉的特徵均構成中國古代美女手的標准。
經典鏈接:南朝陳武帝章皇後冰雪聰明,儀容俏麗。手指甲長五寸,顏色紅中透白,每逢遇到喪事,就會有一個手指甲先折斷。(《陳書·高祖章皇後傳》)
三、發
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發的標准。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贊美婦女頭發烏黑、濃密的古詩。《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載:「鬢發如雲,不屑髢也。」「鬢」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後人常以烏雲代指女人秀發,如「烏雲高綰」。
又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昔有仍氏生女,鬢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玄」和「鬢」意思相同,都是稱贊頭發烏黑的詞語。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據《太平御覽》記載:「上(漢武帝)觀其(衛子夫)發鬢,悅之。」衛子夫的一頭秀發一打開,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樣,閃閃發光,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漢武帝(據說武帝那時候正為沒有後代而苦惱,所以比較注重道家的某些觀點,比如頭發烏黑濃密者氣血旺,氣血旺者高壽多子)。《陳書·張貴妃傳》記載:「張貴妃發長七尺,鬢發如漆,其光可鑒。」又如《昭明文選·七辨》曰:「鬢發玄髻,光可以鑒。」
除衛子夫、張貴妃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外,《新唐書·後妃傳》記載唐高祖李淵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皇後出生時發垂即過頸,從三歲開始發與身等,及長大成人更是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烏雲。
古代女人的發型變化多端,如直發(張麗華)、短發(梁綠珠)、卷發(趙合德)、束發(趙飛燕)、盤發(甄妃)等。
經典鏈接一:晉明帝時,大司馬桓溫納蜀主李勢女兒為小妾。桓溫的妻子康長公主妒火中燒,持刀欲殺李氏。但見李在窗前梳頭,發垂委地,姿貌絕麗,徐下結發,斂手向公主說:「國破家亡,無心以至。若能見殺,實猶生之年。」神色閑正,辭氣清婉。公主擲刀抱著李妹妹說:「我見猶憐,何況老奴(桓溫)?」(《妒記》南朝宋·虞通之)。
經典鏈接二《十髻謠》:◇鳳髻(周文王時一名步搖髻)有發卷然,倒掛么鳳。儂欲吹簫,凌風飛動。◇近香髻(秦始皇時)香之馥馥,雲之鳥鳥。目然天生,膏沐何須。
◇飛仙髻(王母降武帝時)飛仙飛仙,降於帝前。回首髻光,為霧為煙。◇同心髻(漢元帝時)桃葉連根,發亦如是。蘇小西陵,歌聲相似。
◇墮馬髻(梁冀妻)盤盤狄髻,墮馬風流。不及珠娘,輕身墜樓。
◇靈蛇髻(魏甄後)春蛇學書,靈蛇學髻。洛浦凌波,如龍飛去。
◇芙蓉髻(晉惠帝時)春山削出,明鏡看來。一道行光,花房乍開。
◇坐愁髻(隋煬帝時)江北花榮,江南花歇。發薄難梳,愁多易結。
◇反綰樂游髻(唐高祖時)樂游原上,草軟如綿。婀娜鬟多,春風醉眠。◇鬧掃妝髻(唐貞元時):隨意妝成,是名鬧掃。枕畔釵橫,任君顛倒。(倒掛,又名么鳳,類似鸚鵡而小,綠色羽毛,嘴紅色,甚嬌麗,常倒懸架上)。(《東方美女百韻全書》陳敏等)
四、臉
《詩經·衛風·碩人》中的美女庄姜:「螓首蛾眉。」螓首,是指一種類似於蟬的小蟲。它的前額豐滿、光潔。這是古代美女額頭的標准。
古代美女的標准臉型是上部略圓,下部略尖,形似瓜子,豐滿潔白,俗稱鵝子臉。此外「滿月」也是符合中國古代審美標準的臉型。面如滿月,指臉盤圓圓的、白白的,像滿月一樣,相貌白皙、豐滿、富態而有神采。(《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臉部的酒窩稱笑靨或雙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於笑靨的描寫。如《楚辭·大招》中即有「靨輔奇牙,宜笑焉只」的描述;又如漢代班婕妤《搗素賦》:「兩靨如點,雙眉如張。」諸如「笑靨如花」的詞語多不勝數。
臉部的酒窩又名梨渦,得於詩「旁有梨頰生微渦」。本指宋代美女黎倩的酒窩,後泛稱女子面頰上的酒窩。一張標準的瓜子臉配上梨渦淺笑足以增添嫵媚。代表人物:楚平王夫人伯嬴明眸秀項,面如鵝蛋。(《香艷叢書》中《老狐談歷代麗人記》篇)
經典鏈接:秦檜將抗戰派名臣胡銓貶謫至嶺南。在廣州,胡銓喜歡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美女(一說黎倩系侍妓,此處依袁枚說。據朝鮮宋時烈《朱子大全札疑》記載,黎倩系有夫之婦。其夫發現了胡銓與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銓食藁與豆相混的馬料,否則殺之,胡銓不得已受辱)。十年後,胡銓攜黎倩從貶地北歸。途中,胡銓飲於湘潭胡氏園,微醺中題詩壁上:「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梨頰生微渦。」(《情史》馮夢龍)
五、目
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標准既側重於神韻又有著恰如其分的比喻。「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白居易)這種眼睛的神韻是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神態的標准。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見底,「秋水」、「秋波」在古代常用來形容美女的眼睛。清澈明亮是古代美女眼睛形的標准。唐代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元趙雍《人月圓》詞:「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美人的眼睛如秋水、秋波,靈靈有神、楚楚動人。
經典鏈接:張貴妃(麗華)冰雪聰明,有神采,進止閑暇,容色端麗。每瞻視盼睞,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在閣上靚妝,臨於軒檻,宮中遙望,飄若神仙。(《陳書·張貴妃傳》)
六、鼻
「面如一朵花,全靠鼻當家」。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美女鼻子的標準是玲瓏剔透,富有立體感。古代有「鼻若瓊瑤」的說法。瓊瑤,美玉的一種,晶瑩、光滑且溫暖。此詞條主要著眼於鼻子的玲瓏剔透美,「鼻若懸膽」則側重鼻子的立體美。
代表人物:崔鶯鶯:恰便是檀口點櫻桃,粉鼻兒倚瓊瑤。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西廂記》王實甫)
七、唇
中國古代美女嘴唇的審美標準是其色要紅潤、有光澤、其形要小巧。人們常以「櫻桃」來比喻口唇,即因其形,更由其色。早在先秦的《楚辭·大招》中就有「朱唇皓齒,嫭以姱兮」的話,《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口如含朱丹」都是講唇的紅潤美。據孟棨《本事詩·事感》記載:白居易有兩個年輕貌美的小妾樊素和小蠻。其中樊素善歌,小蠻善舞,白居易曾作詩贊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的口唇小巧紅潤,就像熟透的櫻桃一般嬌艷欲滴。蘇軾也有「一顆櫻桃樊素口」來加以描繪美人口唇之美。
美女口唇也常常用「檀口」或「絳唇」來形容。檀是一種淺紅色或淺絳色的顏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口紅,所以「檀口」便成了描寫女性淺紅色嘴唇的一個專用語。比如唐代香奩詩人韓偓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黛眉印在微微綠,檀口消來薄薄紅。」
至於美人的舌頭也有專門的術語。諸多名花,丁香憑借其香和形脫穎而出,成為美人香舌的代言花。
經典鏈接:歐公(歐陽修)知潁州,有官chāng盧媚兒,姿貌端秀,口中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雲:「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八、齒
晶瑩潔白、整齊均勻是中國古代美女牙齒的標准。
美女庄姜「齒如瓠犀」。瓠犀,葫蘆的子,晶瑩潔白而小巧整齊(《朱熹集·詩經卷》)。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齒如含(編)貝」。曹植在《洛神賦》中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這個「鮮」字,說的是皓齒的光澤。朱唇輕啟,嫣然一笑,雪白整齊的牙齒的確更增美女的嫵媚。
九、頸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領如蝤蠐」。領是頸的意思;蝤蠐是天牛與桑牛的幼蟲,乳白色,長而豐滿(《詩經疏》孔穎達)。「領如蝤蠐」意思就是頸項如蝤蠐那樣潔白,豐滿。古代美女頸的標準是潔白、光滑、豐滿。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鬢垂香頸雲遮藕」之句來描寫女子頸部的馨香、嫩白,頗為經典。宋代詞人曾布曾有「窗間粉頸斷瑤瓊」的詩句;又如明朝《尋芳雅集》中《粉頸》詞:「霜肌不染色融圓,雅媚多生蟾鬢邊,鉤挽不妨香粉褪,倦來常得枕相憐。嬌滴滴,嫩娟娟,每勞引望悵佳緣。」(《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十、足
漢代前的作品鮮見對女性足的具體描述,可見古代並無具體的審美標准。《洛神賦》中盡管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描述,卻只是描寫女性足部的動態美。據《南齊書》記載,廢帝東昏侯對貴妃潘玉兒的小腳情有獨鍾。可戀足在當時只是個別現象,並非普遍現象。杜牧詩雲:「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春雲」。似乎唐代已有纏足的習俗。五代南唐時,有一宮女窅娘輕盈善舞,以帛纏足,足纖小如彎月,著素襪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後主李煜的寵愛。由此開始,纏足之風逐漸盛行於宮廷。從宋代始纏足之風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宋元以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經典鏈接:香蓮三影:花間苔上蹴鞠影;臨流浣濯水中影;春宵一刻燈前影。
香蓮三上:掌上;肩上;鞦韆板上。
香蓮三中:被中;鐙中;雪中。
香蓮三下:簾下;屏下;籬下。(《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十一、胸
古代對胸部並無任何審美要求,也無任何標准。描寫美女的文學作品如《詩經》、《登徒子好色賦》、《洛神賦》等都對胸部隻字未提。尤其《洛神賦》鋪排華麗,對女性身體極盡詳盡描述之能事,可是唯獨對胸部諱莫如深。《漢雜事秘辛》(有學者疑為明朝狀元楊慎偽作)描寫東漢宮廷選美時對梁商的女兒梁瑩全身體檢,堪稱事無巨細。即使提到了她的乳房,也只有「胸乳菽發」四字。可見,平胸並不影響其美。
自唐代開始,文學作品中開始大量出現描寫胸部的作品。如「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敦煌曲子詞《雲謠集·風歸雲》)。又如「素胸蓮臉柳眉低,一笑千花羞不坼」(《雲謠集·浣溪沙》)。唐代詩人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粉著蘭胸雪壓梅」來寫女子胸部的白、香、軟。
十二、腰
細腰是中國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徵。春秋時期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一文中鄰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賦》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約素」都極力渲染美人腰的纖細。漢伶玄所撰《趙飛燕外傳》描述飛燕名字來歷時說她「長而纖便輕細,舉止翩然,人謂之飛燕」。譙川秦醇子所撰的《趙飛燕別傳》則記載她「腰骨纖細」。魏晉南北朝時期同樣以纖腰為美。《南史·徐勉傳》記載南朝梁武帝賜給徐勉很多女樂,其中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推能掌上舞。」又有羊侃的小妾孫荊玉,能反身貼地,銜得席上玉簪。
白居易的小妾小蠻纖腰若柳,故有「楊柳小蠻腰」的經典詩句。值得一提的是美女身材的標准漢朝是骨感美。
經典鏈接:據《太平廣記》記載:漢武帝寵愛的美女麗娟,玉膚柔肌,吹氣勝蘭。漢武帝常用衣帶綁住麗絹的衣袖,惟恐她隨風而去。又如趙飛燕,能作掌上舞,漢成帝惟恐風將她吹走而建「御風亭」。
十三、香
明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上說:「名花美女,氣味相同,有國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結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實實在在有此一種,非飾美之詞也。此種香氣,亦有姿貌不甚嬌艷,而能偶擅其奇者。」女人的體香可以分為天然的和後天的兩種,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發的天然體味,稱為「天香」。歷史上最早以香氣著稱的女子最出名的莫過於漢武帝所寵幸的宮人麗娟,她玉膚柔肌,吹氣勝蘭,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體自生香,則是有史以來最早記載有天香的美女。至於趙飛燕同樣吹氣如蘭,則是後天的熏陶。一般的女性想要擁有誘人的體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來增添身體的香氣,以彌補先天不足。李漁承認了「國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認為薰染是正當的。「有國色而有天香,與無國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餘則薰染之力,不可少也。」除熏染外,唐代元載小妾薛瑤英,則是幼時長期食用其母所做的「香丸」(用花粉發酵處理後做成內服美容丸),長大以後,肌膚柔潤、玉體生香而青史留名。(《幽夢影》明張潮)
經典鏈接:三國吳主孫亮有四個深受寵愛的美人,分別叫朝姝、麗居、洛珍、潔華。四名佳人合在一起散發出來的香氣有別於西域所貢的諸種異香。這種香氣沾上衣服,時間越久香味越濃,洗滌百遍也不減退,所以名為「百洗香」。孫亮又稱這種香為朝姝香、麗居香、洛珍香、潔華香。(《拾遺記》王子年)
記得採納哦!~~
⑵ 求一張額頭一朵蓮花的美女圖片!急用!不勝感激
⑶ 白蓮花的女人有哪些特徵
白蓮花的女人外表看上去純潔,其實內心陰暗,思想糜爛,一味裝純潔、裝清高的人,類似於綠茶婊。
白蓮花不單單指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它的另一意思在網路上常常用來暗諷別人,意思類似於綠茶婊。
白蓮花的第一個意思是外表看上去純潔,其實內心陰暗,思想糜爛,一味裝純潔、裝善良、裝清高的人。白蓮花還有一個意思是形容那些過於善良、無害、無辜、單純、沒心機的人。它的兩個意思是截然不同的。
(3)蓮花上面有美女真實圖片擴展閱讀
用法示例:
1、你真是個白蓮花!
釋義:你真會裝純潔,裝清高!(貶義)
2、你真是讓人憐愛的白蓮花。
釋義:你真是善良沒心機且又讓人憐愛的人。(褒義)
⑷ 荷花有什麼特點象徵著什麼人
出淤泥而不染,高雅,純潔。
(4)蓮花上面有美女真實圖片擴展閱讀
蓮花,多年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
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10月。蓮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距今已有一億六千多萬年。
⑸ 荷花代表女性的什麼
除實用價值外,蓮是最常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徵的植物,曾代表過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花中君子,象徵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廉的象徵:蓋「青蓮」者,諧音「清廉」也。象徵愛情:蓋蓮花別名芙蓉花,或雲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長恨歌》雲:「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蓮花常用來象徵愛情,而並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叫「並蓮同心」。「水芙蓉」之「蓉」諧音「榮」。蓮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榮華富貴」,蓮花和一鷺鷥,叫「一路榮華」。牡丹、蓮花和白頭翁,稱為「富貴榮華到白頭」。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象徵純凈、純潔。佛教中有蓮花座、蓮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薩,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
主要宗教意義
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神靈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這些神靈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神靈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從埃及到日本的眾多世界偉大文明都把蓮花視為神聖的象徵,並將其廣泛低融入它們自己的藝術和建築之中。蓮花隨太陽花開花落,在古埃及,人們認為黎明時太陽從東邊的蓮花中升起,日落時,它落入西邊的蓮花之中。同樣,吠陀教太陽神 的每隻手都持有一朵蓮花,象徵著太陽掠過天際的路徑。吠陀教的創生之神梵天誕生在一朵金色蓮花里,而這朵蓮花是從毗濕奴 肚臍里長出來的,宛如從臍狀莖長出的一朵蓮花。密教大師蓮花生 將佛教傳入西藏,他同樣被神化為生於一朵奇異的蓮花上,開放在印度的烏仗那 王國的丹納闊沙湖 上。在印度教和佛教經文中,蓮花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或陰道。蓮花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同樣,金剛 是男性「陰莖」的同義詞,它既堅挺又能插入。金剛和蓮花的結合是色 與空 或方便與智慧結合的性象徵。在內在的層面上,這種結合象徵著氣滲入人體內主脈並升騰,它會穿透並開啟脈輪中的蓮花或輪 。
蓮花是西方紅色阿彌陀佛,即「蓮花部怙主」的象徵。阿彌陀佛的特質代表著火的紅色、生命體液、黃昏暮光、夏季及將慈愛化作覺識。阿彌陀佛之伴偶般吒羅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紅色蓮花。阿彌陀佛麾下的菩薩是蓮花手觀音 (即大慈菩薩)。
佛教中的蓮花被描述為四瓣、八瓣、十六瓣、二十四瓣、三十二瓣、六十四瓣、百瓣、千瓣。這些數字既象徵性地符合令人費解的人體內的蓮花數量,也與壇城的各個組成部分相符。作為手持器物,蓮花通常呈粉色和淺紅色,共有八個或十六個蓮瓣。盛開的蓮花也可以是白色、黃色、金黃色、藍色和黑色。白色蓮花 是屍棄佛 的象徵,而白度母手持的是十六瓣白蓮花。黃色蓮花 和金黃色蓮花 一般被稱作「白瑪」(蓮花),而紅色或粉色蓮花更為常見。梵文詞彙「utpala」專指藍色或黑色的「夜蓮花」,但直譯的藏文同義詞「ut-pa-la」可以用於各種顏色的蓮花。
印度教
一位印度古代詩人用古梵文描寫他的愛人道:「卿眼如蓮苞,手如蓮花,譬如蓮藕。」在婆羅門教的神話中,創造之神據說是在毗濕奴入定時,從其肚臍中生出的蓮花中鑽出來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陸中部的比羅爾族在解釋世界起源時也有相似的說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蓮生出水面。是時巨神居於陰間,經蓮莖出至水上,以蓮花為座。」
已知的最早與蓮有關的藝術品,也是把蓮與神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尊頭上戴著蓮花的裸體女神像,在印度的恆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於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
佛教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在斯里蘭卡的鍾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籙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
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院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佛經中還有一則「蓮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隻鹿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仙人將她撫養成人。她走過的地方,會有蓮花長出來。這便是「步步蓮花」一詞的由來,人們現在用它來比喻經歷的輝煌
中國文學意義和象徵
蓮與文化關系最深的是中國,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徵,因此詩人有「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之贊。在中國文學里,與蓮有關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蓮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
周敦頤的《愛蓮說》,把蓮和各種類型的人物聯系起來,「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影響深遠。《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於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本草綱目》說:「夫蓮生卑污,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瓏,紗綸內隱,生於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北京故宮附近的北海公園本來是御花園,園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為蓮葉所覆,蓮葉有時候高出水面將近兩米,開著千萬朵清雅芳香的花。蓮葉下可以行駛小船。
在民俗中,中國有許多與蓮有關的話語,蓮有一蒂二花者稱並蒂蓮,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愛。喜聯常有「比翼鳥永棲常青樹,並蒂花久開勤儉家」等等。又如藕斷絲連,用於指男女雖然分手,但情意未絕。蓮諧音「廉」(潔)、「連」(生),民俗有「一品清廉」,「連生貴子」等諧音取意。
又如金蓮,據說在公元五世紀,南齊東昏候「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因而後人稱美人之步為蓮步,又稱女子之纖足為金蓮。
日本民俗中的蓮花
但有的國家、地區的民俗文化不同,也不可忽視,如日本民俗對蓮花並不認為「出淤泥而不染」那麼貞潔,而視蓮花為「下賤」之花。日本人主要把蓮與死亡以及幽靈世界連在一起。日本花道的典型辦法是:用半枯的蓮葉和蓮蓬、新開的蓮葉和蓮花、以及未開的蓮葉和蓮苞,分別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
政治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導和平、和諧。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兩句話,一是說"和而不同";一是說"和為貴"。中華文化所說的"和",絕不是不講差異和矛盾的調和。而是指存在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後的貫通融合。這種貫通融合才是最為可貴的。我國有56個民族、34個行政區域,其中存在著差異和矛盾。面對這種差異和矛盾,始終堅持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堅持這種"和"的立場,是最為可貴的。而背棄了這種"和"的立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棄。
⑹ 蓮花的象徵意義
象徵:潔凈、純真、妖艷。
在古希臘、古羅馬,睡蓮與中國的荷花一樣,被視為聖潔、美麗的化身,常被作供奉女神的祭品。在新約聖經中,也有「聖潔之物,出淤泥而不染」之說。
睡蓮是每年8月5日誕生花,花語:潔凈、純真、妖艷。德國人心目中的睡蓮,花語是妖艷。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天生具有一股異性難以抗拒的魅力,可是卻難以和同性朋友和平相處。
在古埃及神話里,太陽是由荷花綻放誕生的,睡蓮因此被奉為「神聖之花」,成為遍布古埃及寺廟廊柱的圖騰,象徵著「只有開始,不會幻滅」的祈福。
(6)蓮花上面有美女真實圖片擴展閱讀:
潔凈:蓮花枝幹筆直,它微微的花香和高高昂起的花朵都代表了它的驕傲,它從滿是淤泥的池塘里長出來,枝葉和花朵卻沒有一絲污垢,正是代表了像高潔這樣的品質,意喻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出生,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的命運,我們的將來。
神聖:蓮花是佛門眾菩薩的坐台,佛門是清修的地方,容不得有一絲多餘的想法,蓮花是佛門的聖花,所以,就有了神聖的含義。
⑺ 荷花開放的樣子
示例一: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開了,開得真美呀!有的像亭亭玉立的美女,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還含苞欲放,真令人喜歡。
示例二: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開了,像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蜻蜓飛來了,停在上面休息片刻,小青蛙端坐在荷葉上,大聲地歌唱。
示例三: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開了,蓮蓬紛紛睜開稀鬆的睡眼,是那麼的漂亮,那麼的鮮艷紅潤。
示例四: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開了,展開了甜美的笑臉,花如白玉般純潔無暇。風雨中,搖曳苗條的身姿,給周圍留下一片清香。
示例五: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開了,有紅的、白的,立在荷葉中,在陽光的襯托下顯得分外好看,像千姿百態的少女婷婷玉立,引得路人紛紛駐足。
⑻ 古風女子眉心有蓮花的圖片
雖然有些沒有,但是是我自己照的奧
⑼ 古代人為何要將女性的腳裹成「三寸金蓮」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
結語
纏足算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民間風俗陋習,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南唐後主李煜寫的詞里有的就是說的女的纏足,纏成三寸金蓮。說白了就是變態的折磨女性,滿足一些時人對於小腳的偏好。這一陋習直到近代的時候女性解放運動中才被革除,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存在了近千年。